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令》少年無憂聶懷桑變身聶導,但魏無羨你誤會他了


《陳情令》少年無憂聶懷桑變身聶導,但魏無羨你誤會他了


“你很囂張啊~~”(拉長音)

十六年前,少年求學時代的聶懷桑和魏無羨相視一笑,異口同聲,十分默契;

《陳情令》少年無憂聶懷桑變身聶導,但魏無羨你誤會他了

十六年後,聶導面對魏無羨的質疑,獨自一人苦笑地說“魏兄啊魏兄,你很囂張啊”

魏無羨返過去說“不敢不敢,魏某甘拜下風啊”

《陳情令》少年無憂聶懷桑變身聶導,但魏無羨你誤會他了


同樣的話,為什麼變了味道?

你變了,我也變了。

是什麼讓原本親密無間的同學,變成互不相認的狀態。

這是成長必須付出的代價嗎?

本文著重從三個階段入手,分析二人的心理狀態,性格和關係的變化。

少年不知愁滋味,一個深情,一個淡泊

少年時期快樂無憂的聶懷桑,上有功夫了得,深具領導風範的大哥聶明玦罩著,下有八面玲瓏,細緻貼心的孟瑤幫襯著,生活好不自在。

他無心於修習刀法,靈力微弱,法術不強,唯獨喜歡琴棋書畫,看小說,讀野史,更喜歡遊山玩水,吃喝玩樂。

在姑蘇藍氏,別人放燈祈求“一生鋤奸扶弱,無愧於心”,他祈求“順利結業,來年不要再來聽學了”,像極了胸無大志的紈絝子弟的樣子。

他不學無術,所以世家子弟都不是很願意帶他一起。因為若是一同外出夜獵,搞不好他是豬隊友一枚。

事實上他還真是!

大梵山舞天女那次,他可就是啥忙都幫不上,還一直害怕呼喚人來保護的那種;

不止如此,後來得知櫟陽常氏滅門慘案,大家商量著一起去探尋真相,他也閉口不去摻和,膽量小害怕。

可是,這樣的人,卻在姑蘇藍氏求學期間,遇到了愛玩的學霸魏無羨。那段日子,他跟著魏無羨逗金絲雀,摸魚,上課打盹,傳小紙條,偷吃零食,晚上聚眾飲酒吃花生,生活樂逍遙。

那些片段像極了上課開小差,下課拼命找樂子的我們。

《陳情令》少年無憂聶懷桑變身聶導,但魏無羨你誤會他了

以及,明明各自和家裡人說好了,聽學完就立刻回家。可是兩人卻不約而同,中途偷偷溜出來,並且在鎮上相遇。

於是就有了開頭的畫面。

少年時代的美好真的很令人懷念。

也正是因為回憶太過於美好,魏無羨對他而言實在太特別了,於是聶懷桑把這一切放在心裡,記下這份情。

這也是為何聶懷桑當年願意冒那麼大的風險,神不知鬼不覺地搶先到不夜天懸崖底下,救回死去的夷陵老祖屍身藏起來保護好的原因。

但對於魏無羨來說,聶懷桑只是一個普通同學。求學期間正好志趣相投,他也缺個玩伴,乾脆就帶上聶懷桑一起。這麼多人受著藍氏家規束縛,舉止規規矩矩,現成有個人願意和自己插科打諢,正好!

加之,魏無羨本人大大咧咧的性格,哪怕自己曾經施了恩情,拯救於水火的人和事兒,他都不太放在心上,所以他並沒有太在意這段情

一個深情,一個淡泊,從而造成十六年後,魏無羨完全無法體會聶懷桑費盡心機讓他復活的深層次原因:除了復仇,更重要的是為他十六年前的事洗刷冤屈的心思。他只是單純覺得,自己是不是曾經看錯了人?細思極恐而已。

魏無羨,你真的誤會他了!

為什麼這麼說?

其一,如果聶懷桑只是為了復仇才去救魏無羨,時間根本對不上!

當年不夜天大戰,聶明玦還活著,根本沒有死,聶懷桑沒有可能預知要復仇吧,所以他只是單純出於感情而救他。

其二,聶懷桑要是不關心魏無羨的情況,他根本沒可能趕在所有人的前面成功救他走!

要知道,江澄看到魏無羨掉落懸崖可是第一時間下去找了,他卻只看到森森白骨,撿到陳情而已。

江澄可以御劍,功夫又比他好,速度應該很快才對,唯一的可能應該是:聶懷桑雖然沒有參戰,但他在觀戰,隨時關注魏無羨的動態,利用大家整頓的時機去救人。

其三,聶懷桑根本不認為夷陵老祖修詭道有問題,相反還有些敬佩,可自己人微言輕,不敢站出來替他說話,所以躲在暗處。

有幾個細節:第一,魏無羨在課堂上提出第四種可能,利用怨氣來除祟,藍老先生氣的發抖,可是聶懷桑倒是暗暗佩服並且贊同的,看他的小眼神。

第二,聶懷桑從來不拿刀,只拿扇子。為何?清河聶氏世代修習刀法,可是戾氣太重,幾任家主都死於走火入魔,而且死後都要修“吃人堡”來供奉刀靈。

所以他不願意走這條路,聽到魏無羨這一說法,給他很大啟發。

第三,亂葬崗三個月,魏無羨變身夷陵老祖迴歸,眾人都只擔心他棄劍修詭道,只有聶懷桑真正關心他這個人好不好,安不安全。

然而,魏無羨的眼裡,當時並沒有他。

無可奈何一夜之間長大,先後失去庇護

“我不想我不想長大,長大後就沒有童話”

誰都不想長大,都希望自己永遠是個孩子,爸媽愛護著,寵著,疼著,愛幹嘛幹嘛,這樣不好嗎?

