航母戰機"救命繩"難造?法國要進口,俄質量不行,中國實現國產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環球迷彩虎,我是大虎。

航母作為世界上噸位最大的武器裝備,一直都是各國的大國重器

能否擁有航母和自建航母能力

也成為判斷一個國家海軍實力的重要標準

自建航母可不是單單造個殼那麼簡單

高強度的航母特種鋼、強悍的焊接技術

成熟穩定大功率動力系統等等

這是需要數千家工廠配合才行


航母戰機


還得有足夠深厚的工業基礎

而最為關鍵的技術之一

便是被稱為飛行員生命線的航母阻攔索

在航母上,為了將戰鬥機2000米以上的降落距離縮減到300米內

在航母的核心技術中,戰機降落技術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為了讓艦載機平安飛回航母上

航母工程師們就發明了助降系統和阻攔索

在飛機的尾部安裝一個鉤子


航母戰機


當飛機飛回航母時會用鉤子鉤住阻攔索

讓阻攔索把飛機攔下來

這個原理聽上去不是樸實無華般的簡單

但實施起來卻非常困難

飛機在剛飛回甲板進行減速

時速大約在1500千米每小時左右

大多數艦載機也在20噸以上

這意味著阻攔索需要讓20噸以上的戰鬥機在三秒內停下

其難度可想而知

一般而言阻攔索不能太粗


航母戰機


要求橫截面積直徑在3.5釐米左右

如果阻攔索太粗

飛機在飛回甲板上時就不易勾中阻攔索

而且阻攔索還要有極強的韌性

飛機的勾鎖在鉤上阻攔索時

幾十米的繩索會瞬間被拉成上百米

如果阻攔索韌性不夠,受傷的就將是飛機機身

每根阻攔索由幾十根不同橫截面的細鋼絲組成

每根細鋼絲之間的碳纖維,彼此連接

工業涉及機械、電氣、液壓等諸多高新技術

是碩大而龐雜的大工程

一般而言,為了萬無一失


航母戰機


航母甲板上都會設置多條阻攔索

因為需求量大、研製難度高

阻攔索在國際市場中的價錢也是高得離譜

早些年此前法國海軍為了給自己的戴高樂航母配備阻攔系統

花費了600萬美元,向美國購買了4條航母阻攔索

合計每條高達150萬美元

就目前全球範圍內能夠自己生產製造出合格航母阻攔索

並自產整套助降系統的只有中國和美國


航母戰機


俄羅斯最多算半個,美國研製阻攔索平均承受100次

艦載機降落就需要更換,

而俄羅斯研製阻攔索阻攔50次基本上就是極限了

局座張召忠就曾經說過

俄羅斯阻攔索不怎麼樣

關鍵時刻飛行員還是得跳傘

對此,您有什麼看呢?

下期節目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