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尹瓘大元帅铜像


韩国尹瓘大元帅铜像


韩国尹瓘大元帅铜像

2013年5 月11日上午11时,在全罗南道长城郡陆军学校尚武台广场举行了尹瓘大元帅铜像揭幕议式。参加大会的有:韩国原文化部长官李於灵、国防部长官金官镇、文化体育部长官枊镇龙;国会议员、全罗南道、长城郡机关公务员;陆军学校官兵及尹氏后人2500多人。

大会在庄严肃穆的军乐队演奏声中拉开帷幕,尹瓘大元帅骑马的铜像呈现在人们眼前。坡平尹氏大宗会会长尹升赫(铜像建立促进委员长)赞颂词说:“介绍了尹瓘的生平。尹瓘是朝鲜高丽王朝名将,出生于坡平家族,是尹氏先祖太司公的玄孙。字同玄、改谥文肃。任军总司令官行营大元帅,为保卫祖国疆土立下丰功伟绩。尹瓘大元帅逝世已经900多年了,从高丽、朝鲜一直到今天,国家和国民永不忘他护国精神。我们建立尹瓘大元帅铜像捐赠给国家,是为了让尹氏后孙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他的遗志,瞻仰和缅怀文肃公大元帅,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安宁”。

国立全州博物馆学艺研究所室长尹享先向预会者介绍了尹瓘的生平事迹。金官镇、枊镇龙等致祝词。大会为竖立铜像捐款的尹光燮、杨春植、等人赠功劳牌以示感谢。

大会进行了告由祭祀,纪念植树。

附:


韩国尹瓘大元帅铜像


韩国尹瓘大元帅铜像

位于韩国首尔西小门公园的尹瓘铜像


尹瓘(1040年—1111年),字同玄,号默斋,坡平尹氏,祖籍京畿道坡平(今韩国京畿道坡州市),高丽王朝(今韩国)中期大臣、将领,系高丽王朝肃宗王颙、睿宗王俣时期的抗金名将,朝鲜民族英雄。尹瓘自幼聪慧,喜好读书,手不释卷,于文宗27年(1073年)科考进士及第,次年4月“大科”及第,又在王命世子复试中考中状元,步入仕途。尹瓘先后历任将仕郎秘书同正、拾遗、补阙、閤门祗候出推使、左司郎中、中书舍人、东宫侍讲学士、右谏议大夫翰林侍讲学士、枢密院知奏事、知贡举、枢密院副事、御史大夫、吏部尙书兼同知枢密院事、知枢密院事兼翰林学士承旨、东北面行营兵马都统使、元帅等职务。他历仕高丽文宗、高丽顺宗、高丽宣宗、高丽献宗、高丽肃宗、高丽睿宗六朝,在肃、睿两朝尤为活跃,主导“别武班”的创设和训练,指挥对女真的征伐,并开拓东北九城,不过最终还是归还女真。尹瓘官至门下侍中,死后谥号文敬,后改文肃,配享睿宗庙庭。尹瓘的高祖父尹莘达是辅佐高丽太的“三韩功臣”,父亲尹执衡官居“检校少府少监”。

早年仕途

尹瓘的生年在《高丽史》中没有记录,根据坡平尹氏的族谱记载,他生于高丽靖宗重熙九年(1040年)六月初一日,逝世日期为天庆元年(1111年)五月初八日。尹瓘出身门阀贵族家庭,是辅佐高丽太祖的“三韩功臣”尹莘达的玄孙,其父尹执衡官至检校少府少监。尹瓘自幼好学,于高丽文宗咸雍九年(1073年)四月科举及第,历任拾遗、补阙,高丽宣宗大安三年(1187年)十二月以閤门祗候的官位出任广、忠、清州道的出推使(相当于按察使)。寿昌元年(1195年)高丽肃宗即位后,他以左司郎中的身份与刑部侍郎任懿出使宗主国辽朝,奏报献宗让位于肃宗之事,寿昌四年(1198年),肃宗为元子王俣设立詹事府,尹瓘出任东宫侍讲学士,同年又和赵珪一起出使宋朝,告嗣位,进方物,并获得宋哲宗许通宾贡的承诺。尹瓘与邵台辅等重臣一道受命辅佐元子,并两度作为正使分别向辽、宋通报肃宗的即位,由此推测,尹瓘与肃宗的关系非同一般,可以说他是深受肃宗信赖的大臣,不过史书并未记载其原因何在。

尹瓘从宋朝回国后,仕途平步青云,历任枢密院知奏事、枢密院副使、御史大夫、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知枢密院事兼翰林学士承旨等要职,并参与了肃宗的营建南京(汉阳)、铸造货币等重大决策。乾统三年(1103年)其子尹彦荣(可能与史书记载的尹彦纯是同一人)迎娶肃宗王妃柳氏(明懿太后)之妹为妻,与王室结成了姻亲关系。

