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的城牆上放著一塊磚,為何千年來沒人敢動?

秉燭讀春秋


嘉峪關,長城三大關之一,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而被稱為“天下第一關”。

關於嘉峪關的奇聞軼事有很多,其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便是“定城磚”了,去過嘉峪關的朋友一定對這個故事不陌生,因為絕大多數導遊都會提到它,所以下面筆者將為那些沒有去過嘉峪關的朋友講述一下這個發生在六百多年前的故事。

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此後經過歷代帝王的修繕與擴建,才形成今日之規模。

那麼“定城磚”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在瞭解“定城磚”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嘉峪關的整體佈局以及那塊定城磚的具體位置。

我們都知道,古代一個城主要由內城,外城與甕城組成,嘉峪關也不例外。嘉峪關的主體是內城,內城有東西兩座城門,分別叫“光化門”和“柔遠門”,出了兩座城門便是東西兩座甕城,其中,出了東甕城便是外城了,外城由外城牆所圍,其中嘉峪關有名的景點如關帝廟,戲臺等景觀就坐落在東甕城之外的外城內,而西甕城則與東甕城不同。

出了西甕城,又修建了一堵凸出的城牆,由此構成一座羅城,這也是西城門之外的外城,羅城城牆上修建了一座關樓,著名的“嘉峪關”三個大字就鐫刻在關樓正中大門之上。

關於嘉峪關的整體佈局,可見下圖。

也就是說,西甕城之外是羅城,出了羅城才算是出了嘉峪關,那麼前面提到的那塊“定城磚”在哪兒呢?它就在西甕城城門樓後簷臺上,就是上圖藍圈所圈的位置。

嘉峪關東西甕城的城門是南向的,即從東西正門出來進入甕城後要分別向南才能達到外城。

那麼那塊城磚為何會被孤零零的放在西甕城城門樓後簷臺上呢?且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六百多年前的大明弘治與正德年間。

當時朝廷為了加強西北邊防決定擴建嘉峪關,由李端澄主持修建,羅城,關樓便是此時修建而成的,當時具體負責施工的是一個名叫郝空的校尉,而具體負責修建的工匠則以一位名叫易開佔的師傅為主。易開佔技藝超群,經他計算和設計過的建築既美觀牢固又能最大程度上的節省原料,而郝空則貪得無厭,心狠手辣,朝廷撥款修建嘉峪關,郝空一直在想方設法貪汙這筆繕款,於是“定城磚”的故事便是圍繞著這兩個人發生了。

一天,郝空終於想到一個貪汙繕款的辦法,那就是私扣工匠們的工錢,施工前他問易開佔修建城樓需要花費多少塊磚,易開佔經過測量計算後回答說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郝空聽後冷笑一聲說:“那就將這些磚如數撥付給你,城樓修建完成後不管是多一塊還是少一塊,我都將拿你問罪,其餘參與修建的工匠也都要獲罪”。

面對郝空的威脅,易開佔並沒有放在心上,他胸有成竹的帶領工匠們夜以繼日的施工,到了完工那一天,他們驀然發現竟多出了一塊磚,大家都非常擔心的望著易開佔,而易開佔心中自然明白,自己從未失算過,這次多出一塊磚明顯是郝空的栽贓陷害,郝空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但易開佔也並沒有束手待斃,聰慧過人的他很快想到一個應對辦法。就在郝空聞訊趕來準備要拿他問罪的時候,易開佔令人將多餘的那塊磚放到西甕城城門樓的後簷之上,然後對郝空說:“這塊磚不是用來修建城樓的,而是用來鎮樓的,如果搬走這塊磚,全城將頃刻倒塌,如果大人不信不妨一試,不過,如果城樓倒塌,不僅我們會沒命,恐怕大人也自身難保吧”?

郝空聽後,雖然半信半疑,但也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去賭易開佔所言之真假,只能就此作罷。

以上便是“定城磚”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雖然我們都清楚,即便拿掉那塊磚城樓也不會倒下,但定城磚自放在那裡的那一刻起就在告訴所有人,當年修建嘉峪關的工匠們的艱辛,以此來紀年偉大的勞動人民的辛勤與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