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梅盆景如何避免偏枯的出現呢?不同季節該如何護理好雀梅盆景呢?

盧金潮


雀梅盆景的獨特韻味征服了無數的盆景愛好,大江南北、不分東西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然而,它的枝條卻有個獨特的生理特性,那就是各管各,簡單點來形容的話,也就是說養分的輸送各枝條各自負責,極其容易出現失枝的現象,造成一邊旺盛如常,一邊出現枯黃,之所以這樣,也可它旺盛的萌發力不無關心,容易讓人忍不住的就想要修剪,一旦稍不注意,就可能會破壞了它的生理結構,導致原本養分的輸送中斷,沒有了養分的供應,自然是不能正常的生長,好在,前人經驗後人之鑑,我總結了一些前輩們留下的寶貴財富,現分享出來大家一起探討。

雀梅盆景的枝幹奇特,姿態萬千,造型更是蒼勁古雅,暫不論它還有個“七賢”美稱,但是這別緻的造型,就讓咱喜歡的很有道理,更勿論它可是各盆景展會的常客,作為我國樹樁盆景的古老樹種之一,之所以經常出現偏枯的現象,一般情況下原因無非是以下三點。

1、外部因素造成樁皮受傷

這個比較常見,多是發生在新樁下山、老樁移植,換盆或者修剪的時候,因為不照顧不周的原因,導致它的表皮受到磕碰,出現受傷,導致雀梅的外皮管束中斷,然而,雀梅的生理結構較為特殊,並不像別的樹木一般可以從皮層周邊產生新的連接從而癒合繼續運送養分,對於雀梅來說,一旦出現這種狀況,那麼,這個枝條就失去了運送水分的能力,出現偏枝就已成定式,因此,知道這個特點,在養護伺弄它的過程中,就一定要小心移動,不要給它造成傷害,即可避免。

2、生理因素造成的傷害

這就多是因為養護方面的原因了,其中,修剪和蟠扎是兩個重要環節,其餘的養護也不能忽略,原本生長在野外的雀梅,能根系發達,耐旱耐澇,然而,一旦入盆為景,先不說本身的生長條件就受到了限制,因為有了我們的照顧,它也變得更為嬌貴了一些,在正常的中,需悉心的照料,適當給予澆水、光照和肥料,在夏季高溫的時候,最好是可以每天兩次透水,並經常向枝幹噴水,對於容易造成失枝的兩個環節,有效的方式是減少次數,建議每年的6-7月之間對雀梅修剪兩次即可,修剪以後雀梅容易萌發新芽,需發現後及時的抹除,別待其長成枝條以後再修剪,那樣影響造型不說,還不容易癒合,造型的方式儘量避免蟠扎,用截幹蓄枝更為適合,還可以讓盆景造型更蒼勁古樸。

3、病菌原因造成的傷害

雀梅的常見蟲害有天牛和紅蜘蛛,其中,天牛也是容易造成雀梅失枝的主要原因,它的雌蟲在產卵的時候會咬破雀梅的枝幹,並將卵蟲產在枝幹上,初生的天牛幼蟲,以啃食枝幹為食,造成了雀梅的失枝,如一旦發生這種狀況,需根據天牛的排洩物來判斷它所在的位置,接下來用敵敵畏200倍液浸沾在棉籤上,堵住蟲孔殺死幼蟲,然後用溼泥密封這個部位,紅蜘蛛處理要相對簡單一些,用樂果1000倍液噴灑枝幹即可。

想要雀梅避免失枝,也離不開細心呵護耐心的養護,在掌握它生理性能的情況下,讓日常的養護工作儘可能的迎合它的習性,也能有效的避免偏失枝,讓樹勢生長更加健壯,有了強健的體魄,自然也可以避免一些病害的發生。


農村大曹


雀梅別名別名: 對節刺、雀梅藤,碎米子等,是傳統的“盆景七賢”之一(七賢:黃山松、纓絡柏、榆、楓、冬青、銀杏、雀梅 ),嶺南盆景五大名樹之一(五大名樹:六月雪、榆樹、雀梅、九里香、榕樹)。

雀梅生命力頑強,容易存活,株型雄渾蒼勁,線條優美,古樸自然,是極佳的觀賞盆栽。但有句話叫“雀梅好活難養”對於喜歡嶺南盆景的盆友來說,養活是易事,養好則需要一定的經驗了!

下面為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雀梅的一些養護技巧

習性:喜溫暖、溼潤氣候,不甚耐寒。耐旱,耐水溼,耐瘠薄。耐修剪。正因如此雀梅非常好養活

溫度:雀梅盆栽不耐寒,冬季室溫需保持在5℃以上,並注意通風。溫度過低時可套袋保溫。夏季溫度超過25℃以上需放在通風的環境,避免高溫徒長。

土壤:雀梅盆栽對土壤的要求不高,酸性、中性和石灰質土均能適應生長,但最好選用和原生長地接近的土質更有利於生長。

挖樁:想要好盆栽,選樁是首要的,一般找到適合的樁材,很多人都想馬上挖回家;如果高手懂得雀梅的習性和養護方式那自然不在話下,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建議大家根據不同地域的差異,因地制宜的選擇適合的時間採挖才是最好的。

南北方挖樁時間參考:南方可建議在大、小寒這個時節採挖,到了驚蟄之後雀梅休眠期結束開始恢復生長(若碰上霜凍的天氣,可以等天氣好些稍稍回暖再採挖),立秋之後,天氣轉涼,這個時節氣溫比較適合植物再次生長,也適合採挖樁材北方天氣寒冷回暖會遲些,可能要到五月份左右樹木才開始發芽。因此北方可推遲到春分前後採挖。夏季氣溫較高,若沒精心養護,植株易脫水、死亡,因此不建議挖樁。立秋若北方已經進入低溫期20℃以下,則不建議挖樁,避免新芽過冬之後長勢變慢,變殘。

防止回芽:一般情況下雀梅移栽之後不用著急套袋,避免過早回芽。發芽頂多遲緩一些,先長根發育這樣可以確保後期營養均衡,植株易活,土表可覆蓋一層黑布提高土壤溫度促進生根,定期對樹杆噴水就可以了。若喜歡催芽的盆友建議緩步進行,逐步去袋,可以在袋上戳幾個洞,發芽後慢慢去袋,讓植株有個適應環境的過程。

澆水:雀梅喜水怕澇,教耐旱,因此澆水非常簡單,見幹見溼的原則,夏季可適當多噴水保持溼潤。冬季休眠期少澆水,盆土略乾燥都可以。

施肥:新株前半年可不施肥,過早施肥容易導致肥害,反而傷了植株。施肥以薄肥勤施的原則。春夏季節生長期可2周左右施一次稀釋的餅肥液和糞肥液即可,入秋之後慢慢減少施肥頻率,冬季休眠不施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