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友導讀

傳染病疫情的爆發,對全球人口的健康安全都是巨大威脅。在過去一百年裡,奪去最多性命的災難不是一戰和二戰,而是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超級疫情還會再次發生,而且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我們又該如何對抗下次疫情爆發,併為之做好準備?

本文將為您介紹一個有近3萬人參與的大型實驗“BBC Pandemic,這個英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傳染病演習實驗,模擬了傳染病爆發時在英國可能出現的情景,並通過大量數據的收集,建立“傳染病傳播模型”,它說明:在“超級疫苗”誕生之前,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的重要盾牌,或許就是大數據!


本文長度約4682字,閱讀全文大概需要9分鐘


傳染病疫情的爆發,對全球人口的健康安全都是巨大威脅。在過去一百年裡,奪去最多性命的災難不是一戰和二戰,而是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超級疫情還會再次發生,而且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我們如何對抗下次疫情爆發,併為之做好準備?

英國BBC做了這樣一個有近3萬人參與的大型實驗“BBC Pandemic”,並將過程拍成了紀錄片。這是英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傳染病演習實驗,模擬爆發時在英國可能出現的情景。這個大型實驗收集了大量信息,並建立出了“傳染病傳播模型”: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的重要盾牌,或許就是大數據!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傳染病傳播的大數據模型

英國各處都有秘密倉庫,貯藏著防護服、抗病毒藥等必需品,為下次疫情爆發做準備。但有些問題更關鍵:這些必需品如何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方?因此非常需要一個數學模型,來預測病毒會如何傳播、有多少人會受感染。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這樣的模型能夠協助政府做出重要決定,比如:醫院是否有足夠的病床?是否需要關閉機場?是否有足夠的抗病毒藥?需要多少防護服?需要多少屍袋?這些問題都關係到生與死,正確的決策可以拯救千萬條生命。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建立這樣的模型需要大數據輸入,數據分析人員需要了解病毒的擴散路徑、和人與人的互動方式,數據越豐富細緻,就越能夠準確地模擬出下次疫情在英國爆發時的情形。

BBC主持人Hannah Fry走訪了傳染病學的模型研究專家Adam Kucharski醫生。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醫生說:“有些信息對建立傳染病傳播模型會非常有用:一是人與人如何會面與互動,二是人們如何移動。獲得這些信息對21世紀的科技來說完全可以實現,但我們的已有數據都不是為了傳染病分析而設計的。比如知道人群的位置,卻不知道人們如何互動;也有些數據是關於互動方式,卻沒有與活動路線關聯。將這兩者連接,對建立傳染病分析的大數據模型很重要。”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要推算疫情在整個英國發生的情況,需要分佈在全國的至少1萬個人的數據樣例。參與者提供年齡、性別、職業信息、一天時間裡都與誰互動、與多少人見面、加上移動的地點,把這些信息融合在一起,這個模型就會很精準了。”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為了建立這樣一個在疫情爆發時可能會挽救千萬性命的數學模型,BBC的研究人員與醫生們合作,開發了一個叫做“BBC Pandemic”的智能手機app軟件。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零號病人”來到小鎮

第一場實驗是在一個叫做Haselmere的英國小鎮進行的,這樣可以“近距離地觀察”疫情如何爆發和擴散。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小鎮上的500名志願者下載激活“BBC Pandemic”手機軟件後,劍橋數據中心的屏幕地圖上就顯示出了藍色的點。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實驗的設定是:所有人都是健康的、未被感染的,只有接觸到病毒攜帶者才會被感染。

志願者輸入年齡、性別、職業,並且記錄三天時間裡和他人見面的互動方式。GPS每五分鐘就會記錄一次他們的位置,這些信息都會被匿名發送到位於劍橋的數據分析中心。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小鎮的參與者們挺興奮,還拍起了“實驗日記”。他們這麼放鬆當然是因為這個疫情只是模擬演習。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一場疫情的爆發,都是從“零號感染者”來到社區開始的。比如2014年,埃博拉在西非爆發,始於一個2歲的小男孩,他喜歡在有蝙蝠的樹下玩,因而被病毒感染,他就是“零號病人”。

這次小鎮疫情的“零號病人”就是主持人本人。Hannah扮演已經被病毒感染、卻不自知的第一位病人。她在小鎮里正常活動,為了不影響小鎮居民的日常行為,她佩戴了隱形攝像頭。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每種病毒的傳播方式都不同。比如艾滋病毒,會在感染者身體裡掩藏很多年的時間才出現症狀。甚至一些流感病毒,你也可能攜帶著它正常活動一整天而沒有任何感覺。因此病毒攜帶者很有可能並不知道自己正在傳播疾病。

