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的症狀是怎樣的?

名醫診室


醫生,我們根本不知道啥是心絞痛,還一直以為是頸椎病能呢?




這是昨晚搶救的34歲男性患者家屬說的原話,34歲後背疼了一個月,一直當頸椎病按摩,還真管事,有時候就不疼了。按摩醫生說頸椎和心臟都不好,按摩的時候,還按摩了專門治療心絞痛的穴位。說是在網上看一位北京專家說的,那位專家60多歲,在他經歷中曾經按摩後背這個心絞痛穴位,救活過一個人,所以值得信任。


按摩有效嗎?

結果突發急性心肌梗死,還以為頸椎病加重,一直在家扛著,最後心衰了才來醫院,耽誤了一個月,最後還耽誤了18小時,才34歲就出現心衰,這以後可咋辦呀?

類似的情況我們每年會遇到好多,上個月有個肚子疼的,以為是腸胃病,就沒看,最後猝死,打120確診是心肌梗死。過年的時候收了一個牙疼一週的,最後確診也是心臟引起的。

其實很多症狀都可能是心絞痛,只不過老百姓以為只有心臟部位疼痛才是心絞痛,據統計有50%的心肌梗死患者,都不知道自己發生了心肌梗死,就是因為大家不知道什麼是心絞痛。大部分猝死的人,就是因為根本不瞭解什麼是心絞痛,沒有及時就診,最終耽誤,導致死亡。大部分心肌梗死就診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自己是心絞痛,自己是心肌梗死。

您想想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得了心絞痛,能不去醫院看病嗎?一個人得知自己發生了急性心肌梗死能不馬上打120,能不馬上去醫院嗎?我想不會,就是因為大家根本不瞭解什麼是心絞痛,為自己的常識缺乏而付出代價。

我們醫務工作者+科普者,也就是心血管醫學科普者有義務,有責任,把心絞痛的知識告訴大家,減少大家的誤區。瞭解心絞痛的症狀,有時候真的能救命。

如果這位34歲小夥子,瞭解一點心絞痛知識是,那麼肯定不會心肌梗死,不會心衰殘疾;如果按摩師有一點心絞痛的知識,就不會給人耽誤,更不會傻傻的相信按摩後背穴位能治療心絞痛,能救命。

說到這裡解釋一下:心絞痛有一個特點,就是時間特點2-10分鐘,最多15分鐘,很多人以為吃了什麼急救藥過了十幾分鍾心絞痛好了,或者按摩什麼穴位十幾分鍾就好了,就以為藥物有效,就以為按摩有效。豈不知,心絞痛本身持續時間就是15分鐘以內,一般不超過10分鐘,可是很多人也不知道真的無知,還是以某些方法騙人,說某藥有效,按摩有效,如果能在兩分鐘左右緩解疼痛,那才叫有效,而不是說按摩二十分鐘有效,不按摩心絞痛也會自我緩解,更不要說一個專家,一輩子就用某一種方法治療了一個病例,就敢拿出來說推廣,真不知道是什麼專家。試問那個病例肯定是心臟病嗎?就算是心臟病就一定是按摩這一個穴位的效果嗎?就一個病例,怎麼保證有普遍性?怎麼保證對大多數人有效?



真的有點莫名其妙,老百姓可以不瞭解醫學常識,但有的人是醫生,還打著醫生名號,甚至大專家名號,來糊弄百姓,心裡是咋想的?

這也難怪,我們在科普,有人也在科普,而且更多人原願意相信按摩能治心絞痛,因為不用吃藥沒副作用,但事實並非大家看到的那麼簡單。

好吧,我們還是回到正題,心絞痛都有哪些表現?

