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一件比買車還要理性的事,你也是當白菜買的嗎?

買保險,一件比買車還要理性的事,你也是當白菜買的嗎?

我們回想一下,自己當時買保險的情景:

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推薦了一款產品,告訴你這款產品你這裡好那裡好,我們公司如何大,或者在網上看到廣告推送,然後你就下單了,產品到底好不好,適不適合自己,不知道。

保險費算不上很貴,每年幾百、幾千或幾萬,對你來說並不是一筆很大的開支,經過業務員的介紹,也就一眨眼的功夫就決定了。

決定買這款保險產品的時間,是不是和買一顆白菜花的時間差不多?

買保險,應該是比買車還要理性的一件事。

很多男性買車時會考慮價位、車型、品牌、駕駛樂趣、配置等等,會適當做研究。大多數女性可能會更考慮車子的顏值,至少會選擇一款漂亮的車。

買車可以讓我們出行更便利,買到一款心儀的車子更可提升我們的愉悅感。

但是保險不一樣,保險是提供保障的,只有在出事之後你才會發現它的價值,在沒出事的時候,它只是一本厚厚的保單合同。

經過一兩年,發現這輛車不適合自己,或者要換更好的車,可以以六七折、七八折的價格將車子出售換回現金。

保險不一樣,在不出事的情況下,你永遠也不知道這本保單是不是適合自己,經過一兩年發現這款產品不適合自己,如果退保,只能拿回10-20%,損失極大。

問題出在哪?

車子是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在買之前可能不熟悉,但是經過長時間的駕駛(用戶體驗),我們至少知道這是一輛什麼車,賣車的損失在我們可接受範圍之內。但是保險不一樣,因為一開始不瞭解,大多數人也無從瞭解,即使有保險業務員的介紹,買了不適合自己的產品,以後想換想退,只能退現金價值,現金價值和保費相比,簡直九牛一毛。

所以你回想一下,你買車的時候所花的精力是不是比買保險要多的多。

買保險,一件比買車還要理性的事,你也是當白菜買的嗎?

你說兩者價格不一樣,自然上心程度不一樣。一輛車十幾萬幾十萬,一份保險幾千幾萬,保費的這個幾千幾萬是每年都要交這麼多,接下來的連續10年或30年都要為當初的決定支付一筆開支。刨除通貨膨脹的問題,按總保費來算的話,保費也不是一筆小的開支。

所以,你現在有沒有開始重視起這個問題。


你買保險的原因


大家買保險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這三類:

第一,別人推薦

你的親戚或者你媽媽的小姐妹在保險公司上班,三天兩頭給你介紹保險的重要性,給你推薦的產品有多好,買了之後對你有什麼好處,耐不住人家的『敬業精神』,買吧。

第二,跟風買

辦公室的同事買了,你也複製別人的方案,來一份,這就是所謂的:人家有的,我也要有。

第三,覺得有需要買

這一類朋友是主動想買的,知道保險有用,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問題是,不論是因為什麼原因,或者通過什麼渠道買的,絕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自己買了什麼保險,保障內容是什麼,保障全不全,保額夠不夠,一片模糊

買保險,一件比買車還要理性的事,你也是當白菜買的嗎?

業務員給你詳細介紹過?對,沒錯,他應該有給你詳細介紹過。鑑於中國保險業的發展狀況,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的保險業務員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家的幾款產品,經過一兩週的培訓就上崗,開始給身邊的人推銷產品,殺熟結束,賣不動了,自然淘汰。看看保險業務員的留存率就知道了。

所以你指望你遇到的保險業務員很專業?這個概率很低哦~

那保險業務員不專業,我自己學習還不行嗎?

太難了,沒有3個月的深入學習,還是一知半解。


保險能解決什麼問題你知道嗎?


保險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份保障,生病可以報銷,掛了可以賠錢,存錢養老等等。

但其實不同的險種提供的保障是不一樣的,相同的險種不同的類型、不同的產品也不一樣。

買了一份意外險,然後生病住院了,出院後拿著保險單去保險公司辦理賠,人家工作人員說你這是意外險的保單,疾病住院不可以理賠,大喊『保險都是騙人的』。

別覺得這個例子很搞笑,這是真實發生的故事。

人身保險大致可以分為五類:醫療險、重疾險、意外險、壽險和年金險。

醫療險可以報銷醫療費用,其中百萬醫療一般只能報銷住院費用,門診不管,而且有1萬元免賠額,即除去社保結算剩餘的自費部分,要扣除一萬元再全額報銷。

百萬醫療只能報銷醫院的普通部,如果想要看特需部或國際部,那就要買中端醫療險,保費會貴一些,如果想要報銷昂貴醫院或者國外醫院的費用,那可以選擇高端醫療險。

重疾險就是得了重大疾病,保險公司賠保額,你的保額是10萬就賠給你10萬,保額是200萬就賠給你200萬,保險公司不管你拿了這個錢去幹嘛,這和醫療險憑發票報銷不一樣。

