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一尼姑還俗,嫁給大22歲的丈夫,生下一子成天下聞名的總統

蔣先生一生都深受母親的影響,每年的清明節也都會攜家眷特意去慈恩塔(坐落於臺灣日月潭景區內,是蔣先生特意為母親修建的)拜祭她。蔣先生的母親叫做王採玉,生於1863年8月,是浙江省嵊縣葛竹村人。

清末一尼姑還俗,嫁給大22歲的丈夫,生下一子成天下聞名的總統


王採玉自幼家境殷實,父親不僅飽讀詩書而且還善於經商。王採玉天資聰慧十分受父親的喜歡,自幼便跟著父親讀書認字,而且女紅也做的很好。19歲之間的王採玉的生活一直都是無憂無慮的,但是1882年父親的突然去世,才算是徹底的改變了她的生活。


清末一尼姑還俗,嫁給大22歲的丈夫,生下一子成天下聞名的總統


那一年王採玉19歲,王採玉還有兩個弟弟,大弟嗜賭,小弟又患有精神病,作為長女的王採玉只能接替父親,擔起養家的重任。然而畢竟王採玉已經19歲了,母親就為她說了一門親事,一家姓竺的人家,但是王採玉的婚後生活卻並不好,竺某時常會因為一些小事就與她爭吵,而且會動手打她,王採玉一直都在默默忍受,後來生下了一個兒子,但是沒有想到的是沒過多久孩子就夭折了,本就處於喪子之痛中的王採玉不僅沒有從丈夫那裡獲得安慰而且還遭到了竺某的打罵。

清末一尼姑還俗,嫁給大22歲的丈夫,生下一子成天下聞名的總統


不久以後,竺某也因病去世,喪子又喪夫,不像的事在王採玉身上接二連三的發生,村裡的人開始說王採玉是剋夫克子的女人,一連串的打擊讓王採玉產生削髮為尼的想法。王採玉在丈夫死了以後就回到孃家去住了,但是正好村裡尼姑庵中的一位老尼姑去世,她陪信佛的母親一起去祭拜,到了寺廟門口她突然提出了自己想出家的想法,在母親的極力阻止下,最終帶髮修行,以便以後也有可以還俗的機會。

清末一尼姑還俗,嫁給大22歲的丈夫,生下一子成天下聞名的總統


王採玉本以為自己的一生就會在寺廟中平平淡淡的度過了,但是有一天她遇到了一個江湖術士,這個術士勸她還俗再嫁,因為她的面相中帶著會產生貴子,無比榮耀,而當時的王採玉並未太過在意這位術士說的話。

蔣家是他們當地方圓百里的大戶人家,家大業大。後來在王採玉堂兄王賢東的介紹下,王採玉嫁給了蔣肇聰,因為她記得當年母親對她的苦苦要求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她可以還俗。雖然蔣肇聰比王採玉大了22歲,但是王賢東認為他們兩個以後會過得幸福的。

果然婚後的蔣肇聰和王採玉生活的十分和諧,日子過得也很舒心,在1887年10月31日,王採玉誕下了一子,就是蔣先生,雖然王採玉隨後還又生下了兩個女兒,但是都夭折了。到了1895年,蔣肇聰因病去世了。

清末一尼姑還俗,嫁給大22歲的丈夫,生下一子成天下聞名的總統


當時的,王採玉身邊只剩下了一個兒子,她突然想起了當年那個江湖術士說的話,開始好好的培養他。蔣先生從6歲開始讀書,王採玉不惜錢財給他聘請了多位良師,好在蔣先生自幼天資不凡,學習成績也十分優秀。

在1910年蔣先生參加革命的時候受到了孫中山的器重,當時他必成大事的風度已經開始顯現出來了,而王採玉卻在1922年6月14日因病去世,並未等到兒子的真正榮光之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