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刷劇,不要忘了王志文這部驚世駭俗的《天道》

平常看新劇多,這會兒有大把時間看老劇。

《天道》是老版《亮劍》導演之一張前在2006年拍攝的電視劇,編劇是張前和原著作者豆豆,王志文和左小青主演。這部劇從2008年起在多個地面頻道播出,但沒查到它的上星信息。

宅家刷劇,不要忘了王志文這部驚世駭俗的《天道》

不上星也很正常。這麼另類,這麼尖銳,這麼神叨,要是上了星倒有些古怪了。劇中的男主人公丁元英(王志文)對世俗文化有著徹底的疏離和鄙視,而這部劇的基本原則是不按常理出牌。

立意

女主人公芮小丹(左小青)一上來就死了。有些非常規,但也不少見。很多影視作品要的無非是噱頭,珍珠倒捲簾,先把你的注意力拿住再說。這部劇不是這樣的,這個設置提供了極大的敘事便利。

宅家刷劇,不要忘了王志文這部驚世駭俗的《天道》

全篇都灌注著一個女聲旁白。口吻是芮小丹的,但聲音又不像左小青。用法有些像老版《小城之春》,經常把女主人公的心事念出來,似乎是影像敘事能力不足,生硬地用旁白來補。

看了幾集我才發現,不是的。女主人公開篇死和貌似拙劣的內心獨白,都是上帝視角之必須。“我死了”,我才無所不知。不管是其他人的隱秘內心,還是世界盡頭的秘密會議,盡在掌握,娓娓道來。

宅家刷劇,不要忘了王志文這部驚世駭俗的《天道》

這是一部講述對人性、人心、人生的哲學思考的劇,這三“人”就夠燒腦的了,敘事上儘可能極簡主義,直取中宮,儘可能排除炫技的彎繞,彎繞必然折損信息的到達率。

但有些“折損”是不能省的。比如,這部劇很多時候“不說人話”。什麼是人話,人話就是世俗語言,就是價值觀常態,就是最大公約數。

《天道》是與天對話,人在旁觀。主創和主角丁元英對人間是俯瞰的,對現代公理是推崇踐行的,對傳統“糟粕”是不屑一顧的,對一些灰色地帶的事物是樂於探討的。

宅家刷劇,不要忘了王志文這部驚世駭俗的《天道》

後三集裡最大的扣子:丁元英為什麼不阻止芮小丹身涉險境?這是小丹的父親和戰友都不能理解,甚至充滿道德義憤的事。但作為靈魂伴侶的元英和小丹,這卻是事所必至,理所固然。因為他們知道,芮小丹是警察。

丁元英可以在閒暇時勸小丹改行,小丹也確實聽他勸準備改行了。但他不能在生死關頭阻止她履行職責,這有違他們的知行合一。而在心意相通之下,勸阻根本就是多餘的。

開篇兩集裡最大的驚奇:丁元英面對病重的父親,說出了“我怎麼才能讓他死”的混賬話。醫生認為這是在討論安樂死的醫學問題,倒沒有大驚小怪。而他的哥哥和妹妹卻勃然作色,根本聽不懂他關於孝道和贍養的“歪理邪說”。