第一、心絞痛不僅僅是心前區疼痛,也不僅僅是胸疼,這一點必須明確。

第二、除了胸部和心臟部位,還可能是頭疼,牙疼,後背疼痛,左肩疼痛,上腹疼痛等等都可能是心絞痛。

第三、除了疼痛,還可能是胸悶憋氣,心慌心悸,咽部緊縮,噁心嘔吐,大汗,頭暈等等症狀。

第四、這些症狀一般持續2-10分鐘,最多不會超過15分鐘,超過十五分鐘有可能已經心肌梗死,要麼就不是心臟病。持續幾秒鐘也不是心臟病。

第五、含服硝酸甘油,可以在2分鐘左右明顯好轉,或完全好轉。

第六、上述這些不舒服,都跟活動有關係,都在勞累、運動、上樓、跑步等等情況下加重,或誘發。這些不舒服都是很難承受的,但好轉後就跟好人一樣。

這六點基本上就是判斷心絞痛的辦法,大家可以瞭解,說不定關鍵時刻可以救命。


心血管王醫生


如今心絞痛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在中老年人中發病率很高,那麼它的典型症狀有哪些呢?以下從心絞痛疼痛的部位、疼痛持續時間、疼痛誘發或者緩解的因素、疼痛的性質、伴隨症狀五個大方面來展開描述:



第一,心絞痛疼痛的部位,主要在胸骨體上段或者中段之後稍微偏左或者心前區,少數病人可能發生在胸骨下段或者上腹部,疼痛常放射到左肩、左臂內側到無名指、小指頭,有時候還可以放射到頸部、咽喉、下頜、牙齒、背部、上腹部等等。所以,上至牙痛,下至上腹痛都要考慮心絞痛的可能哦!



第二,心絞痛疼痛的持續時間,大約在1-5分鐘,很少超過15分鐘。

第三,心絞痛誘發加重或者緩解的因素,常見的誘發因素有情緒激動、體力勞動、爬樓、飽餐、寒冷刺激、跑步、吸菸等等。在休息或者舍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劑或者硝酸甘油氣霧劑噴霧後常常在1-2分鐘即可緩解。



第四,心絞痛疼痛的性質為,壓榨性或者窒息感覺,可以讓患者停止一切活動。

第五,心絞痛的伴隨症狀,部分患者伴隨有面色蒼白、出冷汗、胸悶、頭暈、呼吸困難、疲乏等等。

心絞痛的診斷主要依靠心電圖,運動平板實驗,動態心電圖檢查,切記心絞痛可能會誘發心肌梗死哦!當胸痛持續不能緩解,超過15分鐘以上,要考慮急性心梗,急性肺栓塞,急性主動脈夾層破裂等等,建議立即就診,及時診斷治療。


杏仁健康


你好,其實心絞痛本身就是一種症狀表現,是冠心病最常見的一種症狀,心肌缺血引起的胸部和或其附近部位的不適感。典型的心絞痛主要表現為以發作性胸痛,胸骨後和心前區常見,可放射到其他部位,疼痛呈現壓迫感、緊縮感、燒灼感。大多數心絞痛會在活動中發作,少數會在活動後出現。一般而言,心絞痛的持續時間較短,僅2-10分鐘,數天或數週發作一次,也可一天內多次,發作時被迫停下活動或是需要含化硝酸甘油緩解。

上述是是心絞痛的典型表現,但是心絞痛不一定就表現出疼痛,有一部分患者心肌缺血發作時並不會產生明顯的痛感。往往只是壓迫感或緊縮感,常常感到胸悶不適。

典型的心絞痛的疼痛部位是胸骨後和心前區,但這不代表只有這兩個部位出現疼痛才是心絞痛,心絞痛發作時,可以通過身體的內臟神經系統放射到其他部位,有些心絞痛患者會出現肩臂和手、後背、頸、咽、下頜、面頰和牙齒、上腹部等等,因此出現不明原因的疼痛時要注意警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健康之初心血管


心絞痛是心臟的慢性疾病,主要是由心臟缺血引起的,是冠心病的一種類型。

心絞痛最典型的症狀表現為突然發生的位於胸骨體上段或中段之後的壓榨性,悶脹性或窒息性疼痛,個別患者疼痛可位於胸骨下段,左心前區或上腹部。

自我判斷心絞痛的方法很多種如:心絞痛疼痛的部位,和疼痛的時間。心絞痛疼痛的部位多發生在左胸的中上方的後面區域,會出現疼痛感覺(有像石頭壓著的悶痛,有時還會出現喉嚨哽咽感,心悸心慌,呼吸困難,冒汗乏力等),持續時間一般在五分鐘左右。

