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玉米算是白種了,都被蟲子吃掉了,打了三次藥也不管用,怎麼回事?

大城小木


今年玉米被蟲子吃掉,很多都是草地貪夜蛾為害造成,打藥三次都沒有效果不僅於草地貪夜蛾本身習性有關,也與防治方法不當有關。

草地貪夜蛾是今年新遷入我國玉米地為害的一種鱗翅目夜蛾科害蟲,又稱秋黏蟲。原產美洲大陸,經世界貿易和高空氣流攜帶等陸續遷入非洲、及亞洲等國為害。草地貪夜蛾喜食禾本科作物,尤其最喜歡為害玉米,一般可以造成玉米減產20%左右,嚴重時可以造成毀種及絕收。草地貪夜蛾具有遠距離遷飛習性,一般每晚可以遷飛150公里以上,條件適宜甚至可以遷飛1500公里以外地方。從今年1月份雲南發現為害後,目前最遠已經遷飛至漢中平原及其蘇北地區為害了。草地貪夜蛾不僅遷飛性能強,而且繁殖能力強,其母蛾能多次產卵交配為害,其壽命長達2-3周,能累積產卵2000多粒,每塊卵自身上百粒不等。草地貪夜蛾遷入後不僅可以繼續產卵為害,同時還能羽化成蟲繼續遷飛,因此草地貪夜蛾發生世代重疊嚴重,一般田間卵、成蟲、低齡幼蟲和高齡幼蟲會混發消長為害,如果防治時不能對其幼蟲,卵和成蟲兼顧防治,最終防治效果都多會不怎麼好。由於草地貪夜蛾尤其喜歡取食玉米,因此對玉米為害較重,可取食玉米莖稈、葉片、果穗等多 個部位。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可減產10-25%,嚴重 地塊可造成毀種絕收。 同時草地貪夜蛾由於世代重疊嚴重,加之有外地蟲源會不斷遷入、晝伏夜出為害和當前氣溫適宜其快速繁殖 、3齡以上幼蟲對多種化學農藥有抗性等,導致其防控難度大,若對其不能進行科學防治時就會造成效果不好,出現為害嚴重甚至毀苗等。

對於草地貪夜蛾防治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實施“標本兼治,突出重點,分區治理”防控策略。治標上,重點開展當地幼蟲防治,降低玉米被害株率,減少產量損失。治本上,重點推行生態控制、成蟲誘殺,減少遷入及其本地成蟲數量。在大喇叭口期前選擇高效自走式噴杆噴霧機、電動噴霧器等施藥器械防治,大喇叭口期後要選用有自主飛控系統的植保無人機或熱力煙霧機開展防治。在草地貪夜蛾成蟲發生期,要集中連片使用性誘劑、殺蟲燈和食誘劑誘殺成蟲,減少蟲源基數。當田間低齡幼蟲為主時,選用甲維鹽.茚蟲威、甲維鹽.蟲蟎腈、甲維鹽.蝨蟎脲、氯蟲.高氯等速效性好、內吸性強、持效時間長的藥劑選擇清晨或者傍晚噴灑在玉米心葉、雄穗和雌穗等部位。當選用白僵菌、綠僵菌、蘇雲金桿菌製劑以及多殺菌素、苦參鹼、印楝素等生物農藥一定要在卵孵盛期時防治,當發現藥劑對其防治效果不會時,還要及時選用其它作用機制農藥並交替輪換使用,才能對其更為有效防控。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今年的玉米蟲害確實很嚴重,從南到北基本都受到了草地貪葉蛾的危害,而且危害的及其嚴重。今年發生草地貪葉蛾的地區,玉米的產量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玉米的種植面積大,從南到北都有一定的種植面積。而且,玉米由於營養生長較為旺盛、葉片較為肥大且數量較多,本身就容易遭受多種害蟲的威脅。比如說玉米螟、蚜蟲等。在2019年,又多了一種叫做草地貪葉蛾的害蟲。

草地貪葉蛾,遷徙能力極強、繁殖速度快、啃食葉片的能力也比較強。一旦玉米田裡出現一定基數的草地貪葉蛾,會對玉米的葉片造成極其嚴重的損害,從而影響玉米的光合作用強度和有機物積累,最終影響到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至於說防治的效果不好,打了三次藥也不管用,和藥劑的選擇、施用方式以及玉米田地的環境等息息相關。想要有效的防治玉米蟲害,必須做到“防為主、治為輔”,通過積極的防禦來降低蟲害的發生幾率。特別是玉米這類高稈作物,一旦玉米進入喇叭口期之後,玉米的高度會快速的增加,這個時候即便是使用無人機或者高稈噴藥機打藥,也很難將玉米的所有葉片都附著上殺蟲劑。所以,這也是草地貪葉蛾防治效果不好的一個原因;

其次是藥劑的選擇。對於草地貪葉蛾的防治,主要以防治低齡幼蟲為主,就需要選擇對低齡幼蟲效果相對好的燻蒸、內吸、胃毒甚至是觸殺類的藥劑。比如說蘇雲金桿菌、高氯、甲維鹽、茚蟲威等藥劑都可以。而且,為了提高防治的效果,建議您使用複合藥劑進行防治;

最後就是施用的方式。對於防治蟲害的藥劑作業,建議以高稈自走噴藥機為主,特別是進入喇叭口期,在利用無人機進行作業效果要差一些。玉米葉片以及其他部位的藥劑著液明顯沒有高稈自走噴藥機的效果好。因此,噴藥機械對防治效果也有一定的影響,而且需要杜絕農民自己揹著噴霧器作業,這種作業方式效果差、速度慢、安全性也比較差。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這都是不讓燒桔稈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