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 匠心獨運——濟南市博物館藏木雕珍品展》導賞三:木雕的造型、紋飾與雕刻

木雕選取的題材,無論是動物、花木還是人物的圖樣,既能滿足用者的審美意念,又能滿足觀者的思想昇華,讓人一看就能身臨其境,甚至迷戀和沉醉於圖像造型所營造的濃烈文化氛圍中。

雕花世界——木雕紋飾與造型

(一)吉祥核心的動物圖像造型

威猛獅、神奇龍、神靈鳳、財福鹿等動物造型,無不吉祥討彩。其中蟬作為中國古代傳統的吉祥紋樣,有多層喻意:

其一,蟬又名“知了”,有含知足常樂的意思;其二,蟬的寓意是君子,因為在古人的眼中,蟬是隻飲露水的,比喻為人清正;其三,靜心,蟬與佛家的禪同音;其四,蟬諧音於“纏”,情侶佩戴,寓意爰情纏綿久長,在腰間佩戴蟬寓意腰纏萬貫,蟬附於荔枝之上,蟬“鳴”等同於“名”,意為“名利雙收”。

於是乎,蟬成為了收藏或隨身佩戴的吉祥之物,深受古人甚至現代人們所喜愛,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

《天工開物 匠心獨運——濟南市博物館藏木雕珍品展》導賞三:木雕的造型、紋飾與雕刻

民國時期黃楊木雕枝葉蟬

(二)寄情主題的花木圖像造型

花木圖像造型,既能討人喜愛,又能寄託美好情感。梅蘭竹菊松,凌風傲骨的梅花,豔而不妖,象徵默默無聞而又勇敢無畏;俊雅清高的蘭花,懸崖獨操,絕壁孤芳,象徵君子立身潔身自好的品格;正直凜然的竹子,瀟灑飄逸,堅韌挺拔,象徵虛懷若谷而又高風亮節的氣節;傲霜怒放的菊花,花團錦簇,香沁心脾,象徵素雅堅貞而不畏權勢的美德。

《天工開物 匠心獨運——濟南市博物館藏木雕珍品展》導賞三:木雕的造型、紋飾與雕刻

清木雕髹金牡丹如意

(三)千古崇拜的人物圖像造型

木雕人物圖像造型題材多樣,既有神話人物、歷史名人、才子佳人,又有家喻戶曉的戲劇角色和體現民情民俗的“下里巴人”,而且主題內涵豐富,都是民眾所稱道、所供奉、所敬重的具有人格力量的正面人物。選取神話人物有福祿壽三星、劉海戲金蟾等;歷史人物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曹操煮酒論英雄等。或雕刻單人,或雕刻群英,人們對自己所喜愛、所崇敬的人物形象進行雕刻,是用刻刀雕出自己的理想、情操和希望。

《天工開物 匠心獨運——濟南市博物館藏木雕珍品展》導賞三:木雕的造型、紋飾與雕刻

清黃楊木雕福祿壽擺件

兒時記憶——捉迷藏

捉迷藏也稱“藏朦”,是我國傳統遊戲。它以巾裹目,互相捉摸;也有一人裹目,在劃定區域內捉摸他人的。捉迷藏有著極為古遠的歷史,但是文字記述到了唐代才出現。唐元稹《雜憶》詩之三:“憶得雙文朧月下,小樓前後捉迷藏”。“司馬光砸缸”的傳說,也與捉迷藏有關,相傳宋代的司馬光童年時和小夥伴們玩捉迷藏的遊戲。一兒童不慎掉水缸裡,司馬光急中生智,用石頭把缸打破,救出了這個兒童。

這件木雕掛件,表現的就是捉迷藏的畫面,左側一兒童蒙眼,為捉人者,右側一兒童藏於假山之後,一人藏於門亭之下,動作形態栩栩如生,甚是歡娛。

《天工開物 匠心獨運——濟南市博物館藏木雕珍品展》導賞三:木雕的造型、紋飾與雕刻

清紫檀木捉迷藏圖木雕掛件

成器之道——雕刻技藝鑑析

(一)浮雕

浮雕,指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形象,是在平面材料上,表現立體層次的一種雕刻技法,在造型上有明顯的前後層次關係和半立體效果。浮雕作為一種應用範圍很廣的造型方式,又有淺浮雕和高浮雕之分。淺浮雕屬於陽紋雕刻,介於高浮雕和薄地陽紋雕刻之間,且具有流暢的線條及清淡、雅靜的藝術效果。高浮雕是介於鏤雕和淺浮雕之間的一種表現形式,具有較強的空間感,能表現多層次的題材。

