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一提高郵,就只知道吃鹹鴨蛋

別一提高郵,就只知道吃鹹鴨蛋

▲ 靜謐的高郵湖畔,溫柔進行著四季更替。 攝影/薛樹松


丨跟您了嗦嗦,我的快樂生活

疫情期間請減少出行,跟著百澤醬雲旅遊、看美食、漲知識吧!

百澤全域旅遊X中富國旅 天津專業地接社

藏在高速發展的江蘇省背後的高郵,好像一座隱形的城市。高郵自有她的驕傲,七千多年的文明史,兩千多年的建城史;全國2000多個縣市當中,唯一以“郵”命名的城市……這些文化底蘊讓高郵像一個溫文爾雅的紳士,有著不爭的閒適和智慧。

橫屏觀看效果更佳

別一提高郵,就只知道吃鹹鴨蛋

▲ 小城之春,撒網正忙。 攝影/薛樹松


“我的家鄉在高郵,風吹湖水浪悠悠。岸上長著垂楊柳,樹下臥著黑水牛。”

——汪曾祺《夢故鄉》

當溫暖溼潤的春天到來時,江蘇高郵湖上的2000多畝油菜花便開始蠢蠢欲動,再過幾天,它們將以完全盛開的姿態,帶給高郵這座小城以春的氣息。溫柔而緩慢的小城節奏似乎也跟著醒了過了,孩子們跳躍著跑向烏篷船;情侶們登上熱氣球,俯瞰千畝花海,以高郵湖為鑑,熱情擁吻;還有遠道而來的遊客,在觀光小火車上同時領略湖灘、溼地、花海三種景色交錯的風光。

別一提高郵,就只知道吃鹹鴨蛋

▲ 高郵湖上的油菜花海。 攝影/李紹敏


高郵是水做的。高郵湖是中國第六大淡水湖,也是江蘇第三大淡水湖,五分之三的面積屬於高郵境內。1963平方千米的高郵,鑲嵌在廣袤的江淮平原南端,京杭大運河之畔。“控下河而引長江,襟皖東而帶蘇北”

,豐富的水資源以及便捷發達的水上交通,成為高郵最珍貴的自然饋贈。

別一提高郵,就只知道吃鹹鴨蛋

▲ 大運河,溝通連接了南北水上交通。 攝影/薛樹松


▲ 高郵清水潭溼地公園,成群野鴨飛舞。 攝影/張曉萌


水不僅給高郵帶來了水鄉的溫柔,也是這座城市崛起的根源。

全國2000多個縣市當中,高郵,是唯一以“郵”命名的城市。千年之前,秦始皇為強化中央政權和地方的聯繫,開始著手建立強大的郵驛系統,小城高郵,因為其便捷的水上交通而被選中,在這裡“築高臺,置郵亭”,因此得名高郵。

別一提高郵,就只知道吃鹹鴨蛋

▲ 無論是從北方皇城來的政令,還是南方沿海來的捷報,都在高郵進行中轉傳遞。 圖/《中國影像方誌》《說文解字》中解釋道,

“垂,遠邊也”,本有邊境之意。而右邊“阝”則是漢字“邑”的簡化,是“城邦、城市”的最早概念。將邊遠地區和城邦聯繫在一起的,就是“郵”。千百年間,高郵就這樣守護著自己的職能。

如今,站在盂城驛入口標誌建築館驛巷牌坊下,沿著鑲嵌著“驛”字的青磚路面前行,彷彿又回到了明清時期,從南方運往北方的水果,從北方送往南方的信箋,都曾在這裡中轉。盂城驛在千百年間,見證了高郵這座小城的前世今生,作為連接南北的驛站,它傳遞了信息,也傳遞著感情。

別一提高郵,就只知道吃鹹鴨蛋

▲ 盂城驛鼓樓。 攝影/薛樹松

汪曾祺、秦觀、王磐,他們為高郵“代言”


有人問我是怎樣成為一個作家的,我說這跟我從小喜歡東看看西看看有關。這些店鋪、這些手藝人使我深受感動,使我聞嗅到一種辛勞、篤實、輕甜、微苦的生活氣息。

——汪曾祺《自報家門》

很多人來到高郵,是因為汪曾祺對於故鄉的真切描寫,“讀其書,想見其為人。”在高郵錯落的巷子裡,能找到小說《異秉》中的王二,也能找到《徙》中的高北溟女兒女婿高雪和汪厚基。

別一提高郵,就只知道吃鹹鴨蛋

別一提高郵,就只知道吃鹹鴨蛋

別一提高郵,就只知道吃鹹鴨蛋


▲ 從左至右:高郵老城東大街的燒餅鋪、箍桶匠和鞋店,攝影/龍博士

汪老在《菰蒲深處》自序中說:“我寫小說,是要有真情實感的,沙上建塔,我沒有這個本事。我的小說中的人物有些是有原型的。”穿梭在高郵老城東大街,那些“

手工作坊、布店、醬園、雜貨店、爆仗店、燒餅店、賣石灰麻刀的鋪子、染坊”還有享受“水包皮”的澡堂,似乎都依然存在,從未改變。


別一提高郵,就只知道吃鹹鴨蛋

▲ 銅井巷中的銅井和清代古井。 攝影/龍博士


東臺巷中有條

銅井巷,裡面還可以看到一口清代的古井,相傳井的主人姓李,是開店的老闆,為了方便去他家打水的街坊四鄰,就把井用牆隔出院子,將自家井成為公用井,方便大家使用。這種為他人著想的思慮和寬容,成就了小城舒適而雅緻的生活氛圍。就像汪曾祺曾在《大淖記事》裡提到,從鄉下捉來土匪,高郵沿街的店鋪都會把鳥籠收起來,怕土匪大哥見到籠中鳥就覺得出獄無望了。

