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中小學職稱工資制度廣受詬病,如果取消職稱與工資掛鉤,會怎麼樣?

熊忠萬守望中國


教師工資之間的差距,除了地域性差異以外,主要是職稱上存在差距。

初級職稱和高級職稱的工資相差在一到三千塊錢不等。這對於拿固定工資收入的教師來說,差距是非常大的。




就當我們當地來說,初級職稱教師工資大概在3000多將近4000塊錢,而高級職稱的教師工資則在6000多將近7000塊錢。

因為教師的工資直接和職稱掛鉤,因此上職稱就成了教師追求的至高目標。

但由於高級職稱的名額限制,硬性條件的規定一年比一年嚴格,一年比一年高,高級職稱評審也一年比一年難。很多教師從教20多年30年,職稱到了中級以後,就成了沒法突破的瓶頸。由於職稱問題解決不了,所以工資就只能停留在初級或者中級的層面上。



但在實際工作中,初級、中級、高級教師所承擔的教育教學任務基本上都是相同的。甚至還有一部分高級教師因為年齡問題,身體問題,從教育一線退到了後勤教輔崗位。

這就造成了教師的職稱與崗位不匹配的問題,也就造成了教師待遇和所承擔的教育教學任務不匹配的問題。

如果取消了職稱與工資掛鉤,也就不會再有那麼多的教師為了職稱問題而煎熬和奔波。同時,也遏制和消殺了因為職稱評審中的不公平不透明的腐敗現象。



如果取消了職稱與工資掛鉤,把教師的待遇完全與績效掛鉤起來,真正實行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分配原則,這樣能夠最大化的激發和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有利於管理,有利於工作,更有利於教育的發展。


教育探微


職稱這東西確實好!首先,滿足了有些人可以少勞多得的願望,雖然社會主義社會了,但有職稱卻可以成為剝削者。其次,還是身份的象徵,可以比別人牛逼,高人一等,更實在的,收入比同年月的人高一大截,還名正言順。自己活一輩子,等於其他人活三輩子。豈不快活?其三,職稱這東西,確實可以當桃子用,那些想吃的猴子你得跳,一大群猴子整天跳著,鬧著!眼看快夠著了,這時候狐狸蹦出來,拿走了,當場氣死倆猴。耍猴人也沒法--人家狐狸身後有一老虎啊!後來,桃子又有了,耍猴人這次說,我這桃子是要賣的,猴子沒法只好爭著塞給他錢,但桃子少啊……後來一個年輕的母猴過來,對耍猴人挑逗……這下桃子才有著落了!


書法成都



作為一線教師,大部分都深受職稱之害。年輕時有能力評職稱,卻沒有資格,等到年老時有了資格,卻不一定有能力。

我是一名工齡20多年的語文老師。以前覺得那些工作二十多年都沒評上職稱的老師,在工作上一定不是好手。等到自己該評職稱時,才發現這裡面有許多原因。其中沒有指標,限制了大部分老師評職稱。

我是工作20年時才評上一級職稱的。我不敢說我有多優秀,但是至少在我們學校我的課上得最多,業績也不差。市級語文骨幹教師,縣級骨幹教師,優秀教師。不管你的教學能力有多強,沒有職稱指標,一切都是空談。



因為評職稱,送禮、受賄、拉關係不在少數。這讓學校這塊這塊淨土變得不再純淨。老師該評職稱,卻一直評不上,喪失了工作積極性。這也怪不得老師,老師也是普通人老師,也要養家餬口,結婚生孩子,贍養老人,買房買車,只有有了。只能保證了穩定的生活,老師才能靜下心來,好好工作。這擱誰身上都不一定想得通。同時參加工作的,高級職稱可能比初級職稱高一兩千,一年就是一兩萬萬。老師的工資工資又有幾個一兩萬呢?

