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1330-印尼餵飽2.68億人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身在世界人口第一的國家,中國人或許只注意到了隔壁印度和超級大國美國的人口數量。很少有人會想到,印尼這個南洋島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的人口第四大國。


在東亞到南亞範圍內,印尼以2.68億列第三

其中爪哇島佔了1,45億

(下面所標國家人口加起來高達40億)▼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坐擁2.68億人口的印尼,國土大多由島嶼構成,不僅破碎而且可供開發的平原不多,糧食供應非常緊張。但這個國家還是在用作物替換、土地輪種、拓展新耕地和採購國外糧食等方式,設法填飽了這麼多人的肚子。


雨林、火山、稻田,構成了印尼傳統農業景觀

在熱帶島嶼上養活兩億人並不容易

光靠這傳統的生產方式肯定也是不夠的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duchy)▼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當然,對土地資源的極限利用,也勢必會讓人類付出代價……


過於密集與過於稀疏


印尼是一個由1.7萬座島嶼組成的超級群島國家。這些島嶼大大小小,有人居住的就有6000座,但沒有一座的實力能真正與作為核心的爪哇島相抗衡。這個國家的農業,也最先出現在這座面積並不大的核心島嶼上。


印尼島嶼千千萬,關鍵在爪哇島

主要的人口、可耕地、大城市都在爪哇(橫屏觀看)

(底圖來自:NASA)▼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眾多印尼的歷史遺蹟也在證實這一點。


作為印尼最負盛名的幾處建築文物,婆羅浮屠和巴蘭班南石雕上,人們不僅能看到農民利用水牛耕作的形象,還能看到當時的土王對農民徵收農業稅的畫面。在印尼的其他島嶼上,則很難看到這類遺蹟。


要在一座建築上再現人們頭腦中的世界

(這包含了現實世界與精神世界)

至關重要的農業和牛,在其中也有著一席之地

(婆羅浮屠,圖片來自:shutterstock@Adel Newman)▼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婆羅浮屠上的水牛耕種浮雕

當時很可能很多小島還沒有正規的農業耕種形式

(圖片來自:Wikipedia@Tropenmuseum)▼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儘管和幾乎所有其他國內島嶼一樣,爪哇島上的地形說不上平坦,但其中分佈的火山卻為這座島嶼帶來了生命的希望。火山在噴發過程中會熔化地底的礦石,將其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帶到地面,並經過沉積形成對植物具有營養價值的礦物。


從國際空間站看到爪哇島東部

向東延伸到巴厘島、努沙登加拉群島

爪哇島火山很多,向東延伸的島嶼上也有不少

(爪哇島衛星圖,圖片來自:Wikipedia@NASA)▼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位於印尼爪哇島東端的伊真火山群

附近還有著名的拉翁火山(橫屏觀看)

(伊真火山群,圖片來自:shutterstock@travelwild)▼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在爪哇島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源自熔化輝石、角閃石和長石的鐵、鎂和鉀。鎂是植物葉綠素的主要成分,鎂還能促進植物體內酶的生成,對於種子的成熟有刺激作用;鉀對農業的作用更大,缺鉀元素的植物根系脆弱,生長緩慢,容易倒伏,嚴重影響作物的產量。


這樣的土地再配合印尼的高日照係數和高降水,供給一個先進的農耕民族確實不令人奇怪。


由於爪哇全島都儘可能用作農業開發

大量農地其實都在丘陵地帶,地形起伏連綿

梯田模式的稻作農業也就相當普遍

(西爪哇梯田景觀,圖片來自:shutterstock@EDDY H )▼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但這個國家其他島嶼的農耕條件就沒有那麼突出了。這畢竟是一個由一連串島嶼構成的國家,這也意味著其領土上的平地相當有限。事實上,印尼的適耕地只佔到和國土面積的13%,其中12%都已經是永久性的農田,這其中還包括了不少超出平原地區的土地極限利用案例,比如印尼著名的旅遊勝地巴厘島。


爪哇島東邊的巴厘島雖然面積很小,而且主要是山地

但是農業開發卻很充分▼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這是一座靠近爪哇島的小型島嶼,因山海之間的美麗景色聞名於世。然而當地的先民卻沒太多心思享受現代人津津樂道的美景,因為他們必須想辦法在這座山地面積超過90%,只有南部有少量平地的島嶼上填飽肚子。


巴厘島大部分為山地地形

但是從山坡和山腳,人類還是儘可能都開發成了農田

(圖為巴厘島東部的阿貢火山)(橫屏觀看)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Eugene Ga)▼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其成果,便是巴厘島的世界遺產蘇巴克(Subak)——一套圍繞梯田開發和供水而展開的農業設施和社會結構。


一套圍繞著梯田農業和水利開發

而組織起來的經濟與社會組織

(巴厘島梯田農業景觀)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Anom Harya)▼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這套梯田最早在公元10世紀出現,通過運河、暗渠等水利設收集山泉和雨水,供應給梯田系統。全島一共有1200處集水區,每個區域為50~400戶農家的水田供水。在水網系統中,巴釐先民還大力種植樹木,防止水土流失。


