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呂布,趙雲,黃忠,誰的箭法最好?

佘敦華


咱們可以通過《三國演義》中三人各自的箭術表現來分析一下,呂布、黃忠和趙雲誰的箭術更加高明。


一、先看看呂布的箭術。

呂布只有一次箭術表現,就是轅門射戟,這是在《三國演義》的第十六回中。

回目: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
袁術派大將紀靈前來攻


打劉備,雙方僵持。呂布即不願意和劉備翻臉,也不願意和袁術鬧彆扭,就要說合雙方罷兵。設下宴席,請紀靈和劉備赴宴,在宴席上,呂布要箭射戟枝,賭約雙方各自收兵。

呂布站在中軍帳前,向轅門口處的畫戟發箭。

“轅門離中軍一百五十步。吾若一箭射中戟小枝,你兩家罷兵”,弓開如滿月,箭走似流星。呂布成功地射中了方天畫戟的小枝。

古代“秦以六尺為步”,秦漢同尺,一尺約為0.23米,一步就是1.38米,百步就是138米,而呂布這次射戟的距離遠達207米。

射程係數:⭐️⭐️⭐️⭐️⭐️

畫戟的小枝面積很小,精準度很高。

精準度係數:⭐️⭐️⭐️⭐️🌟️

但由於是固定靶,難度係數:⭐️⭐️⭐️⭐️

二、黃忠的射技表現總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長沙城下,箭射關羽的盔纓。在《三國演義》的第五十三回中。

回目:關雲長義釋黃漢升 孫仲謀大戰張文遠



書中說道,“黃忠能開二石力之弓,百發百中。”古時候二石弓相當於現在的190多磅,縱觀世界,也沒幾個人能拉開射擊,可見黃忠力量之驚人。

關羽與黃忠連戰三場,始終不能取勝,心下焦躁。黃忠詐敗,關羽從後趕來,黃忠數次虛拽弓弦,“雲長急閃,又無箭,只道黃忠不會射”,放心趕來。黃忠跑到吊橋上開弓搭箭,一箭射中關羽的盔纓根上。關羽大驚,帶箭回寨,方知黃忠是報昨日不殺之恩。

關羽追擊,雙方距離不可能太遠。

射程係數:⭐️⭐️⭐️

射中盔纓根上,不是盔纓,而是盔纓的根。

精準度:⭐️⭐️⭐️⭐️⭐️

此箭並未一穿而過,即要把握不傷著關羽,還要留在關羽頭盔上,力度把握十分精確,而且射的是高速移動靶。

難度係數:⭐️⭐️⭐️⭐️⭐️

黃忠第二次展示箭術是在攻取西川的戰鬥中,箭射鄧賢。在《三國演義》的第六十二回中。

回目: 取涪關楊高授首 攻雒城黃魏爭功
黃忠和魏延爭搶先鋒之職,分路攻擊,
魏延耍小聰明,去打屬於黃忠的泠苞,卻中了埋伏,被泠苞擊退,鄧賢率兵伏擊,魏延倉皇逃跑,馬失前蹄,栽倒塵埃,

鄧賢挺槍來刺魏延。黃忠到來,一箭射倒鄧賢於馬下。

從文中可知,黃忠是從近處山坡上出現,距離不會太遠。

射程係數:⭐️⭐️⭐️🌟️

鄧賢后再無出現,應是被射中要害後死亡。

精準度係數:⭐️⭐️⭐️⭐️🌟️

黃忠這次射的仍然是高速移動目標,而且是在對方對魏延動手之前那一瞬間。

難度係數:⭐️⭐️⭐️⭐️🌟️

黃忠第三次展示箭法是在定軍山一戰中,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十一回中。

回目: 佔對山黃忠逸待勞 據漢水趙雲寡勝眾


黃忠和夏侯淵雙方交換戰俘,陳式和夏侯尚各自奔向自己的陣營。在夏侯尚即將跑到到陣門之時,黃忠一箭射中了他後心,夏侯尚帶箭而回。

後背的面積比較大,射中後心不算很難。

精準度係數:⭐️⭐️⭐️⭐️

兩軍陣前,距離應該在百步之內。

射程係數:⭐️⭐️⭐️🌟️

只傷對方,讓其帶箭而回,這個力度的把握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難度係數:⭐️⭐️⭐️⭐️