重疾險理賠金的作用並不是醫療費,醫療費的問題可以用各種醫療險來解決(醫療險比重疾險便宜太多了)。想象一下,原先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年入30萬,假如不幸得了癌症,可能要花一兩年時間治療,收入斷崖式下跌,孩子還要繼續養,房貸還要繼續供,病看好了,又得花一兩年時間恢復,康復的費用醫療險可不管,如果沒有重疾險理賠金,這些錢都要自己出。『一箇中產家庭和貧困的距離,只差一場大病』這句話你可能也聽過。

所以重疾險的作用是收入損失的補償

意外險,主要提供兩方面的保障,1 意外身故或傷殘,2 意外醫療補償。

因意外原因身故,直接賠保額,因意外殘疾,按照1-10級的傷殘等級賠100-10%的保額。這裡我們需要特別注意意外傷殘的保障,意外殘疾導致的後果可能比意外身故還要嚴重或長久,所以保額一定要足夠。

意外醫療補償就類似醫療險,憑發票報銷,不過這裡不限制門急診還是住院,只要是意外原因,在指定醫院治療發生的醫療費,都可以按照保單進行報銷。

壽險就比較純粹了,就是掛了就賠,不論什麼原因(意外、疾病、自殺或自然身故)。壽險又分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定期壽險的作用是家庭責任的轉移(就是人走了,換一大筆錢繼續養家),普通家庭需要定期壽險,而終身壽險則是有鉅額資產需要傳承給下一代的家庭才需要考慮。

年金險,可以作為養老金或者教育金,也非常重要,特別是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均壽命越來越長的時代。這裡強調一點,在沒有配齊以上保障型保險之前,不要考慮年金險。

買保險,一件比買車還要理性的事,你也是當白菜買的嗎?


保險產品需要私人定製

一個人很有錢,買一輛普通的家用車,人家會覺得這個人低調;資金不足,貸款買一輛豪車,可能壓力大一點,但是也許會對事業有幫助,至少也面子足。

但是保險不一樣,保險是最需要私人訂製的一種產品。買錯可能沒用,也可能要命啊。

買保險,一件比買車還要理性的事,你也是當白菜買的嗎?

你年入50萬,買了20萬保額的重疾險,說起來也是重疾險保障的人,一旦生病,本來接下來三年可以到手的150萬就沒了,保險公司賠給你20萬,有用嗎?你以為的買了保險,就算賠給你了,也沒有派上用場。

我們買車,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品牌,或者幾個品牌中選擇一輛。假如你本來準備買一輛大眾途觀,但是你最要好的朋友在保時捷4S店,你會買一輛卡宴嗎?當然不會,因為一般人都知道兩者價格相差很大,也大概知道自己對車子的需求。

但是目前的保險市場,是你親戚朋友在哪家保險公司,或者你和誰的關係更好,你就買哪家的產品。你買了一款2000塊的意外險,其實別的地方300塊就可以搞定了,保障可能還更多。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就是保險其實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行業,但是絕大多數的從業者都非常不專業。

保險不是一定越便宜或越貴就好,而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

年入50萬,重疾險的保額一般需要150-250萬,才能在發生狀況的時候能夠解決問題,買個20萬保額,就當沒有買錯吧。

除了保額,保障也要全面,醫療險、意外險、重疾險、壽險,都需要搭配好,不同的險種起的作用是不一樣的。

很多業務員不喜歡賣醫療險,因為太便宜了,賺不到錢,而且一旦發生理賠,要提供的服務太多了,太費時。但往往是最便宜的保險能解決非常大的問題,醫療險每年幾百塊的保費,給你幾百萬的保額,香不香?每個人都有醫療險的話,朋友圈就沒有水滴籌了。

還有很多業務員自己都沒有聽說過定期壽險這個險種,同樣的原因,保費低,佣金少。

不同的人群或職業,所需要的險種、產品、保額都是不一樣的。

比如很多醫生朋友來找我買保險,重疾險方面我會特別注意艾滋病是否除外責任,有的重疾險產品不論什麼原因感染艾滋病,都作除外處理(就是不保),但是醫生很有可能在工作的過程中感染艾滋病,我就會盡可能幫他配置『醫務人員因職業原因感染艾滋病不做除外處理』的產品。

比如經常出差的客戶,我會建議他多花幾十元或一兩百元提高交通意外的保障,1000萬的航空意外險每年只要120元,你肯定不知道。

買保險,一件比買車還要理性的事,你也是當白菜買的嗎?

所以每個人買保險,服務人員一定要了解你的個人狀況和需求偏好,家庭結構、工作類別、收入狀況、每年支出、負債情況、身體狀況等這些都是基礎內容,否則就是明明想買一輛SUV,結果買了一輛大貨車,你還覺得這車視野可真高啊。

已經買了保險的朋友,把家裡的保單拿出來認真看看有沒有買對。

準備買保險的朋友,一定擦亮眼睛找一位專業靠譜的服務人員。

記住一點,具體買了哪一款產品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和服務人員坐下來好好聊聊,我為什麼要這麼買。


買保險,一件比買車還要理性的事,你也是當白菜買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