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靠葉養,葉靠根長",如何正確生根、養根

很多菜農認為,多衝施生根劑就能實現生根、養根,最終高產的目的,其實不然,蔬菜養根,還應結合植株自身生長及土壤情況進行,且促生新根後還應注重養根,才能真正達到養根壯棵的目的。



一是生根劑使用過量

在8、9月份定植的大棚蔬菜,苗期溫度高,不利於生根,很多蔬菜根系較弱,菜農意識到問題存在後,往往過多地依賴生根劑產品。盲目使用生根劑,認為促進生根就要多用生根劑,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在根系較弱的情況下,使用生根劑可以促進根系生長,但若過多使用生根劑,根系擴展迅速,根系的抗病能力下降,反而易導致根系發生早衰。尤其是冬季陰雨天氣較多時,葉片製造的光合營養相對較少,在生根劑使用過多的情況下,更多的有機營養會被迫流向根系,用於根系的生長擴展,這樣地上部就缺乏有機營養,植株生長受到影響,抗病能力降低。而生根劑效果下降後,若植株製造的營養仍然不足,根系會快速老化。



因此,生根劑要適時適量使用,最好在天氣晴好、葉片好而根系弱,如冬季澆水等造成根系受傷時使用。


二是重促生新根不注重養護

過多地使用生根劑或者在傷根、根部病害治好後根量較少、生長末期時,為了在短時間內促生新根,有時會建議選擇激素類生根劑,施用後,新根生長迅速,但菜農看到有新根生出後,就認為具有相當的水肥吸收能力,從而忽略了新根的養護工作。


實際上,這些短時間內生出的根系多浮於地表,抗逆性差,在今後的管理中,引根下扎,同時,還應結合土壤情況,增施甲殼素、氨基酸類、海藻類等功能性產品,或者含微生菌的產品,改善根系周圍環境的同時,加強根系的養護工作。


當說到養護根系時,很多菜農下意識的會說,衝施甲殼素、海藻酸等養根肥料,確實,這些肥料的養根性能突出,但養護根系並不能單純的靠肥,而應採取措施,綜合管理來養護根系。



1、定植前蘸根,定植後灌根。

在定植前最好用向農4號或惡黴靈、普力克等藥劑蘸根處理,然後再進行定植操作;定植完成後可灌用惡黴靈3000倍混加生根劑1500倍,或用向農4號混合豐收一號800倍進行灌根,既可防病,又可促發新根。


2、中耕鬆土,促根下扎。

在生產中,菜農總是急著定植,急著覆膜,急著坐瓜……總是忘了中耕鬆土操作,其實這樣是不利於初期的根系下扎、發育的,建議菜農多多劃鋤,促根下扎。


3、減少初期的留果數。

在很多地區,菜農會採取早留果,多留果的管理措施,這樣的管理方式欠妥,因為此時植株的根系還未完全發育,很難滿足所有果實的營養需求,這樣就會造成“根不良,果不佳”的雙重惡果。


當然,養護根系的管理措施還有很多,如間隔衝施生物菌肥,合理留果,養護葉片,藥劑防病等諸多管理措施,這裡提醒菜農的是,養護根系是一項系統的大工程,不是簡單的衝施肥料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