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北方農村種植小麥的時候,是雨前種小麥好還是雨後種好呢?

泥糖小丫


播種小麥不同於其他農作物,往往需要翻耕等過程,再加上秋播期間氣溫會越來越低,因而還是以促進小麥出苗率為主,儘量早澆水提高農田墒情,才利於氣溫偏高時的麥田出苗率!要知道,現如今秋種小麥是不能等、靠天吃飯的,一般來說,麥種前趕上下雨最好,如果趕不上雨水只能秋收玉米後根據農田墒情適時澆灌農田,然後施肥和翻耕,最後播種冬小麥和鎮壓一遍即可完事,後期則根據小麥出苗情況然後再適時澆灌越冬水,這樣就基本到了冬季農閒時候。



一般來說,北方秋天容易處於秋高氣爽、雨水較少的季節,這時隨著西北冷氣團南下和副高壓逐漸南移,使得暖溼氣流也開始南撤,使得雨帶逐漸回到南方地方,因而北方多晴朗天氣,空氣越來越乾燥,農田墒情越來越差,一般等到秋收玉米後,往往很快忙於秋播工作。記得去年秋收玉米後,農田土壤非常乾燥,使得翻耕有點難度,又因相隔秋播小麥時間很早,便先挨機井號將幾塊農田澆灌了一遍,然後等到農田晾乾後便準備施肥和機械翻耕,其過程一般為:先將磷酸二銨和硫鉀肥混合後撒在農田裡,緊接著便機械翻耕農田,然後晾曬半天左右開始機械播種冬小麥,最後再將麥田鎮壓一遍即可。



而對於秋收農忙期間雨水溼潤的年份,一般因農田墒情不錯,可以先施肥和翻耕農田,然後播種小麥即可,後期則觀察麥田出苗情況,如果出苗率不高,則還是需要適時澆水促進出苗率,但這時澆水往往會氣溫越來越低,因而小麥出苗時間過晚可能會造成麥苗偏弱情況,並不利於安全越冬,很容易發生凍害等影響。

另外,目前農村仍為小農戶家庭種植模式為主,再加上今年又處於高溫乾旱和雨水較少的年份,使得農戶不可能盲目等雨種麥子,畢竟現在很多麥種適時播種時間為10月中上旬,即寒露節氣前後,若是等雨播種時間過晚,可能需要增加播種量,一般每畝播種量為每隔3天多加一斤,使得糧種成本會有所上升,因而並不划算!另外,每個地區種植小麥時間為一段時期內,這期間因當地農活較多,秋播機械使用成本較低,但如果等雨後再考慮播種小麥,可能會錯過本地集中播種期,因而也會面臨機械使用成本提高的情況,自然也不經濟划算,畢竟現在糧食價格不盡人意,如果再增加農業生產成本會顯得得不償失!



再一方面,現如今農村的灌溉設施非常完善,可以藉助河水和地下水適時提高農田墒情,並不一定非得考慮雨前雨後播種小麥,畢竟現在很多農戶並不以種地為主,往往抓緊農忙後便馬不停蹄的打工上班,而農業生產卻漸漸變成了副業而已,因此,怎樣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和減少農活時間,才是農戶最關心的話題,這樣可以爭取種植效益最大化和多一點時間增加工資式收入。(以上為個人見解)


龍百曉生


種植冬小麥最重要的是一個溼度,也就是“墒情”,那麼一般情況下農民朋友們在播種冬小麥之前會看這一週之內的天氣情況,如果你在播種的時候沒有下雨,那麼播種後的過一天或者是過兩天會有下雨,所以也是可以在下雨之前種植的。當然雨後種植更好。

1、 在我甘肅農村老家,我有一次種冬小麥印象很深刻,那是2010年的國慶節,這陰雨天氣持續在整個國慶節期間,所以就沒有種冬小麥,當國慶節後的第一個週末,就是種植冬小麥的高潮,這是很典型的在雨後播種。

