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震撼到了”的電影,也可能或未必“震撼到了”你。
盤點這十部電影,被震撼的原由不同。視覺首當其衝,也有想法、概念的顛覆和衝擊
更有一種人生姿態的灑脫和飄逸,盤點第一部就是如此
活著 (1994)
豆瓣評分:9.2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蘆葦 / 餘華
“我被震撼到了”
不是因為革文進躍大的敏感,也不是屍山血海的國軍兄弟
也不是史詩般的時代背景行雲流水的推進,而是
輸光所有家產、氣死父親的福貴那麼坦然的接過龍二的皮影生計
那份灑脫和飄逸,如那身穿在他身上的綢緞一樣
難道他是真的悟透了“富貴如雲煙”、“錢才是累贅”這個理
但也確實因“賭”活了下來,真是“舍財免災”的經典案例!
阿凡達 Avatar (2009)
豆瓣評分:8.7
導演: 詹姆斯·卡梅隆 編劇: 詹姆斯·卡梅隆
如果說,人類之上真有個造物主的團隊
那麼該片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就是這個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
憑藉《阿凡達》,詹姆斯·卡梅隆把一個人的電影夢變成了關於生命終結的奇幻之旅,他對未來電影媒體的雄心壯志以及遠見卓識改變了我們的觀影體驗。。
這部電影充滿了對無形世界的探索精神,以及震撼人心的動作畫面。這是一部為了征服人心、思想、歷史書籍和票房紀錄而創作的電影史詩。
如果看過美劇《蒼穹浩瀚》的人,就會相信“阿凡達”的世界不是完全憑空產生。
實際上,詹姆斯·卡梅隆和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共同參與的星際資源公司已經運作了8年了。
指環王123 The Lord of the Rings (2001/2002/2003)
豆瓣評分:9.0、9.1、9.2
導演: 彼得·傑克遜 編劇: 弗蘭·威爾士 / 菲利帕·鮑恩斯 / 彼得·傑克遜 / J·R·R·托爾金
看完之後,心潮激盪,竟說不出話來。像電影院退場一樣,有很多想法等不及要湧出 ,但站在門口時卻又默然,不知從哪裡說起。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影院裡的音響效果太逼真,使人與影片人物發生共鳴產生惝恍迷離之感。
片中,我們看到了眾多的特技,非常具有實感,卻毫不張揚,沒有喧賓奪主的感覺,反而和劇情有珠聯璧合的功效,為電影增添了幾分神秘,大氣的感覺。記得Hobbiton上的火焰麼,瑰麗如斯!記得Gandalf騎著鷹穿過巔峰的感覺麼,御風翱翔! 愛極了片中的攝影,山谷的Hobbit小鎮,恬靜得如同世外桃
相對於黑客帝國,這三部的連續性更好一些。
黑客帝國123 The Matrix (1999/2001/2003)
豆瓣評分:9.0、9.1、8.7
導演: 莉莉·沃卓斯基 / 拉娜·沃卓斯基 編劇: 莉莉·沃卓斯基 / 拉娜·沃卓斯基
黑客帝國的劇情比較難懂,那個年代。不看三遍,是不會理清頭緒要,更不用說其中的精髓。
電影融入了大量哲學元素,如存在主義、結構主義、宿命論、虛無主義等等。
當然,現在看來是深諳人類未來去向的一部人工智能哲學電影
豆瓣上有100萬人參與了打分,有120萬短評,和1100+篇的長評
所謂的電影超級IP,無能出其左右的!
至於子彈軌跡,騰空滯留,攀牆走壁額槍戰已經成了諸多動作電影的的標配了
盜夢空間 Inception (2010)
豆瓣評分:9.3
導演: 克里斯托弗·諾蘭 編劇: 克里斯托弗·諾蘭
單部豆瓣上有130萬人參與了打分,有近6000的長評
為什麼意識形態、意念、觀念這些東西如此深刻的影響甚至左右人的命運?
現代科技水平下,"植入意念"也不再是虛妄之物,
也因此,樹立正的三觀和從小立志是多麼多麼重要。
《盜夢空間》把這一切連同“莊周夢蝶”的故事視覺化了。
此外,類似夢中一刻、人間數日,夢中夢都在這部電影得以生動體現,
只能說,諾蘭是個心理大師、語言大師,太了不起了!
另外,我也喜歡這個名字:奠基,這也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法寶。
星際穿越 Interstellar (2014)
豆瓣評分:9.3
導演: 克里斯托弗·諾蘭 編劇: 喬納森·諾蘭 / 克里斯托弗·諾蘭
太壯闊了,無以言表!
