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菌已悄然臨世,農村的朋友你撿到了嗎?都有哪些品種?

玉蕭聽落梅dxh


前天下過雨上山剛撿了兩個羊肝菌,但只有兩個,還不夠下酒的呢。如下圖,就是我上山撿的兩個羊肝菌。

最近下雨比較多,山上的野生菌、蘑菇也特別多,像比較常見的青頭菌、火塘菌、茶樹菇、香菇等,這些菌類都會在雨後呈瘋長模式,下面我就給大家看看我們這比較常見的一些野生菌吧。

一,青頭菌

一種生活在松樹下的菌類,尤其在雨後的數量非常多,往往在一棵樹下看見一個,仔細看周圍一定會翻出很多,菌肉白色,味道鮮嫩,是農村一種非常常見的野生菌。

二,火塘菌

看菌蓋就能看出來,大紫發紅,有種紫火的感覺,所以被稱為火塘菌,肉質也非常鮮美,雨後較多,常在農村的溝邊能看見。

三,雞油菌

菌蓋和子實體都是黃色,猶如新鮮的雞油,而且雞油菌炒制起來要用很多油,它非常的吸油,一般在潮溼環境中都能看見,尤其在一些腐爛的樹木旁邊。

四,奶漿菌

菌如其名,一弄斷菌體的任何部位,就會流出像牛奶一樣的白色液體。帶菌蓋和子實體是暗黃色,奶漿菌非常美味,但一次不可多食,因為吃多了會產生腹瀉的。

五,白蔥菌

白蔥菌的肉色非常白,而且菌蓋光滑,不像別的菌類粘黏,幹品的白蔥菌有種醬香味。因其富含豐富的微量元素,現在都成為出口產品了,但在我們這數量還算可以,雨後總能碰到。

以上就是小農人介紹的一些我們這常見的野生菌,野生菌的資源太豐富了,不能一一介紹,如果有興趣可以留言討論哦!


布衣小農人


我們小山村,現在也可以撿到野生菌了,有白參菌,木耳,毛木耳,香蕈,其中香蕈最多。

香蕈

香蕈就是純野生的香菇,趁著剛撿回來新鮮的時候,光簡簡單單的清炒,或清燉,入口柔嫩軟滑,清甜不膩,原汁原味就十分鮮美。

最近等來了一場大雨,山林中,香蕈出的最多。連續五六天,我們村裡人,每天6點天剛亮,就揹著籮筐上山去了,下午兩三點回來,每天稱一稱,大概每人都收穫了三四十斤左右。

空氣裡都是一股香蕈的氣味。

香蕈,撿回來,吃一部分,別的每天曬曬收收,曬乾了,就拿到集市上賣。

毛木耳

新鮮的毛木耳做成菜,或涼拌,或清炒,和黑木耳一樣,滑溜溜,脆嫩嫩,清新爽口。

我們老房子屋簷下放了幾根木頭,雨後,偶然發現,其中一根冒出了了幾朵毛木耳。

毛木耳最喜歡淋雨,曬太陽;又淋雨,又曬太陽。雨水多了,會長爛掉;只有太陽,又會被曬乾。

在雨天和晴天交替中,長長停停,停停長長,才能長勢良好。

白參菌

看起來乾巴巴的白參菌,其實吃起來夠香,在菌種類中算是排名在前的。

和木耳一樣,喜歡在雨水和陽光的交替中,長長停停,門前放的核桃木上,每年都長出許多密密麻麻的白色菌朵來。

接下來分享一種我最愛的白參菌吃法

摘下新鮮的白參菌,清洗乾淨,放入雞蛋液中,加鹽,胡椒粉和溫水,隔水燉10分鐘左右即可出爐。十分簡便,卻不輸美味。

以上,就是最近已經撿到的幾種野生菌。謝謝閱讀。


山妹子阿翠


撿到啦,撿到啦,我們已經撿到野生菌啦,就在前幾天,我在家鄉的山林中撿到了為數不多的牛肝菌,也叫見手青,還是一隻黃賴頭,雖然數量不多,也基本夠吃一頓了,但還沒有發現其他種類野生菌的蹤跡。以下野生圖片就是我前幾天撿的。