《天工開物 匠心獨運——濟南市博物館藏木雕珍品展》導賞三:木雕的造型、紋飾與雕刻

明浮雕松枝沉香盂

(二)鏤雕

鏤雕是透雕的進一步發展,它吸收圓雕、浮雕、陰刻和繪畫的優點,融會貫通而成的一種獨特的雕刻藝術。在形式上又可分為“立體鏤雕”和“平面鏤雕”。平面鏤雕是一般的鏤雕,供一面或正背兩面觀賞。因此,作品有一定的厚度,刻畫的形象層層疊疊,交錯穿插。立體鏤雕,是在圓雕基礎上的多維空間表現手法。它在藝術形式上,則以鏤空刻畫取勝,力求結構巧妙,造型生動。

《天工開物 匠心獨運——濟南市博物館藏木雕珍品展》導賞三:木雕的造型、紋飾與雕刻

清黃楊木雕芭蕉擺件

(三)圓雕

圓雕屬於立體雕刻。其作品是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以從四周觀賞的,完全立體的一種藝術品。這樣的作品,隨著觀看點的不同而改變形態,而且每一個角度都具有完美的立體感。傳統的雕刻工藝中,人物和一些動植物的藝術形象,往往都採用此法。圓雕的構思有兩種:一是“因勢造型”,即根據木材的形狀,進行主題和人物(動植物)動態的安排。另一種情況是先有構思、構圖,然後根據需要,選用適當的木材。

《天工開物 匠心獨運——濟南市博物館藏木雕珍品展》導賞三:木雕的造型、紋飾與雕刻

清乾隆櫻木雕人物山子

(四)微雕

明代魏學洢《核舟記》中:“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微雕,在中國傳統竹木牙雕中,是一種很獨特的工藝。它在面積僅米粒、指甲般大小,體積猶如果核一樣的材料上,雕刻出由人物、禽鳥花卉形象組成的畫面,或書法藝術。微雕的雕刻,不能光憑肉眼,操刀是主要依賴於手指的感覺,所以,又稱微雕為“神意雕刻”。

《天工開物 匠心獨運——濟南市博物館藏木雕珍品展》導賞三:木雕的造型、紋飾與雕刻

清乾隆甲子年木雕子孫萬代核桃

木中青雲——前程錦繡

翎管是清王朝特有的產物,是隨著冠制的改革而誕生的。翎管多為圓柱形,主端有鼻,往下中空,到下端中空部分大如菸嘴,翎子就由此插入。翎管的材質有翡翠、白玉、碧璽、琥珀、青金石、水晶、琉璃、瓷、銅等。

在清代,頂子、翎管加上羽翎,便是此人全部身份地位的標誌了。“榮膺三眼”即賞戴三眼花翎,清朝200餘年,僅有7人獲此殊榮,此翎筒雕刻精美,雖不知此物何人所有,但其必是達官顯貴之人。

《天工開物 匠心獨運——濟南市博物館藏木雕珍品展》導賞三:木雕的造型、紋飾與雕刻

清同治“榮膺三眼”雕花翎筒

朝珠,是清朝禮服的一種佩掛物,掛在頸項垂於胸前。朝珠共108顆。不同級別的官員,佩戴的朝珠材質也有區別。朝珠盒是當時用來擺放朝珠的器物。將朝珠放進環形朝珠盒,不會造成朝珠打結纏繞、難解難分的情況,拿取十分方便。朝珠盒在清代是有一定品階的人家才有的器物。因傳世量較少,故而十分珍貴。

《天工開物 匠心獨運——濟南市博物館藏木雕珍品展》導賞三:木雕的造型、紋飾與雕刻

清同治朝珠盒

溫馨提示:

《天工開物 匠心獨運——濟南市博物館藏木雕珍品展》遴選濟南市博物館藏明清至中華民國時期木雕藝術精品48件(套),展覽內容豐富,展品格調高雅,向泉城市民及遊客充分展示了中國古代精湛的木雕技藝與文化。

展出時間:2020年春節至6月底

展出地點:濟南市博物館第四展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