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女子,貌美如花 用鮮血照亮黑暗

一生戎馬,老來歸鄉||一介女子,貌美如花 用鮮血照亮黑暗

笨花,本來是棉花的一種稱謂。但在這裡卻是一個村子的名字。在笨花村裡,人們種植笨花,也種植洋花。笨花洋花是村民的一種生活來源。正因如此,笨花村才有了層出不疊的故事和那樣一群不同的人。

《笨花》講述了從清朝末年,即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到一九四五年之間五十年間笨花人的故事。這期間經歷了中日甲午戰爭、辛亥革命、八國聯軍侵華、軍閥混戰,國內第一次、第二次革命和八年抗日戰爭。跨越了半個世紀的笨花人經歷著一次次生與死的考驗。五十年的歷史變遷展現了笨花村的風土人情。面對如此大的社會變革,笨花人又該何去何從呢?笨花人的命運又該如何?這得從向家和西貝兩家說起。


一生戎馬,老來歸鄉||一介女子,貌美如花 用鮮血照亮黑暗


西貝家和向家是鄰居,雖然只隔一道牆,世代生活在笨花村裡,但是兩家卻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西貝家世代為農民,是典型的兆州農民。而向家則是世襲的武家出身。不同的身份註定了兩家人的經歷、地位和追求的不同,然而抗日戰爭的爆發卻使得兩家又極其的相同。

本書以向喜和向文成兩代人的成長和生活狀態為線索。再現了從清末、民國時期到解放前的笨花人的生存狀態,從而反映了整個的如笨花人一樣生存的人們。

向喜本是地道的農民,以小本生意謀生的,磨豆漿、做豆腐腦是他的本職,逢年過節的他就糊佛堂賣,他是個身板結實,頭腦靈活的人。由此向喜一家的生活很寬裕滋潤。向喜的人生轉折點是他毅然的棄農從軍,他參加了北洋新編陸軍。從此跟著王士珍輾轉倥傯地走上了自己的戎馬之旅。

向喜參加過鎮壓辛亥革命的武昌起義軍,龜山戰役讓他看到了戰爭的殘酷和血腥。

龜山戰役的勝利使他由管帶升到了營長。袁世凱繼任大元帥之後,向喜被升為十三混成旅第一團的團長,授予上校銜。民國八年又被升為陸軍十三混成旅的旅長,授陸軍少將銜。後受祿為直隸總督諮議官。而後吳淞口要塞司令,中將。再後就是浙江全省警務處長。軍旅生涯使他的職位一路飆升。


一生戎馬,老來歸鄉||一介女子,貌美如花 用鮮血照亮黑暗


向喜的一生就是戰鬥的一生。他經歷了軍閥間的混戰,經歷了國內革命,又經歷了抗日戰爭。諸多的經歷讓向喜明白國難當頭應以大局為重,作為軍人該避世時就得避世。所以在他結束了自己的軍旅生涯之後,毅然決然地回到了笨花,做起了一個糞廠的廠長。他要用最平凡而艱苦的勞動來平靜自己的內心世界,來完成自己的晚年生活。而最終他再避世也沒有逃過日本人的機槍,他慘死在日本人的屠刀之下,和他的女兒取燈一樣成為日本鬼子的槍靶子。

縱觀全書,似乎向喜生來就是為了戰場而生,為了戰鬥而生的。他的一生都是在輾轉戰鬥的過程中度過的。在人生的最後關頭,他仍然以民族大義為重。


向文成雖然體質不如父親強健,但是他卻有自己的人生法則——行醫救人,興學育人。或許老天爺總是妒忌那些天資聰慧的孩子。一個天資聰穎的少年,被一次偶然的溺水削弱了視力。從此他的人生就在這朦朧中演繹出一個個平凡而又出奇的故事。

