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縣琵琶彈唱“十二花”


隴南文縣,古稱陰平,處於陝、甘、川三省交匯地域,人文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山水與民族文化交相暉映,巴蜀文化與秦隴文化相互激盪,造就了文縣豐富、多彩、鮮明的文化特色,尤其是民歌更具獨特的風韻。文縣琵琶彈唱《十二花》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它的旋律優美、動聽,歌詞具有鄉土氣息,加上自制土琵琶的伴奏,是陰平大地上久久傳唱、愈久彌新、蕩人心魄的樂章,是勤勞勇敢的隴南文縣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


文縣琵琶彈唱“十二花”


文縣琵琶彈唱“十二花”


文縣琵琶彈唱“十二花”


文縣琵琶彈唱“十二花”


文縣琵琶彈唱“十二花”


文縣琵琶彈唱“十二花”


琵琶彈唱《十二花》在文縣流傳了數百年,它以獨特的音樂風格凝聚了當地人民對文化、歷史、生活和智慧的感知。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文縣城鄉群眾,尤其是農民群眾娛樂的主要方式之一。文縣琵琶彈唱的形式靈活多樣,不受地域限制,彈唱者通常會自發組織在一起,或在廟宇祠堂、家庭院落,或在田間地頭,樹下河邊,或在廣場橋頭,隨處都是他們的"舞臺"。琵琶彈唱還會出現在一些民俗活動中。如婚喪嫁娶、逢年過節,"唱把式"們都會聚在一起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彈唱十二花的人要具備清脆嘹亮的嗓音條件,會唱的曲調數量多,琵琶彈得得心應手,磁碟敲得龍飛鳳舞才稱得上是優秀的"唱把式"。這種群體之間交流傳承的同時,也為農民群眾的生活帶來了無盡的樂趣。這樣長期的共同生活和耳濡目染形成的一種個人文化積澱。


文縣琵琶彈唱“十二花”


文縣琵琶彈唱“十二花”


文縣琵琶彈唱“十二花”


文縣琵琶彈唱“十二花”

文縣琵琶彈唱的地域範圍也很廣,我們在拍攝時瞭解到,琵琶彈唱在文縣許多鄉鎮均有廣泛流傳, 說起文縣的琵琶彈唱,還有一個特別值的追憶和自豪的歷史故事:紅軍長征途經松潘一帶,當時正是與張國燾右傾投降主義路線作鬥爭的關鍵時期,毛主席和周恩來帶領的紅軍,在毛爾蓋等地和敵人周旋,當時的情形非常嚴峻、險惡,毛主席和周恩來正為紅軍的前途命運殫精竭慮,一天旁晚,一曲宛轉悠揚的琵琶彈唱在荒涼的草地上回蕩,毛主席和周恩來緊鎖的眉頭忽然展開,連聲說:"這曲子好聽,好聽....."。這正是一名紅軍戰士用自制的土琵琶自彈自唱的"十二花"。據考證這個跟隨紅軍長征的文縣中寨籍戰士已經犧牲,但是,這個膾炙人口的故事卻流傳了下來......


文縣琵琶彈唱“十二花”


今天,文縣琵琶彈唱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了新的內涵,賦予了時代的亮色。市委書記孫雪濤在文縣調研時聽了琵琶彈唱《十二花》後,十分欣賞。他從建設隴南文化大市的高度出發,要求隴南的文化工作者,對文縣琵琶彈唱十二花進行挖掘、整理、提高、創新。為了把市委孫書記的要求落到實處,文廣新局高度重視,準備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同時專門抽調骨幹力量,拍攝電視音樂專題片"琵琶彈唱《十二花》"。

攝製組來到文縣,首先找到了基層文藝工作者和琵琶彈唱的"唱把式",瞭解琵琶彈唱的基本情況和現狀;隨後,又深入到文縣不同的村寨拍攝和感受了琵琶彈唱的魅力。


文縣琵琶彈唱“十二花”


文縣琵琶彈唱“十二花”


文縣琵琶彈唱“十二花”


文縣琵琶彈唱“十二花”

文縣石雞壩鄉哈南寨是文縣四大文化名鎮之一,這個寨子的琵琶彈唱內容廣、曲調多是最具有權威性的。王玉貴是文縣哈南人 ,小學高級教師,從事教育工作32年, 一生酷愛音樂、詩詞。為了挖掘和整理文縣琵琶彈唱曲譜,退休後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 這項工作中去了,這支琵琶彈唱隊就是王老師親自創建的。王玉貴妻子受他的影響也學起了琵琶彈唱。每天忙完農活,回到家中吃過晚飯,他和老伴都會彈上一曲,從中享受琵琶彈唱給他們帶來的暢快和舒心。你看他和老伴坐在火爐旁自彈自唱,夕陽紅的日子是多麼的愜意和美好......

