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碑刻:歷代書家所推崇—《石門頌》

《石門頌》文高261釐米,寬205釐米題額二行,為十字,文二十二行。每行三十三十一字不等,是形制較大的摩崖石刻。古人將之與《西狹頌》《甫閣頌》列為漢三頌。

書法碑刻:歷代書家所推崇—《石門頌》


《石門頌》全稱《故司隸校尉楗為楊君頌》。作於東漢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王升撰文,王戎書丹。原鐫刻在褒斜道石門隧道西壁上。刻石迄今已近二千年,但刻石畫貌仍然如新。它是一篇連同書丹者的筆意,鐫刻者的鑿工均完好保存下來的東漢賦頌佳作。《石門頌》對歷代書法的發展頗具影響。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導源第十四》提及:《石門銘》飛逸奇姿,分行疏宕。翩翩欲仙,源出《石門頌》《孔宙》等碑。”康氏認為《石門銘》受《石門頌》影響而成,此言公允。

書法碑刻:歷代書家所推崇—《石門頌》

因為北魏年間的《石門銘》後於《石門頌》316年刻成,鐫刻在石門隧道東壁,正與《石門頌》東西相對,書寫的風格清勁空靈,雄渾古雅,頗得《石門頌》神韻。“銘”的作者一定在精心揣摩“頌”的書法特徵而後創作的。由東漢迄令,歷代重視“石門摩崖”刻石的專家學者數以百計,如北魏的酈道元,宋代的歐陽修、趙明誠、鄭樵、洪适、陳思、王象之,明代的嚴盛趙函、陶宗儀、周弘祖,清代的顧炎武錢大昕、王昶翁方綱阮元、畢沅、馮雲鵬葉昌熾、羅秀書萬方田徐廷鈺張少村康有為,當代的容庚郭榮章等等都直接或間接的為石惟門摩崖刻石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大部分研充都涉及《石門頌》。

書法碑刻:歷代書家所推崇—《石門頌》


《石門頌》大放異彩,身價陡增,是清末與近代的事。清朝張祖翼有一段有趣的論述:“然三百年習漢碑者不知凡幾,竟無人寫《石門頌》者,蓋其雄厚奔放之氣,膽怯者不敢學,力弱者不能學也。

清朝中期及近現代人學《石門頌》的人很多,清何紹基便有《石門頌》臨本問世,現代書家蕭嫻、龔望也有《石門頌》的定臨本出版。由於《石門頌》的藝術內涵極為豐富,三家雖是臨,但藝術取向各不相同,何紹基的臨本取其渾厚老辣;蕭嫻臨a本取其勁健爽利,龔望臨本取其態肆豪邁,三家臨本效果迥異。

書法碑刻:歷代書家所推崇—《石門頌》


由於《石門頌》求變的傾向符合近現代人的審美要求,因而特別為人所欣賞。建國前商務書館出版的《辭海》封面“辭海”二字便是取自《石門頌)當代書家顧廷龍、陸維釗周俊傑等都對《石門頌》極為欣賞,周俊傑在其《書論》中說:“有人同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想了想說,能看到褒斜道刻石和晉人墨跡,並以此進行再創造。

現在對《石門頌》摩崖石刻的研究已成為書法的文化現象一部分。

【拓片為實物拍攝,圖中拓片可售,品相上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