紅蔥菌,也叫見手青。

今年我們雲南乾旱,一直也沒有下過幾場像樣雨水,我前幾天進山的時候,山林中乾燥無比,地裡的玉米都捲了葉。後來我又到我們的鄉街子上轉了轉,一條街上只發現一兩個賣野生菌的,但是他籃子裡的野生菌,明顯不是我們本地的,我們是農村人,一眼就能看出來是不是我們本地的野生菌。

往年的這個時候,農村鄉街子上的野生菌已經有好大一部分了,比如說較早的野生香菇菌、楊柳菌、雞樅菌、青頭菌、火炭菌。如果天氣依然持續乾旱,我估計今年的野生菌會大量減產,大飽口福可能要打折扣啦。村裡的鄉親們都在祈求,趕快下雨吧,當然啦,這不是單純的為了撿野生菌,主要是為了地理的莊稼。

黃賴頭、黃慄頭、黃牛肝,叫法很多。


雲南鄉村小芳


撿蘑菇可是我一直想去做的事情,不過前前後後就去了一次,那是在黑龍江省的一個環山自然森林裡,當時也是這個月份,下過一場雨,上山採蘑菇的人很多,聽老公說他們這裡每年都是如此,有人靠撿拾野生菌謀生,有些老太也是閒來無事自己採著吃,反正每年5-9月期間只要下過雨就會有人去上山找野生菌。

不過作為一個外地人,第一次採蘑菇是又興奮又害怕,總是擔心採到毒蘑菇,當時也撿拾了一些,後來找他懂行一些的朋友拿去看了下,確定可以食用,我才敢拿回家的,不過也通過跟他的交流學到了不少知識,他曾經見到我以下幾個品種的菌類。

一,猴頭菇

以前我只聽說過猴頭菇餅乾,對於真的猴頭菇還真是沒見過新鮮的,有一次老公的朋友將自己上山採到的野生猴頭菇送了一些過來,我也算是開了眼界了,不曉得他是在哪一個地方採到的,只是帶來的時候上面還有一層薄雪覆蓋著。

野生猴頭菇並沒有我在網上看到那麼雪白,可能是採的時候沒注意,或者是在車裡顛簸了,上面總是有些黑色的渣子浮在上面,而猴頭菇又是毛絨絨,黑色的灰都進入了夾縫裡,當時清洗的時候我可真是花費了好大的氣力,然而家裡並沒有幾個人吃,在冰箱動的時間太久最後被我扔了。

二,榛蘑

野生的榛蘑在東北很常見,經常用來燉小笨雞,在哪裡呆了三年沒少接觸這種蘑菇,每年到9月的時候,去菜市場總能看到有擺攤的老太太採了新鮮的野生榛蘑售賣。

這種野生菌不怎麼大,個頭小小的,我們家裡多數都是用的乾貨,曬乾之後黑不溜秋的皺縮成了一團,每次用的時候再用涼水拔開就行了。

以上就是我見到過的野生菌類了,還有一些其他普通的野生雜菌我就不多說了,反正東北山上的野生雜菌還挺多的,不過不懂的還真不能隨便採。


一起種植


哈哈哈哈,前幾天撿的,美味








人生如若只初見666


看了很多人的圖片,都不是自己拍的。我這個是自己拍的,蘑菇也是自己去山裡撿的,這個蘑菇書面上叫什麼我不知道,我們當地叫麻菇菌,也叫毛草菌。









山裡野貨


撿到了樅菌,青頭菌,雞油菌,紅菌,牛肝菌,還有奶漿菌我們不好吃!


齊雨38563822


有朋友有興趣發展林下蘑菇發展的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