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象棋起源的故事

國際象棋起源的故事

welcome


帕布洛·尼魯達有一段名言:什麼是國際象棋?國際象棋就是人類自我超越的見證。對某些人而言,國際象棋是音樂,而對另一些人而言,它是回話;在我看來,國際象棋是一首詩,一首充滿戰鬥激情、智慧和意志力的詩篇。 每當我們被國際象棋無與倫比的內在魅力深深感動,情不自禁地思索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時,我們總會提出一個問題———國際象棋究竟起源於何處?國際象棋自問世以來,已經存在了很多個世紀,征服了新舊大陸,它把全世界連接在一起。 根據歷史傳說記載,國際象棋起源於古印度,至今見諸於文獻最早的記錄是在薩珊王朝時期用波斯文寫的。據說,有位印度教宗師見國王自負虛浮,決定給他一個教訓。他向國王推薦了一種在當時尚無人知曉的遊戲。國王當時整天被一群溜鬚拍馬的大臣們包圍,百無聊賴,很需要通過遊戲方式來排遣鬱悶的心情。國王對這種新奇的遊戲很快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高興之餘,他便問那位宗師,作為對他忠心的獎賞,他需要得到什麼賞賜。宗師開口說道:請您在棋盤上的第一個格子上放1粒麥子,第二個格子上放2粒,第三個格子上放4粒,第四個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個次序在後的格子中放的麥粒都必須是前一個格子麥粒數目的倍數,直到最後一個格子第64格放滿為止,這樣我就十分滿足了。 “好吧!”國王揮揮手,慷慨地答應了宗師的這個謙卑的請求。 然而等到麥子成熟時,國王才發現,按照與宗師的約定,全印度的麥子竟然連棋盤一半的格子數目都不夠。這位宗師索要的麥粒數目實際上是天文數字。關於國際象棋起源的其他傳說,我們今天還可以通過一些渠道找到。在約公元600年間問世的波斯小說《卡瑪奈克》中,古印度詩人波納(公元600年至650年)在他的詩歌中述及哈薩王(公元606年至648年)統治時期的卡納尼王國,曾有這番景象的詩句: 無戰事紛擾,除蜂群營營採蜜築巢無聖靈殘足斷肢,除詩篇刪改削去狗尾續貂無軍士衝鋒陷陣攻城拔寨,需天下蒼生苦濟除炮聲隆隆,64格決勝在今朝 有關國際象棋的傳聞軼事散見在阿拉伯歷史學家馬蘇迪(公元10世紀)、比魯尼(公元970年至1038年)、伊本·哈利坎(公元1211年至1282年)、著名波斯詩人福杜斯(公元10世紀)的《帝王世家》以及中世紀意大利偉大詩人但丁的《天堂篇》中。 與國際象棋有關並值得一提的歷史文物有很多,其中至今還在意大利帕多華的聖·索維納教堂長老室供人瞻仰的鑲嵌畫就是最具代表的作品 。據考證,這座教堂約建造於公元1000年,這幅馬賽克鑲嵌畫估計也是在同一時期製作的。畫面中央象徵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忘懷的時光流逝。畫面四角繪有象徵著人類的四種品行:勇氣、堅忍、公正和謹慎。令人稱奇的是,這竟然是用一個真實的棋局來表現的。從畫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中一位棋手在用手觸摸一個棋子,提醒對方自己要行棋了,畫上棋盤的模樣也酷似今天的棋具———8條直線、8條橫線,白格則置於雙方的右下角。 棋藝專家已經無法復原這局棋,但有一點顯而易見,那就是設計這幅鑲嵌圖案的人肯定是位弈棋高手。這說明當時在意大利國際象棋十分普及。儘管很多世紀已經過去了,但現在聖·索維諾教堂依然鮮活如初,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創意折服人心。圖文:李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