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後哈爾濱行政區劃變遷史

八區架構新城

  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解放,成立哈爾濱特別市政府。當時設立了道里、新陽、道外、馬家、南崗、三棵樹、香坊、松浦8個區,由此架構了新的城市格局。

  1952年7月,哈爾濱改為中央直轄市(由東北人民政府代管)。1953年11月23日,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決定調整區劃,將城市區與農村區分開,設7個城市區:香坊區、顧鄉區、太平區、南崗區、東傅家區、西傅家區、道里區,撤銷新陽區。設5個郊區:朝陽區、王崗區、天恆區、松浦區、平房區。

  最多管轄8個縣

  1954年8月1日,松江省與黑龍江省合併,成立新的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改為黑龍江省省轄市,為黑龍江省省會。1956年10月15日,哈爾濱市進行區劃調整,將東西傅家區合併為道外區;撤銷天恆區,併入朝陽區;撤銷顧鄉區,併入道里區;平房區改為城市區。至此,全市共劃為道外、道里、南崗、香坊、太平、平房6個市區和朝陽、王崗、松浦3個郊區。

  1958年8月25日,阿城、賓縣、呼蘭、肇東4個縣劃歸哈爾濱市管轄。9月27日,建立了城市區級香坊人民公社、機電人民公社(後改為動力鄉人民公社)。

  1960年5月12日,五常、雙城、巴彥、木蘭、通河5縣劃歸哈爾濱市管轄,肇東縣劃出,由松花江專署管轄。哈爾濱共轄阿城、賓縣、呼蘭、雙城、五常、巴彥、木蘭、通河8個縣。1965年10月,這8個縣劃歸松花江專署管轄。

  “文化大革命”時期,“哈爾濱市人民公社”取代了哈爾濱市人民委員會。1967年4月,撤銷哈爾濱市人民公社,成立哈爾濱市革命委員會。1979年,市革委會先後撤消區革命委員會名稱,恢復了各區人民政府稱謂。

  八區十一縣(市)塑丰姿

  1980年1月11日,哈市革命委員會改為哈爾濱市人民政府,轄有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動力、太平、平房7個區。1983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原屬黑龍江省松花江地區的阿城、呼蘭兩縣劃歸哈爾濱市轄。1991年2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原屬黑龍江省松花江地區的方正縣、賓縣和佳木斯市的依蘭縣劃歸哈爾濱市。

  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松花江地區與哈市合併。哈市行政管轄區域從7個市轄區、4個縣、一個縣級市增加到7個區、8個縣、4個縣級市。

  2004年,經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行政區劃又一次刷新,百年冰城跨入一個嶄新的城市發展格局——在現行城區7個市轄區建制基礎上,設立松北區;撤銷太平區,將其行政區域劃歸道外區;撤銷呼蘭縣,設立呼蘭區。全市行政區劃面積達5.3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區劃面積達4272平方公里;全市戶籍總人口970.23萬人,其中市區人口394.54萬人。

摘自哈爾濱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