當然我們甘肅農村種植小麥大多數是在山上,尤其是定西、慶陽地區施很乾旱的,所以在這個時候種植冬小麥一般都是會選擇在雨後種植,這樣很有利於提高冬小麥種植之後的墒情,從而出苗率直接提高,這是很有必要的。

2、 那麼從北往南越往南種植冬小麥對於是否雨後看的不是很重要,比如在華北平原,山東、河南這些平原地區,種植冬小麥在是否雨後種植影響比較小,這原本的土壤墒情就很好,那麼在種植的時候會提前看天氣預報,今天種植,明後天下雨,這是完全可以去種植冬小麥的。

3、 冬小麥的出苗時間是在7至10天,這個最主要看土壤的一個溼度,那麼按照這個時間段,種植冬小麥最好的時間點就是在雨後三四天種植和種植後三四天下雨,在我甘肅農村老家裡面種植冬小麥不像平原地區施機械化集約化的種植,我們是用牛耕人拉的形式,所以播種冬小麥土壤的疏鬆性很重要,這樣很有利於耕地和耱耙。

總結

在西北、北方乾旱地區,比如甘肅、青海、寧夏、陝西種植冬小麥我建議還是在雨後比較好,最好就是小雨後的3至4天內去種植;那麼在華北平原地區,墒情要比西北地區好很多,也是集約化種植,所以雨前種植一週內下雨是可以的,雨後三四天內種植都行。最後不管是哪個地區的農民朋友們在種植冬小麥之前一定要看這一週本地區內的一個天氣情況。


寧寧說的話


大家好,我是天義,專注於三農領域。馬上進入10月份了,北方很多的農民朋友在秋收,有的已經進入尾聲了,眼下確實也是北方農村種植小麥的時候。

那麼是下雨之前種植小麥還是雨後好呢?天義的看法是下雨以後播種

最近1個多星期了,天義老家北方山東這邊,幾乎沒有下過一滴雨,溫度中午也超過了30來度,有點秋老虎的感覺。不過早晚還是比較涼爽,感覺出秋天的溫差來了。

沒有降水,剛收穫完玉米的莊稼地也是有些乾涸了,地面用鋤頭清除雜草的時候,都感覺有些土有些硬化了,玉米秸稈也不好拔。所以這個時候進行小麥的播種,不利於種子的發芽,影響出苗率,甚至是對於我們來年的小麥生長都有影響。

雨前種植小麥,除了小麥遭遇乾旱天氣意外,還會有另外一種現象,就是遭受雨水的沖洗,現在天氣還是變化比較多端的,萬一種植小麥以後,雨水變得比較多,那麼很容易沖刷泥土,有的洪澇現象會讓種子失去活性。

雨後種植小麥, 一方面是為種子的發芽生長提供了很好的溼度和溫度,有利於快速出苗,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在雨後進行科學的農業管理,比如施肥比如噴藥除草等等。

最後溫馨提示一下,播種小麥儘量讓種子不要太密集,適當的留出一點空間來,也有利於出苗後的生長,再就是雨後注意鬆土保持透氣,讓小麥種子可以更好的呼吸,有條件的也可以在地裡面施夠底肥。

希望以上的看法對大家有幫助,歡迎關注天義,也可以點贊分享您的觀點,讓我們一起學習到更多的三農知識。

天義說


大家好!我是關注農村農業農民,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現在秋分節氣已經過了幾天了,馬上要到國慶節了,正是北方種植小麥的適宜時節。

再前十年,小麥也是我們當地的主要農作物,每當這個時節,滿山遍野都在種植小麥。雖然秋分節氣種小麥的時節,但我們當地種植小麥跟國慶節,國慶節前兩三天就開始種植陰山地,自己高山地,因為比較陰,小麥出苗遲,長的也慢,種的太遲,立冬時節麥根長不壯,容易發生凍死苗現象,減產嚴重。