宅家刷劇,不要忘了王志文這部驚世駭俗的《天道》

有些紀律是為人類的公義而設的,比如警察的天職。有些倫理是為了維繫社會的穩定而設的,比如“養兒防老”。丁元英並不反人類,他是反自相矛盾和偽善矯飾。

很多不自洽經過經年累月的塗脂抹粉和反覆唸經後,頭上縈繞著光環,身邊護衛著打手,自封權威,不容挑戰。

社會中的思辨力活躍,少數派還有存活空間。社會中的三觀黨豪橫,獨立思考的人就會窒息。

中間的最大段落是以“劫富濟貧”為總章程的商戰。丁元英組織幾個發燒友成立格律詩音響公司,以價格戰為殺手鐧,逼得市場中的龍頭企業樂聖音響公司簽訂城下之盟。

這個複雜的故事裡,蘊藏著很多說不清黑白,審不明對錯的動作。“忍人之所不忍,能人之所不能”,是一句普通的成功學金句。執行起來就血裡呼啦的。

宅家刷劇,不要忘了王志文這部驚世駭俗的《天道》

農民要想掙到格律詩公司給的加工費,就得打破一些工業生產的底線:長時間加班,在汙染環境中工作,使用童工...這是血汗工廠的忍人之所不忍。

丁元英要想實現扶貧計劃,就要通過種種宣傳和營銷手段,直到使出價格戰的核武器,把有些無辜的樂聖公司逼到市場失地、商譽折損的境地。這是商業天才的能人之所不能。

宅家刷劇,不要忘了王志文這部驚世駭俗的《天道》

以健康為代價的勞動,必然使人折壽。而損人利己的零和遊戲,要了樂聖當家人林雨峰的性命,也未必不會使丁元英背上良心債。這些事的對與錯,無論是以一個官司為計量單位,還是以整個人生為計算範疇,都是很難釐清的。

法律上無懈可擊的事,本質上未必沒有瑕疵。警察芮小丹說了,不能對人有過高的要求,守法就已經很好了。明白人丁元英自以為可以達觀、從容地面對世界,但芮小丹的死訊傳來時,他還是吐血了。

情理法三者的糾結纏繞,沒有人能理得清楚。

人物

有一句老話叫:性格決定命運。還有一句老話叫: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天道》帶有強烈的寓言性質: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走上什麼樣的道路。求仁得仁,求錘得錘。

芮小丹是“天國的女兒”,所以她魂歸天國了。她不要世俗的成功和舒適,所以既不肯聽從父命上電影學院,也不肯陪伴母親在德國福利中度過一生。她回到自己的國家,極為投入地做了一名刑警,直到獻出年輕的生命。

宅家刷劇,不要忘了王志文這部驚世駭俗的《天道》

她對世人要求不高,但對伴侶有靈魂交融的要求。她折服於丁元英的通透睿智的男性魅力,就義無反顧把自己全部壓了上去。她不想女性應該被追的俗嗑兒。她不計算戀愛中顏面和實利的得失。她不掩飾自己無法剋制的相思之苦。她是愛情中的赤子。

她不願意非主流,當警察能給她硬邦邦的存在感。她不願意敷衍人,三言兩語就把從事藝術工作但悟性低下的父親駁得體無完膚。她的詞典裡沒有半心半意,上級讓做餌當二奶就認真入戲,案件破獲的瞬間就再也不抽一根菸。她是知行合一的高貴的人。

宅家刷劇,不要忘了王志文這部驚世駭俗的《天道》

高貴的人必多坎坷。普通人不惜力,必多勞累。身處要職的人不妥協,必多仇怨。而工作性質危險的人不避險,結果可想而知。

丁元英是計算的高手,不是智慧的化身。計算的高手能達成單方面的目的,不能剋制由此而生的副作用。智慧掌握在造物主的手裡,勝天一子都難,更何況奪天之造化。

宅家刷劇,不要忘了王志文這部驚世駭俗的《天道》

樂聖當家人自戕,固不是他想看到的。就是反覆無常的小人劉冰之死,恐怕也非他所願。

當然,林雨峰自盡,是剛愎自用之人的自然選擇。劉冰自盡,是慾望和現實的落差打擊下的失智之舉。他可以不走心。

但芮小丹的喋血之旅怎麼解釋?丁元英做了內疚神明的事,就只能在痛失愛人的心傷中度過餘生。這恐怕仍然是印證了”什麼樣人度過什麼樣人生“的讖語。

再看看其他人物的人生運程。格律詩的三個小股東中,葉曉明有聰明無智慧,無法和高人真正共事。關鍵時刻退股,終點又回到起點,但也沒有傷筋動骨。所謂”扒著井沿向外看了一眼“的井底之蛙,說的就是他。

宅家刷劇,不要忘了王志文這部驚世駭俗的《天道》

馮世傑帶著農民式的狡黠,能嗅到商機所在,但無法成為商機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在關鍵時刻退股,邊打邊撤,保住了生產線。他最終還是憑力氣和手藝吃飯,按照上天安排的軌跡自轉。總是立牌坊,總是不徹底,首鼠兩端的人基本都這樣:吃不好,死不了。

最可嘆的是劉冰。既沒有一雙刺破煙霧的慧眼,也沒有將心比心的澄澈,不能擺脫貪圖享受的慾望,也不能遏制以人格換前程的妄念。他的下場最慘,是主創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戲劇模式的採納。但說實話,這種蟑螂一樣的人怎麼可能就這樣退場。

