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都縣:區縣概況0007,翠微峰所在地

寧都概況

寧都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部、贛州市北部。三國吳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建縣。總面積4053平方公里,現轄24個鄉鎮,331個村(居)委會,總人口85萬。是原中央蘇區核心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西部大開發政策延伸縣、羅霄山特困片區縣。

寧都縣:區縣概況0007,翠微峰所在地


寧都是客家祖地。寧都是中原先民南遷的早期居住地和集散中心,是贛閩粵客家民系的重要發祥地,屬純客家縣,現有130多個客家姓氏。境內客家遺存豐富,客家民俗文化光輝燦爛,至今保存有千年古村田埠東龍村、孫中山先祖東平侯孫誗墓,寧都道情被列為全國地方戲曲獨立曲種,客家儺戲、竹篙火龍、橋幫燈、採茶戲等入選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0年榮獲“中國客家民俗文化之鄉”稱號,2014年獲得“江西省十大文化古縣”稱號。

寧都是文鄉詩國。“詩國”之稱始於宋代,“文鄉”之譽添於明清。南宋時成立的“江湖吟社”享譽全國,清初創立的易堂學館位列當時“三山學派”之首。這裡人才輩出,湧現出清代聞名全國的散文家魏禧、清代江西山水畫始祖羅牧、肉眼發現新星的天文學家段元星、最早分離並在果子狸身上發現SARS冠狀病毒的微生物學家管軼、中科院院士李蓬等名人大家。自宋至清,寧都中榜狀元2人、探花1人、進士130人,居贛南之首。

寧都是蘇區搖籃。寧都是中央蘇區前期的政治軍事中心,是中共蘇區中央局、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少共蘇區中央局誕生地;是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蘇維埃政府、江西軍區駐紮地;是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戰爭的指揮中心、主要戰場、鞏固後方以及最後阻擊和被迫放棄的核心根據地;是紅軍作戰原則、毛澤東軍事思想和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地。爆發了震驚中外的“寧都起義”,誕生了紅五軍團,成立了少共國際師。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進行過偉大的革命實踐。全縣有5.6萬人參加紅軍,有名有姓的烈士1.6萬多人,建國初期授銜的寧都籍將軍有13人,從“寧都起義”部隊走出的開國將軍有30人。

寧都是贛南糧倉。現有耕地76萬畝,年產糧食8.8億斤,佔贛南總產的五分之一,自古就有“縱使三年兩不收,仍有米穀下贛州”之稱,是國家首批商品糧基地縣。形成了水稻、黃雞、臍橙、蘑菇、油茶等農業主導產業和茶葉、菸葉、蓆草、白蓮、花卉、苗木等區域特色產業。寧都不僅是贛南“糧庫”,還是資源“寶庫”。全縣有林地451萬畝,居全省第二。硫鐵礦儲量與開採價值居華東地區之首,鋰輝礦為全國三大采礦點之一,鈾礦儲量大,稀土資源非常豐富。

寧都縣:區縣概況0007,翠微峰所在地


寧都是贛江源頭。發源於寧都北部的梅江河自北向南流經11個鄉鎮,河道全長145公里,流域面積近3000平方公里,是贛江流域面積最廣、長度最長、徑流量最大的支流。豐富的水資源孕育了優美的生態環境。全縣森林覆蓋率71.3%,是全國首批100個生態環境建設示範縣之一。境內有國家森林公園、國家4A級旅遊景區——翠微峰,第十四批國家水利風景區——贛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凌雲山、大龍山等,有大型水庫——團結水庫,小二型以上水庫114座,大小河流638條。


附:寧都各鄉鎮趕集時間(農曆)

1、4、7 安福、固厚

3、6、9 東韶、馬頭

1、4、8 竹笮

2、5、8 肖田、釣峰、田埠、麻田

3、6、8、10 大沽

1、4、7、9 黃陂、東山壩

1、3、5、8 石上

1、3、6、8 洛口、黃石

2、5、8、10 蔡江、小布、田頭、會同、賴村、對坊

單青塘、長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