俯瞰巴厘島梯田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Simon Snopek)▼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同時,為了讓供水系統能長治久安,巴釐人甚至將運河維護融入了宗教系統中,由古寺廟的僧人負責管理整個系統,破壞者不僅會受到世俗的懲罰,還將受到道德和神明的譴責,這才讓整套系統運轉至今。


印尼大部分人口信仰伊斯蘭教

而巴厘島則主要是印度教,這點頗為獨特

(圖片來自:CherylRamalho / Shutterstock.com)▼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唯有通過大規模的前期基礎建設並設計相匹配的社會制度,巴釐人才能吃上飽飯,而其他島上的居民也不會比他們活得更輕鬆。印尼的農作物想要自給自足,難度可見一斑。


雖然這套系統仍可以良好運作

但傳統技術下的勞動密集稻作農業

可以溫飽,要致富則難矣

(巴厘島稻農,圖片來自:shutterstock@BonnieBC)▼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殖民者帶來的“好”東西


16世紀,飄洋過海到東方尋找商機的葡萄牙人來到了印尼,成為了這裡出現的最早的歐洲殖民者。然而葡萄牙人的好日子沒過多久,荷蘭就獨立並且崛起了。印尼這處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的土地是如此重要,以至於荷蘭人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虎口奪食,並很快控制了這個群島。


荷蘭的海外殖民地,最有名的就是東印度群島和南非

不過荷蘭的殖民地主要服務於商業利益

建立帝國和當地行政管理非荷蘭所長▼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今天印尼的首都雅加達在歷史上被稱為“巴達維亞”,而這正是荷蘭的拉丁名字。


荷蘭人在巴達維亞(現雅加達)定居

(圖片來自:Wikipedia@荷蘭國家圖書館)▼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為印尼帶來了來自新大陸的全新作物,包括能在山地種植的玉米、馬鈴薯,和能令食物更有風味的辣椒、番茄等。由於印尼的雨熱優勢特別突出,這些作物往往稍加培育就能快速成長,其傳播速度比在中日朝等東北亞國家更迅速。


西爪哇省的馬鈴薯農場

也是勞動密集型,不過加工過程真的方便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Widya Amrin)▼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然而印尼人的吃飯問題卻沒有被完全解決。因為對於這些歐洲殖民者來說,到東方的目的就是要尋找香料帝國,而印尼的勢力範圍,正好是香料的極佳產地。荷蘭東印度公司通過控制印尼,幾乎壟斷了當時東西方之間的胡椒和肉豆蔻貿易,並開始強推甘蔗、菸草、棕櫚等經濟作物,以補足荷蘭在歐洲與比利時、英國競爭造成的虧空。


荷屬時期的爪哇咖啡種植園

(圖片來自:Wikipedia)▼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這段歷史在印尼被稱為Tanam Paksa,意為“強制種植”。荷蘭東印度公司規定,農村必須交出20%的土地用於經濟作物種植,或者交出可以在政府種植園裡工作60天的農民,並嚴格限制土地的買賣和農民人口流動。在一些印尼史學家的考證中,荷蘭人甚至徵用了爪哇接近100%的土地種植經濟作物(實際未知)。


經濟作物的收益能讓殖民者荷包滿滿

卻不管農民的肚子空空

(爪哇農民為荷蘭人處理菸草 圖片來自:Wikipedia)▼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主糧農業本就捉襟見肘的印尼,在放棄瞭如此大量的糧食耕地之後,食物供應迅速惡化。到了1840年代,惡果終於全面顯現,肥沃的爪哇島上竟然爆發了饑荒。強制種植策略也因此被取消。


殖民者雖然會帶來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當地土著居民卻很難從中收穫利益,甚至要為殖民者的錯誤決策買單。在之後的歷史上,印尼人再次見到了這個歷史教訓。


香料之後有甘蔗和菸草,菸草之後有橡膠

經濟作物是熱帶國家的優勢產業

但也是一種被需求牽著走的資源型經濟

一種熱帶國家的資源陷阱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Klaas Slot)▼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1942年,南下的日軍佔領了印尼(荷屬東印度群島)。這一次他們倒是沒有強制讓當地人大量種經濟作物,因為糖和菸草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儘管日本人仍然保留了印尼的天然橡膠種植能力,但水稻種植還是在日本駐軍的主導下回到了正軌。


為荷蘭人種完為日本人種

橡膠樹是荷蘭人從南美引進到印尼的

現在也是印尼的一大特色產業

(圖片來自:Wikipedia)▼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只是,雖然此時印尼的大米產量節節攀升,饑荒仍然普遍存在,因為大米全都被日本運走作為軍糧和本土戰備糧,沒能給當地人留下些什麼。


悲慘的國家記憶,讓光復獨立後的印尼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糧食生產,以實現糧食自給自足為目標,開展了一系列拓殖運動。


其實仍有大量土地值得開發,只不過不在爪哇島

(加里曼丹島雨林中的土地開發)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Richard Whitcombe)▼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吃飯要積極


1949年獨立之後,印度蘇加諾政府提出了“移民計劃”,要求將農民從人口稠密的爪哇島、巴厘島和馬杜拉島等大規模遷移到加里曼丹(婆羅洲)、蘇門答臘和蘇拉維西島上,將千百年來未曾開發,仍然保持原始雨林狀態的國土變成良田。


其他幾個大島這麼多的地

你們怎麼就不想去呢?

