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樓道里的鄰居們

2013年的一天,隨著一陣陣的鞭炮聲,我搬進了一個新的小區!

我原來住的老房子,是老人留下的,房子有些歷史歲月了,和媳婦商量了一下,我們就買了這套樓房!現在所住的樓房!

我和我樓道里的鄰居們


當時這個樓道里我是第一個住進來的。大約過了一個多月吧,有天中午,下面響起了鞭炮聲,樓道門口停著一輛車,車上裝滿了傢俱,看見一對年輕的夫婦,和一個十多歲的小女孩下了車。

我走下樓去,小夥子望著我笑了笑,“你從這個樓道里住啊”“是啊,我二樓,”“我三樓,今天剛搬過來!我姓劉,劉龍!你貴姓啊,大哥?”“我姓王,”“王哥啊!以後我們是鄰居了”“是啊,我幫你下吧”小夥子說話很好爽,“謝謝王哥了”!一會兒功夫,我們就幫他搬完了!

大約一年多的時間,,一樓姓吳的出租車司機,四樓在銀行上班!五樓等也相繼搬進來了!慢慢地都熟悉了。

一天早晨,我出了們準備上班,在樓道里碰上了小劉,“上班去啊?王哥!”“是啊,劉,你今天話忙嗎”“還行吧!王哥有件事,咱們摟道里的共用電費該交了,”“晚上我回來後,咱們和樓道其它人商量一下,好嗎?”“好的王哥,你上班去吧”!小劉是個自由工作者,自己當老闆,安裝空調!好爽,熱心腸!

晚上我回來後,我和三樓小劉,和其它六家,(我們樓道總共搬來了九家,有一家還沒有來人,)聯合商議有我和劉龍擔任樓長,我們也沒客氣,願意為大家服務!

小劉建立了個微信群,都加了好友,有事在群裡說聲。大家看到消息。都積極響應!相處的像一大家人!

我和我樓道里的鄰居們


時間長了,也難免發生些不愉快的事情,一天,我剛下班回家後,就聽到對門和三樓小劉的對門嚷了起來,“你好好管管你家小孩子不行嗎?每天晚上孩子蹦蹦跳跳的,吵得下面聲音很大,很晚了睡不著覺!”“孩子小。不懂事咋辦啊?”三樓年輕老師說!“孩子不懂事,大人還不懂事啊?”“算了吧嫂子!都在一個樓道里,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啊,他家孩子小,就當自己家孩子吧!消消氣吧”我勸說了幾句,就都不做聲了!三樓是一對年輕老師,孩子六七歲,正是淘氣的時候!我對門,是一對老夫妻,年齡六十多了,退休在家,兒子在外地工作!

後來有次老太太兒子回來了,樓宇們關著,老太太老兩口沒在家,這時候三樓年輕夫妻老師回來了,幫他兒子開了樓宇門!這時老太太出門也回來了,看到這一幕,趕緊拉著三樓小夥子的手說“真是謝謝你了,小張,上次的事都怪姨……”“沒事啊姨!”大家都笑了……

我和我樓道里的鄰居們


一樓出租車吳師傅,今年四十八,三口人,長年開出租車,一天下水道管子堵塞了,就自己更換了根粗管子,我和他說,你換吧,更換完了,多少錢,樓道里的人都給你錢,均勻攤派,只見吳師傅說“算了吧,用不了幾個錢,”“不行!”最後我和劉龍的帶領下,大家都把錢從微信群裡給他轉過去了!

還記得一次夏天,中午十二點了,一樓老吳急匆匆給我打電話“王哥在家了嗎?”“在家了,有事嗎?老吳?”“我今天中午回不去了,跑出租到德州了,你給嬌嬌買點飯,我給你發微信轉錢,”“孩子飯你別管了,別轉錢了,我在家做熟飯了。讓孩子來我家吃吧!”“謝謝王哥了!”“別客氣了,上下樓關係!”嬌嬌是老吳女兒,馬上高考了。這幾天老吳開車不出遠門,為了照顧孩子,今天有事去德州回不來了!

“我是劉龍,安裝空調,維修空調,如果咱們樓道里誰家水管子漏水,太陽能管子壞了,找我幫忙啊!但是材料你們自己買啊!”經常看到劉龍在我們樓道群裡發這個消息,也總是看到他今天晚上在三樓幫忙修理水管了,明天中午在一樓幫忙修理太陽能下水管子……總之,他是我們樓道里最活躍的人啊!

“劉哥,我是三樓,在家嗎?”“在家裡了,有事嗎?”“幫我接下快遞!”

“姨,在家嗎?幫我接下孩子吧”“好的”,這就是我們樓道里的鄰居!

大家有緣分走到一起就像一家人,要多包容,互幫互助,遠親還不如臨近,“讓一讓,六尺巷。”鄰里之間要以和為貴。人們的家庭環境性格脾氣,社會閱歷、文化素養存在著不同的差異,所以對鄰居顯露的缺點或者不當之處應加以寬容和謙讓,這樣才能使鄰里關係長久和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