三、看看趙雲的箭法,趙雲一共有三次展示箭術。

趙雲第一次展示箭法是在《三國演義》的第四十九回中。

回目: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三更時分,諸葛亮借東風成功,周瑜大驚,派丁奉、徐盛前來追殺,諸葛亮坐小船逃走,丁奉和徐盛乘大船追來。“只顧趕去,看看至近”。

趙雲立於船尾,拈弓搭箭,一箭射斷徐盛船上的篷索。

如果說距離,雙方能正常對話,應該不算太遠,百步以內吧。

射程係數:⭐️⭐️⭐️⭐️

射中的是船上的篷索,精準度驚人。

精準度係數:⭐️⭐️⭐️⭐️⭐️

三更時分,黑暗中,雙方船隻都在江面上飄浮,這種情況下,仍能射中,難度極大。

難度係數:⭐️⭐️⭐️⭐️⭐️

趙子龍第二次展示箭術時,已經年老,鳳鳴山一戰。在《三國演義》的第九十二回中。

回目: 趙子龍力斬五將 諸葛亮智取三城
鳳鳴山一戰,年過六旬的老趙雲力戰韓家四子。數合刺倒韓琪,韓瓊按住大戟,取弓箭連射三箭,都被趙雲用槍撥落。韓瓊大怒,持戟趕來。被趙雲一箭“射中面門,落馬而死”。

這是在兩軍交鋒之際,距離不會太遠。

射程係數:⭐️⭐️⭐️

射中的是敵將的大臉,面積很大。

精準度係數:⭐️⭐️⭐️

連躲敵方三箭,再還射高速移動中的敵將,難度較大。

難度係數:⭐️⭐️⭐️⭐️

趙雲第三次展示箭術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九十五回中。

回目: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
馬謖失街亭,蜀軍後路面臨被切斷的危險,全軍後撤,趙雲親自斷後。


郭淮部將萬政率數百騎壯士追來。正遇到趙子龍,萬政勉強來戰,被趙雲一箭射中了盔纓,驚得跌落於山澗之中。趙雲饒其性命,令他回去警告郭淮。萬政倉皇逃走。

兩軍相戰,雙方距離不算太遠。

射程係數:⭐️⭐️⭐️

射中的是盔纓,目標小,精準度夠高。

精準度係數:⭐️⭐️⭐️⭐️

射擊高速移動的小型目標,難度很大。

難度係數:⭐️⭐️⭐️⭐️

通過以上分析,比較呂布、黃忠和趙雲三人的箭術。

射程最遠的是呂布。150步擊中目標。

精準度最高的是黃忠長沙城射關羽,射的是盔纓的根。

難度最大的是趙雲在江面上射蓬索。雙方都在船上,上下飄浮,三更半夜,能見度極低,而且東南風起,需要把握的環境因素很多。


饞嘴肥貓鏟史官


冷兵器時代,弓箭是遠程攻擊利器,習武之人的必習之技,連孔子提倡的六藝中都有“射”,據記載孔子本人就是射術高手。從上古神話中的神射手后羿,能憑手中神弓射下天上九日,春秋時的養由基,漢武帝時的李廣都以神射著名。

三國演義中,關羽可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卻屢屢被弓箭所敗所傷,為人詬病。而善射之人卻是不少,先說說題主所問的三人之外的幾個。

其一是太史慈,太史慈歸順孫策後,為顯本事,攻嚴白虎的吳郡時,在城門之下,一箭將嚴白虎副將的左手,釘在了城門柱上,迎得三軍喝彩。

其二是文丑,領兵為顏良報仇時,遇張遼、徐晃迎戰,文丑一箭射下張遼盔纓,又一箭射倒了張遼坐騎,不是徐晃救援,張遼命已休矣。

其三是姜維,被郭淮追殺,手中只有一把弓而無箭,只得虛射兩箭恐嚇郭淮,郭淮見姜維無箭,就順手回射一箭,卻被姜維接住,一箭返射回去要了郭淮的命。

這三個也夠神奇的了吧?

