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四次繞過山海關進犯,攻克88城,為何只搶東西不要城池?

明朝末年,大明朝廷遭遇天災人禍,內外交困,滿清趁勢崛起。對大清基業做出重大貢獻的除了創始人努爾哈赤外,皇太極功不可沒。在皇太極時期,後金還沒有正式入主中原,卻屢次繞過山海關,突破長城防線攻入京畿腹地,大肆在京師附近、河北、山東等地攻城略地、劫掠一番又返回遼東。清軍為何不佔領攻下的城池,而是搶完又跑了呢?

清軍四次繞過山海關進犯,攻克88城,為何只搶東西不要城池?

​從1629年開始到1642年,這之間13年時間,清軍四次入關劫掠,攻克88城,掠走數以萬計的金銀財寶、綾羅綢緞、各種物資,擄走幾十萬人口,為後金(清)後來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第一次入關劫掠

1629年9月,皇太極率大軍沿西遼河而上,從西喇木倫河及老哈河流域轉入灤河南下,突破長城龍井關(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龍井關村)、大安口(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下營鄉大安口村)、洪山口(河北省唐山遵化市城東北約二十五公里)等關口,攻克遵化、三河、順義、通州,兵臨京師城下。這次突襲只用了一個月左右時間,即攻入北京城下,大大出乎明廷意料,沒想到後金會突然繞道走那麼難走的山路作為攻擊路線,而且進攻還如此迅速。明朝重新起用孫承宗坐鎮指揮勤王之師,大同總兵滿桂、宣化府總兵侯世祿,薊遼督師袁崇煥等率部勤王。

清軍四次繞過山海關進犯,攻克88城,為何只搶東西不要城池?

​皇太極排兵佈陣,攻擊京城德勝門、廣渠門,在勤王之師袁崇煥、滿桂等人抵抗下,未克,暫時撤退。其後,皇太極用反間計,除去了勁敵袁崇煥,袁督師手下將領祖大壽一氣之下率部返回山海關。經過數月激戰,明朝損失頗大,總兵滿桂、孫祖壽等一批將官陣亡,尤其是袁崇煥的死不但後金少了一大勁敵,而且讓明朝將士寒心。第二年三月,皇太極撤軍,從冷口(河北省遷安縣東北32公里)出關返回遼東。其實這次入寇,皇太極在關內也留了五千兵駐守攻下的幾座城池:遵化、永平、灤州、遷安,以圖為下次再入關留下通道。不過後來又被祖大壽率軍奪回。

清軍四次繞過山海關進犯,攻克88城,為何只搶東西不要城池?

​第二次入關劫掠

六年後,即1636年,皇太極又派阿濟格、阿巴泰帶兵入關劫掠了。這次沒有走第一次的路線,而是轉道京師西北的延慶,從居庸關(北京昌平區縣城以北20公里)入關。因為有上次教訓,明軍加強防禦,此次清軍進犯就不如第一次那麼順利了,不過也取得了很不錯的戰果。清軍三個月時間內陸續攻克昌平、順義等十二座城池,擄走人畜十八萬多。

清軍四次繞過山海關進犯,攻克88城,為何只搶東西不要城池?

​第三次入關劫掠

兩年後,1638年9月,皇太極派多爾袞、豪格、阿巴泰、杜度等人率大軍大舉進攻關內。此次兵分兩路,左路從青山關(河北唐山遷西縣北部,距縣城40公里)關口以西破壞城牆進入,右路從古北口(北京密雲區東北部古北口鎮)、黑峪關(北京密雲區新城子鎮花園村境內)、牆子嶺(北京密雲區縣城東80裡)、將軍石(北京平谷區縣城關鎮東北)分四路進入。左右兩路清軍在通州會合,然後一分為八,四處攻擊。西至與山西交界,南至山東濟南,方圓千里內俱遭清軍蹂躪。此次清軍入侵,給明朝帶來巨大災難。盧象升率軍兩萬勤王,全軍覆沒。京畿附近以及山東等地七十城淪陷,總督及守備以上官員被殺的有一百多人。被罷官歸家的孫承宗在高陽(河北保定高陽縣)老家賦閒,被攻至此處的清軍殺死。清軍擄走近五十萬人口以及四千多兩黃金和近百萬兩白銀。

清軍四次繞過山海關進犯,攻克88城,為何只搶東西不要城池?

​第四次入關劫掠

兩年後,1642年清軍又來了。皇太極再次派阿巴泰、圖爾格等統兵叩關。這次也是兵分兩路,左路軍從界嶺口(河北秦皇島市撫寧縣城北37公里處)毀邊牆而入,右路軍自黃崖口(北京密雲東北大黃崖口)攻破長城入關,攻克薊州城。清軍一路南下,如無人之境,攻克曹、濮,山東等諸州縣,滋陽王、安丘郡王、陽信郡王以及樂陵郡王等數位藩王被俘,魯王自殺。清軍所向披靡,但是仍然沒有留在關內,而是劫掠一番從懷柔出關,返回遼東。

清軍四次繞過山海關進犯,攻克88城,為何只搶東西不要城池?

​清軍這四次攻入關內,除了前兩次明軍抵抗比較激烈外,後來的抵抗都很弱。入主中原可一直是後金的夢想,清軍為何不留在關內守住已攻下的城池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遼西走廊的明軍防線未能突破,尤其是南端的山海關未能攻下,這對清軍來說始終是個隱患,後路有被切斷的可能,萬一被關門打狗,或者連遼東的老巢也給端了就得不償失了。

清軍四次繞過山海關進犯,攻克88城,為何只搶東西不要城池?

​二、在明朝廷看來,清軍劫掠一番而去和留下據守城池是完全性質不同的兩種行為。劫掠一番雖然會讓明廷恐慌,但不會有致命威脅。若留下據守城池,意義就不一樣了,這就關乎江山社稷,難保明軍不會先攘外後安內,暫時擱置對內部起義軍的征剿,而全力反擊後金。雖然明朝此時比較羸弱,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清軍雖然在華北平原橫行無忌,但若真要駐守城池的話,未必能守住。畢竟擅長野戰的清軍和玩了幾千年城池攻防戰的中原步兵相比,還是差一截的。

清軍四次繞過山海關進犯,攻克88城,為何只搶東西不要城池?

​三、皇太極也知道以此時後金的綜合實力,想要吃下明朝暫時是做不到的,只能靜待時機,所以採取了比較明智的策略,旨在通過這種方式來加速消耗明朝實力。皇太極是這麼說的“取燕京如伐大樹,須先從兩旁砍之,則大樹自僕”,從中可以看出其戰略思路。

因此,就不難理解為何清軍雖然屢次入關所向披靡,仍然只是打完、搶完就跑。其目的就是一點點地消耗明朝的物力、財力以及軍事力量,為最終入主中原打下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