40'漸入佳境,80'歎為觀止,120'淚流滿面,160'恍如隔世…
不曾如此貼近浩瀚星空,被它環抱;不曾如此觸摸生命之弦,遁入五維幻境。
瑕不掩瑜的科幻神作,刷新視覺的IMAX體驗
201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星際穿越》的科學顧問:基普·索恩教授。
電影名字《星際穿越》,也是索恩教授寫的天文學通識讀本的名字。
裡面講到了一連串讓人瞠目結舌的宇宙奇景:大爆炸、黑洞、時空彎曲、潮汐力、蟲洞、引力彈弓、星際旅行等等。
若果沒有大劉的《三體》,《星際穿越》就是截止目前,我們看到的宇宙科幻的天花板。
流浪地球 (2019)
豆瓣評分:7.9
導演: 郭帆 編劇: 龔格爾 / 嚴東旭 / 郭帆 / 葉俊策 / 楊治學 / 吳荑 / 葉濡暢 / 沈晶晶 / 劉慈欣
該片氣吞宇宙的恢弘氣勢,或數年後電影《三體》可將其比下
曾經以為,浩瀚蒼穹難以企及,如今看來,我們就是其中的星辰!
曾經的痴人說夢,70年代齊奧爾科夫斯基設想的“太空電梯”
60年代弗里曼·戴森提出的“戴森球”已經是一批又一批科學家的工程研究項目。
有人說《三體》之後,再無科幻,大牛、郭帆的《流浪地球》也只是個起點
十年後,我們再來看看這部電影的價值和地位吧!
意志的勝利 Triumph des Willens (1935)
豆瓣評分:8.5
導演: 萊妮·裡芬施塔爾 編劇: 萊妮·裡芬施塔爾 / 沃爾特·魯特曼 主演: 阿道夫·希特勒
震撼世界的電影《浪潮》在這部希特勒主演的記錄式電影裡只是涓涓細流。看這部電影感覺房子和空氣都在震顫。
片由納粹構思,第三帝國出資贊助,記錄了納粹巔峰時期的會議、集會和遊行盛況。為配合拍攝,帝國提供無限制的經費,一百多人的攝製組,無數的聚光燈,十六名一流攝影師、三十臺 攝影機、二十二輛配備司機的汽車和身著制服的機動警官,這龐大且豪華的攝製隊伍加上裡芬斯塔爾天才的創造力和美學理念,為影史奉上了一部最為完美也最受爭議的傑作。
這可能是有史以來形式與內容反差最大的作品——極其出色的藝術表現力和最反動的表現內容。但這部具有傳奇色彩的紀錄片最有價值的地方是它的驚人藝術性,把遊行、集會、吶喊、舉手等處理成恢宏的史詩,彷彿希特勒成了摩西,深邃的宗教意味和高超的宣傳效果相得益彰。 《意志的勝利》被稱為“最具權威性的宣傳電影”,它榮獲1935年威尼斯電影節和巴黎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
泰坦尼克號 Titanic (1997)
豆瓣評分:9.4
導演: 詹姆斯·卡梅隆 編劇: 詹姆斯·卡梅隆
像當初被號稱 “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蹟”的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開始了自己的處女航一樣,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的電影《泰坦尼克號》也被冠以“世紀電影工業的奇蹟”,無論他的佈景、劇情或愛情如何的絢麗動人,給人們的震撼的源動力一定是這艘真實窗體打造的的龐然大物 如果以1997年的《泰坦尼克號》為節點盤點前20年和後10年,會發現,97前延續許久的純明星制已經漸露疲態,之後混搭CG和明星的大片利刃開始所向披靡。這自然跟電腦技術成熟和全球市場一體化密不可分,恰好1997年前後,中國開始融入全球文化消費品市場——以1994年中影集團開始大片引進為標誌。 表面上,是[真實的謊言]、[空軍一號]之類擦亮了影迷的眼睛,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真正校準大片商業和文藝標杆的電影,非[泰坦尼克]莫屬。不僅因為票房,各種延伸品排山倒海地湧來,更讓國人首次見識電影產業的驚人威力。
拯救大兵瑞恩 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豆瓣評分:9.0
導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編劇: 羅伯特·羅達特
諾曼底登陸是世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登陸戰之一,影片剛開場便是二十五分鐘漫長、慘烈又令人窒息的戰爭場面,這是電影史上對戰爭場面非常逼真和經典的描寫,諾曼底登陸參戰人數有多多,戰役就有多慘烈,剛開篇就這樣一個高潮真的讓人看完了之後久久不能平復的進入到下面的劇情。
生命也是如此脆弱,脆弱到令人心驚的程度。當子彈射入腦顱,鮮血尚未濺到地上;當利刃插進胸腔,心臟仍在舒張抽搐,生命已然逝去,留下的那些些痕跡,也只如流水滑過指縫後,手上殘留的水漬般輕易蒸發。
史蒂芬也用這二十五分鐘時間,強迫我接受這個震撼——
身處戰爭中的人,就如我們指尖下的蟲蟻。
也因此為電影的主題鋪墊了堅實的伏筆。
閱讀更多 淘電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