卧薪尝胆

当时,女真完颜部崛起,逐渐统一女真各部,肃宗时甚至有侵袭高丽的传闻,引起了高丽的不安。乾统三年(1103年),完颜部酋长盈歌死,其侄乌雅束新立,诸部不稳,高丽边将林干企图趁机扫荡女真,便在次年初越过千里长城出击曷懒甸,反被女真击败,战死大半,女真乘胜攻入千里长城内的宣德关城(今朝鲜咸镜南道定平郡一带),杀掠无数。肃宗听说后,于乾统四年(1104年)二月二十一日任命时任枢密院使的尹瓘为东北面行营兵马都统,在重光殿亲授鈇钺,派他代替林干讨伐女真以报仇雪耻。四月,女真将领石适欢率500人在曷懒甸的辟登水迎战尹瓘,尽管尹瓘取得了斩首三十余级的战绩,但高丽军队却“陷没死伤者过半”,得不偿失,因此高丽只好向女真“卑辞讲和,结盟而还”。

高丽战败请和不过是缓兵之计,实则扩军备战,以图反扑。尹瓘也并未因兵败被降职,反而在同年七月被擢升为参知政事、判尚书刑部事兼太子宾客。尹瓘深感高丽缺乏骑兵,于是向高丽肃宗请命重组高丽军队并培训一支复合兵种的精锐部队,得到批准,称为“别武班”。这支部队由神骑、神步、降魔等军构成,在高丽全国范围内展开大规模的军事动员,史载“自文武散官吏胥至于商贾仆隶、及州府郡县凡有马者为神骑,无马者为神步、跳荡、梗弓、精弩、发火等军,年二十以上男子非举子皆属神步,西班与诸镇、府军人四时训练,又选僧徒为降魔军,遂练兵畜谷,以图再举”。“别武班”的总负责人尹瓘被提拔为太子少保判尚书兵部、翰林院事。乾统五年(1105年)十月,高丽肃宗去世,太子王俣继位,是为高丽睿宗,睿宗即位一个月后便晋升尹瓘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继续委任尹瓘训练“别武班”。

开拓九城

“别武班”派上用武之地是在乾统七年(1107年)。是年秋冬之交,高丽边将报告女真骚扰边境城堡,并秘密讨论事情,居心叵测,高丽睿宗拿出先王肃宗的誓言,重提征伐女真之事,包括尹瓘在内的大臣几乎一致赞成。经过太庙占卜得吉兆之后,睿宗乃以平章事尹瓘为元帅,知枢密院事吴延宠为副元帅,负责讨伐女真,尹瓘对睿宗说:“臣尝奉圣考密旨,今又承严命,敢不统三军、破贼垒,拓我疆土,以雪国耻!”吴延宠虽然也是“别武班”的负责人,却对胜利不抱太大希望,向尹瓘悄悄说明了自己的意见,尹瓘慨然驳斥道:“微公与我(没有您和我),谁能出万死之地,以雪国家之耻?策已决矣,又何疑焉?”乾统七年(1107年)十二月初一日,睿宗在西京(今朝鲜平壤)太祖真殿前将鈇钺授予尹瓘,于是尹瓘、吴延宠率领17万大军,号称20万,浩浩荡荡向女真的曷懒甸地区进发。

尹瓘在出师之前,先欺骗女真人说高丽将释放之前被扣押的女真酋长,但必须要女真使者到边境接人,乌雅束信以为真,派完颜部的阿聒和乌林荅部的胜昆率数百人去高丽边境,被尹瓘设计伏杀。 随后尹瓘兵分四路越过千里长城,水陆并进猛攻女真的曷懒甸地区。女真人寡不敌众,纷纷撤退,高丽军在石城、伊位洞等地大破女真,攻陷了135个村落 ,拓地300里,据尹瓘命幕僚林彦撰写的记功文描述,此役“斩首六千余级,载其弓矢来降于阵前者五十千余口,其望尘丧魄,奔走穷北,不可胜数”,可谓战果丰硕。尹瓘在新开拓的曷懒甸地区先筑雄、英、福、吉四州城池,乾统八年(1108年)二月增咸州大都督府和公嶮镇防御使,三月又增宜州、通泰、平戎三城,是为东北九城,移南界人户来填充,在公嶮镇之先春岭立碑为界(除了部分韩国人认为该地在图们江以北外,一般认为位于朝鲜咸镜南道与两江道交界地区)。

乾统八年(1108年)二月,尹瓘遣子尹彦纯上表报捷,四月凯旋开京,似乎大功告成。睿宗拜尹瓘为门下侍中(首相),兼判尚书吏部事、知军国重事,加封“推忠佐理平戎拓地镇国功臣”。然而女真的报复性攻击接踵而至。起初女真内部的主流意见是放弃曷懒甸地区,但乌雅束之弟阿骨打坚决反对,要求断然出兵收复曷懒甸。乌雅束采纳阿骨打的建议,派异母弟完颜斡赛(高丽记录为吴舍)反攻曷懒甸,大破高丽军。高丽军被女真人包围在雄州城中,睿宗听说后先派吴延宠去救雄州,七月又派尹瓘增援。此时斡赛因母疾离军,女真军势稍挫,被高丽打败。尹瓘再次凯旋后,因功受封铃平县开国伯,食邑二千五百户,食实封三百户。

