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年輕時有這3種行為,老了子女不願“孝順”,吃苦也是自找的

文l松鼠媽咪(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在我國傳統觀念裡,一直存在著“養兒防老”的思想,因為女兒長大了是要嫁人的,那麼父母老了就只能靠兒子養了,所以一直到現在重男輕女的思想在很多傳統家庭中都比較嚴重。

但兒子養大了就一定會孝順父母嗎?大概也未必。

前幾天跟一個朋友聊天,他說他奶奶病得很嚴重,但是他的爸爸媽媽以及幾個姑姑都不在奶奶身邊,最後還是他這個做孫子的看不過去,特意請了幾天假回去看望老人家。

我一邊把朋友誇獎了一番,一邊問他爸爸媽媽為什麼不回來照顧他奶奶。

父母年輕時有這3種行為,老了子女不願“孝順”,吃苦也是自找的

朋友嘆了口氣說:“唉,真是一言難盡啊,我爸爸上面有4個姐姐,他是老小,從小到大我奶奶就偏愛我爸爸,嫌棄我的幾個姑姑,直到我姑姑她們都嫁人了,每次回孃家我奶奶都不給她們好臉色看。

有一次,我小姑家裡有急事急用錢,就想問我奶奶借幾百塊錢週轉一下,可我奶奶愣是不同意,還好我爺爺那時候還在,就瞞著我奶奶偷偷的把錢給我小姑了。但是後來不知道為啥被我奶奶知道了,她就隔三差五地打電話要我小姑還錢,最後我小姑沒辦法就找別人借錢還給奶奶了。

自那以後,我小姑就跟我奶奶斷絕了來往。其它幾個女兒雖然沒有鬧翻,不過關係也好不到哪裡去。

父母年輕時有這3種行為,老了子女不願“孝順”,吃苦也是自找的

​雖說我奶奶最疼愛我爸爸,但是她不喜歡我媽,從我記事起,就總是看到她倆吵吵鬧鬧的,後來我媽就去外面打工,很少回來了,沒多久我爸也出去了。

自從我爺爺去世後,我奶奶就一個人住,以前她身子骨還挺硬朗,現在年紀大了,身體沒有以前好,前陣子還摔了一跤,之後就大病一場,就我大姑過來看了一下,其它幾個子女都沒有過來。”

聽他講完,我心裡也唏噓不已,本來覺得他奶奶年紀大了,子女不孝還挺可憐的,但是聽到後面,不知怎的,我同情不起來,甚至還覺得她罪有應得。

​老來不被自己的子女孝順的父母,一般都有以下幾種表現

1.重男輕女思想嚴重

上文中朋友的奶奶就是因為嚴重的重男輕女,最後老了子女們也都對他孝順不起來。這樣的事情在其它的家庭中也還有大量的存在。

父母年輕時有這3種行為,老了子女不願“孝順”,吃苦也是自找的

​像去年比較火的一部電視劇《都挺好》中蘇明玉的媽媽,也是典型的重男輕女思想,家裡有什麼好東西都先緊著給兒子,當兒子和女兒發生利益衝突時,毫不遲疑的犧牲女兒的利益。這樣的父母你讓孩子長大後怎麼孝順你?

人心都是肉長的,所謂“父慈才能子孝”,所以父母如果在孩子小時候偏心太過,那麼就別怪孩子長大後不孝順你了,自己造的孽,自己來承受吧!

2.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時候嚴重缺席

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講過:“0-6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這時候父母的陪伴非常重要,如果這時候父母能給予孩子充足的愛,那麼就會在孩子心中積累豐富的情感資本,這樣的孩子長大了,一定會對父母感恩,會孝敬父母的。”

相反,如果父母在孩子這個年齡段將孩子交給他人來帶,那麼孩子長大後自然就跟父母親不起來,你在他最需要你的時候缺席了,那麼當你老了想要依靠他的時候,你就自求多福吧!

父母年輕時有這3種行為,老了子女不願“孝順”,吃苦也是自找的

3.過於溺愛孩子

有的父母寵愛孩子寵得太過頭,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對孩子基本上是百依百順。捨不得讓孩子吃一點苦,受一點委屈。

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包辦,這樣的養孩子也很容易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不懂得付出和感恩,只知道向父母索取回報的"白眼狼"。

4.凡事不講道理,打罵孩子

有的父母還奉行“不打不成才”的說法,所以平時對孩子不是打就是罵,以為這樣就能教好孩子。做夢!因為事實正好相反,打罵只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在他們心裡埋下屈辱和怨恨的種子。

不要以為孩子小就沒有尊嚴,父母只有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孩子長大了才會尊重父母。

父母年輕時有這3種行為,老了子女不願“孝順”,吃苦也是自找的

5.沒有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是孩子學習的對象,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經常看到自己的父母對孩子的爺爺奶奶不孝順,那麼當孩子長大了,也可能有樣學樣,對自己的父母不孝。

所以家長想要孩子長大孝順,那麼從小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愛幼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若想要孩子在自己老了以後照顧自己,孝順自己,那麼就需要在孩子小的時候愛護孩子,關心孩子,這樣才不至於讓自己老無所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