呂布射術有名的是轅門射戟,黃忠神箭聞名,手下留情射了關羽的帽纓,趙雲則是射斷了徐盛丁奉追擊諸葛亮的戰船的帆索。都是能指哪兒射哪!

以一個理科生的思維,呂布射的是固定目標,無可變參數。黃忠射的是動態目標,多了一個變量。而趙雲射時,除了兩船的運動外,還有江中風浪的一個變量。這樣看,應當是趙雲的難度最大,射術最精。

可是,演義中這麼多善射的情節,只有呂布轅門射戟有史記載,其它都無據可查,為演義作者的藝術再加工,從這點看,當是呂布第一。





淨月暖陽


三國時期,呂布轅門射戟留名後世,有人就提出疑問,呂布和黃忠誰更會射箭?誰的箭法更高超?由於歷史上二人沒有比試過箭法,所以我們只能根據數據來推測。

首先是呂布,根據書上記載呂布轅門射戟時距離轅門150步,這裡先說下一步是多少距離,步是古代的一種長度單位,秦漢的時候一步為六尺,秦尺和我們現代的尺不同,當時大約等於今天的23cm,也就是說一步大概是138cm也就是1.38米左右。古代一般用”百步穿楊“來形容一個人箭術的厲害,呂布射箭的距離是150步也就是大概207米,想想現在部隊用槍二百米精準打中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更別說精準度更低的弓箭了,而且呂布答應紀靈轅門射戟時是自信滿滿的說的,所以這可能還不是呂布的最高紀錄。

黃忠號稱三國第一神射手,民間更有關於黃忠的歇後語,黃忠射箭-百發百中。從這個歇後語中我們可以瞭解到黃忠的神射,在關羽戰黃忠時,黃忠為了報恩更是隻射關羽的頭盔,要注意黃忠是在馬上射中關羽的頭盔的,這可是移動靶,後來救魏延又射死鄧賢,與夏侯淵走馬換將時又射中夏侯惇尚後心,可見箭術非凡,可是後來卻死於箭下。

比起呂布我認為黃忠的箭術更高超,畢竟移動靶比靜止靶難多了,其次據說黃忠射箭已經不在是追求準,而是追求氣雖然絕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所謂的氣是怎樣一個境界,但黃忠追求的境界已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必談話題之一了,黃忠的箭神名號也因此流傳開來。


傳統磨練


既然題主問《三國演義》中三位將領誰的箭法好,那麼,我們就從小說之中進行尋找對比。

①在整個演義小說之中,呂布很少用箭,唯一一次用箭就是幫助劉備解圍,令袁術、劉備兩家罷兵。被羅貫中老爺子當做小說回目《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大肆描述一番。呂布將自己方天畫戟立轅門距中軍一百五十步,然後用弓一箭射中戟小枝。

②同樣趙雲也很少用箭,首次用箭是在諸葛亮借到東風后,讓趙雲接應過江迴歸劉備處,周瑜命丁奉、徐盛追殺諸葛亮。趙雲拈弓搭箭,一箭射斷徐盛船上篷索。第二次用箭是在諸葛亮兵出祁山,遇到西涼大將韓德與四子,在槍挑長子韓瑛之後,韓德三子齊戰趙雲,結果韓琪中槍落馬;韓瓊急取弓箭連放三箭,皆被雲用槍撥落,隨後趙雲回射一箭,正中韓瓊射中面門,落馬而死;韓瑤被趙雲棄槍生擒歸陣。

③老將黃忠在整個演義小說中,就是以刀、弓自詡。年近六旬,確能開二石力之弓,百發百中。首次,黃忠與關羽對陣,搭箭開弓,弦響箭到,正射在關羽盔纓根上。第二次,黃忠與夏侯淵交換人質,魏軍夏侯尚在逃回陣門時,被黃忠一箭,射中後心。