含恨而终

女真并未善罢甘休,而是另筑九城与高丽相对,以示决不妥协之意。翌年斡赛复归指挥,东北九城再次吃紧。乾统九年(1109年)五月,吴延宠领兵去救遭到女真围困的吉州,被女真军击溃。五月二十一日,睿宗派尹瓘救吉州,这是尹瓘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讨伐女真,当然这次也没有实质性交战,因为女真使者里弗、史显等叩关请和。尹瓘派人对斡赛说他自己没有议和之权,让使者去开京面见睿宗,斡赛答应,同时尹瓘又应女真请求,派孔沃、李管仲、异贤等到女真为质,以确保和议展开。此时随着战局的不利,以金缘(金仁存)为首的高丽国内

反战派的呼声逐渐高涨,睿宗也受其影响,打算抛弃东北九城这个累赘,在听取了女真使者的请求并征求了高丽群臣的同意后,于七月初三日决定撤军弃城、“完璧归赵”。

睿宗之所以作出主动放弃九城的决策,是由于首先高丽战略判断失误,以为扼守住了要地,其实并非如此;开拓九城后又不堪女真的不断骚扰,消耗特大,尽管城堡始终没被攻破,高丽的交通线和通讯网却常为设伏的女真军抄掠,只能疲于应付,坐困孤城;高丽国内的饥馑和旱灾也不允许继续用兵,尤其是金缘提醒的辽朝问责的可能性更是不容忽视的因素。虽然尹瓘所主导的耗费巨大物力、牺牲无数生命的女真征伐(曷懒甸之战)以无功而返收场,但睿宗及时的撤军弃城也算使高丽所蒙受的损失最小化,在女真人的礼送下体面地撤出了军民,同时让高丽吃一堑长一智,为将来妥善处理与崛起中的女真(金国)的关系铺平了道路。

尹瓘、吴延宠班师后,睿宗无意处分他们。乾统九年(1109年)十一月初三日睿宗在乾德殿视朝时,谏议大夫李载、金缘和御史大夫崔继芳等相继出班,请治尹瓘、吴延宠之罪,睿宗拒绝。十一月二十八日,宰枢大臣崔弘嗣、金景庸、任懿、李玮在宣政殿接受睿宗召对时,极论尹瓘、吴延宠败军之罪,睿宗迫于压力,只好派人收走尹瓘的鈇钺,尹瓘也不得不待罪私第,无法复命。乾统十年(1110年)五月十三日睿宗在乾德殿视朝时,崔弘嗣、金景庸等宰相与台谏再次上疏追究尹瓘、吴延宠败军之罪,睿宗索性拂袖退朝,崔弘嗣等又前往重光殿东紫门,一直请求到黄昏,睿宗仍不允其请,崔弘嗣等大臣也针锋相对,拒不办公,各衙门陷入“停摆”状态,数十天后才在睿宗的敦请下出来视事。李载、金缘又伏阙抗疏,请求将尹瓘、吴延宠逮捕下狱,睿宗以胜败乃兵家常事为由予以拒绝,金缘等不依不挠,继续力争,睿宗不得已,下令将尹、吴二人罢官,并削其功臣号。风头过了后,睿宗于当年十二月任命尹瓘为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尚书兵部事,尹瓘两次上表推辞,睿宗都不予批准。天庆元年(1111年)五月初八日,尹瓘卒于门下侍中任上,睿宗赐谥号为“文敬”。高丽仁宗继位后,为避其母文敬太后(顺德王后)的谥号,改谥为“文肃”,并配享于睿宗庙庭。据后来出土的墓志显示,尹瓘也被恢复了功臣号。

轶事典故

撰文不工

大觉国师义天圆寂后,高丽肃宗命尹瓘撰写其碑文,但其文章被义天的徒弟嫌弃“不工”并告知肃宗,肃宗便改派金富轼撰写碑文,所以流传至今的大觉国师碑文为金富轼所撰,尹瓘所撰的碑文则失传了,金、尹两家为此事结下梁子。

墓地纷争

位于京畿道坡州的尹瓘的墓地位置直到朝鲜英祖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才为人知晓。由于尹瓘墓地与沈氏家族墓地很近,引发了沈氏和尹氏家族长达200年的纷争。

个人作品

尹瓘留下的唯一作品就是祝贺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即位的《贺登极表》。

家族成员

父亲:尹执衡

儿子:尹彦仁、尹彦纯(一说又名尹彦荣)、尹彦植、尹彦颐、尹彦旼

历史评价

《高丽史》:瓘少好学,手不释卷,及为将相,虽在军中,常以五经自随,好贤乐善,冠于一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