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從什麼時候開始瞭解自己的?為什麼?

四海書先生


第一,我天生膽小懦弱,碰到大事就會不知所措,碰到難事喜歡躲避。直到生了孩子之後才剛強起來,也許就是人家說的“為母則剛”吧。

第二,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差,不會觀言察色。

第三,嘴拙,不善與人溝通更不會溜鬚拍馬。

第四,行動力不足。有很多目標和願望,但總是會拖延著不去行動。

第五,善良,孝順,比較樂於助人,對人很實誠。

第六,勤勞,好學。十八般武藝都想學,可沒哪樣很拔尖。

第七,樂觀向上,阿Q精神比較足。什麼事都往好處想。

人生過半,缺點沒多大改觀,慶幸優點能保持。活到老學到老,希望自己能學到更多優點和本領,加油💪





帶孫奶奶的日常


你好,不邀自來。

如果說從什麼時候開始瞭解自己的,我覺得應該是大學畢業實習的時候吧。我父親在我家這邊做個小包工頭,大概從我上學開始吧,一直從事的建築行業。或許是受了父親的影響,大學選專業的時候沒有過多思索,選擇的建築工程管理。

也不知道為什麼,可能當時未曾步入社會,沒有經歷過太多。總感覺父親所做的一切,簡單而乏味,當時的我就想,我學出來一個一定會比我爸強。每次想到這兒,都會失神笑一笑,可嘆當時我多麼天真。時間一晃而過,幾年的時間很快過去了。本來學校有校招企業來招實習生,不過都是當地的居多。原意是想著離家近一點,便沒有參加校招。

後來,開年便從家裡帶著憧憬出發了,打算自己找一個實習單位。不過,事與願違,開年建築企業開工的比較少,願意招收實習生的更是少了。蹉跎了幾天,在杭州那邊有了消息,和朋友緊趕慢趕在約定的日子裡簽訂了協議,開始了實習生活。可以說,那幾個月是我原來世界觀崩塌的開始,當然也是一種重生。就是把自己所有的驕傲都踐踏在腳底,兜裡時刻揣著煙,開始學到新的東西。重新認識什麼是塔尺,水準儀,什麼是標高,天天腦子裡都是結施圖,建施圖。或許那時候在泥濘中放線的時候才明白,所有的一切才是真正的開始,我才開始真正的瞭解自己。

最後,送你一郭德綱老師經常說的話共勉。“天不生無用之人,地不長無名之草”。





講給我聽的故事


說實話對於什麼時候開始瞭解自己,還真的不好說出。小時候瞭解自己就是一個啥都想做的懵懂寶寶,警察 醫生 科學家都是我的夢。

到了初中到高中學生時代是一個懷揣大學夢的學生,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幾個字曾經刻在我的桌子上。不過後來只是上了一個專科學校。

大學畢業以後想的是幹一番大事業,行業不停的調換,最後還是一事無成。我不知道這到底算不算了解自己。


腦袋大松


我是從我三十歲開始。我這個人其實活這麼多年,一直活得沒有自己很大的方向,一般都是靠別人給我選擇,自己照著做就行。目前為止發現自己一事無成。做事情畏首畏尾,到現在都沒有找到自己的愛好,自己事業。但是從現在開始,我要給自己定一個目標,始終朝著這個方向走,堅持自己,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朝曉夕拾


三歲時,我想要一顆棒棒糖。

五歲時,我想要一個布娃娃。

八歲時,我想要一雙紅皮鞋。

十歲時,我想要一件連衣裙。

十二歲時,我想要行俠仗義。

十四歲時,我想要長髮及腰。

十六歲時,我想要名列前茅。

十八歲時,我卻想獨自遠走天涯。

二十歲時,我以為天下人皆可負,不可負他

二十二歲時才明白,

真心換來的有可能也是虛假。

我們每個人都在不停地長大或者變老,每個年齡斷想要的東西也不一樣,隨著我們不斷地長大,我們的貪念也越來越重。但隨著我們的變老,慾望也越來越輕。三十歲的我不求什麼榮華富貴,只希望父母健健康康,孩子平安長大,老公愛我如初就行了!



花開不長久


從什麼時候開始瞭解自己,這個問題我一直思考,一直卻得不到理想答案。

隨意歲月的流逝,我們的經歷越來越多,感情也在不斷變化,對事物的認知也在不斷改變,而我們的心也在改變。

古人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我們雖然不能“三日而醒吾身”,但是即情即景,總會有些感觸,這個感觸就是自我認識的地方。與人比,總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或者別人處處不如自己。這時我們要不只看到別人的長處,要不只看到別人的短處,卻不會挖掘自己的優點,總結自己的缺點。這種認知,要麼讓人極度自卑,要麼自我膨脹。這種認知沒有也罷。

有的人身居高位,能洞悉一切,不貪功冒進,不傲慢帶人,這種人即瞭解自己,也瞭解別人,相反,有的人位高則眼盲,功高而耳聾,這種人雖然一時得意,卻是嫉妒愛慕虛榮,猶如那牆頭草,勁風一吹就塌了腰!