三人箭法當以黃忠為最,這是羅貫中老爺子從開始就是這樣設置的。六旬老將還能拉開百石強弓,而且準度不差,甚至黃忠最後中箭而亡後,羅老爺子對其評價是“重披金鎖甲,雙挽鐵胎弓。”

其次箭法當屬趙雲厲害,趙雲在船上能夠射中移動靶(徐盛船上篷索),準度自然沒的說;晚年出征,同樣能夠一箭射中敵將面門,其力量也無可挑剔。

最後箭法就是呂布了,整部小說中呂布就出手一次,就被羅老爺子大大吹了一番;呂布能夠一百五十步外方天畫戟中間小枝,其力量、準度都沒得說,比百步穿楊還多了五十步呢。


安定郡小書生


箭法最好的肯定是黃忠啦!

(黃忠)

具體看看戰長沙的時候,黃忠對戰關羽就知道了。

關羽率領500校刀手來奪長沙,諸葛亮臨走的時候就囑咐他,黃忠雖然“年近六旬”,快60的老爺子了,但是箭法非常準,要小心。

來到城外的頭一天,兩人大戰了100回合,不分勝負。黃忠這麼大年紀還能和關羽打上100回合,不簡單啊!

再看長沙太守韓玄讓黃忠射死關羽,黃忠覺得自己戰馬受驚倒地,關羽沒有殺他,自己放冷箭不合適。於是隔天再戰的時候,連續兩次“放空弦”,只是嚇唬一下關羽。

關羽再上前的時候,黃忠搭弓一箭,“弦響箭到,正射在雲長纓盔根上”。這時候關羽才知道黃忠的厲害,頭上頂著箭回營了。


呂布轅門射戟確實很厲害,150步,射中戟上的小枝,很厲害。

(轅門射戟)

但是咱們比較一下,首先是距離,轅門射戟150步。黃忠射關羽,沒具體說,只說關羽“方知黃忠有百步穿楊之能”,可見距離就算沒有150步,也不會太少了。

第二是目標,呂布的目標是戟上小小的一枝,黃忠的目標是頭盔上長纓的根部,都非常小。

第三點是環境,呂布轅門射戟是在自己的營寨當中,沒有打仗,可以平心靜氣的“炫技”。但是黃忠是在戰場上,後面有關羽騎馬追著自己,心理素質過硬啊!

第四點最關鍵,呂布射箭距離遠,但目標是靜態的,就像是運動會上的射擊運動員。黃忠的目標關羽,騎著馬衝過來,目標是動態的,完全是戰場上的狙擊手。

這麼一比,大家心裡就有數了吧。


再還有,呂布的箭法好,畢竟不是自己的主技能。哪像黃忠,大家都知道他百步穿楊,打仗的時候弓箭是標配,長期實戰演練,自然技高一籌。


七追風


自古以來,射箭一技都為人看重。在周朝時,射更是貴族子弟必學的六藝之一。而在亂世之中,即使習武之人都有自己稱心的武器,也會額外通習射箭。呂布、趙雲以及黃忠,三人皆是三國時期赫赫有名的武將,誰在箭法上造詣更深呢?

呂布幾乎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眾所周知,矛、戟都是呂布的拿手武器,其實他對射箭也十分精通。

呂布在為董卓效命時,就因為擅長騎射而被稱為“飛將”。不過,呂布真正展現他的箭術是在營救劉備時。當時,袁術派紀靈率三萬士兵討伐劉備,劉備無力抵抗,只能求助於呂布。呂布認為,一旦袁術攻下劉備所佔據的小沛,就會包圍他的地盤。唇亡齒寒,呂布認為解劉備之難是必須的。