溫馨提示:

患有心絞痛的患者,為了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平時飲食要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低脂,低鹽飲食;多吃一些低脂高纖維素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粗糧;多吃海魚,大豆,豆製品;多吃利於改善血管的食物如:大蒜,洋蔥,山楂,黑木耳,大棗,豆芽等,注意少食多餐,注意適量運動。

一:用豬心與黨參二錢,當歸二錢同煮,可治心虛,自汗症候。

二:心臟病患者,有神志不寧,煩躁不安,無端憂慮或緊張等症狀時,可用蓮子二十粒,去衣除心,和龍眼肉十顆,桃仁三十顆,酸棗仁三錢,和糖水同煮服用,能使病症緩和。


繁花似錦246577633


門診時很多病人來就診的時候,經常跟醫生說心臟絞著痛,那麼這樣的疼痛是不是冠心病心絞痛呢? 或者說針刺樣、刀割樣的疼痛是不是心絞痛呢?我們是這樣解釋的,心絞痛並不是像它的名稱那樣,就是絞的痛。典型的心絞痛表現為突然發生的,胸骨中上部的壓榨疼,有緊縮感、窒息感和燒灼痛,猶如重物壓胸的感覺,這種胸痛的感覺會逐漸加重,在數分鐘達到高峰。同時可以向左肩內側、頸部下頜、上中腹部或雙肩放射,一般要歷時數分鐘,稍作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後,症狀會快速緩解,或者消失,如果這樣的症狀持續不緩解,伴有面色蒼白、出冷汗,或患者有一種頻死的感覺,往往顯示心肌缺血非常嚴重,甚至發展為心肌梗死,需要及時就醫。但是,在冠心病心絞痛的病人當中,只有不到50%的病人有典型的症狀,而更多的病人胸痛並不典型。有的病人可能在胸骨下端、上腹部或者心前區有壓痛,有的僅有放射部位的疼痛,比如咽喉部的發悶感,下頜部的疼痛或者頸椎的壓痛,會被病人誤以為相應地方的疾病,比如牙痛。一些老年人的症狀也就更不典型了,因為老年人血管病變時間比較長,有一個缺血預適應的過程,而且反應相對弱,有的時候僅僅感到胸悶、氣短、倦怠,而不是典型的劇烈的胸痛。有研究表明,甚至有一半的病人在心絞痛發展成心肌梗死的時候,都沒有一個明顯的症狀,稱為無症狀性的缺血。


海上名醫


心絞痛的症狀是陣發性胸口壓榨痛、緊縮痛,還伴有肩、喉、頜、頸、背部放射痛;此外,還會有呼吸急促、窒息、出汗、噁心、瀕死等症狀。心絞痛的症狀緊急控制並不困難,有多種急救藥物可供選擇,但可緩解心絞痛,長期使用可有效減少心絞痛發作,副作用低,可採用中成藥麝香保心丸,可改善心絞痛等症狀。長期使用改善心肌缺血。

1.典型心絞痛症狀 突然發生的位於胸骨體上段或中段之後的壓榨性、悶脹性或窒息性疼痛,亦可能波及大部分心前區,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內側,達無名指和小指,偶可伴有瀕死感,往往迫使患者立即停止活動,重者還出汗。疼痛歷時1~5分鐘,很少超過15分鐘;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疼痛在1~2分鐘內(很少超過5分鐘)消失。常在勞累、情緒激動(發怒、焦急、過度興奮)、受寒、飽食、吸菸時發生,貧血、心動過速或休克亦可誘發。

