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欣賞古典徽派建築--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座落在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長1272米,精華部分853米,寬5至8米。包括1條直街、3條橫街和18條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餘幢徽派建築構成的整個街巷,呈魚骨架形分佈,西部狹窄、東部較寬。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橫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匯流之處,所以又被稱為流動的“清明上河圖” ,是中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築風格的古代街市,也是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屯溪老街,原名屯溪街,由新安江、橫江、率水河三江匯流之地的一個水埠碼頭髮展起來的。 明弘治《休寧縣誌》中就已有“屯溪街”的名目記載。清康熙《休寧縣誌》記載:“屯溪街,縣東三十里,鎮長四里”。可見當時屯溪老街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

老街的西端即老大橋在橋頭緊連的一段曲尺形街道,原名八家棧,是老街的發祥地,也是屯溪的發祥地。老街的形成和發展,與宋徽宗移都臨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外出的徽商返鄉後,模仿宋城的建築風格在家鄉大興土木,所以,老街被稱為“宋城”。


南北朝陳文帝天嘉三年撤犁陽縣入海寧縣,屯溪即為休寧縣首鎮。 元末明初,一位名叫程維宗的徽商在屯溪華山腳下新安江畔興造了8間客棧,四所47間房,史稱“八家棧”。 明朝嘉靖二十七年時,屯溪已是中國著名茶市之一。

清朝初期,老街發展到"鎮長四里";清末,屯溪茶商崛起,"屯溪綠茶"外銷興盛,茶號林立,茶工雲集,各類商號相繼開放,街道從八家棧逐年抽東延伸,形成老街。清朝末年,屯溪老街已發展為錢莊、典當、銀樓、藥材、綢布、京廣百貨、南北貨、鹽、糖、日雜、瓷器、黃煙、錫箔、紙張、酒樓、飯店等行業比較齊全繁榮的市場了。

民國時期,屯溪老街曾名中山正街,已有“滬杭大商埠會”。安徽省釐稅局、鹽公堂、商會等商業機構均設在屯溪。統戰期間,大批商賈和難民湧入屯溪,三戰區司令長官部也在屯溪,於是人口驟增,經濟一度繁榮,被稱為“小上海”。 新中國成立後改為人民路,1985年定名老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