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越長大越孤單?

孫承浩


大家好,我是大V走天下,我今天來回答這個問題。

孤單是一種心理狀態,越長大,心理越複雜,孤單的感覺越越來越濃。

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覺得沒有一個人會陪著你一直走下去,而是隻能走過或近或遠的一程,因為性格,因為距離,會讓人走著走著便改變了方向,背道而馳,漸行漸遠,留下的只是你一個人的身影。生命的旅途中,總是有太多的路人,只是陪我們走一段足跡,便消失的無影無蹤。

小的時候其實並不會擔心孤單,每天結伴放學,而後跑到小夥伴家一起瘋玩。

其實不是因為長大而變得孤單,而是個體意識增強而害怕孤單。

其實,人這一輩子,能夠一個人單獨的時間也很短,可能就一輩子的1/5,剩下的日子裡有親人、朋友、愛人、孩子填充。

所以,可以一個人享受一個人的生活,一個人習慣一個人的孤單,活出自己的姿態,感受生活裡的煙火氣,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謝謝





大V走天下


其實不是因為長大而變得孤單,而是個體意識增強而害怕孤單。 不知道多少人以前這麼想過。 “長大以後,我要買個大房子,所有朋友要住在一起,大家可以一起聊天,一起做飯,一起睡覺。我的所有朋友都成為好朋友,這樣子就不會擔心聊不過來了。” 大學畢業的時候,回想起小時候的這個願望,嘲笑了自己一把。...


用戶男兒當自強劉保法


當我們成年,友情好像會越來越淡。有一天,你猛然意識到,那些和朋友一打電話就是幾小時、有說不完的話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通訊錄翻過了好幾頁,全都是工作來電。好不容易從忙碌的工作中安靜下來一會兒,卻發現找不到一個可以說話的人。


小超哥ro


小朋友的時候其實並不會擔心孤單。回家路上看到有人在玩遊戲,就會駐足觀看,偶爾指點江山,自然而然地加入了xx小分隊。臨散場的時候,還得說一句:咱們明天約。

爸媽忙工作,自個忙交際。每天放學跑到小夥伴家,女孩子們要一起跳橡皮繩,一起過家家;男孩子們要一起三國殺,一起看奧特曼。

就算是一個人待著,也總能給自己找樂子,揣著口袋裡零花錢去小店裡抽五毛錢一次的獎,看著蠟筆小新樂呵呵地笑,翻箱倒櫃尋找媽媽偷藏起來的零食。

那個時候可能還不大懂孤單這個詞,找玩伴也是相當隨性的,一個人待著也很有樂子。

青春期和荷爾蒙萌動帶來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初中的時候班級裡就有好多個小團體了。一個人的活動要被定義為孤僻,不合群的人要被排斥,女孩子們要結伴上廁所、約飯,男孩子們要一起打球玩遊戲。習慣一個人的話,可能就意味著沒有朋友。害怕自己落單,所以一個勁地融入團體。

其實不是因為長大而變得孤單,而是個體意識增強而害怕孤單。

不知道多少人以前這麼想過。

“長大以後,我要買個大房子,所有朋友要住在一起,大家可以一起聊天,一起做飯,一起睡覺。我的所有朋友都成為好朋友,這樣子就不會擔心聊不過來了。”

大學畢業的時候,回想起小時候的這個願望,嘲笑了自己一把。一個城市讀書的朋友也沒見幾面,大學四年匆匆而過,然後要過上一個人工作,租房,過日子的空巢青年生活。

其實,能一個人的時間也很短,可能就一輩子的1/5,剩下的日子裡有親人、朋友、愛人、孩子填充。所以,可以一個人享受一個人的生活,一個人習慣一個人的孤單,活出自己的姿態,感受生活裡的煙火氣,偶爾期待愛情,間或享受生活,也還不差的。

孤單是需要修煉的。推薦朋友們可以讀讀這篇文章:《一個人住第三年》

周嘉寧:一個人住第三年 - 麥田音樂網

靠食物感知的一個人的日子,西紅柿打滷麵、菜肉餛飩、鹹菜肉絲麵、炸豬排、湯年糕,很輕的文字,很滿的感覺,所以不需要害怕孤單的呀。

還看到一個進階版的一個人生活的回答:如何系統的學習一個人過日子? - 李安靜的回答 - 知乎

如何系統的學習一個人過日子?

好吧,我可能是一隻唯恐天下不亂的單身狗 ,曾經寫過一篇文章

單身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感興趣的給個五星好評麼麼噠

那啥恩愛狗就別來看我了,你們要繼續為祖國的人口事業添磚加瓦的。


情感老人尹


越長大越孤單,第一,我認為是人面對問題偏多,大部分是別人無法幫助自己解決的,同時這些問題具有隱私性;第二,人呢?都是要面子的,也是要強的,都想在外人面前顯示強大的一面,所以很少和別人交流;第三,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迫使大部分人努力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也會變得寡言少語等



炸毛的90後


因為小時候無憂無慮,天真無邪,什麼事都不用操心,只要玩好,吃好就行了,要求很簡單

而當慢慢的長大,想法、經歷、責任、生活,都需要面對,現在這個社會,每個成年人都有著生活的不易,經歷的事情也很多,所以每個人都很現實,所以當我們現實的時候,很多東西也就看不見了,也就變得自私了,能敞開心扉,無憂無慮的聊天,說心事的人,願意去理解你的人,更少了,慢慢的朋友也就那麼幾個,不再多去深交其他人了。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人的靈魂,能夠相互想通,因此、所有的孤獨無奈只能夠自己體會!