在小沛附近安營紮寨後,呂布就派人請紀靈前來飲酒。在宴會上,呂布表示劉備是其賢弟,定要替他解除紛爭。呂布與紀靈等人約定,在營門口放置一支戟,他若能射中戟上小支,他們便退軍。呂布果然一箭射中小支,令眾人大為讚歎,雙方按約定退兵而去。呂布的箭術確實厲害,不過他射中的乃是靜物。相較之下,能射中移動之物的趙雲和黃忠要技高一籌

趙雲一手銀槍使得爐火純青,其實他的箭術同樣不可輕視。草船借箭之後,諸葛亮料知周瑜不會善罷甘休,便派趙雲前來接應他。後來,徐盛果然奉周瑜之名乘船前來追趕。徐盛眼看前船並無船蓬,只顧著前行。趙雲站在船尾,拈弓搭箭。他對徐盛說,為不失和氣,饒他一命,但也要讓他知曉自己手段。話音剛落,就射中了船上蓬索。如此一來,船隻自然變橫,徐盛也就無法再追。趙雲這一箭,所射之物乃是繩子,目標極小,間隔又遠,加上風的阻力,能射中極為不易。比呂布一箭要高明許多。

黃忠乃是三國時期首屈一指的射手,幾乎百發百中,被尊為“箭神”。在《三國演義》中,黃忠初次登場時便展現了他神乎其神的射術。赤壁之戰獲勝後,劉備乘勝追擊,意圖拿下江南四郡。當時長沙郡恰是黃忠鎮守,與蜀軍一戰是避無可避的。第一次關羽與黃忠大戰數百回合,不分勝負。第二日對戰時,黃忠馬失前蹄,不慎跌落在地,關羽不願趁人之危,饒他一命。而在第三次作戰時。黃忠為報關羽不殺之恩,本可射死關羽,但他只是射中他的盔纓。

關羽本就武力高強,能在他有所提防時射中其盔纓,可見黃忠本事不小。其實黃忠不僅射中過關羽,他還射死過鄧賢,射中過夏侯惇。黃忠“箭神”之稱,並非空穴來風。至於黃忠與趙雲箭術的高低,應該是黃忠略勝一籌。兩人皆是蜀漢名將,兩人箭術也是有目共睹。若非黃忠箭術更勝一籌,他也不會力克趙雲被尊為第一神射手,並獲得百發百中的美譽。

作戰時,雖然大部分將領會選擇槍、矛、刀等適合近戰的武器,但是箭的威力絕對不容小覷。黃忠最後便是死於箭下。其實,除他之外,被箭所殺的將領還有不少。可見箭術在作戰中的重要性。


鄧海春



單論箭術的話,個人認為!趙雲跟呂布、黃忠沒法比。三國演義中,箭術前三甲,應該是呂布、黃忠、太史慈,這三人應該歸為第一擋,其他的馬超、趙雲、甘寧等人,應該要低出一檔。


趙雲雖然有槍王之稱,但他的箭術,還沒有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最精彩的表現,大概出自“七星壇諸葛亮祭風”一節。

諸葛亮在七星壇請東風畢,周瑜大驚,欲為江東除此一患。遣丁奉、徐盛二將,各帶一百人,分水路、陸路兩面追擊。諸葛亮預先安排趙雲臨江等候,恰才接住,徐盛領一百水軍至。趙雲見來船至近,立於船尾,一箭射斷了來船的蓬索。

在這種情況下,能射中蓬索,趙雲的箭術,在三國時期,前十肯定是能進的。


不過,趙雲是在前船至近,而且己船未行的情況下射中了蓬索,而且他只要射中蓬索的任何部位都行,沒有固定的位置。難度相對較低。而黃忠射關羽纓盔的時候,關羽正在高速移動著,古代戰馬的速度肯定比船快,而且還上下顛簸。最重要的一點,黃忠當時不能傷了關羽的性命,所以他的命中目標,單單鎖定在了關羽的盔纓跟部這一個點上,難度比趙雲射蓬索要大很多。

所以!趙雲的箭術還不能達到黃忠、太史慈的高度。黃忠、太史慈的原文介紹,都是箭無虛發,百發百中,在這種情況射中蓬索,並非難事。呂布在一百五十步開外,都能射中戟上的小枝,箭術肯定也在趙雲之上。


