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真是慘敗嗎,日方史料證實另有隱情

臣所每飯不忘者,在購辦鐵甲船一事,總以為鐵甲船不可不辦,倭人萬不可輕視!

——南洋大臣沈葆楨

甲午海戰經過回顧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真是慘敗嗎,日方史料證實另有隱情

外國記者版畫:黃海海戰致遠艦撞擊敵艦

此次戰爭的導火線是日軍襲擊中國的運兵船“高升號”,隨即北洋艦隊與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大東溝發生遭遇戰,整個海戰持續了約5個小時,黃海海戰是中日甲午戰爭中雙方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海域進行的戰役規模的海戰,也是當時世界上首次最大規模的鐵甲艦對戰。亦稱中日甲午海戰、大東溝海戰。此役北洋水師失利,共損失5艘戰艦,日本聯合艦隊多艘戰艦重創,但未沉一艦。北洋艦隊鎮遠艦和剩餘軍艦撤出戰鬥駛入威海衛海軍基地,鎮遠艦駛入港口時,這艘黃海海戰中受傷無數都不曾沉沒的鐵甲艦,在自家海港觸礁後嚴重受損(後被日軍繳獲維修後參與了後來的日俄戰爭),定遠艦自沉,管帶劉步蟾自殺殉國,黃海制海權至此落入日本聯合艦隊之手,對甲午戰爭的後期戰局具有決定性影響。

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真是慘敗嗎,日方史料證實另有隱情

中日雙方武力配備

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真是慘敗嗎,日方史料證實另有隱情

黃海海戰

甲午海戰結果及日方記錄

在此次海戰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除濟遠艦管帶方伯謙臨陣脫逃被斬首外,其餘管帶悉數自殺殉國,其中中方5艘戰艦戰沉,傷亡官兵850人,日方5艘戰艦受創,傷亡官兵298人,從戰場損失來看,說北洋艦隊慘敗似乎並不過分,戰爭結束後日本政府立即組織編寫了《日清海戰史》,對各場海戰的細節做了詳盡的記錄,包括雙方武器配備、彈藥消耗、海戰時刻表、行進路線和所有艦船中彈情況,從日艦中彈位置來看,命中率極高,甚至反覆擊穿軍艦的要害部位,因為中方使用實心彈和開花彈質量等問題並沒有發生爆炸,很多日本官兵將其視為上天的庇佑,讓他們逃過海戰浩劫。

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真是慘敗嗎,日方史料證實另有隱情

日本編撰的《日清海戰史》

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真是慘敗嗎,日方史料證實另有隱情

日方統計的戰艦中彈位置

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真是慘敗嗎,日方史料證實另有隱情

日艦彈坑口徑及中彈數量

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真是慘敗嗎,日方史料證實另有隱情

日本佐世保舊海軍墓地供奉的北洋艦隊啞彈

美籍指揮官感人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1897年2月11日,丁汝昌自殺兩週年忌日,曾在北洋水師服役10年的美國青年馬吉芬撥槍自殺,這位親身經歷了黃海海戰的美國指揮官在遭受數百塊難以取出的彈片折磨的同時,撰寫了《鴨綠江外的海戰》,希望西方世界也能聆聽那個他效忠的被擊敗的海軍的故事。馬吉芬身披北洋艦隊制服和黃龍艦旗下葬,墓碑上這麼寫道:“1894年9月17日大東溝海戰,中國戰列艦鎮遠號指揮官菲里奧·諾頓·馬吉芬”,墓碑的背面寫著“此碑紀念一位雖然深愛著自己的祖國,卻把生命獻給了另一面旗幟的勇士”。

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真是慘敗嗎,日方史料證實另有隱情

鎮遠艦指揮官馬吉芬

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真是慘敗嗎,日方史料證實另有隱情

馬吉芬墓碑背面其父親加刻的銘文

自強不息,雖敗猶榮

甲午海戰對中國人來說是沉重的,因為它代表了一段恥辱的歷史,但是它也是值得驕傲的,因為我們即便在最不堪的年代依然有大批為了捍衛榮譽和國家尊嚴慷慨赴死的英雄勇士們,請讓我們記住這些英雄的名字:北洋艦隊水師提督丁汝昌、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經遠艦管帶林永升、揚威艦管帶林履中、超勇艦管帶黃建勳、鎮遠艦管帶林泰曾、定遠艦管帶劉步蟾、鎮遠艦指揮官馬吉芬。

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真是慘敗嗎,日方史料證實另有隱情

北洋艦隊自殺殉國的將領們

英雄不死,中華永存,歷史不是讓我們記住仇恨,而是讓我們記住恥辱和教訓,新時代的中華兒女要以史為鑑、奮發圖強,避免歷史悲劇重演!


正值海防吃緊之際,倘仍議而未成,歷年空言,竟成畫餅,不特為外人竊笑,且機會一失,中國永未購鐵甲之日,即永無自強之日!

——李鴻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