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后30年何去何從

1月29日凌晨,2019亞洲盃半決賽,日本3-0完勝伊朗。

這場比賽後人們關心國足的未來在哪裡。

中國足球后30年還有未來嗎?

記得以前有句話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而中國足球卻走上了另一條特殊道路,十年樹人。

背後貧乏的思維更讓人糾結,我們記得以前的五年經濟計劃,似乎中國足球也走上了這條道路。

沒有大量的基礎從業人員,沒有合理科學的管理制度,無水之源,卻搞大躍進的發展模式。於是知名教練工資越來越高,球員工資越來越高,但是成績卻越來越不理想。

人才匱乏,這似乎都是大家認可的原因,而後備人才匱乏要追溯到2002年到2010年的青訓荒漠,青訓荒漠的源頭則是2001年前後的奧運戰略和暫停升降級。

事實上,青訓並不是中國足球嬌弱的唯一原因,為什麼我們的球員在俱樂部拼命,承載著民眾希望的國家隊卻散步。

普遍缺乏的榮譽感已經成為國足發展的腫瘤,觀遍世界上所有的國家足球隊,你很難找到國足這樣的奇葩。

從職業精神來說,國足更是差人家十萬八千里,看看c羅的飲食單,然後你看看國足的菜單。

對別的球員來說,足球是職業,對國足來說足球是ATM。

一個是通過職業去賺錢,一個是為了賺錢而從事這個職業。

高下立判,何以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