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拍下218個留守兒童每天午飯,只為孩子們多吃一口肉,網友爆哭

他拍下218個留守兒童每天午飯,只為孩子們多吃一口肉,網友爆哭

這張紙上有二十個孩子的名字。兩個孩子是腦癱。兩個孩子是單親家庭,其中一個的父親因為勸架被人誤殺。一個孩子的父親溺水去世,母親改嫁。一個孩子的父親是植物人。一個孩子的父親幾年前車禍摘除了脾臟,再次手術後清除膽結石,沒法幹活了。一個孩子的母親殘疾,全家靠祖母賣香紙為生。餘下的孩子,各有各的問題,比如父親癲癇,母親重度智力障礙。幾乎所有孩子都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他記下這些孩子的家庭狀況,打印出來,掛在牆上。這所鄉村小學一共155個孩子,幼兒園還有60個,其中三分之一的家庭,或多或少都有些困難。幾天前,他走訪了那個兄弟都是腦癱的家庭,家裡新添了一個嬰兒。他留下了五百元。這些錢是網上的人捐獻的。他有時會發布一些走訪過程的短視頻。

他不想在網上賣慘,那樣不夠積極。在這些視頻裡,他希望展現出樂觀的一面,一切都在好轉,孩子們吃得不錯,排隊端著飯碗,有蔬菜吃,也有肉。儘管肉漲價了,但還有很多捐款,可以接著買肉吃。賣慘沒什麼用,得做一些事來改變。不過,這個村子的實情還是慘,也許不能說是慘,而是貧窮的現實。慘這個字,只是外界的一種感受,他認為更重要的是讓人們看到慘並不可怕,現實是可以改變的。他相信積極的力量能互相影響。

他拍下218個留守兒童每天午飯,只為孩子們多吃一口肉,網友爆哭

現在,他躺在學校衛生室的床上,已經輸了兩天的液。他坐起來,披上一件厚外套,斜靠在床頭,插針頭的左手露在外面。整個學校都靠電力取暖。但這天下午停電了,房間裡很冷。他妻子偶爾進來幫他換換熱水袋,捂一下手。

他對妻子說,跟老師們說一下,今天讓孩子們提前放學,教室太冷了。

他妻子以前也是老師,現在負責食堂孩子們的午餐。她離開房間後,他嘆了一口氣。這些教室是平房,兩邊都是窗戶,保暖性差,今天怕是凍著了。一到冬天,這個村子顯得更蕭瑟,四面都是荒山。幾天前,他聽說有人為了省錢,把取暖的爐子放在臥室裡,他趕緊挨個打電話,讓他們把爐子移到外面的房間。孩子們都和父母睡在臥室,太危險了。十幾年前,學校就放棄了燒爐取暖,怕中毒,換上了電暖氣片。但這個東西效果不太好,熱量保持在一米以內,後來換成了掛機空調。再後來,網上捐贈的錢多了,他又把掛機換成了櫃機。但如果停電,就沒辦法了。

他自己的孩子早已離開了這個村子。老大在保定工作,老二還在上大學。他覺得教育是改變了人的命運,但出去後,怎麼可能回來呢。村裡如今只剩下老人和小孩,青壯年都在外面打工。在地裡幹農活一年,敵不過打工一個月的收入。這個村子太窮,回來也沒什麼事可幹。

他家裡的土地也閒著。父母是幹不動了。父親以前也是老師,母親一直有病,快四十年的癲癇,不能生氣,一煩躁就容易犯病。他姐姐和妹妹都去了城裡,也是老師,想過接父母去城裡生活,但母親一去就犯病,回到村子就好了。所以他得留在這裡,照顧父母,也照顧這一百多個孩子。有一次,一個老鄉上門,說可以幫他在地裡種點莊稼,收成後給他拉回來。他拒絕了,怎麼承受得了?

