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智慧:把握了十二時辰,就把握了人生!

《易經》曰:“生生之謂易”。一年冬去春來,太陽東昇西落,世間萬事萬物,週而復始,生生不息。

天地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順天時而為, 接地氣而活,便把握了順應天道的人生智慧。

【子時】夜半(23時至01時)

夜半,是兩天的臨界點,地支名為子時,又稱子夜、中夜。鼠,在這時間最活躍,會悄悄出洞活動。

“古歷分日,起於子半”,子時,有孕育之意。此時的天空,黑得最為純粹,孕育新的白晝。

睡眠,是培植元氣的最好方式,孕育元氣滿滿的新一天。

【丑時】雞鳴(01時至03時)

醜,本意為“扭”,天地間似有一雙大手,把夜幕與白天互相扭轉。古時,農家在丑時會起身喂牛。

古代秉燭夜讀的士子,在此刻也釋卷酣睡了,萬籟俱靜,是天地間最安靜的時刻。

丑時,肝經當令,人臥則血歸於肝,令人體精氣生髮。最好的狀態,當是在深度睡眠之中。

【寅時】平旦(03時至05時)

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夜日交替,太陽即將露出地平線。熬過黑暗,天矇矇亮,老虎也蠢蠢欲動。

“雞鳴洛城裡,禁門平旦開。”城門一打開,城市就醒來了。小販挑著擔子進城,趕路的士子和商人,也經由城門向目的地進發。

這個時辰,屬於那些勤勞堅持,熱愛生活的人。

【卯時】日出(05時至07時)

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太陽冉冉初升,給人以勃勃生機之感。兔子跑出窩,去吃帶著露水的青草。

古時,農夫開始耕作,官員要上早朝,清點人數,稱“點卯”。

晨光初露,應於這個時辰起床,看天氣寒暖穿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力更生,自給自足,是生活最本真的面目。

【辰時】食時(07時至09時)

食時,又名早食。秦漢時期,人們一天只食兩餐,且早飯是主餐。此時易起霧,是神話中的群龍行雨之時。

中醫認為,辰時胃經當令,此時,早飯對身體來說,便如同春雨一樣珍貴。

早餐一定要在辰時吃,且“早宜粥,宜淡素”。飯後,心情愉悅地開始做事,不為小事動氣。

【巳時】隅中(09 時至11時)

隅中,又名日禺,臨近中午,大霧散去,豔陽當空。蛇從洞穴中爬出來曬太陽。造字時,“巳”被畫成了蛇的象形。

此時的古人,豔陽清風,詩詞歌賦,不亦樂乎。

而對於現代人來說,這正是一天中第一個黃金時段,工作效率最高。以最飽滿的精氣神,做一天中最重要的事。


【午時】日中(11時至13時)

《易·繫辭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日中,又名日正、中午,太陽運行到天宇之中,陽氣達頂點,陰氣漸生。

上古時候,人們把太陽行至正中天空作為到集市交易的標誌。古人認為,此時動物們都休息了,只有馬還在集市上為人服務。

午時天地氣轉,心經當令,宜休息吃午餐,飯後小憩,靜坐,安神養心。

日昳(13時至15時)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日過中天,漸漸往西跌落。驕陽已把草上的露珠曬乾,正是放羊的好時光。

此時的古人,身體已得食物滋養,便開始讀史明智,鑑以往知未來。

經過午時的小憩,會感覺清爽,做事也遊刃有餘。這是一天中的第二個黃金時段,時不再來,應高效工作。

【申時】哺時 (15時至17時)

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秦漢時期,人們只吃兩餐,申時是吃第二餐的時間,故名“哺時”。

這時候,猴子最喜歡在樹林裡玩耍啼叫,叫聲最為清亮。

在這一天中最為愜意之時,或閒坐室內,或信步庭外,隨心所欲的吟誦,不失為消遣時光,享受生活之美事。

【酉時】日入(17時至19時)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日落時分,天地間有種磅礴的寧靜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古人將“日出”和“日入”作為勞動和休息的標誌。

雞開始歸巢,忙碌一天的人開始返家。

“宜晚餐勿遲,量飢飽勿過”,晚餐不宜過晚,不要過量。飯後,靜坐反思,收納天地之精神。

【戌時】黃昏(19時至21時)

太陽已經落山,萬物朦朧,天地昏黃,故稱“黃昏”,又名日夕、日暮。天地清靜,萬物收斂,人們臨睡之前,帶著狗巡視一番。

白天的事已做完,黃昏一到,人易感傷,感嘆光陰易逝、人生多舛。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黃昏宜約會,男女之情,亦或朋友之約,只為對抗人生中最深的孤獨。

【亥時】人定(21時至23時)

人定,又名定昏,天地悄然,一日忙碌,至此可歇。據說,這時候豬睡得最香甜,發出鼾聲最響亮。

人定,就是人靜。切勿心浮氣躁,清空心中一切雜念,讓血液歸心,以獲安寧。

泡泡雙腳,做深呼吸,避免劇烈運動和大量飲水。此時安眠休憩,百脈可休養生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