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雙盲實驗,如何知道一副中藥是不是有效?

YakSoulllllll


相信沒有人會隨便吃一副很複雜的中藥。

其實中醫(診斷加藥物或者針石)是可以做雙盲的,只是沒有去做,中醫不是那種標準化太強的治療手段,沒有人會花時間去做雙盲。

中醫只要能找到病一樣(不僅僅是症)得一群人,就可以用同樣的治療方法做實驗,一個鎮找不到,但一個國家還是很容易找到的,如果有必要。

不過做雙盲是很不人性化的,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有病的人不幫人治病,只是喂安慰劑,我靠,這病人不是人嗎?就算是自願的(比如有報酬),感覺也很殘忍,特別是痛苦的病人。

中醫中藥有沒有效看療效就好了,哪怕是用心裡療法(中醫本身就包含這種方式),不是病患好不好嗎?

如果你是病人你是希望接受一個根據你的問題治療(哪怕第一個方案不行,再換方案幫你治),還是使用有百分之多少無效的藥物治療?


大懶23334421


對比出真知,沒有對比就沒有發言權,這是藥物療效評價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則,任何藥物療效評價方法都離不開對比。

一般情況下怎麼評價療效?我們來看幾個例子:以前無法癒合的傷口,用藥後好了,有效;以前要一個月癒合的傷口,用藥後一週好了,有效;以前得了肺癆後一咳全是血,命也就剩下一兩年,但用了抗結核藥後好好活了幾十年,有效;以前肺癌晚期一般就半年到一年,現在用藥後不少可以活到3-5年,有效......如此種種,這是一般人評價藥物療效的原則,也是現實中我們醫生觀察個體療效時簡單遵循的原則。

這個原則雖然簡單,但直觀、實用,也充分體現了對比的思維。是和什麼對比呢?它是和我們常識、經驗、印象中疾病的發展規律進行對比。只要一個藥物使用後疾病的進程跟我們經驗印象中不一樣了,病人好轉了,我們就認為這個藥物是有效的。

中醫正是用的這個原則。

對於一些效果顯著的藥物來說,通過這種簡單觀察得出的結論,很大概率是正確的,符合真實情況,但是一旦遇到一些複雜的情況,就有可能犯錯誤了。比如我們這次新冠病毒疫情中的抗病毒藥物,通過幾個甚至幾十個病人的觀察,我們可能會認為某些藥有效。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這裡面有很多因素會影響療效的判斷,下面一些是臨床中重點考慮的因素:

1.疾病的自限性,80%左右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是輕微型和普通型的,這些病人不用藥也會自愈,假如你觀察的病人恰好全是輕型的,那麼你可能誤認為是藥物的作用。

2.病人本身因素的影響,比如年齡、性別和基礎疾病。高齡病人和有基礎疾病的病人,併發症發生率和死亡率高,假如你觀察的病人中年輕力壯的病人多,可能就會誤認為藥物的作用好。

3.其他藥物的影響。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同時合併使用了其他很多藥物,你如何證明就是抗病毒藥物的效果,而不是其他某個藥物的效果呢?

另外還有一些我們無法注意到的因素,個體差異等,也會對藥物療效造成影響。

所以,評估一個藥物的療效是非常複雜和嚴格的,需要一個非常嚴謹的程序,需要使用各種統計學方法,需要專業人士認真排查可能的影響因素。從臨床研究申請到藥物上市,以及上市後觀察,都有一個成熟完善的嚴格科學流程,有興趣的可以查看中國或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就是著名的FDA)。

另外,除了療效外,藥物的副反應也是臨床研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一般人的個案觀察更注重療效,往往忽視了副作用,有些藥物療效好得很,但同時副反應也壞得很,這方面歷史上有慘痛的血的教訓,有興趣的可以搜索歷史上的“反應停,海豹兒”事件。


張健醫生


雙盲實驗是世界上已知的最科學的驗藥手段,基本作為各國判斷某種新藥藥效的一種方法。但是中醫藥不是不能雙盲實驗而是基本沒有通過驗證的藥,這一點可以在網絡新聞中查到。另外中醫湯劑講究的是一人一方千人千方,更為自己無法通過雙盲找到了合理的藉口,那麼中醫的藥效如何得到呢?那就是用完藥的病人口口相傳來說明其療效,但是很多人喝完中藥沒有效果就不在他們統計效果之列,他們宣傳的只是個別有效果人的口碑,再說人的病很多具有自愈性,喝點安慰劑過段時間康復了這也是中藥至今還有很多忠實信徒的原因,但這種宣傳口碑並不代表具有普遍性,所以國際上一直沒有把中醫作為一種醫療手段,而是作為一種保健方法來看待的。




飛俠小哥


整天叫嚷雙盲實驗以西醫思維去衡量中醫、其實質就是別有用心且對中醫毫無認識、西藥搞一藥片出廠就全人類都可以用、過後又研究證明副作用太大致癌、中醫一人一方、隨身體感覺、三劑後換方、一般疾病基本三劑藥就痊癒_上年紀的人都有親身經歷、新聞報道中醫在外國開始受歡迎是因為外國基本都是自費、中醫相對是價康高效所以受歡迎、而中國在國內中醫受打壓是因為國家醫保體系是一大肥肉、中醫對GDP貢獻基本可以忽略、而西醫 不用我說、看看富麗堂皇的西醫院、看看雲南的一個醫院院長一百套房、中醫簡直就是一攔路虎、今天中醫的所處地位就在它們的情理之中了