況且最重要的一點,趙雲的臂力跟呂布、黃忠、太史慈沒法比,他射出去的箭,射程是遠遠不夠的。

呂布轅門射戟,一百五十步開外,能射中戟上小枝,其他人別說射中小枝,單單射出一百五十步,恐怕都不是易事。太史慈同樣臂力驚人,羅貫中在他的外貌描寫中,特別用了“猿背”一詞。黃忠更不用說,諸葛亮口中的黃忠,能開二石力之弓,而黃忠自己吹牛皮的時候,更是直言自己能開三石力之弓。

所以!單論箭術,趙雲應該排在最後……


那麼?呂布與黃忠,誰應該位居首位呢?

個人比較看好黃忠,呂布雖然在一百五十步之外,射中了戟上小枝。但換作黃忠來射,恐怕一樣可以完成,準確度方面,黃忠箭無虛發,百發百中,這點在射關羽的盔纓跟部的時候,已經得到了證實。所以準確度方面,是不用懷疑的。

另外一個,射程?黃忠連二石、三石弓都能開,射足一百五十步,應該難不倒他。所以!呂布的一百五十步開外射中戟上小枝,對黃忠來說,同樣可以完成。

反觀呂布,則沒有像黃忠射關羽一樣的精彩表現……

所以!個人認為!單論箭術,黃忠第一,呂布第二,趙雲第三


愛尚文史


東漢末年的三國絕對是一個英雄群起的時代,後世之人也對此津津樂道。其中武功高超的武將數不勝數,箭術超凡的神射手也有不少,我們熟悉的黃忠戰關羽射盔纓,趙雲船上射帆索還有呂布轅門射戟等等,都是廣為人知,也是箭術出神入化的代表。

那這三人射術到底誰更勝一籌呢?我們來看看三國演義中的描寫:

在三國演義中,三大神射手,呂布、黃忠、趙雲,誰的射術最高呢?

1、呂布

乃回顧紀靈、玄德曰:“轅門離中軍一百五十步,吾若一箭射中戟小枝,你兩家罷兵,如射不中,你各自回營,安排廝殺“;只見呂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滿弓,叫一聲:“著!”正是:弓開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正中畫戟小枝。”

轅門射戟最能體現呂布箭法如神!戟小枝是什麼,它其實就是連接方天畫戟半月形刀刃和戟杆的那麼一小段東西。

古人用百步穿楊來形容一個人箭術極其不凡,百步是個什麼概念,一步相當於現在的1.3米到1.4之間,取中間值吧,一百五十步也就是200米左右吧,也就是說呂布箭術的表現是:200米之外隨意射中方天畫戟上的戟小枝。

特別要說明的是:百步射中,就是臂力過人的表現了,呂布是百五十步!

在三國演義中,三大神射手,呂布、黃忠、趙雲,誰的射術最高呢?

2、黃忠

“忠想昨日不殺之恩,不忍便射,帶住刀,把弓虛拽弦響,雲長急閃,卻不見箭;雲長又趕,忠又虛拽,雲長急閃,又無箭;只道黃忠不會射,放心趕來。將近吊橋,黃忠在橋上搭箭開弓,弦響箭到,正射在雲長盔纓根上。前面軍齊聲喊起。雲長吃了一驚,帶箭回寨,方知黃忠有百步穿楊之能,今日只射盔纓,正是報昨日不殺之恩也.”

黃忠在橋上射關羽距離是多少?估計最多幾十米吧,因為當時關羽是縱馬而來,緊追不捨“將近吊橋”離橋不遠;盔纓根是連接盔甲和盔纓的位置,比起呂布戟小枝受力點更小,難度比呂布要大,黃忠箭術的表現是:幾十米外的距離射中移動中的關羽的盔纓根。

注:移動靶比固定吧難度要大很多。

在三國演義中,三大神射手,呂布、黃忠、趙雲,誰的射術最高呢?