沒人願意到這裡來。這村子是大山裡的一個小盆地,四面環山,交通太不方便了。半個世紀前,村裡人在山裡挖了一條三百多米的隧道,通向外面的世界。如今這隧道還在使用,幾乎沒怎麼變。隧道就像一個蟲洞,坑坑窪窪的,洞壁還保持著挖掘的痕跡,好像幾十年都沒有完工。去年秋天,他進城時發現隧道又塌方了,進去一看,掉下來十幾方的石頭,最大的有桌子那麼大。就這麼一個偏僻的窮地方,來這裡工作,就像發配一樣,都是不得已。

他父親有機會離開,年輕時在外面教中學,但為了照顧母親和孩子,又回到這所小學教書,直到退休。他也離開過,在隧道外的鄉里讀了初中,1992年畢業後,也回到這所小學代課。那時這裡就沒幾個老師,所以有人代課就不錯了。他代了六年的課,然後去縣城讀了一個農教師資班,轉正成一名小學老師。2009年他終於調到了鄉里,在總校工作,是副校長。他走遍了鄉里所有小學。五年後,他又回來了,成了這所小學的校長。

如今又過去了五年,他已經46歲。他胃不好,吃不下什麼東西。妻子在他肚子上綁了一個熱水袋,暖胃。

這間屋子說是衛生室,其實沒有校醫,櫃子裡放一些簡單的急用藥品。如果有孩子摔了跤,可以到這裡來擦點碘酒消消毒,嚴重了就得送到村裡的診所。今天沒辦法,他佔用了這張床。縣裡讓他去開會,他只好找了體育老師替他去,於是課間活動也沒有老師帶著做廣播操了。孩子們在操場瞎玩,他壓力也大,怕跑著跑著出事。他不能跟孩子們急,得耐心一遍一遍說,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反覆不停地強調,才能讓他們養成習慣。他沒有一刻不擔心。

瓶子裡的液體完了,妻子幫他拔下針頭。突然來電了。他趕緊說,讓老師們把教室裡的空調開了,先別放學。一回頭,發現妻子已經出了門。他掀開被子,起床穿好衣服,捆好暖胃袋,看起來像個大肚子,但他其實很瘦。下課鈴也響了,操場上熱鬧起來。孩子們在亂跑。他走到門外,兩個學生立即站住,大聲叫道:校長好。

我們該怎麼向你介紹他?一個鄉村小學校長?一個拍視頻做直播的網紅?一個先進教育工作者?一個奉獻者?這個名叫陳文水的中年男人,已經被貼了很多標籤。他是河北省順平縣的十大道德模範之一,是保定市文明辦評選的“保定好人”。成了模範,就不能隨便離開這個村子了。他說,那就不離開吧。名氣大了,會有人說三道四。他說,是啊,但還能怎麼辦?只能繼續做下去。

有時你很難想象,陳文水的真實世界其實離我們這麼近。如果你從北京出發,往西而去,不到兩百公里就能抵達順平縣。和中國大多數縣城一樣,這裡有正在開發的新城,新的辦公樓、醫院和學校,新的住宅小區,新的酒店和洗浴中心。然後你再往北,走上一條狹窄的縣級公路,進入山區。在一個岔路口,你拐進一條土路,蜿蜒朝上,爬到了半山。這時你以為沒路了,突然看見一個漆黑的洞口。你鑽進去,摸著嶙峋的洞壁,以為遠方的亮光來自一個桃花源。但你發現自己錯了,那不是世外仙境,只是一個貧窮的村子。如果你在2019年冬天抵達這裡,你會像我一樣,第一個感受是冷,冷到骨頭裡,這種冷還包括一種不真實的幻覺。你或許認為我們已經熟悉了城市和鄉村的差別,網絡和現實的距離,但是當你真正置身於陳文水的這個小學時,你還是會感到驚詫,像時光倒流,也像世界與世界之間的穿越。你從順平縣城開車到這個村子,只需要四十分鐘,但你卻像走了很遠的路。