我以為,人在低谷中,更能認識自己,此時此刻,方能看見人生百態,嚐盡人生冷暖。這時候,要不卑不亢,不求人,不墮落自己,挺過來,萬擔苦難又何足慮?

過去,自己心高氣傲,抉擇面前專挑自己不擅長的領域,現在想來不過是書生意氣。人要跟著自己的心走,又不能隨心所欲,心猿縱然有千萬匹馬,卻不能任一匹馬脫韁。

最重要的一點,要做心中的自己,不要做別人眼中的自己,要活的真實,過的有意義,就要從心開始,知道自己想什麼,想要做什麼?

曾文正每日靜坐,就是磨練自己的心性,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慾望不能一一實現,所以人不能只為打開那扇門,卻忽略了那扇窗。


七夕情話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認識根據自己年齡的增長,逐漸認識到自己,有意識的改變自己,不同年齡段,有著不同的見解,有著不同的需求,我個人認為,本人是在30歲以後,才慢慢看清自己,認識自己,隨著年齡的成長,閱歷的曾加,要完全認識認識自己,感覺和學習一樣,學到老活到老,人也是這樣,越老越成熟,越有能力,越懂得人情世故。以上是本人見解,觀念不同 歡迎指導。





襄縣濤哥在越南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中曾寫過: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

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

可是我當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是的,大家在年輕的時候,都是意氣風發的模樣,有著不服輸、人定勝天的精神,但是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你會慢慢意識到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回想我開始意識到自己是個普通人,應該是初中時期,無論我如何努力、如何追趕,都不能成為學校裡最拔尖的那批人。

那時候,我就開始意識到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有很多事情我努力並不能做到。

02

但是我今天想和大家說,認識到自己的普通,接受自己的平凡也不是一件壞事。

日本有部電視劇叫做《重版出來》,其中的一個主人公是漫畫大家的資深助手沼田渡。

他在20歲時獲得新人獎,從那以後,他以成為漫畫家為目標努力了20年,卻連不署名的連載也沒有出過。

他一直努力堅持著、苦熬著,以漫不經心的玩笑掩飾著自己的不甘,但是在看到天才漫畫家中田伯的漫畫後,他意識到了自己與他的差距:

普通人與天才之間的差距。

終於,在40歲生日的時候,他面對了自己的內心,接受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想要使自己的漫畫出版可能再來20年也不行。

於是,他回到老家,在自家的釀酒廠裡幫忙。

這雖然與原本的理想相差甚遠,但看到他為自家的新品精心繪製小卡片,以另一種形式實現自己的價值,感受到對他而言,這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生活。

所以啊,我所說的接受自己的普通和平庸並不是說每天渾渾噩噩,糊塗生活,而是在接受自己普通的基礎上認真、努力地去生活。

之前在看過知乎上的一個提問是:

接受自己平庸的那一刻是什麼情境?

他們說:

接受自己的平庸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

接受現在的自己後再去努力,期待值也會比之前更好,心態上會更輕鬆。


檸檬99


我理解的瞭解自己,就是成長——長大、成熟。

小時候,在父母的嘮叨下,盼著自己趕快長大,早點離開家一個人飛翔。

成人後,奔跑在時代的大轉盤下,卻好想能回到小時候,回到那個安全的庇護所。

人生最無奈的就是不能把控時間吧,什麼都可以努力去爭取,努力去把握,但唯有時間是最無情的,說走就走,連個招呼都不打。

渾渾噩噩的晃到了成家立業的年齡,結婚、生子,按部就班的沿著人生的軌跡這麼走下去,平淡無奇,沒有一點波瀾。

然而,時間是人生的主宰。2020年它主宰了整個世界。

在家隔離的第38天裡,每天循環著同樣的事情,從開始的煩躁到後來的釋然以及現在享受當下,開始慢慢學會放下,靜下來,聽自己的呼吸,感受內心的聲音。

沒有什麼時候是比現在更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想成為怎樣的人,想要怎樣的生活了。

其實,應該感謝這個春節,感謝這段被隔離的時光。

它讓我們放慢了腳步,去慢慢尋找自己,它讓我們靜下心來,聽聽身邊的聲音。

它讓我們看清楚了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我們該追求的。

2020年前的我,蒙著雙眼,不想長大。

2020年後的我,希望和我的孩子一起學會長大,希望自己變得更加堅強。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和內心的我對話。



蘇打蘇塔yu


說到認識自己,這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也是很難回答的問題。人隨著閱歷的不斷提升,人生經驗的不斷充實,自己的行為,思維,認知,做事方式都會有一定的改變。現在你認識的自己可能過一段時間後,你會覺得你又變了。

每個階段,每個時間點,你的想法,目標以及此時此刻接觸的事物不一樣,那麼你所認識的自己也是有所改變的。

但是一個有鑑定信念的人,對自己的目標,夢想有持之以恆的信心,那麼你在任何時候都能為了目標夢想而奮鬥,這時候你就能向著目標來認識自己,在每一個階段,自己那些方面不足,那些需要提升,再去改變自己,距離目標夢想就會越來越近。

僅僅是自己的意見見解,歡迎指導[捂臉][捂臉][捂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