可是,人總要長大。

有句話說得好,哪裡來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罷了。

當你頭上那把傘突然間丟了,身後保護你的人垮掉了,有些變故就是實實在在發生了,我們也不得不一夜之間長大。

這樣的長大是痛苦的,因為我們猝不及防,沒有任何心理準備,所有的不堪,困難,危險統統暴露在眼前,讓我們束手無策。

雲夢江氏被血洗,江叔叔和虞夫人被殺,為了救江澄,魏無羨換了金丹給他,而自己又被丟到亂葬崗裡,幾無生還希望。

所以,當復仇慾望支配下,生存慾望驅使下,永遠無法修習劍道的魏無羨,自創陰虎符,製成陳情笛,走上詭道這條路。

三個月歸來之後,魏無羨被問及,“你以前不是都很想和人比試劍術嗎?現在怎麼連劍都忘記佩了?”

他無奈地說“誰還能永遠是個孩子呢”

是啊,人都要學會長大啊!

小孩子才分對錯,大人只看輸贏。

還我當年的翩翩少年郎!

歸來的魏無羨,再也沒有往日的笑容。他開始自卑,多疑,不信任,主動疏遠藍湛,稱呼他為含光君,忽略主動前來關懷的聶懷桑。

藍湛拼命勸你重修劍道,江澄怪你不再佩劍失了禮儀丟了他顏面,其他人看你修習詭道眼紅攻擊你,你為何獨獨沒有看到,只是問候你的聶懷桑?

當別人關心你飛的高不高,只有他和藍湛關心你怎麼樣?只是表現方式不同。

而聶懷桑呢?

他看著大哥在自己面前走火入魔,筋脈盡斷,心痛萬分,從此,失去庇護,繼承家主身份,他也一夜之間長大了。

一開始,他一如往常依賴金光瑤,請他幫忙處理清河聶氏的內部紛爭,鞏固他的家主地位。也是偶然間,他才逐步發現大哥之死也許和金光瑤有關,從此開始細細思量,小心佈局。

曾經的年少無知,變成一問三不知的大智若愚聶宗主。

找回你真好,但卻物是人非

魏無羨第一世心碎跳崖,十六年後終於迴歸。

經歷過眾叛親離,生離死別的他,心態更加滄桑,對人更加防備。一直疼他護他的家人都不在了,曾經視為兄弟的江澄又恨他入骨。他孤苦無依,不知復活後該怎麼辦。

等夷陵老祖魏無羨重現於世,那位無憂無慮的聶懷桑也已不再是少年,而是聶導。

當魏無羨得知聶導處心積慮設計莫玄羽獻舍復活他,以及後續利用刀靈引導他們尋找真相,還有最終假借澤蕪君之手一劍穿心金光瑤之後,魏無羨對聶懷桑充滿了懷疑和防備,那震驚程度不亞於金光瑤本人。

《陳情令》少年無憂聶懷桑變身聶導,但魏無羨你誤會他了

聶導手上終究是沾了血的。

《陳情令》少年無憂聶懷桑變身聶導,但魏無羨你誤會他了

兩人最後一次見面,魏無羨本可以問真相,但他沒有。

他問的是,你可知藍氏家規最重要的一條是什麼?

不可結交奸邪!

《陳情令》少年無憂聶懷桑變身聶導,但魏無羨你誤會他了

魏無羨已然把心機深沉的聶導,當做處心積慮,利用他來複仇的奸邪!

“你很囂張啊?”

話還是那句話,眼神卻變了,關係也變了,相互間的信任也沒有了。

魏無羨甚至還問,怎麼就沒想過仙督之位?

聶導應該傷心了。因為他還是那個他,初衷不改,只是現實不允許。而他做這麼多,是要復仇,不是為了上位!

從始至終他只寄情于山水,策劃那麼多隻是要為大哥報仇,為魏無羨這一曾經惺惺相惜的好兄弟洗刷冤屈而已。

可是,情誼不再,信任不存,人終究還是變了。

成年人就是複雜,你總以為我話中有話,你總覺得我另有目的,其實我說的就是真話。大家都不再是那個單純的孩子,再也不可能回到過去,一起嬉笑打鬧,不管不顧了。

一聲嘆息!

魏無羨,你該問問聶懷桑的。

為什麼要冒那麼大的風險救我?

這些年你過的怎麼樣?

沒有大哥的你,下一步打算怎麼辦?

可是,你終究沒有問。

你不問,我也不說,就這樣擦肩而過,各自珍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