他讀書過目不忘,因此在人們心目中他是個無所不知的神人。


一生戎馬,老來歸鄉||一介女子,貌美如花 用鮮血照亮黑暗


他學醫行醫,為的是治病救人。他辦學興教,為的是傳播知識,消除愚昧。他知識淵博,思想開明,通達事理,與時俱進。他是本書中最有知識的人,也是一種文化的代表,他更是笨花文化的代表——這尤其體現在給全村的老人起號的工作上。在抗日戰爭爆發時,他毅然和甘子明等進步人士加入到了抗日鬥爭的行列裡。向文成雖然和父親的關係很冷淡,但是人卻和父親一樣識大體,關注民族的安危存亡。

正因如此,他的兩個兒子武備和有備也走著自己嚮往的正義之路。而向喜和二太太順容的兩個兒子也正走著自己的革命之路。向家的人是中華民族好兒孫的代表。

這就是向家的人,向家的男人。

向家的男人是堂堂的中華男兒,而向家的女人也是巾幗的英雄。


一生戎馬,老來歸鄉||一介女子,貌美如花 用鮮血照亮黑暗


同艾,典型的中國傳統婦女形象。她勤勞質樸,乾淨利索,細膩講究的人。講究細節,是個傳統的,但又不是固步自封的家庭婦女。她是個思想能與時俱進,能快速接受新生事物,從而適應社會的時代女性。她用自己的包容、寬厚,包容著自己男人的第二房、甚至是第三房妻室;包容著二弟向桂的不檢和唯利是圖;包容著向喜的女兒。用她瘦弱的肩膀支撐著向家的門面。

因為她的包容才和兒媳能夠和睦相處,也是她的寬厚,平息了向家大大小小的瑣事,使得這個沒有男主人的向家顯得那麼平和歡樂。也正是她的寬厚包容,才使她在那樣戰亂的年代裡,能夠生活得平平安安,直到終老。然而作為女人,她為了這個家犧牲了自己。她的一生都是在清苦中獨守著一個又一個的夜晚,她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幸福。

向家的女兒取燈,知書達理,開朗向上。這些都源自她對笨花的熱愛,雖然不是生在笨花、長在笨花,但她的骨子裡流的是笨花人的血。

同樣骨子裡有著笨花人的樂觀善良、開明豁達、知書重義的品質。她的學識,成為任笨花夜校講師的資本;她的熱情和正義感,成為一個革命者的必備條件。


一生戎馬,老來歸鄉||一介女子,貌美如花 用鮮血照亮黑暗


她有著女孩子的善良和同情心,使她和西貝家的梅閣成為了好朋友;她有革命人的組織性和使命感,使她輕而易舉地成為了日本鬼子刀槍下的犧牲品。取燈就是在抗戰最黑暗的時期我們看到的一束光——善良、熱情、勇敢、執著。

然而,要革命就要有犧牲,有了犧牲我們才真正理解,革命的勝利是那樣得來不易,我們才會發自內心的珍惜。所以當取燈犧牲後,向家人打破了以往的陳規舊俗,讓一個未出嫁的姑娘進了向家的祖墳。這更加體現出了向家人的開明豁達,以民族大義為重的高尚品格。從而使得笨花有了更加深刻的寓意。

笨花更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獨特的、具有民族風情的生活場景。笨花人以種笨花為生,而笨花的女人則是以拾花為生。拾花的規則似乎是約定俗稱的。

笨花開時,要拾花——這是收穫;笨花開時,要守花——這是守財。搭了窩棚住窩棚的男人卻偏偏願意有女人鑽他的窩棚,而鑽了窩棚的女人因此得到想得到的花,得到利益從而用來謀生。出嫁的、未嫁的,似乎都可以在半夜裡鑽到某個守花人的窩棚裡,得到了生理的需求,更得到了經濟利益。似乎這就是一種交易——這與愛情無關,與羞澀無關。


一生戎馬,老來歸鄉||一介女子,貌美如花 用鮮血照亮黑暗


因為有了這種交易,也使行走在窩棚間的糖擔兒有了生意可做。男女之間那種事就是習以為常的家常便飯,沒有了隱秘可言。無論男人女人對此事都樂此不疲地堅持著。這都源於花——花,成了笨花人賴以生存的資本。

