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方琳15歲成為科學家解決世界性難題,他是有多顯赫的家境培養

她是個15歲的女孩,她是個被刷屏的學霸、同時又是個怕媽媽看到的乖乖女,她是被人追捧的神童、也是無數網友心中的女神,她是一個普通的高一女生,身上承載著中國美好的未來,她就是談方琳,是中國最年輕的00後科學家。

這些天,上海的一位女孩成為網紅。

談方琳15歲成為科學家解決世界性難題,他是有多顯赫的家境培養


10月底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是全球科學界的英雄大會,出席這次英雄會的都是全球科學界的風雲人物,大咖、。既有學科帶頭人,也有44位歷屆諾貝爾獎得主,聚集了很多拉斯克獎、沃爾夫獎、圖靈獎和菲爾茲獎以及麥克阿瑟天才獎等全球頂級科學大獎的得主,因此這次大會又被媒體稱為"世界最霸氣大腦"的武林大會。

在這次大會上,最年輕的參會者非談方琳莫屬,她是個00後女生,今年只有15歲,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高一班的一名女生。

她小學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初中就讀於上海市延安初級中學,高中考入了心儀的華師大二附中。

熟悉談方琳的人知道她爸爸是華東師大數學系教授,大家一定會揣測,談方琳是不是靠關係才出席會議的呢?

眾所周知,這是個全球科學界的盛會,不是隨便誰都能參加的,要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和實力才有資格參加的。

談方琳能參加這個會議,一沒有靠關係、二沒有拼爹、三沒有求人,是會議主辦方主動邀請的。

談方琳15歲成為科學家解決世界性難題,他是有多顯赫的家境培養


剛開始接到通知的時候,談方琳說功課正緊張,怕影響學習,不想去開會,主辦方就給學校打電話,後來又跟班主任聯繫,談方琳這才不再猶豫,答應出席。

談方琳一個高一學生,到底做出了多大成就,有這麼大的名氣和派頭?人家讀初三時,就憑藉課題"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在"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中,拿到了全市初中的唯一一個一等獎和主席獎,轟動了整個教育界和科研界,參會的一個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點名要談方琳留下要跟她切磋切磋。

此後談方琳再接再厲,她的研究項目第一次建立了斐波拉契數列和貝祖數的聯繫。

半年後,談方琳沒有鬆懈,在科研路上揚鞭策馬,又拿下一城,作為應用,解決了貝祖數的最佳上界和下界的估計問題。

談方琳15歲成為科學家解決世界性難題,他是有多顯赫的家境培養


可別小看這個成績,因為這個收穫,加拿大一個蜚聲全球的數學家Rankin教授指名要拜訪這個中國女孩,該教授說:"這個問題我一直苦苦鑽研了5年都沒有弄出了頭緒,竟然讓一箇中國人給破解了,而且還是個小女孩,我要看看這個小傢伙腦袋長的什麼樣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有啥不一樣的。"這是怎麼回事呢,因為談方琳的發現改進了這個加拿大教授在2013年在《美國數學月刊》上給出的一個粗糙的估計式。

談方琳原來不想參加會議,怕影響學習,也怕見到老外心情緊張。怕什麼來什麼,出席會議的有一多半都是高鼻樑、黃頭髮、白皮膚的老外,本來這也是個向高手和前輩們學習、請教的好機會,都被談方琳拘謹耽誤了。

坐在談方琳身邊的可不是泛泛之輩,他是世界光遺傳學創始人、2019年沃倫阿爾珀特獎獲得者吉羅·麥森伯克先生,這個老頭倒是很和藹、很家常,可談方琳卻有點放不開。

談方琳15歲成為科學家解決世界性難題,他是有多顯赫的家境培養


在交流的時候,談方琳用英語向吉羅教授請教:"請問,您認為做課題最重要的個人品質是什麼?"

可能是由於心情緊張,她的聲音有點小,後來經過旁邊的工作人員鼓勵,談方琳提高了聲音,吉羅教授親切地告訴她:我的訣竅是"三不"。對於一個科學工作者來說,最難得的是面對困難和失敗的時候不氣餒、不鬆懈、不喪失自信。要學會調整心態,重新開始。因為科學領域的科研過程中遇到的失敗太多了,愛迪生研究燈泡還經歷了上千次失敗呢。

"這個洋爺爺的回答對我太有啟發了。"談方琳說,自己作課題的時候就時常遇到困難,艱難的時候也猶豫、彷徨,覺得很無助,甚至還偷偷掉過幾次眼淚。教授的話讓她明白,在科學的探索路上不是平坦大道,總是充滿了坎坷,荊棘叢生,只有不懈努力、咬緊牙關,才能最後登上光輝的頂點,看到最美的風景。