2.不典型的心絞痛症狀 疼痛可位於胸骨下段、左心前區或上腹部,放射至頸、下頜、左肩胛部或右前胸,疼痛可很快消失或僅有左前胸不適、發悶感,常見於老年患者或者糖尿病患者。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後,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平安好醫生官方號


任何疾病的產生都會出現一些“信號”的,很多時候我們都忙於工作和家庭,很少有時間去關注自己的健康。疾病的產生和我們自己的習慣都是有關係的。心絞痛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的暫時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以發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適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徵。

第一、心絞痛症狀。

1、注意發病症狀。心絞痛常常發生在勞動、用力、情緒激動、大便、勞累等心肌耗氧量增加時,而非心絞痛胸痛往往發生在休息、休閒時。

2、注意疼痛持續時間。心絞痛的發生時間一般不會太長,但是它的危害卻是很大的。心絞痛的持續時間一般不會超過十五分鐘,從這一點就可以幫助區分出心絞痛的症狀了。

3、注意胸痛性質。心絞痛不是疼痛感,而是心前區的壓榨樣悶感、脹痛感或難以描述的不適感。而非心絞痛可表現為疼痛、閃電樣痛、刺痛等等。

4、注意胸痛部位。心絞痛時不適部位在胸骨下段,面積約為手掌大小,可向左側肩胛骨、小手指側放射。

5、注意胸痛伴發症狀。心絞痛者在發病時常常會出現全身無力、出冷汗、心悸,嚴重者血壓下降、氣短、瀕臨死亡感。而非心絞痛者在發時可無明顯的全身症狀。

6、注意藥物緩解效果。心絞痛者,在口腔含化硝酸甘油後5分鐘內心絞痛的症狀可趨於緩解。而非心絞痛者,含化硝酸甘油對症狀改善無效。

7、注意相關伴發疾病史。心絞痛是冠心病的最常見症狀,其必定具有冠心病的各類好發因素,如高血壓病、高血脂症、糖尿病;老年、腦力勞動者;有抽菸史、部分患者有冠心病的家族史等等。而非心絞痛者無以上的疾病及家族史,如有也只是較輕而且少數伴發病。

8、不要忽視心絞痛點滴症狀。心絞痛表現為陣發性心前區絞痛。症狀的嚴重性隨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部位及血管數多少而不同,個體差異很大。心絞痛疼痛部位多位於胸骨後,範圍不侷限,邊界不清晰,如手掌大小,且每次發作時疼痛部位相對固定。有時疼痛還會放射到左肩或左上肢內臂,或擴散至頸部。疼痛多表現為壓迫、緊縮或悶脹疼痛。每次疼痛可輕可重,但性質基本一致。一般開始時症狀較輕,隨後即變得難以忍受,嚴重者伴著大汗淋漓,喘不上氣,甚至有窒息瀕死感。在心絞痛結束後,症狀通常會慢慢緩解。每次發作持續時間不長,一般不少於1分鐘,不超過15分鐘。穩定型心絞痛發作多為1~5分鐘;不穩定型心絞痛持續時間可以較長,若發作程度較重,持續半個小時以上不緩解,就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第二、心絞痛的發病原因。

心絞痛的直接發病原因是心肌供血的絕對或相對不足,因此,各種減少心肌血液(血氧)供應(如血管腔內血栓形成、血管痙攣)和增加氧消耗(如運動、心率增快)的因素,都可誘發心絞痛。心肌供血不足主要源於冠心病。有時,其他類型的心臟病或失控的高血壓也能引起心絞痛。

常由於體力勞動、情緒激動、飽餐、驚嚇和寒冷所誘發。典型的心絞痛常在相似的勞動條件下發作,病情嚴重者也可在吃飯、穿衣、排便或休息時發生,疼痛發生於勞動或激動的當時,而不是一天或一陣勞累過後。安靜狀態下發作的心絞痛,是冠狀動脈痙攣的結果。

第三、心絞痛的預防。

1、控制鹽的攝入。少吃鹽,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長期大量食用氯化鈉,會使血壓升高、血管內皮受損。心絞痛的患者每天的鹽攝入量應控制在6克以下。