別一提高郵,就只知道吃鹹鴨蛋

▲ 大淖街坊的居民生活,汪曾祺《大淖記事》中寫到的地方。 攝影/張引


或許正是這種深藏於性格深處的悲憫之心,讓小小的高郵底蘊豐厚,人才輩出。除了人們所熟悉的當代作家汪曾祺,還有宋代文人秦觀、明代散曲作家王磐、清代經文大家王念孫王引之父子,都誕生在這片炙熱的土地上。

蘇東坡曾經在高郵如雪般的蘆葦中行舟,來看望自己的學生秦觀,在泰山廟後的高臺上詩友唱和,廣陵太守送來一塊寫有文遊二字的牌匾,此後這裡就被成為文遊臺。在東大街的東頭,便是文遊臺,這裡保留了秦觀的遺蹟。

別一提高郵,就只知道吃鹹鴨蛋

▲ 水墨文遊臺。 攝影/薛樹松


和汪曾祺一樣,秦觀也是少小離家,出門歷練,在異域他鄉的土地上,秦觀常常住在驛站中,既是暫且安身之地,也有對家鄉的無限懷念。秦觀的詩詞中,十幾次出現“信美非吾土”

,在一腔悲憤的熱血中,還藏著對於家鄉溫柔的眷戀,鄉愁如絲雨般綿綿不絕。


▲ 鎮國寺。 攝影/薛樹松


高郵有七千多年的文明史、兩千多年的建城史。在高郵,抬起頭,就能看到有1100多年曆史的鎮國寺塔。鎮國寺塔坐落於大運河中間,是我國僅存的幾個唐代方塔之一,極其罕見,當地人稱其為“西塔”。早年間,西塔是航行在大運河上行船人的指路明燈,看到西塔,就知道到了高郵。

就連汪曾祺也說“不過高郵的鹹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

別一提高郵,就只知道吃鹹鴨蛋

▲ 高郵雙黃鴨蛋。 攝影/張元奇


高郵湖裡的魚蝦麻鴨提供了天然活食,因此這裡的鴨子出產的鴨蛋蛋頭大,蛋黃多,醃製後美味異常。但如果說起高郵,只能想到鴨蛋,那真的是對高郵最大的誤解了。高郵有以中國名宴

“少遊宴”為代表的飲食文化,這樣的城市裡,怎會缺少美味?

別一提高郵,就只知道吃鹹鴨蛋

別一提高郵,就只知道吃鹹鴨蛋

別一提高郵,就只知道吃鹹鴨蛋

☞ 左右滑動查看 ☜

▲ 高郵鴨蛋的傳統制作方法,要先後用黃泥和草木灰浸泡。 攝影/清溪


看看汪老的文章,就知道水鄉如何不露聲色,養刁了生活在這裡的人的嘴巴,培養出了一代名吃家。來高郵,

食物一定首先打破人們的認知壁壘。

高郵是水鄉,一年四季少不了河鮮,大閘蟹、鯿魚、白魚、青蝦白蝦,都是自然對高郵的偏愛,汆湯、紅燒與滑炒是高郵人最認真負責的答卷。只不過河鮮之外,那些藏在高郵人生活中巷子裡的美味,更是數不清。

別一提高郵,就只知道吃鹹鴨蛋

別一提高郵,就只知道吃鹹鴨蛋


▲ 圖1:高郵湖大閘蟹, 攝影/清溪;圖2:豐收河蝦的漁民;圖3:菜市場上賣魚的小販。攝影/薛樹松


高郵人喜歡吃滷味,並稱其為“燻燒”,大街小巷上大大小小的燻燒店體現著高郵人對燻燒的熱愛,一到飯點,所有的商販便聞訊而動,城市開始熱鬧起來。

燻燒鵝、鵝雜、豬頭肉、蒲包肉、耳朵邊(豬耳朵)、豬尾巴、滷幹、素雞……如果把燻燒編成《報菜名》,也是一口氣說不完。

別一提高郵,就只知道吃鹹鴨蛋

別一提高郵,就只知道吃鹹鴨蛋

▲ 琳琅滿目的燻燒。 上圖攝影/居衛峰,下圖攝影/龍博士

別一提高郵,就只知道吃鹹鴨蛋

百澤全域旅遊X中富國旅,專業天津地接旅行社

去旅遊、品美食、漲知識~

優惠景區門票、演出票務、旅遊團隊、散客遊覽

關注、聯繫我們!隨機送粉絲福利哦~

咱們明天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