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往事」位于旧清河道署址的裕华路天主堂 到底是哪年建成的

在保定裕华路和南大街(今莲池大街)路口西北角,有一座高大的西洋风格建筑“天主堂”。在如今已面目全非的保定古城内,这座教堂并没有显得很突兀。然而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末时期,保定城内除了大慈阁、钟鼓楼等楼阁,基本上都是平层建筑。当时在官衙聚集的府城中心位置建起这么一座西式建筑,比一旁的鼓楼还高出一截,在一众中式建筑当中,定是显得不大协调。

「保定往事」位于旧清河道署址的裕华路天主堂 到底是哪年建成的

图1 如今天主堂整体保存基本完好

前文曾分享过一张民国年间的南大街旧照,镜头远处的天主堂相当显眼。资料介绍说此照拍摄于1930年代,从图中街道风貌来看应该没什么疑问。

「保定往事」位于旧清河道署址的裕华路天主堂 到底是哪年建成的

图2 南城门北向,远处靠左的是天主堂

巧合的是,今日又看到一张相同角度的照片,来源《1900年-1901年法军庚子相册》,因此年代还更早一些。这个时期应是目前保定城市影像最早的年代了。

「保定往事」位于旧清河道署址的裕华路天主堂 到底是哪年建成的

图3 南大街(1900年),引自新浪博文《寻找保定府的钟鼓楼》

图3与图2相比,街道和建筑布局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当时还没有电线杆子,显得更为古朴。此外,在图2天主堂的位置,图3上并没有看到。(还有钟楼标识的位置怎么感觉离鼓楼那么远,不过这跟本文讨论无关)在图3拍摄年份无误的前提下,说明庚子国难那一年,天主堂还没有建成。这跟之前的认知是有一些差异的。关于天主堂的建筑年份,有若干说法。始建年份有1898年和1901年之说,建成年份有1905和1910年之说。

此处的疑惑和异议,应该跟1898年,也就是图3拍摄两年前的一桩往事有关。清末已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大地,帝国主义势力已相当强大,保定也不例外。据传早在明朝末年,天主教就传入保定,后在北关桥东建北关天主堂。1898年,北关天主教法国神甫,恃其帝国主义特权,借口被清廷士兵殴打,逼迫直隶总督荣禄立契,将保定城内旧清河道署与北关天主堂互换。此为保定史上一桩耻辱之事。

此处的旧清河道署,就是如今天主堂的位置,当时已改成宾馆。(清河道署早在道光年间即已迁往兴华路今址。)因此,1898年此处已落入法国教会势力的手中。

「保定往事」位于旧清河道署址的裕华路天主堂 到底是哪年建成的

图4 1880年保定府城图,天主堂处标记“旧道署改宾馆”

结合图3的照片,可以确定的是,1898~1900这两年间,天主堂的主体建筑并没有建起来。还需要指出一点,当时的赔换契约第六条规定:不准改变旧道署的面貌。也许,在天主教会刚入驻的前两年,确实是按约定没有兴建土木。那为什么后来又拆建成了西式建筑?

1900年庚子国难,四国联军进驻保定城,将古城分区占领。法军势力大概是城内西南范围,包括钟鼓楼和总督署这一带。此时已入驻旧道署两年的法国教会,自然受法军势力保护。联军在保定烧杀抢掠的同时,还勒索保定官民出资,用于购地,教堂和医院建设等。一年后(1901年)清政府与联军签订“辛丑条约”,联军撤离保定府。以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法国天主教会很可能利用庚子之变的“契机”,撕毁赔换契约,并利用赔款建起如今的天主教堂。以此来看,始建于1901年更可靠一些。

至于建成年份到底是哪年,先看另一张照片,同样来源《寻找保定府的钟鼓楼》,文章中介绍为1911年照。以目前的影像记录来看,天主堂至晚建成于1911年。按照一般情况,若1901年始建,1905年建成更合理一些。

「保定往事」位于旧清河道署址的裕华路天主堂 到底是哪年建成的

图5 1911年,保定府学附近,远处可见天主堂

而1910年建成的说法,仅见于保定方志公众号的一处描述:

宣统二年(1910),法国主教富成功任天主教保定教区首任主教,更是大兴土木,同年动工兴建今址天主教堂...

至此,以目前的文字和影像资料来看,仍无法否定1910年建成的说法,而保定方志又是比较权威的。但问题是从1898年天主教入驻,到1910年过去十几年,中间还经历过庚子事件,获得大量赔款,1910年之前建成也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还需要更多的资料来佐证。

无论如何,这座百年建筑留存至今还是一件幸事,也是相当精美的一座建筑。如果它的位置再靠南一些,当年开辟裕华路的时候没准就跟鼓楼一块拆平了。

最后上两张美照(来自网络),再欣赏一下这座天主堂。

「保定往事」位于旧清河道署址的裕华路天主堂 到底是哪年建成的


「保定往事」位于旧清河道署址的裕华路天主堂 到底是哪年建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