記得10年以前,種小麥的場景,真的是熱鬧非凡。當時種小麥是牲口拉犁,到處都是喊牲口的聲音,得……得……,自己女人們邊打磨地,邊閒聊,笑聲不斷。

綜上所述,小麥種植只要適時種植,沒有雨前或雨後之說。因為到了種植時節,及時沒雨,也得種植,只有種植上了,天下雨了,小麥就可以出苗;但如果等雨,錯過了種植時節,即使下雨了,也太遲了,不能種植了。

再者說,小麥種植時,土壤墒情不能太好,地偏溼,還種植不好,土壤容易板結,影響出苗率。這跟小麥種植以後3、4天內下雨一樣的,容易板結,小麥麥苗軟,出土能力差,這種情況下,就又得重新耙地,疏鬆板結的土皮,放出小麥苗,好麻煩也很費事的,同時還要掌握好時間,耙地太遲,就會將小麥苗黃芽耙斷的。

所以說,小麥種植,沒有雨前或者雨後之說,只有適時種植就好。因為地太溼種植不好,種植以後下雨,容易板結也不好。

最後,再說一點,現在種植小麥都是機器播種,而且我們當地種植小麥的不多了,大量種植的是蘋果樹和花椒樹,所以種小麥也是三兩天的事情,不像以前,幾家聯合種植小麥,而且還是牲口拉犁種植,一般都得10天時間吧。

好了,就說這麼多。如果喜歡就點贊和轉發,想看更多相關資訊就請繼續關注我。


關注農村農業農民


你好,我是衛農,很高興回答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



對,眼下正是北方農村播種小麥的時候,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尤其是對沒有灌溉條件的旱作農業區就更重要了。衛農想結合我們這裡農民,播種小麥時的一些做法,回答以下題主的這個問題。

借墒不等時。我們這裡由於缺少水源,沒有灌溉條件,種植農作物都要借墒才能種植。因此在播種小麥前要先借墒進行施肥整地,地整好以後要讓土壤沉澱幾天才能播種小麥。這時如果土壤墒情好,就可以直接播種,如果土壤墒情比較差,就要等到雨後再播種了。



小麥從播種入土到出苗,一般大約需要六七天時間。農民最怕的是小麥播種後就不停下了雨的,如果播種後等上四五天後才下雨,農民就會很高興的了。在是為什麼呢?如果小麥播種後接著就下了雨,趕天晴小麥還沒有出苗,這時在太陽曬下地面土層就會板結,影響小麥出苗,小麥的頂土能力比較差,就會蜷曲在土壤的板結層下面,你搬開板結土皮就會看見,發黃彎曲的小麥苗的。

如果小麥播種後,等上四五天才下雨,影響就比較小了。因為這個時間下雨到小麥出土時,土壤墒情比較好不會板結,反而有利於小麥出苗。但天下雨是人無法控制的,儘管在播種小麥時很注意天氣變化,往往也會出現播種後,三兩天就下雨的現象。這就要在小麥出苗前後注意觀察,如果發現小麥出苗比較差的話,就要及時採取耙摟的方式,打破地面上的板結層,促使小麥正常出土了。



因此說,在我們這裡雨後播種小麥比雨前播種小麥要好一些。當然這個問題也會因地而異,對於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可能就會無關緊要了。

以上是衛農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


衛農老頭


眼下正是我們膠東農村秋收最忙的時候,一些人家有的已經將花生拔完,倒出地來準備種小麥。像我們這邊,大多數人家是利用拔完花生的地塊種植小麥,而種玉米的地塊等玉米收完以後再耕地,留著來年種花生,這樣也算是倒一倒茬,莊稼產量也高。那麼是雨前種植小麥好還是雨後種植小麥好呢?