他拍下218個留守兒童每天午飯,只為孩子們多吃一口肉,網友爆哭

五年前,陳文水回到了這裡。他那時也很驚詫,嶺後村的這所小學這麼破敗,設施簡陋,學生很少,老師更少,誰都不想待在這裡。村裡稍微有點條件的孩子,都去城裡上學了,餘下的都是困難戶。他只好求助於他的同學、朋友。在微信群裡,他說教室的門窗縫隙太大,孩子們很冷,一個小時就湊了一筆錢,堵住了門縫。這些捐錢的人,多數也是從村裡出去的,但最遠也就傳到了天津,朋友的朋友。他說那時就靠這點人脈。

後來他聽說可以通過微博尋求幫助,有人發一些照片,捐款就來了。他開了個賬號,但幾乎沒有任何效果,他說可能是自己不擅長拍照。2018年9月,他在抖音註冊了一個賬號,拍視頻。從一開始他就定下了視頻的基調,要陽光的,正面向上的,又要有點內容,不能太無聊,最後決定拍孩子們吃飯。

他拍下218個留守兒童每天午飯,只為孩子們多吃一口肉,網友爆哭

鄉村小學的這個營養餐,以前是上午第二節課後吃,一個雞蛋,一包牛奶,有時候也有面包,國家出錢補助。但後來發現孩子們吃完這個,中午回家吃不下午飯了。2016年4月,嶺後小學把營養餐改到了中午。補助是每人4塊錢,155個學生,每天總共620元。所有蔬菜和肉,都由縣裡統一採購。每週日和週三,有專車從城裡送到學校來。那時物價沒這麼貴,偶爾還能吃頓好的,比如雞腿和紅燒肉。

第一時間關注這些視頻的,也許是這些孩子的父母,他們都在外地打工,一年回來一次。他們可以在視頻裡尋找自己的孩子,看看他們吃了什麼。然後各種各樣的粉絲都來了。陳文水也不清楚,為什麼他的視頻能獲得900多萬個點贊。這個普通的賬號如今有50多萬粉絲。

他拍下218個留守兒童每天午飯,只為孩子們多吃一口肉,網友爆哭

起初,學校的老師們並不贊同,認為他不務正業。但很快,錢來了,物質也來了。網友們的捐贈改變了整個學校。他們用這些錢換了學校的所有門窗,以前是塑料的,換成了鋁合金,抗凍擋風。在食堂旁邊,陳文水建了一座陽光暖房,孩子們吃飯前去那裡洗手洗碗。學校多了一塊勞動實踐基地,種點蔬菜和花果。從網上訂購的牛奶和水果也直接送到了食堂。只要有一人捐贈,無論多少,他都把那個人拉進微信群。他有兩個愛心人士微信群。最多的一筆捐贈是兩萬元,沒人知道那個人是誰。

質疑聲大多來自現實世界。有人說他作秀,他說如果作秀能給孩子帶來實惠,那就作秀吧。也有人直接說到了縣裡去,說他想撈點私利,他說那就調查吧。教育系統內的質疑最讓他接受不了,他也想過乾脆不做這事了,但物價漲得很厲害,光靠國家那點補助,孩子們吃不了多少肉。如今蒜薹都六塊錢了,豬肉最高時漲到三十多元一斤,還有牛奶和水果都靠捐贈。他不能停下來。

也有其他小學仿照陳文水,開抖音拍視頻。但沒人像他這樣大膽,視頻拍得謹小慎微,生怕出事。他說,如果你不做事,就不會惹事。一旦做了事,就一定會有不同的聲音。很多人因此乾脆不做事了。他不怕惹事,但為了杜絕可能出現的問題,他也在逐步修正自己。比如,他剛剛把抖音的賬號改了名字。之前是“大山深處的嶺後小學”,太官方了,像公眾號。他改成了“大山深處的孩子王”。