文縣中寨鄉是文縣四大文化名鎮之一,中寨村又是文縣最大的行政村,因此琵琶彈唱的人數、形式是最具規模的,中寨實居在中國地圖的心臟,是不可多得的奇山異水之寶地,有 "一樹花開豔五色,峰指氐羌冰劍冷"之美譽。而中寨的琵琶彈唱"十二花",則是中寨民族民俗文化的精髓和瑰寶,是中寨地域奇峰之外又一座高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據考證,早在殷商時代,文縣中寨就有人類文化活動。然而,隨著歷史的變遷,文化現象如潮起潮落,很多文化遺蹟已經失傳,中寨的三絃背弓、琵琶彈唱也面臨失傳的危險。為此,拯救、挖掘、整理、提高、創新琵琶彈唱"十二花"正和民意,正當其時。

文縣鐵樓白馬藏族人,他們所演唱的琵琶彈唱十二花從曲調、內容、形式上與其他村寨的琵琶彈唱沒有大的區別,但由於服飾和彈唱者的個性差異,更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為了全面瞭解琵琶彈唱的歷史淵源、發展過程、彈唱及表現形式,攝製組還走訪了當地比較有名的幾位"唱把式",從他們那裡得到了許多關於琵琶彈唱的歷史和一些寶貴的資料。

從琵琶的外形上看,與敦煌壁畫中的曲項琵琶十分相似,琵琶頭部的造型很像諸葛亮戴的丞相帽,由此有人推斷,可能在三國時期文縣中寨就有琵琶彈唱這一表演形式了。從琵琶彈唱的內容上看,所反映的故事情節,多為三國、唐、宋時期的歷史故事,如琵琶彈唱描述的三國時期的事件有古城會、千里走單騎等;穆桂英掛帥、楊家將等,由此推斷,琵琶彈唱這一表演形式遠在唐宋時期就已經在文縣的中寨、石雞壩、鐵樓寨等地發展成型。所以文縣才是琵琶彈唱十二花的發源地和原創地。而四川的九寨、青川、平武的琵琶彈唱十二花都是從文縣流傳和輻射過去的,他們只是把十二花改成了採花調而已.....

文縣琵琶彈唱曲子浩如煙海,大多是流傳在隴南山區的民間小調,如《十二花》、《放風箏》、《十勸郎》、《十杯酒》、《孟姜女哭長城》等,這系膾炙人口的民歌,歌唱愛情、勞動的內容佔了大多數。如今有的舊曲填上新詞,歌唱黨的富民政策、計劃生育、農村新貌、新人新事等,富裕了的農民發自內心的歌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為民富民的好政策。散發著泥土芳香的中寨琵琶彈唱,其中最經典的代表作,《十二花》等數十首民歌已被收錄載入《中國民間歌曲集甘肅卷》。


文縣琵琶彈唱“十二花”


文縣琵琶彈唱“十二花”


文縣琵琶彈唱“十二花”


文縣琵琶彈唱“十二花”


文縣琵琶彈唱“十二花”


文縣琵琶彈唱“十二花”


文縣琵琶彈唱十二花的優美旋律,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群眾演唱的氛圍,根據文縣在今年春節舉辦琵琶彈唱比賽的初步統計,全縣共有二十六支琵琶彈唱隊,彈唱人數達到一千多。並且已傳到了四川平武和九寨溝縣。我們有理由相信,有廣大的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熱情投入,隴南文縣的琵琶彈唱《十二花》必將走出文縣,走出隴南,走向全省,走向全國;這朵民族民間的文化藝術瑰寶隨著時代前進的腳步,必將綻放出更加燦爛的光華!

總策劃:劉繼承

編 導:茹 濤

攝 像:趙德祥 胡 炫

撰 稿:趙德祥

編 輯:李 荃

隴南市文廣新局

隴南市文 化 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