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獎金帶來的“懸賞效應”?


百萬獎金帶來的“懸賞效應”?

中國田協提供的一組數據:

中國男子馬拉松紀錄為2小時08分15秒,由任龍雲在2007年北京馬拉松上創造,至今未被打破。中國女子馬拉松紀錄為2小時19分39秒,由孫英傑在2003年北京馬拉松上創造。

百萬獎金帶來的“懸賞效應”?


16年裡國人無人能破大賽記錄,再看看島國日本,2018東京馬拉松,設樂悠太以2:06:11的成績打破了日本馬拉松紀錄,這個成績也是亞洲紀錄。在這次比賽中,前10名的有6名是日本人,第十名的成績是2小時8分58秒。在不久後的2018年芝加哥馬拉松中,大迫傑又刷新了日本及亞洲紀錄,跑出了2:05:50的好成績。那麼為什麼日本馬拉松選手成績如此出色呢?

百萬獎金帶來的“懸賞效應”?

1、重視跑步訓練:日本從小學開始就開設了長跑課,小學生每年都會參加冬季耐寒的長跑訓練,跑步距離是2000-4000米。

百萬獎金帶來的“懸賞效應”?

2、選手跑量累計:日本馬拉松運動員的月訓練量為800-1000公里,周的平均量為185-230公里,日平均練習的距離26-33公里。

3、國家和企業重視:在二戰之後,因為日本經濟快速發展,人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鍛鍊身體,所以長跑和馬拉松在日本快速興起。公司職工參加馬拉松訓練,對提高身體素質和精神起了很大的作用,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

12月15日,中國田徑協會聯合特步體育發佈了“國人競速 全民暢跑 ”戰略計劃。在2020年內,無論男女運動員,只要打破馬拉松全國紀錄,獎勵100萬元;男子運動員跑進2小時10分以內,獎勵10萬元,女子運動員跑進2小時26分,同樣獎勵10萬元。

此外,這份計劃不僅有運動員激勵計劃、賽事激勵計劃和青少年培養計劃,還涵蓋了精英級選手和大眾跑者。

你覺得重賞之下,中國的馬拉松成績會有突破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