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感覺今年濰坊的房子難賣了?

春風一杯酒


快買吧,年底漲到5萬1平米了!


季洪慶681


我濰坊奎文的。濰坊房價其實不算高了。只能說炒房團太狠。家裡去年12月剛拆遷。奎文特警都去了。大家懂的吧?今年消費漲了。我朋友表哥是賣房的。他說基本不會降價。也不會怎麼漲價了。老闆策略變了。以前注重銷售。現在主要發單頁。減少銷售人員。打持久戰。


他好酷酷


從去年濰坊房價直接上了一個新高度,高新區一萬元左右一平,這是啥概念,在濰坊這個城市裡平常人月工資才五千啊,年輕人結婚買房很正常,但也有個度,這麼貴,買來直接負擔不起。

八零後買房的熱潮已經過去,九零初的大部分也安家了,記得上學的時候九零年左右往後的學生越來越少,很多村裡的小學都撤銷了,由此可見,現在買房的少了,是買的人也少了。加上前幾年房地產熱,各種開發商,各種開發房地產。導致供大於求。有些人趁著房地產熱,各種炒房。種種原因加在一起,形成了現在這種局面。



沙發看電視


我本科畢業 服裝設計專業 藝術類一本院校 畢業 回濰坊 合適崗位都沒有 年輕人都出去了 我本來也出去了 可父母就我一個孩子 我還是要回來陪他們 想在濰坊發展就要改行 買房暫時沒想過 就想找個工作 我覺得因為崗位問題 所以現在年輕人不回來 房子也難賣了


森潘


肯定難賣了。

1.房價高昂,工資漲幅有限,物價高昂,豬精肉到了18一斤

2.蓋樓的多了,都知道蓋樓搞不動產掙錢,搜狐的市值35億,可是搜狐在北京的兩棟樓值50億,公司垮臺了,老闆收房租掙的更多了。

3.過度的消費.各種的借貸平臺把90後拴的死死的,當月工資還借貸的,沒錢了再接

4.主力買房的80後基本能買的都買了,不買的確實買不起,國家開放二胎政策就是為了增加就業人口,擴大買房群起,可是現在一個幼兒園的學生一月最少需要1200把,導致大家不敢養二胎,濰坊一個普通家庭就是月入一萬,除了房貸三千,除了吃喝.養老人.每月的各種消費3000,車貸,還能剩幾個子?

還有很多,歡迎大家補充


大愛有疆369


這和大的經濟形勢有關!

第一銀行房貸收緊!首套房影響不大,但大面積、二套房、三套房影響大!

第二國家政策調控,自去年開始國家調控政策一直沒有放鬆!嚴格把房子的意義定為居住,而不是投資!

第三經濟發展放緩!前三季度濰坊經濟增速約為4.6%,經濟增長放緩帶來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對於老百姓來說就是收入的降低!

第四2019年全年CPI指數一直處於增長狀態。物價的增長帶來了消費水平的提高,在收入不增長的情況下,除了剛需買房,投資性買房變得理性,改善性住房也變得不那麼迫切。

濰坊的房價,在2019年穩中有升。同時相比濰坊的工資水平和經濟水平,濰坊的房價處於低水平。放眼全國、全山東也是如此。

隨著國家高鐵網、全方位高速公路的建設,以及城市內部的一些配套完善,濰坊的房價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剛需買房和投資性買房在濰坊都還是好的時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濰坊的房價都沒有降低的可能性!寄希望於房子降價再買的人,願望肯定會落空。需要買房的時候只能付出更多的代價!

想想之前的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上半年,以及後來的2015年和2016上半年。前一個階段濰坊的房價從3000以內,一躍為5000以內;後一個階段濰坊的房價從5000以內一躍為8500以內!在這兩個階段買房的人都賺了,沒買上的,要麼還沒買,要麼多花了很多錢!

現在也處於一個平穩過渡期,剛需買房還是要早買!


橙色風暴的搖籃


挺難賣的。。。15秒1100來套。日了狗。首選。次選都選不到。。。話說。提這個問題是因為你一套也沒買過吧。。。今年下半年買了兩套都和搶一樣。。。


銳利的吃貨


這個問題讓我來回答的話,我認為應該分兩個基本點,主要是看你的房子買來是住的還是炒的國家現在的政策來說的話是堅持房住不炒的原則,但是的話你想要投資的話,現在買確實是不合適的,因為投資的紅利已經過去了,而且你這是住房的話,記不大是高是低,你都得買,因為你是剛性需求嗎?還有好多就是說為了學區房學區房地段是決定一切的,你買了房子肯定是為了學習,就一等等各種生活的便利條件,假如說你買了,低或者高的價格只能有當時看看你是處於什麼樣的需求對不對?結束。


濰坊弱電工程師


好賣不好賣不敢說,現在濰坊五區的本地人 除了早幾年買上房子的就是回遷戶,剩下的就是濰坊各個縣市區的人了 這些房子也就是讓各個縣市區的人買了去了,真正讓外地人買去的真不多。


Dae濰坊譚二爺


濰坊的年輕人大學畢業後回濰坊的越來越少了,(因為濰坊的人才發展機會很少)所以剛需少了,前兩年房價高漲是因為大拆大建實行貨幣補償促了房價,創新發展,科技發展跟不上人才流失人才進不來房源過剩加上炒房促成的房價漲幅過大,回落是必然的,開發商捂盤惜售交易量減少,二手房價還沒達到市場需求的合理價位,在高價上徘徊,所以就越來越難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