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了以後,請把我送進養老院”

我在意大利看展會的時候,我媽給我發了條微信:“你奶奶有點肺炎,發燒了,輸液,這兩天好多了。”

我正在歡快的和同伴吃意大利麵,瞬間就沒了興致。我眼前浮現的,都是從小把我帶大的奶奶,發燒中病痛的面容。

我媽明知道我在意大利,還肯告訴我,那不是太小的事情,否則她是怕打擾我的。

我記得當時是午飯時,展會場館裡溜達了幾個來回,想了一下,然後,毫不猶豫的,打通了航空公司的電話,改簽到第二天最早的機票,放棄了本要玩羅馬和威尼斯的計劃。

回國,回家!我要去看我奶奶!

“我老了以後,請把我送進養老院”

我奶奶今年84歲了。我爺爺十二年前去世了,只剩下她一個人。她在82歲那年進了養老院。

我的老家在北方一個風氣比較傳統的小城,當地人以“老人被送進養老院”為恥,認為那是膝下無子的可憐老人才會有的遭遇。

原委是這樣的:最開始的時候,她生活還能自理,於是我媽每天去看她。再到後來,她連飯也不能做了,我們把她接到了我們家。

但奶奶在80歲的時候患上了小腦萎縮和幻聽症。她會經常幻想鄰居有人要害她、因此總是坐在床上大聲罵罵咧咧,一晚上不睡,最嚴重的時候,還跑到鄰居家,踹人家的門,鬧得鄰居要報警。

一個80多歲的、小腦萎縮的老人,鬧起來實在天翻地覆,數次我奶奶,還指著我媽的鼻子罵,她犯起病來連親人也不認得。

萬般無奈下,我爸和我媽下了一個很艱難的決定,他們把奶奶送到了養老院。

做那個決定的時候,他們沒敢告訴我。我是奶奶從小一手拉扯大的人,奶奶是我童年最親密的人,甚至勝過我媽。

等到某天回家的時候,他們才敢告訴我真相。我望著人去樓空的床,我只恨自己沒能分擔照顧奶奶的壓力,奶奶對我那麼好,現在我卻什麼也做不了。因為毛豆還小,我還要工作,我還在異地北京,我恨自己有太多的不得已。

那天回家,我爸告訴我這個消息的時候,我也努力抬著頭,不讓眼淚掉下來,怕我爸看見。我爸也努力抑制著情緒,不讓我看見他也哭了。其實那天,我們一家全哭了。

我爸只說:“閨女,人生得意須盡歡。別給自己的人生留遺憾。”

“我老了以後,請把我送進養老院”

從意大利回國的飛機降落了,我連北京也沒回,從機場直接回了我媽家,收拾了下去了養老院。

所幸奶奶輸液的療程已經結束了,燒也退了,但是臉上還有發燒時的紅暈。吃藥讓她變得嗜睡,她昏昏沉沉的只想睡覺。中途她醒來看見我,滿臉的皺紋笑開了花,吃了一塊我給她帶的烤紅薯,我扶著她去廁所小便了一次,她又睡過去了。

她睡覺的時候,我握著她粗糙的手。

她經常忘記塗潤膚霜,所以手很粗糙、佈滿了硬硬的溝壑,還有深褐色的老人斑。

那是把小時候的我抱起來,在床前咿咿呀呀搖晃的那雙手;

那是給小時候嘴饞的我,做我最愛吃的家鄉菜的那雙手;

那是她一生省吃儉用、卻捨得給我買書買玩具的那雙手;

那是我爸生氣想打我、她衝過去護住我的那雙手;

小時候的我鼻子最靈敏,總是愛聞別人的衣服,我總是能聞到奶奶衣服上那股讓人心安的味道,還有奶奶手上沾滿米香飯菜香的味道。

握著這雙手,彷彿就有了通往過去回憶的密碼。

我拿了移動wifi、充電器、筆記本電腦,坐在奶奶的養老院房間裡工作,邊寫文章邊等她醒來。我喂她溫水、扶她走路、給她擦臉,像小時候照顧我一樣,照顧她。

毛豆陪我來過幾次養老院,他其實很不情願來,因為他討厭養老院的消毒水味道。可是我對他說:“當時啊,太奶奶照顧媽媽,就像姥姥現在照顧你一樣,給你做好吃的啊、給你洗澡啊、給你講故事啊,都一樣。”

他便懂事的說:“太奶奶也對媽媽這樣嗎?那我也來吧。”