如果取消職稱,工資收入真正實現多勞多得,能者多勞,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老師們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老師的潛能,這將有利於教育的發展。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只能氣死那幫愛錢如命,叼心鑽營,苟且求利,認賊作父,折尊求名,兩頭寸蛇人物。也不能立既去掉,不然先前投勞,校園群嚎,豈不成驢嘶馬叫的飼養場?有人想評高級,曾給市局弄了一萬,它都嫌少,可之前,一個從不會代課的公公把它拜為幹爺,沒花多錢弄了個一級。人家不讓我花錢,只讓我給局長瞬間弄個幹兄弟上職校,我沒答應,自然也就評不上一級了。因為,我沒那夲事,一要它她媽同意,才能完成。二是十月懷胎,長成人還得幾年呀。三要長成十幾歲後,其本本人也有選擇的權利,我沒有強奪人權的強勢。四要經得未來兒子同意,五我沒那義務。王八彈琴,別當音樂家,讓我生氣,揹著二級過一生,被王八公認有何意,只願無愧與天地,這就是當前的教育!悲!


自然野草


的確中小教師職稱評定讓人心寒,幾個所謂的專家評委在陰暗的角落裡給一個老師定好壞太武斷了吧?倒像是劫道的土匪“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職稱過,留下買路財”。本當是一位愛崗敬業、品德高尚且把青春奉獻給農村教育的老教師,因過勞患重病倒在畢業班崗位上失去最佳晉升中級時機,好不容易輪到一指標,並把不幸遭遇言明,但被硬生生拒之門外,這樣的黑道式職評有何意義,不易圖財害命嗎?


進堂2


中小學職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有一部分老師認為教師職稱制度不合理,有的網友認為取消教師職稱評定,或者取消職稱與工資掛鉤。如果取消職稱與工資掛鉤,哪又如何來計發老師的工資呢?有的網友想到增加教齡工資或者工齡工資,實際上這又回到了吃大鍋飯的現狀,不過,增加績效工資和教齡工資倒也是一種不錯的辦法。


教師的工資包含有職稱工資,而職稱工資又是教師工資差距中較大的一部分。以兩位同時參加工作的老師來比較,中級和高級職稱每月相差1000多元,初級和高級相差就是2000多元。而績效工資的70%也是按職稱進行計算,那30%的績效工資拿出來統一分配,實際上並沒有多大意義,想佔便宜的某些人總會想辦法把自己拿出來的錢撈回去。

而目前的一個現狀是,職稱越高工作越輕鬆,工資收入越高。一些年輕教師工作量大,而收入很低,在工作積極性方面,難免會受到一定影響。提出取消職稱與工資掛鉤的想法也很正常,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讓職稱與工資脫鉤,取而代之的是增加績效工資,按照多勞多得、優質優酬的原則進行計發工資,同時增加教齡工資。這樣可以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增強教師的憂患意識,能夠更好促進教育的發展。



現在學校的"縣管校聘"即將全面推開,對學校的工作崗位進行競爭上崗,這是一種很好的教育管理模式,促進老師奮發向上、兢兢業業的工作,也給那些佔著崗位而不認真履行職責的老師敲響了警鐘,有的高級職稱老師甚至沒有在教育教學第一線上課,這也是造成學校內部矛盾的原因之一。


Lance課堂


這個問題很棘手。就談談個人看法吧。職稱級別是教師綜合能力考核結果的稱謂。它包括文憑、教齡、工作表現、教學能力(主要指教學成績)等方面。就自己說吧,我1988年評職稱時,初中文憑,我評的是小教三級,1994年,我中師畢業,再評時,成了小教一級。到2000年時,我大專函授畢業,評上了小教高級,直到現在。我的工資隨著職稱的變化而增加。1998年大專畢業後,聽人說文憑不與工資掛鉤,當時我想文憑總能體現個人學業水平能力吧。職稱與工資掛鉤,職稱高的,工資就高,這對於年輕的教師來說有點不公平。畢竟工資少啊。職稱與工資如果不掛鉤,那得看工作量了,工作量不僅包括教學任課工作量,還包括管理工作量,學校分配任務工作量,組織學生活動工作量等,完成工作量多的,質量高的,工資就多。這樣一來,老教師就不滿意了。我覺得事事不可能都滿意。要是以完成工`作量多少定工資,此法可行,但也需要考慮55歲以上的老教師,適當照顧。這樣兩者兼顧,兩全齊美了。僅是我的看法而矣。


用戶4914623910009


現在詬病的人會繼續詬病,因為能幹的,教育好手沒了積極性,86年之前我經歷過大鍋飯,班主任軍訓學農沒人願意,科研沒人幹,全校一潭死水,各個小圈子議論紛紛,沒有凝聚力。現在詬病的人,往往都是自我感覺特良好,真才實學沒有。我們對這樣不自量力的,學校發展項目,專業開發,課程標準撰寫,教材編撰,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方案真心請他一起做,真心實意提供一切合作便利,但大多數半途退出,說學校還有這種事要做啊!今後安穩努力教書。說句心裡話,叫我上課還是我輕鬆一點,帶有休息的時光。