一般來說,小麥產量的高低與田間管理及小麥的品種有著直接的關係。只要土地墒情好,種植時間適宜,小麥出苗整齊,後期小麥田間管理跟得上,小麥才能高產、豐產。

種植小麥,施底肥是關鍵。像我們過去農村種植小麥,在耕地之前都要往地裡運糞。記得那時候,家家戶戶餵豬攢糞,就是為了給莊稼當底肥使用。一般是一年兩圈糞,秋天起圈的糞用於小麥種植,春天起圈的糞用於花生種植。 將積攢的豬糞起圈之後,用小推車運到地裡,然後用糞叉撒施均勻,將地翻耕一遍,耙平。


我們膠東半島農村過去種植小麥有句俗語叫“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說的就是小麥的播種時間。但近幾年全球氣溫變暖,這經過幾年的農耕經驗,人們普遍將小麥的種植時間拖後。因為如果種植過早,外界溫度高,只會造成麥苗旺長,不利於小麥安全越冬,而如果種植過於晚了,麥苗生長過弱,也有可能受到凍害,所以種植小麥的時間基本上拖後至寒露前後。

不過,從我們當地農民種植小麥來看,主要是根據地色,也就是墒情來種植小麥。如果在種麥前後天氣有雨,當然是雨後耕地種植。因為這樣的話,小麥下種以後,正好可以吸收水分,生根發芽。而如果天氣無雨,墒情不好,地色較乾的話,通常採用先“潑地”,後耕種的方式。潑地不等同於澆地,是用水管將耕地潤溼,並不是澆透。

之所以採取先潑地,後耕種的方式,而不是採取先下種再澆地,這也是為了小麥的生長考慮。潑地種麥與雨後種麥一個道理,都是在下種之前水分入地。這樣保證了種子生根發芽所需的水分,利於苗齊苗旺。而下種後澆地和雨前種植一樣,麥種下地以後,如果澆地或是下雨,那雨水淋溼泥土後,泥土表層在水分被風吹乾的時候,很容易結幹,而麥苗出土能力弱,這樣不利於小麥出苗。而如果此時進入麥地鬆土,又會踩踏麥地。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種植小麥期間,如果是近期有雨,最好是雨後種植小麥比雨前種植小麥要好。對於這個問題,你持什麼樣的觀點呢?歡迎朋友們留言,說一說你的看法,讓我們一起交流學習。


建行漸遠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前後正適宜。這是我們北方農民每年秋天種小麥時的一句口頭禪。這意思就是說白露的時候種小麥,天氣太熱,麥子出苗後長的太快分櫱早,不利於冬天生長。而如果等到寒露再播種小麥,那就有些晚了,氣溫已經降低,麥苗出來以後會顯得細弱,不夠茁壯,分櫱也會少,即使用的麥種多一些,出苗也不如早幾天。只有秋分前後播種小麥最合適。

題主問種小麥的時候,是下雨前種好還是下雨後種好?這個還用問嗎?土壤是乾的,不管種植什麼農作物,出苗率都不會好。只有土壤乾溼適中的時候,才適合種莊稼,這個是最起碼的常識。二十三號已經秋分了,秋分已經4天了,北方農民的花生,基本已經都收回家了,花生收穫完了以後,倒出來的花生地,就準備種小麥了。往年的這個時候,花生收回家以後,基本上都會有一場小雨。如果雨不算太大,正好滋潤土壤,那麼雨後的第2天,農民們就開始忙碌著播種小麥。如果雨水多一些的話,怕土壤太溼,地裡進不去人,就會隔一兩天等土壤疏鬆一些的時候,再去播種小麥。

膠東地區本來就雨水少,今年的雨水更是特別的少,可以說從春天一直乾旱到現在。除了8月初下了一點兒雨,一整年基本上沒有什麼雨水。現在正是北方農村播種小麥的黃金時節,如果老天繼續幹旱的話,就要耽誤小麥播種。今年的花生玉米,已經因為天氣乾旱遭遇了減產,現在到了種小麥的季節,如果一直不下雨的話,農民們就得花錢澆地。澆地不同於下雨,剛澆水的這幾天是肯定不能播種小麥的,需要過幾天以後,感覺土壤開始鬆散一些了,人和播種機可以進去地裡了,才可以播種小麥。

