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劇分賬正式進入3.0時代,“利好消息”背後的政策循環公式!

文 | 獨行的獵手

5月14日,優酷通過自家媒體,向外公佈了網絡劇合作白皮書。白皮書中主要提及了優酷網絡劇的新分賬模式。

新的模式中將新的合作方分賬收入確定為“合作劇集會員觀看總時長/劇集總時長*定級單價*集數獎勵係數”。其中定級單價按照劇集評級分為:25元,20元,10元和5元四檔。集數獎勵係數則根據具體集數劃線,網絡劇和電視劇分別分了4檔和2檔。

網劇分賬正式進入3.0時代,“利好消息”背後的政策循環公式!

有意思的是,就在不到一個月前,愛奇藝也剛剛調整了自己的分賬模式。新模式中最大的調整就是將片方付費分賬的比例從50%提高到了70%。這樣雖然愛奇藝網劇定級單價維持不變,但對於參與分賬的片方,其收入還是大幅提高了。

但可以推測,平臺並不會無緣無故的搞“讓利酬賓”。提高分賬背後一定有著平臺對自身發展的算計。而作為片方來說,新的分賬制度下,除了能夠短期提升收入之外,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自制劇、版權劇、分賬劇,平臺到底怎麼平衡?

對於優愛騰三大平臺來說,網絡劇的類型基本分為三種,即自制劇、版權劇和分賬劇。

做一個形象的比喻:自制劇是“親兒子”,版權劇是“買來的孩子”,而分賬劇則是“別人家的孩子”。

網劇分賬正式進入3.0時代,“利好消息”背後的政策循環公式!

優酷自制劇《白夜追兇》

從這幾年的情況來看,三大平臺在這三類內容的開發上,策略是完全不一樣的。

對於自制劇和版權劇,三大平臺都是在“咬著牙做”。自制劇和版權劇是流量擔當,前者是平臺的品質擔當,優愛騰都會不斷加大投入,提升品質和數量,打造核心競爭力;後者基本都改編自大IP,且有流量明星加持,因此大家都會出高價爭搶。

總之,無論是自制劇還是版權劇,對於平臺來說都是會員拉新,實現經濟效益的主要類型。但是,隨著這兩年三大平臺競爭的愈演愈烈,這兩類劇的成本都在不斷上漲,其能帶來的收益已經被大大壓縮了。

網劇分賬正式進入3.0時代,“利好消息”背後的政策循環公式!

特別是版權劇,2018年優愛騰的投入分別為300億、100億和250億,總投入達到了驚人的650億!

2015-2017年年愛奇藝的虧損額分別為30億、33億和37億,呈明顯上升勢頭。優酷和騰訊視頻也不例外,甚至有報道稱,兩家公司都做出了80億虧損的預計。燒錢模式已經玩到了“三敗俱傷”的程度,現在的平臺急需“回血”。

這個時候,平臺紛紛開始轉向了分賬劇。這主要是因為分賬劇的好處很明顯:平臺只需要按照會員拉新的情況分賬,這筆分賬實際上都來自於新會員交的費用。如果沒有新會或達不到會員觀看要求就不分賬。也就是說,這個過程中基本不需要平臺提前花費任何成本。

但分賬劇也有著其劣勢:一般情況下都是中小製片方製作的,內容質量相對偏低,點擊量不會太高。爆款概率較低,平臺只能靠量來博一兩部精品。

只不過,虧損額連年增加的情況下,平臺要是還想不斷增加內容,增加分賬劇是最好,也幾乎是唯一的方法。

分賬提升,片方應該如何應對?

當然,雖然看上去增加分賬只是平臺的無奈之舉,但對於片方,特別是無力做出版權劇和自制劇的片方來說,能夠獲得更多分賬顯然是個利好消息。

網劇分賬正式進入3.0時代,“利好消息”背後的政策循環公式!

愛奇藝的會員分賬模式

片方以同樣的點擊量獲得了更多的收益。似乎從利益最大化的考慮出發,作為片方就應該加大投入,生產出更多的作品,以增加自己的收益。但真的是這樣麼?


實際上,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互聯網平臺,還是更早的電視臺在和片方的合作中都有一個趨勢。那就是隨著平臺方的政策調整,片方就會增加或減少自身產量,從而導致平臺方對於政策的下一次調整。

拿電視臺舉例。最早在電視劇製作剛剛放開的時代,由於對內容的飢渴,電視臺給過製作方很多優惠政策,比如先行墊付款項,廣告分成等。一段時間後,隨著內容數量的增多,電視臺開始慢慢有了選擇的餘地,這些政策開始漸漸消失。

現在電視臺開播前一般不會支付費用,版權費往往都要在一部劇播放結束之後,再根據其市場表現支付,而且賬期往往拖得很長。以至於許多片方開始了被動的精品化過程,減少產量,提高質量。而之前作出的劇如果無法快速出手,大概率上就會成為積壓劇。

網劇分賬正式進入3.0時代,“利好消息”背後的政策循環公式!

因種種原因積壓兩年的《人生若如初相見》

視頻網站和片方的博弈也大致類似。拿這幾年快速發展的網大行業為例,在網大剛剛出現的幾年,平臺對於內容幾乎是來者不拒。於是中國網大數量從2014年的幾乎沒有一路發展到現在2017年的1892部,年分賬額也接近30億元。

隨著這樣變化的到來,平臺方也早已調整了“遊戲規則”。現在,由於網大數量的過剩,平臺不得不通過第三方對網大進行篩選,而網大製片方也因此受到了發行方的各種“盤剝”。之前曝出的片方與發行方的糾紛,根本原因正在於此。

對於網劇的片方來說,情況也有類似之處。相較於網大,網劇在製作成本上要大得多,這也成了許多中小片方無力製作網劇的原因之一。但隨著分賬的提升,許多片方可能會開始考慮進軍網劇市場。

可對於平臺方來說,其承載能力始終是有限的。一旦網劇數量大幅度增長,平臺也必然會傾向於停止鼓勵政策,轉而向精品化方向發展。

網劇分賬正式進入3.0時代,“利好消息”背後的政策循環公式!

這樣的轉變非常可能造成內容的大量積壓,許多之前跟風生產的劇無處發行,最後要麼成了“庫存”,要麼就只能含淚甩賣,到頭來吃虧的只能是自己。

不難發現,在大部分情況下,平臺方和片方一直就是在“平臺方缺少內容——平臺方給出更好政策——片方提高產量——產量過剩——平臺方開始精品化——片方降低產量”的循環之中。

實際上,對於中小片方來說,分賬模式調整固然是個利好消息。但隨著消費升級,平臺精品化已經是一個大趨勢,這一點對於自制劇、版權劇或者分賬劇是一樣的。認真打磨劇本,找好主創團隊,專業流程化把控,才是片方應該考慮的。

網劇分賬正式進入3.0時代,“利好消息”背後的政策循環公式!

影投人制片工場

有眼力、有腦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視內容製片工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