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付寶上買保險和在保險公司買保險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支付寶保險比保險公司便宜?

羊的小日子


所有的互聯網保險因為省去了營銷費用,所以價格顯得很低,這是互聯網時代帶給我們的福利。

但有利必有其弊,原因在於在網絡買買保險,沒有經過保險經紀人正確的溝通,

你可能沒有如實告知,將來有很大可能影響理賠。

在互聯網上自主買保險,如果你是一個保險的專家,其實是沒問題的,

如果你是個普通人,最好請你的保險經紀人對你進行指導,然後在互聯網上賣保險


海風大李


首先這些保險肯定是真的。

支付寶上的螞蟻保險是一個保險銷售的第三方平臺,

只是讓為了讓我們更方便的投保而已,

我們投保的時候 簽約 以及後續理賠 最終都是找保險公司。


與其齊名的另一平臺是騰訊的微保,在這些平臺購買保險 是可靠的,

和我們日常網購,本質上 是相同的。


科技改變著生活,也改變著我們購買保險的方式,

像支付寶這樣的平臺,就為很多朋友打開了互聯網保險的大門。

以好醫保 長期醫療險為例,上市一年多的時間,銷量已經超過了 2000 萬份,

也是很多網友人生中的第一份保單。

目前,支付寶的用戶量已經超過了 10個億,

即便只有一小部分人想買保險,銷量也會非常龐大。

那麼,在支付寶買保險有什麼優點呢?


第一、產品性價比很高 :

支付寶手握天量的潛在客戶,自然能向保險公司爭取到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像好醫保醫療險、萌寶保少兒意外險等產品,在市場上都很有競爭力,

也是我們在給客戶做方案的時候,經常搭配的產品。


第二、投保體驗感好,方便又快捷 :

以前在線下買保險,想算一算保費都要找代理人,

投保時還要填投保單、交一大堆的複印件,手續非常的麻煩。

而在支付寶上面買保險,點點手指頭就能完成整個流程,

相對要方便很多。


不過,從支付寶保險 上線的第一天起,客服質量跟不上的問題,

就一直被人吐槽。支付寶的保險客服,都是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

由於諮詢量太大,客服容易出現長時間不回覆、回覆不專業等情況,

甚至有的產品都沒有諮詢入口。

不少新手本來就對互聯網保險半信半疑,如果遇上不專業的客服,

很容易就會失去信心…

所以說,在支付寶買保險有優點也有缺點,

但總的來說,更適合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更強的人。


玉藍兒


作者:HI木易子楊不管在支付寶上買保險,還是在保險公司買保險,最大的區別在於條款!有人說支付寶保險比保險公司便宜,那肯定的,因為保險公司有那麼多的銷售人員需要養活,還有職場租金等等等等!而支付寶是一個網絡保險公司,更多的依靠的是計算機,在人工成本方面,降到了最低!所以運營費用就相比而言比較低廉,當然可以讓價格變得更加便宜。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裡面條款的不同。現實的保險公司更多時候會受到客戶的要求,提供相關的產品責任和條款。但是網絡保險公司更多依靠與客戶自行購買,如果客戶一著急,沒有選擇認真閱讀條款,只是看字面意思和宣傳材料,似乎在出險的時候,可能得到的理賠並不盡如人意。

所以互聯網保險公司的投訴率也要遠比線下主體保險公司多得多。我見過幾個案例,在互聯網上買了產品重疾險,然後醫院治療之後,發現特殊材料最多才能報銷 1000 塊錢,而在整個過程當中,光手術材料費用就花費了 4 萬多,因此在報銷上就是一個坑。很多客戶依然對於保險條款,不認真閱讀。總是覺得買了保險就像買了一切,就像給自己加了一道保護鎖,事實上,保險一旦買錯,將會是非常大的損失。

因此對於文化學歷比較低,且沒有耐心認真閱讀保險條款的人來說,線下代理人的面對面服務將變得至關重要!

另外,支付寶的保險產品都是其他保險公司的,支付寶就是中介渠道,真正出了問題,支付寶公司不管,只是讓委託的保險公司解決,這也是造成問題的原因之一。

畢竟誰賺的錢都不是颳風逮著的,每花一分錢都需要認真去思考,認真去面對!

我是HI木易子楊,聚焦財經和職場創業領域,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交流分享!





HI木易子楊


不請自來。支付寶上的保險和普通公司的保險是一樣的,沒有區別。

之所以支付寶保險比保險公司便宜,主要有幾個原因造成的:

1.佣金。普通保險公司由於保險代理人的存在,需要支付大量的佣金,佣金甚至可以到達第一年健康型保險的70%;支付寶上的保險則不用支付這筆費用,自然便宜不少。


2.成本。相較於普通保險公司投放的保險產品,要有大量的營銷費用,人力成本。而支付寶投放的保險產品則省下了這部分費用。


3.產品靈活。同一個保險公司的產品。支付寶上的保障範圍,保障週期可選擇的餘地都要比傳統保險要大的多。這樣獲客成本就要大很多。


綜上所述,支付寶上的保險和普通公司的保險是一樣的,之所以支付寶保險比保險公司便宜,是因為互聯網保險的優勢。


小黑看財經


我是保險夢語,但從不說夢話。從本質上而言保險產品無論在哪裡買都是一樣的,至於為什麼支付寶保險比保險公司便宜,更多是因為支付寶選擇營銷的產品定位導致的。


保險產品是相同的

保險公司上市銷售的產品無論是條款、現金價值表、還是費用率都需要向銀保監會報備並審批通過,才能銷售。這也就意味著說同一款產品,同一年齡段,同樣的保額無論你在哪裡買都會是一樣的。