要想小麥出苗兒好,明年麥子能夠豐收的話,就要在合適的時間,土壤墒情也適中的情況下播種小麥。否則,像現在這麼幹旱的天氣,地裡的泥土沒有一點點的水份,麥種下地也出不來苗,只能是浪費麥種。我看了一下天氣預報,最近這幾天,天氣一直都是多雲轉晴,看來老天又要跟農民作對。如果繼續等下去,就過了播種的最佳季節,窪地可以澆水種麥子,有些山地就只能等雨,反正不下雨是不能種麥子的,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金喜說事


從開始種地起爺爺就告訴我,小麥想豐收八十三場水必不可少,當然了我們這裡所說的八十三場,並不是所要在小麥的灌溉過程中間,澆水八十三變,而是指在小麥的整個生長週期裡面8月份、十月份、三月份,如果天氣乾旱,那麼是一定需要澆水的,這句農村諺語,也很直觀的向我們說明了,八月、十月、三月,這三個月份是小麥生長當中對水需求量最多最重要的時期。

眼下正值北方農村種植小麥的時候,是雨前種小麥好還是雨後種好呢?

從我所在的魯西南農村來講,隨著夏玉米的收割已經接近尾聲,小麥種植前的澆水已經開始了,今年的菏澤農村從夏季開始,除去颱風帶來過一次充足的降雨外,其餘整個夏天幾乎沒有一場明顯的降雨,所以現在的冬小麥種植是必須要澆水的,不澆水產生的後果就是,播種之後小麥無法出苗,我所在的農村生產7隊,幾乎就是前腳玉米收割完成,後腳澆水工作就已經開始了。

根基天氣預報所發來的未來天氣指數,魯西南未來十天並不會出現明顯的降雨天氣,因此靠天吃飯,指望種植小麥,等待老天爺下雨的願望是不可能實現了。

像題主提問的問題,如果能確定一定以及肯定,種植之後出現明顯降雨情況,那麼雨前種植和雨後種植,只要種植節氣不出現問題,對於小麥生長來說都是每天問題的,雨前雨後對小麥生長都不會產生影響,很直白的說,如果確定能下一場透雨,不影響小麥播種出苗,那麼誰願意花時間、出力氣,還搭錢搭功夫的去澆地那?

從農民種植小麥的習慣來說,是沒有下雨前種植和下雨後種植,那個更有利小麥生長這種說法的,不管是種植小麥還是其他農作物,尤其是關係到播種這個時期來說,只要土地乾旱就必須進行澆水工作,而不是要一味的死搬硬套種植技術,用老百姓的話說,天下雨不下雨不知道,自己地裡旱不旱心裡每個數啊。

小小李要指出的就是,千萬不要把播種小麥後的出苗希望,寄託在降雨上面,即便是天氣預報,報道有那麼幾場零星小雨,對於北方地區現在的乾旱情況是根本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因此當務之急就是大水漫灌過後,等待冬小麥的種植,只要這樣才能確保小麥的完整出苗率,為後續麥苗生長打下基礎。

從我們魯西南種植小麥的情況來說,現在澆水能保障下麥出苗,10月份灌溉保障小麥長勢良好,冬天在遇到一個瑞雪兆豐年確保小麥順利過冬,年後三月份返青水的灌溉必不可少,讓小麥順利返青長勢良好。