主持人一天裡去了瑜伽課、書店、五金店、咖啡廳、超市,又在酒吧裡度過了幾個小時。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參與者在視頻日記裡說,他們仍然在正常生活,並不知道有什麼事情發生,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被感染。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而在劍橋,數學團隊正在忙碌讀取參與者的GPS數據,不斷輸入傳染病模型。他們設置了一系列規則:1. 這是一種新病毒,沒有人免疫;2. 它高度傳染,距離越近、互動時間越長,感染可能性越高。他們日夜整理數據,計算著小鎮有多少人被“零號病人”感染了。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3天之後,小鎮志願者們的命運揭曉。結果是,很多人都被感染了。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軟件也能透露你傳染了多少人。“超級傳染者”是五金店的店員,她感到很不可思議,自己傳染了8個人。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當主持人Hannah來到了劍橋數據中心,領隊Julia Gog教授向她解釋疫情爆發的過程。屏幕上可以看到參與者的運動路徑,但並不是在同一地點停留的人都會感染,這和互動方式以及會面時間有關。參與者被感染時,藍色的點就變成了紅色。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主持人Hannah一共感染了9個人,在1天的時間裡,小鎮就有72人被感染了。到了第3天,病毒已經離開小鎮,就跟野火一樣四處蔓延,地圖上紅色的點無處不在。

3天時間,整個小鎮86%的參與者都被感染了病毒。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數學模型如何幫我們做決策

Gog教授說,有了這樣一個信息豐富的數學模型,我們就可以進行各種干預,模擬不同的結果,這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決策。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比如,如果我們能夠識別“超級傳染者”的類型,對控制疫情會非常有幫助。假設我們研製出了疫苗,但數量和時間有限,不可能同時給所有人,那麼先給誰?如果能夠識別“超級傳染者”,並先給他們注射疫苗,會極大地改變疫情擴散的速度。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Gog教授演示了兩種模型:屏幕左邊是未注射疫苗的模型,右側的模型是把傳染3個以上的人識別為“超級傳染者”,並事先注射了疫苗的情況。在“小鎮疫情”這個實驗中,“超級傳染者”有46個人。可以看到,有選擇地給10%的人口注射疫苗,疫情擴散的結果就會大為不同,到了3天以後,最終的感染者少了40%!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如何識別“超級傳染者”?真實世界中,商店店員、學校老師等職業,會頻繁與人接觸,都可能是“超級傳染者”。但也有些易傳染者,職業特徵並不鮮明。

倫敦皇家理工大學的科學家研究得知:有些志願者身體裡複製的病毒數量和速度是其他人的幾十倍,他們更容易傳染其他人,“超級傳染者”的存在也很可能是基因使然。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而這個“傳染病傳播模型”最關鍵的作用是,數據分析師可以模擬各種防疫手段並比較結果:比如,如果提前一天關閉學校,會是什麼樣的情形?如果關閉人們聚會的咖啡和酒吧呢?是不是必須要讓所有人都待在家裡?這些數據給了很多防疫的可能性,讓這個小鎮在疫情爆發時也許會倖存下來。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一場3萬人的大型傳染病模擬實驗

但病毒不會只在小鎮停留。在做這個實驗時,一些“感染者”已經把“病毒”帶入了全國。“BBC Pandemic”的傳染病模擬實驗,除了在小鎮裡進行,更重要的是動員全英民眾來參與。

有這樣的大數據模型可能產生什麼結果?差距很可能是,NHS(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一天收治100個感染者,和一天收治10000個感染者的差距!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傳染病學的模型研究專家Kucharski醫生希望能獲得1萬志願者的數據。主持人感受到了重任!

Hannah去到BBC Radio 4 廣播節目講解這個項目的意義,動員人們下載軟件參加實驗。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她還拜訪了年輕的互聯網公司,在這個房間裡工作的人全都是Facebook, Instagram,twitter的常駐用戶。他們在互聯網發起呼籲,邀請大家來參與。令主持人乍舌的是,5個小時裡就有10萬人觀看了宣傳視頻!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最終參與實驗的人數達到令人驚喜的2萬9千人!主持人和專家們都非常興奮,這樣的數據庫會對建設全國防疫系統有極大幫助。