2、控制脂肪的攝入。少吃脂肪、減少熱量的攝取。高脂飲食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血脂,高脂血症是心絞痛的誘因。應儘量減少食用油的量,油類也是形成脂肪的重要物質。但可以選擇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代替動物油,每日的總用油量應限制在5~8茶匙。

3、避免食用動物內臟。動物內臟含有豐富的脂肪醇,例如肝、心、腎等。

4、戒菸戒酒。眾所周知,菸酒對人體有害,它不僅誘發心絞痛,也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5、多吃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粗糧等,多吃海魚和大豆有益於冠心病的防治。

6、多吃利於改善血管的食物。如大蒜、洋蔥、山楂、黑木耳、大棗、豆芽、鯉魚等。

7、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和脹氣食物。如濃茶、咖啡、辣椒、咖喱等。

8、注意少食多餐,切忌暴飲暴食。晚餐不宜吃得過飽,以免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鹽酸索他洛爾


心絞痛分穩定型和不穩定型。

穩定型心絞痛又稱勞力型心絞痛,是在冠狀動脈固定性嚴重狹窄基礎上,由於心肌負荷增加引起的心肌急劇的、暫時的缺血缺氧的臨床綜合徵。

  • 穩定型心絞痛的症狀:

  1. 疼痛部位:胸骨體之後,可波及心前區手掌大小範圍。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內側或頸、咽、下頜部。
  2. 疼痛性質:常為壓迫、發悶性疼痛,也可有燒灼感。
  3. 疼痛誘因:發作常由體力勞動或情緒激動所誘發,另外飽餐、寒冷、吸菸、心動過速、休克等均可誘發。
  4. 疼痛持續時間:一般持續3~5分鐘,很少超過半小時。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由於動脈粥樣斑塊破裂或糜爛,伴有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血管痙攣及遠端血管栓塞所導致的一組臨床症狀。

  • 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症狀

胸痛性質與穩定型相似但程度更重,持續時間更長,可達數十分鐘,在休息時胸痛也可發生。心絞痛發生的頻率比穩定型增多,胸痛發作時可出現比如出汗、噁心、嘔吐、心悸、呼吸困難等症狀。

小小西瓜——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小小西西瓜


心絞痛(angina pectoris)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的暫時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以發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適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徵。心絞痛是心臟缺血反射到身體表面所感覺的疼痛,特點為前

胸陣發性、壓榨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狀,疼痛主要位於胸骨後部,可放射至心前區與左上肢,勞動或情緒激動時常發生,每次發作持續3~5分鐘,可數日一次,也可一日數次,休息或用硝酸酯類制

劑後消失。勞累、情緒激動、飽食、受寒、陰雨天氣、急性循環衰竭等為常見誘因。

心絞痛在臨床上多表現為悶痛、壓榨性疼痛或胸骨後、咽喉部緊縮感,部分患者僅有胸悶。其可分為典型性和非典型性。

1.典型心絞痛症狀

突然發生的位於胸骨體上段或中段之後的壓榨性、悶脹性或窒息性疼痛,亦可能波及大部分心前區,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內側,達無名指和小指,偶可伴有瀕死感,往往迫使患者立即停止活動,

重者還出汗。疼痛歷時1~5分鐘,很少超過15分鐘;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疼痛在1~2分鐘內(很少超過5分鐘)消失。常在勞累、情緒激動(發怒、焦急、過度興奮)、受寒、飽食、吸菸時發生,貧

血、心動過速或休克亦可誘發。

2.非典型的心絞痛症狀

疼痛可位於胸骨下段、左心前區或上腹部,放射至頸、下頜、左肩胛部或右前胸,疼痛可很快消失或僅有左前胸不適、發悶感。

(1)休息 發作時立刻休息,患者一般在停止活動後症狀即可緩解。

(2)藥物治療 較重的發作,可使用作用快的硝酸酯製劑。這類藥物除擴張冠狀動脈,降低阻力,增加血流量外,還通過擴張周圍血管,減少靜脈迴心血量,降低心室容量、心腔內壓、心排血量和血