看了下最近的天氣預報大數據預測,今年的秋季降水概率明顯低於往年,再加上隨著暖冬氣候的來臨,最近幾年北方的降雪情況,不管是頻率還是大小都比過去有很明顯的差距,因此小小李在這裡要勸告大家的是,放棄幻想靠天吃飯,抓緊動手澆水灌溉,人勤地不懶,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我是農村小小李,如果你對我的回答有些許滿意,希望你能給我一個點贊關注,你的小手一揮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農村小小李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前後正適宜。這是我們北方農民每年秋天種小麥時的一句口頭禪。這意思就是說白露的時候種小麥,天氣太熱,麥子出苗後長的太快分櫱早,不利於冬天生長。而如果等到寒露再播種小麥,那就有些晚了,氣溫已經降低,麥苗出來以後會顯得細弱,不夠茁壯,分櫱也會少,即使用的麥種多一些,出苗也不如早幾天。只有秋分前後播種小麥最合適。


題主問種小麥的時候,是下雨前種好還是下雨後種好?這個還用問嗎?土壤是乾的,不管種植什麼農作物,出苗率都不會好。只有土壤乾溼適中的時候,才適合種莊稼,這個是最起碼的常識。二十三號已經秋分了,秋分已經4天了,北方農民的花生,基本已經都收回家了,花生收穫完了以後,倒出來的花生地,就準備種小麥了。往年的這個時候,花生收回家以後,基本上都會有一場小雨。如果雨不算太大,正好滋潤土壤,那麼雨後的第2天,農民們就開始忙碌著播種小麥。如果雨水多一些的話,怕土壤太溼,地裡進不去人,就會隔一兩天等土壤疏鬆一些的時候,再去播種小麥。


膠東地區本來就雨水少,今年的雨水更是特別的少,可以說從春天一直乾旱到現在。除了8月初下了一點兒雨,一整年基本上沒有什麼雨水。現在正是北方農村播種小麥的黃金時節,如果老天繼續幹旱的話,就要耽誤小麥播種。今年的花生玉米,已經因為天氣乾旱遭遇了減產,現在到了種小麥的季節,如果一直不下雨的話,農民們就得花錢澆地。澆地不同於下雨,剛澆水的這幾天是肯定不能播種小麥的,需要過幾天以後,感覺土壤開始鬆散一些了,人和播種機可以進去地裡了,才可以播種小麥。


要想小麥出苗兒好,明年麥子能夠豐收的話,就要在合適的時間,土壤墒情也適中的情況下播種小麥。否則,像現在這麼幹旱的天氣,地裡的泥土沒有一點點的水份,麥種下地也出不來苗,只能是浪費麥種。我看了一下天氣預報,最近這幾天,天氣一直都是多雲轉晴,看來老天又要跟農民作對。如果繼續等下去,就過了播種的最佳季節,窪地可以澆水種麥子,有些山地就只能等雨,反正不下雨是不能種麥子的,


靈子


眼下正值北方農村種植小麥的時候,是雨前種小麥好還是雨後種好呢?

人們最希望是雨後種了,省事很多。如果溫度適宜,種麥最好了。



其實種小麥是有時間的,一般過了寒露就可以種了。“寒露到霜降,種麥莫慌張”這句俗語提醒人們應該種小麥了。

如果地的墒情好,種下是最合適的,如果再下個小雨最好不過了。到時麥苗會出的整齊一點,因為種子上下都有水份,發芽會好些。



如果地墒不太適宜,土壤水分偏少,如果種下,種子發個小芽沒水喝了,老天如果不賞雨,天氣晴朗,麥芽就會“吊死”在土壤裡,芽衝不出土壤去就乾枯了。所以如果地墒不好,種後適當澆點水最好不過了。

這幾年家鄉乾旱嚴重,現在有人已開始犁地了。等過了霜降,等著下雨,再種。如果不下,先播種,然後再用水噴酒一遍,發芽應該是沒問題的。



所以農民會經常關注天氣情況,都為了種地考慮。收莊稼時看,收完看是為了下一季的播種。

這裡是星光依舊燦爛,感謝您的閱讀並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