“我老了以後,請把我送進養老院”

感性過後,不妨我來描述一下現在養老院的現狀吧。

我奶奶住的是一家在市區比較遠的養老院中,最好的房間:向南朝陽、大窗戶、雙人間、24小時護工值班。在我老家這種三線城市,每個月要3000元左右。

這個收費標準一點都不低,要知道在我家鄉的年輕人,一個月的平均工資不過是三四千元。

我奶奶的退休工資是不到兩千,我們再添上那額外的一千多。

這件養老院中,還有其他的房間,有隻有內窗、通風不暢的房間,有朝北的房間、也有四五個人合住的多人間,這些房間略便宜,可是很明顯,老人們住的質量就差很多了。

護工還算不錯,總是在忙前忙後,據我爸說,這是比較好的養老院。差一些的養老院,護工就沒這麼勤快了,在床上呻吟到不行才有人來上來管的老人,比比皆是。

甚至還有連這都住不起的。我爺爺奶奶的一位老鄰居,雖然只有不到七十歲,可是因為年輕時不注意身體,疾病纏身,獨生子因為工作原因在武漢發展,老伴也因病前幾年去世了。乏人照顧的他,也想來這家養老院。但是一問價格,退休金不夠,遂作罷,獨自在家。我爸前陣去看望過他,對他的狀態憂心忡忡,怕他獨自在家,很是危險。

這麼說來,決定老人晚年生活狀態的三大因素,一是自己的身體、二是兒女的孝順、第三個就是錢了

“我老了以後,請把我送進養老院”

最後,我想說說經過目睹把奶奶送進養老院後,最深刻的三個提醒。

第一,珍重你自己的身體,這是對你自己負責,更是對家人負責。

咱們現在還年輕,身體素質好壞與否,也就事關能不能朋友圈發個人魚線、跑個半馬的圖片,有很多“曬”的成分。

到老了才知道,“身體好”是真刀實槍的硬本錢,決定著你的精神狀態和日常便利程度。你若老病殘喘,很容易在養老院遭罪。別說孩子忙事業,不可能天天來看你了,護工怎麼可能像家人一樣對待你呢?

強烈建議把現在工作上的時間割一塊出來,保證自己的身體!

第二,人生得意須盡歡,韶華太易逝,對自己和家人好一點。

我之前其實是個對自己很苛刻的人,有些積蓄也都攢起來,能花能不花的,都儘量不花。但是奶奶進了養老院,改變了我的人生觀。

我上大學的時候,給奶奶買過一件紫色純羊絨衫,我還把價格記得特別清楚,是480元。當時奶奶嫌貴,我買給她,她還佯裝生氣,實則特別愛穿。現在我賺錢了,買再好的東西,她的小腦萎縮的病使得她把新衣服藏起來,享受不到了。

我想起來這件事,那種揪心,真的是……後悔怎麼不再給奶奶買點好東西呢?

人生啊,快樂的日子其實很短,花錢能解決的小確幸,能辦就辦了吧,尤其是為老人的,他們還有多少享受的機會呢?

第三,別把自己的老年想得太樂觀,留一點錢給自己.(重要!)

我感覺現在很多中產家庭,對子女投入的太多,給自己留得太少。

我這人考慮問題比較長遠,就說句實在話吧:你真的知道你老了以後會花多少錢嗎?你老了,本來薪酬就降低了,還得為生病、養老院、護工買單,你現在攢的錢,真能剩下?

我覺得,很多父母,最好把自己的養老,也放在和孩子的教育在一起規劃規劃,別為了孩子報這個那個班、上最好小學的學區房,自己的支出過多,積蓄捉襟見肘。你真的以為老了以後,孩子會有時間鞍前馬後的伺候嗎?他們自己將來能怎樣,還說不定呢。

就從我奶奶去了養老院,我就發現,“錢”對於生活質量還是很重要的。我家的那位老鄰居我認識,他那痛苦孤獨的臉,我現在還記得,就是因為上不起養老院,所以只能在家很不方便的照顧自己。還有養老院那朝北不見陽光不通風、多人的房間,也直觀的讓我感受到了“錢”對於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差別。

其實本不應該大過年的跟大家說沉重的話題,可是我總覺得哈,中國人容易避諱這個,但其實“老”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最終面臨的問題,與其到老了的時候後悔,不如現在就正視現實,看看我們能在還年輕、身強力壯的時候做點什麼!

來自 毛豆媽 益智學堂,版權歸作者所有,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