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伯虎: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雨打梨花深閉門,

忘了青春,

誤了青春。

賞心樂事共誰論?

花下銷魂,

月下銷魂。

愁聚眉峰盡日顰,

千點啼痕,

萬點啼痕。

曉看天色暮看雲,

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這首詞雖然寫的是閨怨

但寫這首詞的人卻是

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唐寅

生於1470年,卒於1523年

伯虎是他的字

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

南直隸蘇州吳縣人

之所以叫唐寅

是因為據傳他於明憲宗成化六年

庚寅年所生

我們都知道唐伯虎

是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和詩人

其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

擅長詩文和繪畫

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


唐寅的祖先是前涼陵江將軍唐輝

先祖唐儉跟隨李淵起兵

因立下戰功被封“莒國公”

所以唐寅也自稱“魯國唐生”

這麼看唐寅也是名門之後

顯然唐寅對此也念念不忘

其書畫題名常用“晉昌唐寅”落款


可惜到了明代

其祖唐泰任兵部車駕主事

死於土木堡之役

此後唐泰的後代子孫

多散部在蘇州吳縣白下、橋裡間一代

唐寅也正是出生在這一帶

其父唐廣德經營一家小酒館

這時的唐家早已沒有了祖輩昔日的榮光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

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中蘇州府試進入府學讀書

但在參加錄科考試期間

唐伯虎還和好友張靈宿妓喝酒

是個十足的風流公子哥

為此被當時的提學御史方誌所厭惡

認為唐寅這人品行不端

所以故意讓他名落孫山

不過後來蘇州知府曹鳳愛惜人才

蘇州的名士文徵明的父親文林等為其求情

方誌才同意“補遺”讓其參加鄉試

然後於弘治十一年又以第一名的成績

通過南直隸鄉試,入京參加會試

中舉後的唐寅並沒有收斂

反而變本加厲的流連歡場

就連他的好友文徵明也看不下去了

於是勸他要其收收心

但唐寅不僅不領情

反而寫信回擊

說我生來就是如此

你看我不順眼,那就別和我交朋友

態度十分囂張,言辭也十分刻薄

還要與文徵明斷決關係


16歲考取了秀才

29歲時中解元

正當人們認為其要高中狀元時

卻不曾想意外被捲入徐經科場舞弊案

而坐罪入獄

我們不知道事情的始末和真相

但以唐寅的才氣

肯定不需要通過舞弊來謀得高中

但事實卻是

唐伯虎因此被革掉舉人

這意味著他通過科學做官的這條路

完全走不通了

看到了官場黑暗後

從此,便遊蕩江湖

埋沒於詩畫之間

後半生的唐伯虎靠賣文畫為生

雖有落魄

但依舊縱情於酒色

與其說其是風流成性

不如說是借酒澆愁吧


其實大眾對於唐寅的認知

其實大多是從

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裡得來的

我們不否認正是這部電影

讓唐寅被更多人所知

但電影裡的唐伯虎雖然也一樣才華橫溢

風流多情

但更多的是玩世不恭

並沒有刻畫出其骨子裡的桀驁不馴


“閨怨”之作在歷代詞人筆下堪稱汗牛充棟

我們都知道越是常見的題材

想要寫出新意來就越難

但恰恰其可貴之處

也在於能別具心裁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唐代的王昌齡寫的上面這首閨怨詩

就在於別出心裁

將勸君外出覓封侯的期待

與君走之後的女子的愁怨做對比

突出了既希望夫君外出建功立業

又希望夫君在家陪伴的矛盾心理


而唐寅這首《一剪梅》的佳處

眾人認為其不只在於

詞句之清圓流轉

其於自然明暢的吟哦中

所表現的空間阻隔灼痛著

痴戀女子的幽婉心態更是動人


但筆者認為

這裡更感人的是女子為了男子

誤了青春蹉跎了歲月

卻始終不曾後悔的堅定與執著


雖然是首閨怨詩

但我們大可不必當做閨怨詩來讀

唐寅的一生

不正是和詞裡的女主角一樣

用一生的時間

在執著的追逐著某個人

或者說某種他所津津樂道的自由麼?

誰說成就一定是金榜題名

誰說理想一定是為天下蒼生

誰說一定要做個蓋世英雄


唐寅用其桀驁不馴放浪形骸的一生

給我們留下了人世間最美好的詩句

這,便夠了!

曳尾於塗中的莊子

比在廟堂之上更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