談方琳在跟加拿大教授交流的時候有幾個中國記者在場,談方琳羞澀地說,剛才的一幕別讓我媽看到了,要不然媽媽又該批評了。

談方琳15歲成為科學家解決世界性難題,他是有多顯赫的家境培養


其實談方琳的爸媽雖然都是教師,對孩子並沒有那麼嚴厲,他們總是循循善誘,從不板著臉吵孩子,也從不給孩子開小灶。談方琳的媽媽說,教給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比一味給孩子增加作業量要好得多。樹立起正確的學習觀,樂觀對待學習、對待生活,讓孩子快樂,才是父母應該做的,在學習中找到快樂比什麼都好。

上初中的時候,有一次考試談方琳成績不理想,放學後在家門外徘徊,情緒低落。爸爸在屋裡看到了,猜到了女兒的心思,二話不說跟女兒出來打球,打完球又去玩跳棋,到了吃飯的時候,談方琳心裡的愁雲一掃而光,第二天又開始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了學習中。

良好的家庭環境,讓談方琳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其中找到了快樂,興趣是成功的鑰匙,因此談方琳總是能在課堂上完成老師的要求。上海市延安初級中學校長許軍介紹:"這個孩子很值得研究,在初中階段,從來不在外補課,也不刷題。"

談方琳15歲成為科學家解決世界性難題,他是有多顯赫的家境培養

正是因為在學習中找到了快樂,對科研有著特別興趣的談方琳,雖然目前的學習任務很重,但她自己始終沒有感到有絲毫壓力,她跟身邊的同學一樣上課下課,一樣玩耍,沒有什麼兩樣。

在連續兩年蟬聯"最年輕科學家"的殊榮之後,央視新媒體直播就曾經有意對談方琳進行一次三十分鐘的專訪,結果,小談同學和家長婉言拒絕了這番美意。低調,不想追星,也不想被人追捧成為明星,談方琳有著根深蒂固的想法,她總在說:我不喜歡追星,如果非要我追星,我想我追的是科學巨星。

談方琳15歲成為科學家解決世界性難題,他是有多顯赫的家境培養


談方琳說過,研究數學的過程,就跟買玩具、吃麥當勞一樣開心。所以說空談理想和抱負都不如興趣,興趣才是力量的源泉,取之不竭。每個人無論你生活在什麼環境,無論你面對的是什麼,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只要你的心是快樂的,你就會對你做的一切有興趣,就會執著堅持,你的明天就是燦爛的,你的秋天就會有收穫。

對於談方琳這顆冉冉升起的新星,這個攻無不克的學霸,一個網友對她評論說:"女神,請收下我的膝蓋"、還有一則評論是"千萬別讓我媽看到你的消息"……

看著人家的孩子,已經連續兩年蟬聯"最年輕科學家"了,很多家長會覺得談方琳是有個教大學數學的老爸,卻忽略了孩子本身的興趣開發,其實越是父母是教育工作者,越發在子女教育父母力不從心,因為教學任務繁重,他們往往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如大家想象那般去"輔導"孩子的課業,越發會鼓勵孩子自己尋找興趣點。

楊振寧在統計數學方面,也曾作出過非常傑出的貢獻,他在懷念自己的數學啟蒙階段時,曾經告訴小學生們,他永遠忘不了他童年時代的數學記憶,那份記憶是關於一個值得敬重的人,那個人叫劉薰宇。

談方琳15歲成為科學家解決世界性難題,他是有多顯赫的家境培養

八十多歲的楊振寧回憶起民國奇人劉先生時,往事彷彿歷歷在目,他說:"數學家劉薰宇老師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記得,我讀了他寫的關於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

可以說,正是劉薰宇老師,讓未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培養起了對數學的興趣,他曾經編寫了

一套《劉薰宇數學三書》,這套書一共有三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

談方琳15歲成為科學家解決世界性難題,他是有多顯赫的家境培養


在這本書中,劉燻宇化名為"馬先生",講解了一百多道趣味算術題,主要內容是講如何採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對小學生有極大的啟發性。

談方琳15歲成為科學家解決世界性難題,他是有多顯赫的家境培養


第二本《數學趣味》

趣味,還是趣味,這本書主要講我們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總是說"萬物皆數學",通過孩子們能感知的世間萬物來學數學,是最靈活,最快速的方法 。

談方琳15歲成為科學家解決世界性難題,他是有多顯赫的家境培養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

這一本稍有些難度,內容主要是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這是中學以上的內容,小學生們也許會看得有些吃力,但經受前兩本書考驗過的一些小學生也會躍躍欲試鑽研一下,高年級小學生也能夠摸索著看懂一部分內容。

談方琳15歲成為科學家解決世界性難題,他是有多顯赫的家境培養

數學其實就是一種興趣,沒有興趣的學習,味同嚼蠟,有興趣的學習,甘之如飴。只要讀進去這三本書(它們也確實能吸引孩子們的興趣!),吃透它,就一定能夠取得不錯的收穫。

建議大家可以給自己的孩子看看這本啟蒙了楊振寧的數學啟蒙書。價格一點不貴,三冊只要69,包郵到家。

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下一個談方琳?一定要先培養好小傢伙的數學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