最清靜的窩棚是西貝牛家的,他愛惜花,愛惜莊稼。

一輩子種地,一輩子上糞,使得他格外疼惜自己的地,疼惜自己的花,一分一毫也不願留給外人。因此他得了一個大糞牛的稱號。他的一生本分老實,家裡卻沒有生出和他一樣的兒子。

西貝小治便是一個隨心隨性的人,他善打獵,而且經常把獵物扔給大花瓣,也因此惹得自己媳婦天天在房上罵街,這也成了笨花村的一道風景。每天傍晚,小治媳婦站在房上罵街,那個叫走動兒的男人從村東走到村西,雞蛋換蔥的,打香油的,賣油酥燒餅的……交織成了笨花獨特的生活場景。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笨花人在這習以為常的日子中,演奏者自己家的鍋碗瓢盆交響曲。生活如此真實,民風如此樸實。


一生戎馬,老來歸鄉||一介女子,貌美如花 用鮮血照亮黑暗


西貝家的男人只有時令一個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大敵當前,時令要求進步,也想成為武備那樣的人,於是他走上了抗日之路。他及時認清了小襖子這個害人的女人,把她消滅在了槍口之下,也算是為取燈的死報了仇吧。西貝家雖然不如向家那樣風光,但是他家的男人也算是民族英雄了,西貝二片在看到梅閣死在了鬼子的槍下之後,臨危不懼,毅然點燃了綁在身上的炸藥,想要和敵人同歸於盡。萬幸的是他沒有死,從此成為了失去雙腿的殘疾人。


一生戎馬,老來歸鄉||一介女子,貌美如花 用鮮血照亮黑暗


西貝家的女人,也只有梅閣一個人信仰執著,此心不渝。她受了《聖經》的影響,對它深信不疑。她相信聖經裡的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她相信她聽懂了那深奧的語言,其實那就是一種召喚,主對自己的召喚。因為《聖經》裡的故事,她的住所也就成了笨花少女們的聚集地。她和她的《聖經》吸引著那些青澀的少女。

梅閣的淡定從容,心懷聖主,使得她顯得如此的純潔孤傲。她接受了山牧仁的洗禮,成為了基督忠實的教徒,她用這種方式完成她的人生追求,這也正是當日本鬼子來掃蕩時,她從容不迫的原因吧。她覺得那是主在召喚她,引領她走向天堂,走向人生的終點——這並不可怕,而是一種幸福。梅閣的死,讓我們真正看清了人的信仰是多麼得強大,多麼得神聖,它是任何的外在的力量都無法改變的——就像我們信仰共產黨一樣,相信我們的革命一定會成功。


一生戎馬,老來歸鄉||一介女子,貌美如花 用鮮血照亮黑暗


《笨花》在娓娓道來的語言中,講述著笨花人的瑣碎生活,講述著硝煙似火的戰爭。它更多的是站在了戰場的後方來描繪戰爭,從而使我們減少了對那種血腥戰場的畏懼和驚恐。在平淡的生活中體現了戰爭的緊迫和殘酷,使我們感覺更加接近我們的生活。

笨花中的人物是在不斷地成長的,比如向武備和向有備。武備從一個學生成長為一個合格的革命戰士。而向有備則是從一個八九歲的孩子成長為一個戰地醫院的醫生

。這期間經歷了多少艱難和困苦,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戰爭是殘酷的,是催人奮進,不斷成熟的。向文成兒子的成長也代表了向家的人生追求,更代表了中國的革命事業後繼有人。這也體現了向喜向大人的家族是中國正能量的家族代表。


一生戎馬,老來歸鄉||一介女子,貌美如花 用鮮血照亮黑暗


《笨花》就是一部家族發展史,個人成長史。它通過對笨花民風民俗的記敘,展示出冀中平原的百姓生活場景。從而引出了在那樣戰亂頻發的歷史時期,人物的命運走向,引發了對於人生問題的深刻思考!


一生戎馬,老來歸鄉||一介女子,貌美如花 用鮮血照亮黑暗

作者簡介:延延,70後,喜歡讀書,喜歡思考。相信文字是有力量的,故事能溫暖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