說是大山深處,但在這個人人都有手機的時代,抖音上的世界並不遙遠。對這個村子來說,網絡並不是一個虛化的舞臺,而是實在的,能帶來改變的一群觀眾。陳文水把這些觀眾統稱為“愛心人士”。這就好像在一個瘋狂娛樂消費的世界裡,突然出現了一條隧道,他看到了隧道盡頭的那點亮光。雖然微不足道,但他相信這點光線能逐漸照亮隧道這邊的世界。麻煩的是,他得留在這邊。孩子們會畢業,老師們會調走,但他走不了。

我們該怎麼去描述這樣一個平凡的男人。他這四十幾年的生活沒什麼戲劇性,人生幾乎圍繞著這個村子打轉。每天都是重複的。如果你有興趣,也許可以跟我們一起,去看看這個鄉村小學校長的日常一天:

他七點不到就起床了,不吃早飯,吃不下。七點二十,他從家裡出發,步行十分鐘走到學校。學校大門有三把鑰匙。一把公用的,放在辦公室,一把在值班老師那裡,他有一把。無論鑰匙在誰那兒,七點半,這扇大門得準時開。

八點前,他坐在辦公室,等老師們來簽名報道。他當了校長後,取消了這裡的打卡機。每個老師來簽到時,可以順便聊幾句。簽到的桌子也用來放手機,老師們上課時,得把手機留在桌上。他希望老師們知道,這裡要求很嚴格,但也有人性。他曾陪著兩個老師去相親了二十多次,對方一聽說是嶺後村的,就沒了興趣。但現在,嶺後小學在網上出名了,老師們也有了榮譽感。無論相親是否成功,至少工作有了激情。

八點十五分上課,他如果沒事,就去教室挨個聽課。他也不打招呼,從後門走進去,站那裡聽幾分鐘,再換個教室。回到辦公室,他得看看微信,如今所有工作都是手機上傳達,他再把工作安排下去。

十點五十,食堂已經擺好了飯菜。他先去拍個小視頻,上傳到抖音。十一點下課。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先吃飯,排隊洗手洗碗,排隊進食堂打飯,再端著飯盆回教室吃飯。這樣一直到小學六年級,他全程用手機直播。他說,孩子的家長們這時也在遠方吃飯,一邊吃一邊看直播裡的孩子吃。他的直播間穩定保持在四千人左右。

十一點五十,孩子們放學回家,最遠的步行十五分鐘。午間這一個半小時,是他和老師們休息的時間。但如果天氣不好,下雪或下雨,孩子們就不回家了,老師們也得待在教室。

他拍下218個留守兒童每天午飯,只為孩子們多吃一口肉,網友爆哭

下午就是上午的重複。他辦公室的牆上貼著一張便籤紙,寫著:“沒事時,就去教室。”牆上還有很多打印出來的貼紙。比如一張紙寫著:“永遠的痛!願盡心竭力,悲劇不再重演!!!2016.8。”其他老師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還有一張紙:“在文章的末尾畫只貓。”他笑著不解釋。

快五點時,孩子們都放學回家了。他挨個再去一遍教室,檢查空調是否關了,衛生打掃得如何。臨走時,他去看看住校的八個老師晚上吃什麼。這些老師家在外地,週末才回去,平常就住在學校宿舍。

他五點半離開學校。吃完晚飯後,七點半,他在家擺好手機,又開始直播。這次直播長達兩個多小時,主要是向那些愛心人士反饋他們的捐贈情況,解答疑問,或者聊聊村裡那些困難的家庭。十點,直播結束後,他再手動回覆抖音上的留言。這麼一折騰,睡覺得到十二點了。

睡覺的時間太少。在開抖音賬號之前,尤其是冬天,他晚上七點半就睡。但現在只有週末才有空。上上個週五晚上,他十點睡下去,週日上午十點才起床,整整睡了三十六個小時。起床後他又去了學校,因為縣裡送菜的又該來了。

他拍下218個留守兒童每天午飯,只為孩子們多吃一口肉,網友爆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