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戲曲劇種。山東省汶上、濟寧地區人民將隨著陝西山西等地人員流入山東而帶入的山陝梆子進行語音本地化改造後誕生的一種梆子的新唱腔,又稱"下路調"。其特點是高亢、激昂、寬廣、渾厚,音樂曲牌豐富多彩,優美動聽,為群眾喜聞樂見。汶上梆子和以菏澤為中心的"曹州梆子"合稱"高調",1952年,正式定名統稱為"山東梆子"。由於都是源自山陝秦腔,河南的豫劇和山東梆子在樂器配置上基本一樣,唱腔上上也基本類似,所以豫劇也可稱為"河南梆子"。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梆子—老羊山劇照


汶上縣梆子劇團 2015年10月19日的演出


汶上梆子因歷史悠久,班社眾多,行當齊全,劇目豐富,唱腔高亢、激昂、寬廣、渾厚,音樂曲牌豐富多彩,優美動聽,為群眾喜聞樂見。

  “村村鑼鼓響,莊莊梆子聲”,是當時的真實寫照,就連行路人也邊走邊喊著梆子腔,名曰“路戲”。解放後,在黨的“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方針指導下,汶上梆子有一定的創新,並上演了一些現代戲,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仍放射著絢爛的光彩。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的確立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生活環境、思維理念,生活品味,審美標準、對藝術的追求等都在發生著變化。經濟社會的思想觀念,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優越的生活環境,與時俱進的思維理念,全新的生活品味,時代的審美標準,多元化的藝術追求,無疑不使傳統的東西發生著變化,變化的結果是淡化。同時,電影、電視、文學藝術、曲藝等,時刻都在創新,在和現代藝術全新的科技手段進行著激烈地競爭的同時,戲劇內本身也在進行著激烈地競爭,競爭的結果,是戲劇受到了極大的挑戰與衝擊。在經濟社會的大環境下,更有一部分人則認為這種藝術是“老”、“古”、“土”可以休矣!這無不使汶上梆子這個古老的傳統藝術劇種處於低峪之中。若不搶救、發掘,這種來自於原始生態的自然藝術劇種,其趨勢是消亡。

  近年來,汶上縣委縣政府、汶上縣文化局加大了對汶上梆子的挖掘與保護力度,恢復啟動了汶上梆子劇種,先後拍攝了《兩狼山》、《老羊山》、《鍘趙王》等傳統劇目,並積極組織創作、排練新劇新作,大大推動了汶上梆子的發展。2007年10月14日由汶上梆子劇團選送的《兩狼山》作為唯一代表山東梆子劇種的劇目赴廣饒參加“2007中國戲曲梅花大賽總決賽”,劉太華同志一舉獲得了“中國紅梅金花”稱號。


  
  汶上梆子是戲劇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是祖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寶庫中的一顆明珠,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人民喜聞樂見的精神食糧。從其發展歷史、豐富的劇目內容,廣泛的表現題材,到廣闊完美的表現程式,高昂優美的唱腔,豐富多彩的曲牌音樂伴奏,乃至獨具魅力的鮮明藝術特色,無一不散發著濃郁地方色彩的芳香。她將作為中華民族一份優秀的文化遺產,繼續地秉承數百年來的歷史使命,為廣大人民群眾送去無盡的快樂和藝術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