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滅十族”的悲劇人物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滅十族”的悲劇人物

朱棣劇照

​正在熱播的《大明風華》有一個片段:

建文帝被叔叔燕王奪走皇位,其手下有一些大臣誓死不降,方孝孺面對燕王朱棣逼迫寫即位詔書,誓死不從,朱棣以滅九族相威脅,方孝孺說了一句:“你就算誅了我的十族又如何?”

關於方孝孺被“滅十族”一事,《明史》的記載是:

方孝孺被處以凌遲酷刑,同時受牽連者八百七十三人(一說八百四十七人)遇難,沒有出現“滅十族”的字樣。

有學者認為,“誅殺十族”一說有待商榷,還找到方孝孺的堂弟方孝覆沒有被殺為依據。

事實上,方孝孺的家族均被屠殺,惟有方孝復因有戍邊的軍籍而被赦免。

“滅十族”出現在《明熹宗實錄》、《國榷》、《明史紀事本末》等史料中。

正史《明熹宗實錄》記載:“孝孺在建文朝,以侍讀學士直文淵閣。當靖難師入,以草詔不從,致夷十族。”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滅十族”的悲劇人物

方孝孺像

​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號遜志,生於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寧海(今屬浙江台州)人,幼年博學多識,六歲能寫詩,十五歲時師從名士宋濂,最初受聘於蜀獻王朱椿王府的私塾老師。

建文帝在位時期,方孝孺任職翰林學士。

靖難之役後,南京城淪陷,很多大臣選擇了逃跑,方孝孺卻沒有逃走,而是穿上喪服祭奠建文帝。

《國榷》記載:

建文四年(1042年)六月,建文帝失敗,方孝孺“衰絰[dié喪服上的麻帶]日夜哭”,燕王朱棣屢次召方孝孺入朝,拒不入朝參拜,鎮撫伍雲將其抓捕起來,強行押至皇宮大殿。

朱棣說:“吾欲效周公輔成王何如?”

——我想效仿周公輔佐成王,先生以為如何?

方孝孺冷言反問:“成王安在?”——成王在哪兒呢?

朱棣說:“渠自焚死。”——他自焚死掉了。

方孝孺說:“有成王之子在!”

朱棣說:“國賴長君。”

方孝孺又稱:“有成王之弟在!”

朱棣沒詞兒了,想了一會兒說:“是朕家事,先生休矣!”——這是朕的家事,先生不便多言了!

朱棣開始轉移話題,催促方孝孺快點起草登基詔書。

方孝孺把筆丟在地上,“哭罵不已”。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滅十族”的悲劇人物

方孝孺劇照

​《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方孝孺一邊哭一邊罵:“死即死耳,詔不可草!”

朱棣的忍耐達到了極限,忍不住威脅方孝孺說:“獨不顧九族乎?”

方孝孺不屑地說:“便十族奈我何!”——就算是殺了我十族又能如何?

朱棣暴怒,命侍衛將方孝孺的嘴巴撕裂至耳朵,然後關進監獄。

除了抓捕其九族外,又將其門生朋友算作一族一網打盡。

每抓到一個人,朱棣就讓方孝孺觀看,方孝孺不屑一顧,十族八百多人全部殺光後,才把方孝孺從監獄押至聚寶門外的刑場,處以磔刑,時年四十六歲。

方孝孺入獄不久,他的妻子和幾個兒子都自縊而死,兩個未成年的女兒被捕,路過淮河橋上,姐妹雙雙投水自盡。

連坐而死者八百七十三人,流放戍邊者不可勝數。

朝廷還派人焚燬了方家的祖墳。

《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方孝孺的最小的兒子——九歲的方德宗僥倖逃脫,他被寧海典史魏澤藏匿起來,委託學子餘學夔把方德宗背到了松江島嶼,靠著織網維持生計。

方德宗因此冒姓餘氏,延續了方孝孺的血脈。

明熹宗在位時期,方孝孺的十世孫方忠奕被召入京城,得到了朝廷體恤錄用的聖旨,開始恢復方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