壓,減低心臟前後負荷和心肌的需氧,從而緩解心絞痛。若疼痛不能緩解或本次發作較平時重且持續時間長者,應考慮到是否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

宜儘量避免各種誘因。調節飲食,特別是進食不應過飽;禁絕菸酒。調整日常生活與工作量,減輕精神負擔;保持適當的體力活動,但以不發生疼痛症狀為度;一般不需臥床休息。緩解期藥物治療的

三項基本原則是:選擇性地擴張病變的冠脈血管;降低血壓;改善動脈粥樣硬化。

初次發作(初發型)或發作頻繁、加重(惡化型),或臥位型、變異型、中間綜合徵、梗死後心絞痛等,疑為心肌梗死前奏的患者,應休息一段時間,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絞痛藥物,以防心絞痛發作

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羥乙基澱粉注射液,作用為改善微循環的灌流,可用於心絞痛的頻繁發作。抗凝劑如肝素、溶血栓藥和抗血小板藥可用於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高壓氧治療增加全身的氧供應,可使

頑固的心絞痛得到改善,但療效不易鞏固。體外反搏治療能增加冠狀動脈的血供,也可考慮應用。兼有早期心力衰竭者,治療心絞痛的同時宜用快速作用的洋地黃類製劑。

主要是在體外循環下施行主動脈-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取患者自身的大隱靜脈作為旁路移植的材料,一端吻合在主動脈,另一端吻合在有病變的冠狀動脈段的遠端;或遊離內乳動脈與病變冠狀動脈

遠端吻合,引主動脈的血流以改善病變冠狀動脈所供血心肌的血流供應。

心絞痛的預防

1.控制鹽的攝入

少吃鹽,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長期大量食用氯化鈉,會使血壓升高、血管內皮受損。心絞痛的患者每天的鹽攝入量應控制在6克以下。

2.控制脂肪的攝入

少吃脂肪、減少熱量的攝取。高脂飲食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血脂,高脂血症是心絞痛的誘因。應儘量減少食用油的量,油類也是形成脂肪的重要物質。但可以選擇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代替動

物油,每日的總用油量應限制在5~8茶匙。

3.避免食用動物內臟

動物內臟含有豐富的脂肪醇,例如肝、心、腎等。

4.戒菸戒酒

眾所周知,菸酒對人體有害,它不僅誘發心絞痛,也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5.多吃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食物

如新鮮蔬菜、水果、粗糧等,多吃海魚和大豆有益於冠心病的防治。

6.多吃利於改善血管的食物

如大蒜、洋蔥、山楂、黑木耳、大棗、豆芽、鯉魚等。

7.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和脹氣食物

如濃茶、咖啡、辣椒、咖喱等。

8.注意少食多餐,切忌暴飲暴食

晚餐不宜吃得過飽,以免誘發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

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


有態度的駱駝


心絞痛是由於心肌供氧與需氧不平衡 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特別是心臟負荷 增加的時候,容易發生心絞痛。

引起心絞痛的主要病理原因是冠狀動 脈粥樣硬化,其他包括主動脈瓣狹窄 以及關閉不全,肥厚性心肌病、梅毒 性主動脈炎、冠狀動脈畸形等都可造 成心絞痛。



那麼心絞痛發作時有可能會有哪些症 狀?

典型的症狀:發作性胸痛,胸部感覺到壓迫、緊縮灼燒感,常位於心前區,可以放射至左肩、左臂內側,甚至小指、頸、下頜部。有的患者可表現為上腹部疼痛。通常在體力勞動、情緒激動等情況下誘發,服用硝酸甘油可緩解。有的患者發作頻繁,一天內可多次發作;

有的人在勞力後出現呼吸困難,可能提示心肌缺血、冠心病早期症狀。有的人會出現乏力,休息或者服用硝酸酯類藥物後一般都會緩解。



如果覺得本文有用,請分享給更多的人。點擊右上角關注,我會與您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