但是由於網銷渠道的管理辦法,允許對部分保險產品的銷售價值給予小幅的折扣,所以確實存在部分產品特定期間在支付寶的定價會比直接在保險公司的官網買要便宜。

支付寶銷售的保險產品定位不同

支付寶,也就是螞蟻保險的營銷重點是簡單易懂的標準化保險產品,和他最大的競爭對手微保的營銷策略是一致的。所以他們上架的產品,一般都有以下特點:

  1. 定價不貴:比較容易吸引有網絡消費習慣的消費者注意
  2. 消費性保險產品佔絕大多數:因為定價不能高,所以基本無法推廣返還型產品。
  3. 產品結構簡單:例如重疾不會配置豁免責任,不會安排分批賠付。這樣的產品責任過於複雜,沒人講解客戶基本無法自行理解,不適合網絡銷售。但其實這樣的責任非常實用,特別是保費豁免責任。
  4. 標準化:健康告知統一,有任何一點不符合要求直接拒保。當然這也滋生了不少投訴隱患(過失未如實告知)和逆選擇風險(如意未如實告知)。

而一般通過傳統渠道(代理人、銀保)銷售的保險產品,更在意客製化,提供滿期返還保障、保單豁免責任,重疾分批給付等等亮點。銷售人員會通過充分講解來讓客戶理解他所購買的客製化保障的完整內容。


所以,造成題主這樣觀感的主要原因是營銷通路的產品選擇,而不是營銷通路本身提供更普惠的產品。



喵寧葭郢


成本低啊。不用給銷售人員佣金。

前提是自己有相關知識儲備支持自己選擇產品。

例如之前支付寶有一款叫全保通的產品,購買之前需要閱讀的條款有十幾個。。。

隨便買的產品不清楚保險責任,免賠責任,出了險麻煩就大了。

以上

關注松鼠,和松鼠一起避險!


松鼠大叔一枚


兩者的區別在於:

1、成本:網絡保險一般是客戶自學自願購買的保險,相對於傳統保險銷售渠道沒有中間環節,保險公司少了培訓成本、人員成本、職場成本等一系列直接成本,所以價錢相對便宜;

2、服務:網絡保險一般只有到理賠的時候才有服務,而傳統保險銷售渠道包括保單年檢、保全等項目,而且一些優秀的代理人或經紀人能通過一些自願整合幫助客戶解決一些非保險方面的問題,如孩子上學、老人住院等常見事情;

3、知識:網絡保險的條款全部靠客戶自己學習和理解,理解個什麼樣子就什麼樣子,一旦理賠時理解有誤發生拒賠或少賠,那麼就需要客戶自己承擔後果,而傳統的保險代理人或經紀人都有系統的學習,對產品的瞭解程度遠遠大於客戶,而且如果因為保險經紀人的原因造成客戶損失甚至是需要賠償的,這樣在購買前端就極大的保證了客戶利益;

綜上,網絡保險的配置需要客戶自己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客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學習非本專業的知識,增加了時間成本,而且不保證能學得會學的懂,而傳統保險代理人和經紀人能為客戶推薦適合的產品,不需要客戶投入時間成本,特別是保險經紀人還要承擔法律責任這一條是客戶的又一強力保證,而且不增加成本。

總之,想省錢就需要花費時間成本,想省時就需要花費資金成本,建議保險配置還是找專業的經紀人吧,第一節約時間,不用花費時間去學習瞭解和選擇,第二服務有保證,不需要找N家保險公司,你的經紀人一站式幫你解決所有問題,第三零成本,成熟的保險市場保險經紀人是雙向收費的,而國內的保險經紀人只向保險公司收取服務費,對客戶來說是零成本獲得終身保險經紀服務的。


明亞員外


這個問題上個星期回答過,你可能沒注意,支付寶的保險也是保險公司銷售的,理賠還是保險公司做,只是渠道不一樣,因為沒有代理人的中間環節所以會便宜點。同樣的道理,如果需要服務也沒有專門的人員,自己有不清楚的只能打電話到保險公司瞭解,保險公司會指定專人聯繫你,但是這樣的客戶如果多的話,服務人員肯定就很慢了。在哪裡買都沒有關係,主要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就可以了。保險責任沒有了解清楚前最好不要輕易的辦理。保險分消費型的和返還型的,返還的又分養老、理財、教育金、身故和重大疾病。消費型的分一年期的意外和小病醫療。我建議最好通過代理人手上購買,有什麼問題有專人服務諮詢。其實作為消費者最關心的應該是售後服務,您說是吧?畢竟現在是人力成本高,貴有貴的道理。


我就是太貴


這是保險公司和網絡平臺合作做的產品,因為是線上銷售所以省去了很多開支所以便宜很多,但保險是個特殊商品是無形的,保險買了以後都是做好服務,一個好的保險業務員都是為客戶提供完善的服務。我的建議是走先下購買,因為你不光是買的保險更多的是一種後期服務。


電商創業者濤哥


性質不同。仔細看你會發現,支付寶銷售的保險是消費性質的保險,不具備儲蓄功能。類似車險,交一年管一年,可以連續交費。但由於門檻低,且健康告知方式不同,所以理賠時產生糾紛的可能比較大。線下銷售時業務員需要盡到詢問的義務,消費者需要盡到如實告知的義務,而線上購買,只有一張《健康告知須知》如果消費者沒注意查看即購買,有可能出險拒賠的情況,且不違返法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