(底圖來自:NASA)▼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這並非蘇加諾政府的原創,早在荷蘭殖民時期,荷蘭人就已經開始將爪哇人遷到其他島嶼,加強開發力度。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荷蘭人在40年代末撤出印尼都還在持續。而在蘇加諾之後,與其政見完全相反的蘇哈托政府也在繼續這個計劃。


可見開發除爪哇之外的其他國土,在印尼是所有統治者的共識,甚至能跨越政體和政見而連續執行。


這兩個人常被人當做正反面來討論

然而在移民拓殖這點上則高度一致

(蘇加諾(左)與蘇哈托(右))

(圖片來自:wikipedia)▼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此後的印尼最高權力,一直在蘇加諾和蘇哈托的政治傳人之間傳遞,大移民計劃也始終在堅定不移地執行。


到了90年代,移民計劃中的農業部分終於迎來了它的巔峰——超級大米計劃(Mega Rice Project)問世了。


這次的目標是大規模開發加里曼丹島南部

(加里曼丹島南部衛星圖,圖片來自:NASA)▼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超級大米計劃的執行地就在加里曼丹南部,旨在將100萬公頃的沼澤森林變成稻田,以緩解印尼日漸嚴重的糧食問題。中央政府斥巨資,在這一地區挖掘了長約4000多公里的水渠,為水稻田做準備。森林是一個阻礙,不過當時的人也將森林看作創收的原材料,一邊挖渠一邊砍伐木材,僅從經濟效益看甚至形成了良性循環。


木材一直是婆羅洲的重點輸出商品

現在加上農業開發,砍伐力度有增無減(橫屏觀看)

(加里曼丹島,河運木材)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Richard Whitcombe)▼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但修建的過程總是快於森林砍伐的過程,到了項目中期,急於求成的政府開始默許工人焚燒森林為管道開路。


這人為放的火,救還是不救?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donny sophandi)▼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然而他們沒有考慮到,加里曼丹島南部的森林,被稱為泥炭沼澤森林,表層覆蓋的泥炭是一種植物分解的半成品,可以看作是發育不完全的煤炭。在煤炭堆上點火,後果可想而知,不僅火勢很快失控,而且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汙染。


1997年東南亞大霾,就是這麼造成的。


所以花園城市新加坡霧霾也並不奇怪

甚至已經習慣了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Hit1912i)▼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而在大火過後,沼澤森林化為一片焦土。失去了植物的保水和蒸騰作用,原本在雨季積水可達兩米的森林此時竟出現了乾旱。意識到闖下大禍的印尼政府終於停下了瘋狂的“超級大米計劃”,但為時已晚,因為泥炭沼澤森林的生態極為複雜脆弱,需要數個世紀才能復原。


加里曼丹島中部森林大火(2019)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donny sophandi)▼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不科學開發的另一個惡果,則是上行下效。有政府的錯誤動作在前,很多被遷到島上的印尼農民也有樣學樣,在乾旱季節到來前砍下林木曬乾,然後在旱季點燃,將草木灰作為肥料,在同一塊土地上如此往復數年,直到肥力耗盡,他們又轉移到下一塊田地繼續這樣的循環。


東加里曼丹省大片的棕櫚種植園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lavizzara)▼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由於加里曼丹等地區的未開發土地還有很多,地廣而人稀,農民並沒有動力實施輪種,這更加惡化了當地的水土情況。


此外,放火燒山的直接後果還有山火。由於氣候變化異常,去年全球各地山火不斷,印尼的山火同樣來勢兇猛,在整個東南亞都造成了令人窒息的霧霾,而這隻能歸結於人禍。


2019年婆羅洲東南亞霧霾

(圖片來自:Wikipedia@NASA)▼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印尼政府此時也意識到了粗暴的開發並不能讓糧食供應長治久安,反而會造成新的問題,因此在2015年終止了移民計劃,並開始逐步對農民燒山進行懲治。


可近3億人民嗷嗷待哺,辦法還是要想的。政府通過補貼灌溉計劃、農藥、化肥、高產種子等方式,硬是讓大米單產翻倍,總產量年增長超過了7%,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從世界第六大糧食進口國變成了不太需要進口糧食的國家。


這才是喜悅的收穫時節

(圖片來自:Wikipedia@Shura)▼

印尼靠什麼養活本國2億6800萬人?


但與此同時,為了保證城市人口吃上飯的控價系統,也帶來了傷農的後遺症,對印尼國家政治的撕裂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反作用。


發展中國家的成長,看來真像一場闖關遊戲,需要在不斷變化的問題中,不停尋找新的解決方法。誰能把這些問題逐個消滅,誰才能站上下一個臺階。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shutterstock@BonnieBC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