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中共中央中原局舊址“三支虎賁師會聚桐柏山”

“三支虎賁師會聚桐柏山”

——訪桐柏縣中共中央中原局舊址

探访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三支虎贲师会聚桐柏山”

桐柏革命紀念館 杜福建攝

□河南日報記者孟向東刁良梓 通訊員杜福建

1945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和中原行署在桐柏縣城郊葉家大莊宣告成立。鄭位三任中原局代理書記,李先念、陳少敏任副書記。中原軍區由李先念任司令員,鄭位三兼政治委員,王樹聲任副司令員,王震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王首道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許子威任中原行署主任。

出桐柏縣城往南,前行不遠,依山而立的是一大片灰牆藍瓦的四合院建築,佈局嚴整,四合院前的廣場上莊嚴肅穆,四周林木環繞。拾級而上,一組高大的花崗岩雕塑映入眼簾,上面是7名身著軍裝的幹部,個個英姿勃發、氣宇軒昂。

桐柏縣黨史辦主任潘萬群介紹,現在這個四合院是桐柏革命紀念館,當年是一戶葉姓大鹽商的宅邸,解放戰爭時期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中原行署所在地。眼前這組雕塑上的人物,就是當年中原局等三大機構的7名主要領導,其中包括後來的國家主席李先念、開國大將王樹聲、上將王震以及王首道、鄭位三、任質斌、陳少敏等革命元勳。雕塑所在位置,就是當年我軍3支主力部隊勝利會師之處。

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集團加緊搶奪抗戰勝利果實,並逐步向我中原解放區瘋狂逼近。為了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進攻,1945年9月10日,中共中央在給河南軍區黨委的電報中,要求軍區主力部隊在情況嚴重時,向豫西南轉移與新四軍五師靠攏,以後再相機發展。9月24日,中共中央在給鄭位三、李先念並轉王樹聲、戴季英的電報中指出:為著長期堅持中原的局面,配合華北、華東鬥爭,同意鄭、李意見,集結王、戴和王、王的主力,一次能全部消滅頑軍二三個團,能打幾次這樣的殲滅戰,中原局勢即可穩定和發展,亦可大量牽制蔣軍,也就援助了華北、華東的鬥爭。

按照上述部署,河南軍區部隊和八路軍359旅南下支隊開始向在大別山區包括桐柏在內一帶活動的新四軍五師靠攏,王樹聲、戴季英率河南軍區第一支隊,由登封縣出發,10月初到達桐柏山區;河南軍區第六支隊在劉昌毅等率領下由豫西郟縣出發,於10月中下旬到達桐柏山區。活動在豫西的河南軍區一、四支隊分別在皮定均、徐子榮和張才千的率領下,於10月到達桐柏山區。活動在黃泛區的冀魯豫軍區水東八團在團長王定烈帶領下到達桐柏東部固縣待命。與此同時,由王震、王首道率領的八路軍359旅南下支隊根據中央命令北返,一路突破國民黨軍的數道防線,急行軍20余天到達豫鄂邊區,並於10月中旬在湖北黃陂縣重新恢復359旅番號。

1945年10月24日上午,八路軍359旅、河南軍區所屬部隊(含水東八團)與李先念任師長兼政委的新四軍五師在桐柏順利會師,於中學操場召開三軍會師慶祝大會,王首道、王樹聲、李先念等分別代表三支部隊講話。他們鼓勵廣大指戰員要團結戰鬥,反對內戰,爭取和平。當晚,舉行了聯歡會,各部隊的文工團聯合演出了《兄妹開荒》等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

1945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和中原行署在桐柏縣城郊葉家大莊宣告成立。鄭位三任中原局代理書記,李先念、陳少敏任副書記。中原軍區由李先念任司令員,鄭位三兼政治委員,王樹聲任副司令員,王震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王首道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許子威任中原行署主任。

隨後,中原局在葉家大莊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討論了三支主力部隊會師後中原地區的政治、軍事形勢,對進一步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進攻作了部署。同時,決定對三支部隊進行整編和整訓,主力部隊編為兩個野戰縱隊和三個獨立旅。中原局、中原軍區、中原行署下轄桐柏(1946年2月改為河南)、江漢、鄂東3個二級區黨委、軍區和行署。此時,中原地區已擁有3萬餘人的主力野戰軍和將近3萬人的地方部隊。

新四軍五師和八路軍359旅南下支隊、河南軍區部隊以及冀魯豫軍區水東八團這幾支主力部隊在桐柏會師,是當時中原地區政治、軍事形勢的客觀要求和革命發展的必然。而中原局、中原軍區、中原行署的成立,把這幾支革命力量組合成了一隻鐵拳,極大地鼓舞了中原地區軍民的鬥爭意志,增強了反對內戰、粉碎國民黨反動派進攻的信心。三軍會師後,先後進行了湖陽、祁儀等較大規模的戰鬥,解放了棗陽(今屬湖北)、唐河、新野等縣城,擴大瞭解放區的面積,大量消滅和牽制了國民黨部隊,也為以後中原突圍等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