幸運子6486792947


在當前的學校教育實踐中,職稱評審制度成為教師隊伍中廣受熱議的話題。大多數教師認為當下實行的職稱評審制度已然影響到了教師從事教育的積極性,不利於以職稱評審制度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甚至使得職稱成為不少教師嘲笑的話柄。

職稱工資制度被教師廣為詬病,其中的根源還是在職稱評審制度的不公平性、非透明性。其實大多數教師對於職稱制度設立的初衷還是給予肯定的,只是在職稱評審過程中被部分人利用自身優勢,打亂了當前教師職稱評審的正常秩序。

在當前的職稱評審制度中,教師的職務、資歷成為職稱評審的決定性因素,論資排輩才是職稱評審的“正確定位”;人為因素往往會左右職稱評審的結果,部分人通過人情關係、利益輸送等方式,使得自己能夠從職稱評審中“突圍”;職稱評審方案制定自由度過大,競聘方案一般是由單位自行制定,這也就使得單位的決策層可以隨心所欲的保護自身利益;普通教師無法對職稱評審提出建議,自身利益難以得到保障等。在以上一系列的因素中,很多中小學教師已然對於職稱評審制度開始失去信心,也就開始吐槽、詬病,甚至提出取消教師職稱的呼籲。

取消教師職稱與工資掛鉤,其實國家一直在探索弱化職稱在教師工資組成中的作用,增加教齡、績效及其他各項補貼在教師工資中的佔比,以降低職稱在其中所起到的效用。弱化職稱在教師隊伍中的影響力,是今後教師職稱評審制度和教師工資制度改革的方向與趨勢。只有將職稱評審的不公正、非透明現象解決,才能真正讓教師放下思想包袱,毫無顧忌的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

將職稱對工資的作用進行弱化,是非常正確的選擇與做法。既然職稱與工資掛鉤嚴重影響了教師從事教育的積極性,就應該順應大多數教師的期待。除此之外,還應該在今後做好職稱評審的監督與考核,保證職稱評審的公平性與透明度;將當前教師的工資待遇普遍提高,讓教師能夠進入社會的中等收入群體;嚴厲打擊在職稱評審過程中的違規行為,讓不守規矩的教師永遠徘徊在職稱的大門之外。


東愛雨小公


取消職稱與工資掛鉤,天不會塌,地不會陷,地球照樣轉。1986年以前,沒有職稱制度,教育事業不是照樣發展。職稱制度廣受詬病,主要在職稱背後的各項工資福利待遇,同行不同酬,同工不同酬,已經嚴重影響了廣大一線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取消職稱與工資掛鉤,會怎麼樣?我談談我的看法。

老師們會更樂意的一心撲在教學上

好多老師因為評定職稱,要創造很多條:件,繼續教育、計算機等級考試、普通話等級證書、論文或者課題、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等等。幹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創造條件上,對於教學疲於應付,沒有心思沉入教學中,心累身累,傷心傷身,自己受苦,學生受害。

教師們之間會更加團結

由於職稱工資的差別,職稱高的,少幹活不幹活,卻收入高,職稱低的,幹活多幹活累,卻收入低,這無形中造成了老師心理的不平衡。還有由於評職稱需要各種榮譽,每到教師節期間教師為爭奪榮譽,甚至大打出手,嚴重影響了教師形象。更有僧多粥少,為爭奪名額,而鬧的不歡而散,有的領導不能主持公正,甚至因為評職稱鬧到教育局鬧到紀委。這些都嚴重損害了同志們之間的團結。



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提到:公平、正義、平等、友愛。職稱工資的差別,由於職稱高低,一個單位職工分為三六九等,同工不同酬。有的評上高級職稱,產生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思想,不接受學校分配工作,把工作量壓在初級教師和一級教師的肩上,這是赤裸裸的寄生主義。已嚴重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結束語:當一種制度弊大於利,消極影響大於積極影響的時候,國家應該做出調整或者改革。希望領導者多深入教學一線,傾聽教師的聲音,解放了老師也就拯救了中國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