宅家刷劇,不要忘了王志文這部驚世駭俗的《天道》

芮小丹的兩個女性密友,都是”知其雄而守其雌“。肖亞文了解丁元英的能量,有機會就同行一程,走上人生巔峰。歐陽雪是不管“大哥”說什麼,唯其馬首是瞻,也輕鬆脫困。她們的遭遇說明:認人比懂行更重要。

就連那個給貪官當情人的沈楠,也不是無腦女郎。她的原則是“你能給我什麼不重要,你首先是不要剝奪我什麼”,說話行事總給自己設一道安全線,就算不能出國逍遙快活,也不至於成為階下囚。

當時,王志文早已是名角,也唯有他能hlod住這個帶有神性和魔性的角色。左小青還是青年演員,處於《中國式離婚》後的上升時期。其他就不算明星演員了,好多人今天已消失於熒屏。

宅家刷劇,不要忘了王志文這部驚世駭俗的《天道》

然而每個角色都活靈活現,三個小股東各有各的不堪,三個大女人各有各的榮光。就算是比較概念化的韓楚風和林雨峰,也在首尾各奉獻了一場精彩的哲學對話,讓人印象深刻。

這就是傳說中的劇本給得足啊。人精編劇把角色寫成了人精,只要不遇到災難性的演員,人物塑造大概率能成功。

進退

我一直說,中國電視劇的黃金時代是1990年到2010年。這部劇身上能看到那時候的諸多閃光點。

首先,創作是從戲劇出發的,不是從教化出發的。現而今,主角幾乎要求絕對政治正確,最好都是真善美的化身,調皮一點兒也不過是《慶餘年》裡的範閒。而這個範閒跟原著比,種馬氣質和成長弧線差不多已取消了。

宅家刷劇,不要忘了王志文這部驚世駭俗的《天道》

像丁元英這樣損著別人牙眼,違揹著環保和勞動法規的投機高手,還能成為一部劇的絕對主角嗎?對他的塑造手法,還能像劇中這樣頂禮膜拜、驚為天人嗎?恐怕是不行了。

像芮小丹這樣的人民警察,還能被“拍花子”一樣拜倒在別人腳下,先做了美食,又寬了衣帶,主動把自己奉獻給一個“混混”嗎?就算現實中有,熒屏上也不會再有吧。

宅家刷劇,不要忘了王志文這部驚世駭俗的《天道》

還有關於孝道的犀利言論,關於中外的福利比較...處處見鋒芒,處處見張力。

如果把這些都修得滾圓了,戲的味道就差了,劇的力道就弱了,作品的藝術成色就下降了。

再看看技術層面。商戰不是紙上談兵,得有真的戰術步驟。發燒不是嘴炮鳴響,得會真得庖丁解牛。就這份紮實的戲劇鋪寫和知識輸出,就夠今天的套路劇學一輩子的。

宅家刷劇,不要忘了王志文這部驚世駭俗的《天道》

現在有太多的片子,一是不敢表達,只想著“出圈”“爆款”。沒有表達而成為網紅,你不就跟病毒一樣嗎,所追求的無非是儘可能繁衍傳播,感染更多的人。

二是不會表達,看開頭知道結尾,看三歲知道成年。每一步都按“明臭”來,還說什麼劇本劇本,一劇之本。

《天道》這部劇,不怕結果前置,不怕使用生僻詞彙,不怕讓演員素顏出境。那份篤定的文化自信,和綁定了美圖秀秀的繡花枕頭,根本不是一回事。

宅家刷劇,不要忘了王志文這部驚世駭俗的《天道》

要說遺憾,估計在成片後刪減了不少:丁元英和芮小丹在特拉維夫幹了什麼?都去拍外景了,片中未見。貪官吳成祥為什麼要花100萬買夏雨的人頭,黑吃黑有何講究?丁元英經常性地語焉不詳,話沒說透,為什麼?

最後,我想引用劇中的三句臺詞,作為對創作者、觀眾和作品的希冀:

“別把自己太當人,別把別人太不當人”。創作者應該尊重觀眾的智商。

你活得不是簡單,而是奢侈“。觀眾應該有這份精神上的高貴。

這套音響的魅力不只是在於它的霸氣,更在於它的極具發燒性的創意,能想到這種創意的人一定是個瘋子。”不管什麼時候,作品應該有這份獨一無二的氣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