這場實驗,需要參與者在24小時的時間裡,不斷記錄和與他人的互動方式,並且GPS每5分鐘就記錄參與者所在地點,這樣,數據中心就可以瞭解到超級疫情在全國擴散的整個過程。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數據分析團隊把疫情的傳染性設置為了R1.8,平均一個感染者會傳染1.8個人。這不是特別高的設定,有的病毒能夠達到1個感染者傳染20人。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在小鎮疫情爆發後,在新型病毒疫苗研發出之前,全英會有多少人被感染?多少人死亡?結果揭曉。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3萬人提供了數據。顯示出的結果是慘烈的。

倫敦首先就變紅了,感染人數上升得極其快,最終,全國有4千3百萬人都被感染了!只有生活在小島上的人避開了疫情。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死亡數字更加驚人。1919年,西班牙流感殺死了15萬英國人。而模型裡這個R1.8、致死率2%的病毒,在當代的英國,死亡人數達到了88.7萬!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醫生和主持人看到這個數字都震驚極了,疫情爆發的結果很可能就是如此嚴酷和沉重。最可怕的是時間線,僅需1個月的時間,全倫敦就被感染了,2個月就擴散到了英國北部。而研製疫苗需要起碼4個月的時間,時間的緊迫不容樂觀。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下次疫情必定會爆發,我們做好準備了嗎?

2009年發生的豬流感疫情,相對來說致死率較低,但NHS(英國國家醫療系統)也感到難以應付,被感染的人數太多了。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NHS面對的最大挑戰是什麼?傳染病防疫專家Chloe Sellwood醫生說:“NHS正在為最糟的疫情做準備。最讓人擔心的是疫情發生的速度,大量的感染案例都出現在一兩個星期裡。如果感染人數能在更長的時間段相對緩慢地增加,NHS的應對就會從容得多。”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我們需要尋找讓疫情擴散變緩的方式,這時大數據模型就能提供有用的指導,幫助做出決策。長期關閉學校和公共交通,會對社會和經濟有極大的影響,這時,數學模型可以在其中尋找平衡點。

還有一個非常簡單有效的應對方式,在疫情發生時,政府要傳達給公眾重要的信息就是:洗手!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公眾在疫情期間更加註意洗手的話,會對疫情擴散的速度有什麼影響?

Gog教授又進行了這樣的演算:如果疫情期間每人每天比平時多洗手5-10次的話,對比模型可以看到,感染人數的增長要緩慢得多!最終的感染人數,是原模型感染人數的3/4,也就是說,近千萬人,因為勤洗手而沒有被感染,有幾十萬的生命因洗手被挽救了!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BBC的這次大型實驗也引發了公眾的思考:如果有疫情發生,作為個體都可以做些什麼?人們會更有意識地自覺留在家裡、多洗手和清潔、取消聚會活動、甚至與親人隔離。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如果我們都在行動上配合,是有可能讓疫情爆發緩慢下來的。但最重要的希望,還是在於提前防禦它的爆發。

全世界的科學實驗室都在尋找答案。UCL倫敦大學學院的生物工程師Tarit Mukhapadhyay醫生說,他的團隊Holy Grail正在尋找更激進的方法,讓大量的疫苗在極短的時間研發出來。他們的目標是研製出普遍適用的病毒疫苗,不用每年換新疫苗,或者等待一個新的疫情發生再去研發。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目前生產的疫苗難有“普遍性”,是因為無法識別已經變異的病毒,病毒就好像穿上了“新外套”,而讓舊的疫苗失去作用,這是目前生產疫苗的最大難題,必須和新病毒一一對應。

Holy Grail團隊正在研發一種疫苗,專門攻擊病毒中“不變”的部分,即使病毒變異出了不同的“新外套”,它也能夠識別並阻止其複製。這樣的疫苗就具有了“普遍性”,但是研發出“超級疫苗”並投入市場,可能還需要至少10年的時間。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主持人Hannah說,在“超級疫苗”誕生之前,可能大數據模型協助下的決策,就是當下最有效的防疫手段。3萬志願者的參與,讓這一切都有了可能。

BBC的3萬人實驗:對抗下次疫情爆發,答案或許是大數據

安瀟 2020年2月 於 倫敦

如果你在英國,現在仍然可以下載“BBC Pandemic”手機app軟件,參與這個大數據模型的信息收集。你的數據會匿名發送給劍橋數據團隊,這個數據庫會不斷地壯大,越來越精準和豐富,用來為下一次疫情爆發做準備。


作者介紹如下:【安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安瀟”。安瀟是旅居倫敦的動畫導演和漫畫作者。受蒙特梭利理念的啟發,她和兩個女兒在家創造和實踐了400多個早教小遊戲。公號內容探索項目式學習、兒童心靈成長和父母的自我完善,她寫了很多接地氣、有觀點、吸引人的故事,分享給同路上的媽媽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