這就是現實吧!不如將更多的時間,寄情于山水,寄情於大自然,寄情於陽光森林山川河流吧。孤單有時候也是一種幸福!





遊子海峰


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經歷的事情變多了,身邊懂你的朋友卻是越來越少了。人的志趣和目標越來越高度分化,思想越來越成熟,人格就越來越獨立,同時也就出現了分道揚鑣,各走各的路。

我們也漸漸的感到孤獨,陪我們的朋友也好像越來越少。微信裡面幾百個人,能聯繫說說話也只有幾個,就算只是說說廢話一起嘮嗑日常的也是少之又少。

每個人都走上了屬於自己的道路,忙著自己的生活,一起同行的人越來越少。


歡樂米粒


首先,我們的認知在改變。隨著成長,我們的需求在不斷的增加。我們不再會因為看到小鳥而歡呼雀躍,也不會因為一個棒棒糖高興一整天。快樂少了,孤單也就多了起來。想想,那時我們站在田頭,衣袖上沾滿了泥巴,像國王一般快樂。

還有成長還為我們帶來獨立,我們遠去求學,遠去拼搏。我們知道了天下無不散之宴席。我們見過了很多的人。有好人,也有壞人,我們學會了保護自己。所以,在交朋友就無法像小時候那樣毫無隔閡。

最後,成長給我們帶了的壓力和責任。我們再也不是,那個可以安然呆在父母羽翼下是孩子。我們有了自己的家庭,我們的父母也在步入老年。我們要承擔起生活的壓力。

開始追逐名利,開始為生計拼搏。我們,沒有交友的時間,也沒了最初的那份童真。所以,越長大越孤單。


大頭騙子


你打開手機,卻沒有一條信息。

你翻來翻去,卻找不到一個可以聊天的人。

所以你打開了頭條,刷到了我,其實一個人的時候應該很孤單吧。

越長大越喜歡安靜;

不想被瞭解,也不想了解別人;

遇到不喜歡的人和事,多一句都不想講;

各自辛苦,各自生活。

孤單本是常態。不要害怕孤單,討好自己還不是分分鐘的小事兒。

不要愁老之將至,你老了一定很可愛。



美好拾者


我覺得每個人小時候都對長大有一種期待和幻想,但是在成長的過程裡,不斷切換生活方式,做著選擇題,告別一些故人,遇見新的夥伴,身邊很多人走著走著便散了,從視野裡徹底消失。

日子過得越發規律,昨天和今天一個模樣,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會浪費精力在無關事情上。

有些話語,舉目望去不知跟誰說起,也不知從何講起,寧願爛在心頭。

長大的代價便是越發地孤獨。

長大後我們會失去一些朋友。

成就一段友情,需要有機緣巧合的結識,有趣聞相投的愛好,有思想碰撞的共鳴。

我們一生之中會接觸到很多人,真正能和你在興趣上、價值觀上情感互通,把你看透了,卻仍舊認可你的人,卻少之又少。

友情同時又是一種自願的行為,缺乏正式的行為結構,沒有某種儀式感的承諾,更不存在法律上的約束力。

朋友之間若是不小心走散了,那便散了,幾乎沒有什麼社會成本。

失去了一些少年時的朋友,我們發現已經很難繼續交到新的朋友。

隨著年紀的增長、社會閱歷的增加,我們對於身邊人的選擇,從讀書時的被動接納,變成了更實際的主動選擇。

小時候,遇見投緣的人,我們會將所有的想法和觀念和對方交流,不做一點點防備。

而長大後,我們會變得更謹慎,刻意減少個人信息或者價值取向的暴露,社交中的目的性更強,感情交流變少,取而代之的是利益交換。

成年初期,我們容易和更接近的人成為朋友

成年初期的交友,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接近性人們經常與大學室友、住得近的同事成為朋友。人們往往因為這種接近性而從友情中彼此獲益,且建立關係和維持關係的成本都較小。

但當他們遭遇升學、畢業、就業、調職或是搬家等變故,友情的網絡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根據一份持續十九年追蹤數對摯友的研究,這個時期的年輕人平均會遇到5.8次類似的變動,這也許只是如今高度流動的信息社會一部分縮影。社會流動性加強對於接近性的破壞讓我們曾經結交的摯友更容易流失。

自我定型後,想要尋找與我們真正相似的人

相似性對建立朋友關係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越來越傾向於被與自己有類似態度和價值觀的人所吸引。

因此,我們不太會像年少時那樣輕易交友,而是會根據文化價值、社會規範和界限、社會經濟因素、對方受教育的情況來把握自己擇友的標準,並且,試圖尋找那些與自己在人格、興趣和生活目標上真正相似的人。

其實孤獨本身就是成長的必然。因為我們註定變得不同,註定失去那些人生中最美好的過客,註定漸漸被現實磨平身上的稜角,註定學會戴著各色的面具生存,註定為了夢想、為了愛你的人、為了心中的不甘戴著枷鎖點起腳尖跳舞。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因害怕受傷,把心離對方越來越遠,把真正的想法埋藏地越來越深。卻又渴望他人對自己付出真心,為自己說出所思所想。可能嗎?

如果希望與對方交流,那就去以心換心;如果覺得眾人無法理解你,那就享受孤獨,以此激勵你的成長,成為更好的人,找到與你志同道合的人。何必害怕孤獨?因為你有所求,所以才有孤獨。那麼,你所求的夢想、未來、希望、成熟,就是你堅持下去的最好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