我是中國人Chen


雙盲(double blind)是指:研究對象和研究者都不瞭解試驗分組情況,而是由研究設計者來安排和控制全部試驗。

其優點是可以避免研究對象和研究者的主觀因素所帶來的偏倚,缺點是方法複雜,較難實行,且一旦出現意外,較難及時處理,因此,在實驗設計階段就應慎重考慮該方法是否可行。

雙盲試驗通常在試驗對象為人類時使用,目的是避免試驗的對象或進行試驗的人員的主觀偏向影響實驗的結果。通常雙盲試驗得出的結果會更為嚴謹。

中日友好醫院主持的瑞德西韋治療新冠肺炎研究,到七月份接盲,就可以知道瑞德西韋的臨床雙盲實驗結果。700多例受試者,包含輕中重度病人,沒有大型疫情幾乎無法完成。還有一些雙盲實驗也來wh,以至於出現實驗病人不夠用的現象。給受試者一定的費用,是國際慣例。

中醫藥方劑大多久經考驗,接近2000年的仲景經方,一直被中醫使用,其效果豈是雙盲實驗能夠比擬的。更重要的現實是,中醫大夫根據辯證有處方的能力是基本的要求;處方可能是經典方子及其組合加減,也可能是根據辯證自創。

中成藥完全可以做雙盲實驗,因為配方用量固定。瞭解中醫的人都知道,湯藥效果一般更好。非典治療,中醫藥效果非常好。新冠肺炎,中醫藥作用突出,只有危重症需要西醫手段。

一副中藥,服用後,期待的舌像變化、脈象變化、氣色變化、以及病人的感受、再加上是否能吃能拉能睡都可以判斷藥物的效果,甚至病人都能自我感知有否好轉。廣西中醫藥大學劉力紅教授在wh一線發現,針灸對呼吸困難作用明顯,有的病人當時就說舒服多了。

我不反對雙盲實驗。還可以研究其他方法,但絕對要避免作假。


雲端美


忘了是電影《霍元甲》還是《葉問》中有一個橋段,主角跟老外打擂臺,上臺前被告知比賽要按老外那一套規則進行,比賽進行中,老外發現主角腿功很厲害,於是臨時加了一條規則---禁止使用腿---不管比賽結果如何,這種規則本身就是建立在西方文化和價值觀上的,對中國武術本就是一種欺辱霸凌的行為。現在,很多中醫黑子提出的隨機雙盲實驗其實就是“不準用腿”的翻版。隨機雙盲實驗其本身就是建立在西醫機制之上的,拿西醫機制下的東西來衡量中醫,跟用西方武術規則限制中國武術“不準用腿”一樣卑鄙無恥。如果你還不明白這個道理,那麼歐美有很多人認為白人才是尊貴的優等民族,有色人種都要低一等甚至是賤民奴隸,這種以膚色劃分尊卑的標準也是建立在白人文化上,以“白人至上”為中心的規則,這種模式,這種標準,跟用“隨機雙盲實驗”標準來衡量和限制中醫有何區別?所以,從根源上講,隨機雙盲測試就是西醫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東西,非得把他往中醫上面套,這一行為本身就缺乏科學性。


一枚設計小萌新


雙盲實驗根本不適合中藥,因為中醫看病是考慮到病人得病的多方面因素,中醫認為病人得病和其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況,生活狀況,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等等有關聯。不像西醫這麼單一,西醫就像狙擊手,(當然這個狙擊手沒有智慧,有時候敵我不分)只消滅眼前的敵人,當把敵人消滅一批,此時此地安靜了,看起來效果很好,可過不了多久敵人又會來,西醫又繼續狙擊,當狙擊不了時,發現敵人來自某地,就直接把某地毀滅,他們並不知道敵人早已經發展了其他根據地,最後只有玉石俱焚。他們不知道為什麼敵人會接二連三的來。中醫假若遇見這樣的情況,就會想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敵人,什麼樣的環境適合敵人生存,就會制定相應的策略來應敵。敵人在外面沒有了後續入侵的條件,在內沒有生存的條件,自然而然的消滅了。正因為如此,中醫不直接對敵,短時間內看不見敵人大批倒下,和西醫對敵方式不一樣,西醫講的有點眼見為實的感覺,但有時候眼睛看見的並不是真正的事實。


東邪143411327


雙盲試驗的本質是在未知藥物對人體毒害程度,在患者不知情的情況下施藥。即便通過雙盲試驗的藥物也不排除其對物殊人群產生危害,其藥物副作用也不可能通過試驗為人盡知。雙盲試驗是現代西醫的產物,西醫也是建立在無數次這種試驗的基礎上。

中醫是數千年來中華民族先民同疾病鬥爭經驗及智慧的結晶,其具有成套的理論體系。在治病時注重人體自身抗病能力的修復,藥物對人體的毒害也經過各種製作方式控制在最小的危害程度內,在明確病因的前提下進藥可採用逐步增加藥物劑量的方式,並根據病人恢復程度適時調節藥物成分。人體質不同,用藥也不同,不適門兇進行雙盲試驗。中成藥其藥物成分為適應廣大的患者,保險起見其用藥量往往偏低,故藥效普遍不大明顯,常淪為輔助治療用藥,也就是廣受詬病的原因。


武林外傳11924896


個人觀點,首先把(中藥材)的問題排除,單說中醫,中醫並非不可以進行雙盲實驗,中醫藥的組合配方很多沒法進行實驗的說法都是藉口(國人不重視),例如〈雲南白藥,牛黃解毒丸,板藍根沖劑〉是怎么生產的?現代醫學研發每一種新藥也是由很多種化學結構組合配方來研發的,動輒花費{幾十個億)財力研發,(多則幾十年,少則幾年),才能研發出新藥,(國人重視)。總之雙盲也好,不雙盲也罷,能給百姓帶來(生的)希望就0k。(減少看病救醫的負擔,能看的起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