3、趙雲

趙雲的箭法展示是在《三國演義》諸葛亮借東風之後,徐盛追擊諸葛亮,徐盛的船離趙雲、諸葛亮的船不遠時,趙雲一箭射中徐盛船上的篷索。什麼是篷索?系船帆的大繩子。

兩隻船的距離不遠,最遠不會超過幾十米,而呂布的轅門射戟距離一百五十步;趙雲可選擇的區域是一條線(又大又粗的繩子),而呂布射中方天畫戟的小枝是一個點。

從這兩點看趙雲箭法不及呂布,呂布射的畫戟小枝是相對靜態的物質,黃忠箭射關羽盔纓根上是在相對動態中射的。

在三國演義中,三大神射手,呂布、黃忠、趙雲,誰的射術最高呢?

呂布轅門射戟時沒有騎馬,所以呂布和方天畫戟都處於相對靜態之中。而當時黃忠是馬上射箭,關羽騎的是赤兔寶馬,速度飛快,黃忠與關羽都處於高速移動之中。關公是出色武將,反應靈敏,所以黃忠要保證射不傷關羽,又要射中關羽的灰纓根上,難度係數應該在呂布之上。

所以綜上所述在三國演義中:單算射箭,黃忠箭法第一,呂布次之,趙雲第三。

當然真實的歷史:應該是呂布第1,黃忠和趙雲都沒有相關的描寫,不好評價。


江洋文玩天天盤


先說這三個人射箭術對比的結果吧(用大於號小於號來表示):黃忠>趙雲>呂布。然後筆者的分析理由如下:

一,呂布。

(1)事由:呂布要居中調停袁紹和劉備兩家的矛盾爭端;

(2)表現:呂布把自己的兵器方天畫戟,擺放到一百步開外的地方豎立著。然後,呂布弓開如滿月、箭去如流星,一箭正射中方天畫戟的“小小月牙兒”。呂布當場技驚四座!

(3)點評:呂布的射箭術的確是夠高超的了。只是方天畫戟是“死的”(不能移動的),而人是活(可以活動)的。

二,趙雲。

(1)事由:趙雲應諸葛亮的安排,在大江上接應諸葛亮回蜀漢。

(2)表現:周瑜派出的追兵,眼看就要追上諸葛亮乘坐的船隻了。忽然就見趙雲站立在船尾了。然後趙雲呵斥了幾句東吳徐盛等人之後,趙雲就一箭射落了東吳追趕船隻的船帆了……

(3)點評:是在大江的江面上,而船隻又是在快速地行駛著的,而趙雲能夠直接一箭射落船帆,這個難度係數就顯然要比呂布的“轅門射戟”大得多了。因此,單就射箭術而言,趙雲是可以排在呂布之前的。

三,黃忠。

整部《三國演義》原作小說,老將黃忠都是作為“神箭手”而存在的。然後,在關羽戰長沙的時候,黃忠能夠一箭就射中關羽的頭盔、讓關羽是知難而退(因為其時二人是正在單挑的,然後關羽又武功極高。因此,黃忠要射中關羽的難度係數是相當高的),也足以能夠說明一切問題了!






騎蝸牛走高速


在《三國志·魏書·呂布傳》中就有記載: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可見,呂布不僅武力極高,箭法更是出類拔萃。歷史上呂布的轅門射戟也是真實存在的,老將黃忠箭法也是百發百中,在戰長沙對戰關羽時為了回報關羽不下死手而故意把箭射在關羽頭盔上,後來黃忠救魏延時候,又一箭射死鄧賢,在與夏侯淵交戰時候又射中夏侯惇的後心。不愧是百發百中,“箭神”的名號也流傳開來。

在年齡方面,當時轅門射戟的呂布大約是33歲左右,正當壯年,大戰關羽的黃忠是位已經年滿六十的老將。 呂布射箭是定射,射箭的時候目標也是固定的。黃忠射箭時候是騎射,而且目標也是高速移動的。在古戰場上敵人不可能一動不動等你拿箭射自己,從這上面可以看出黃忠的箭法更勝一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