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缸沒有開缸就養了魚怎麼辦?

用戶5248436652559


對於新缸養魚,要不要先開缸(也就是放闖缸魚試水)呢?對於我個人來說,我還沒有做過開缸處理,魚缸買回之後,消毒清洗玩,然後灌水曝氣,之後就開始養魚了。

第一次飼養的一對鶴頂紅,直接7往缸裡丟,還是一對正在追星的親魚,之後還誤打誤撞的讓我成功繁殖出小苗了。


小魚覺得,大部分常見的觀賞魚在飼養前要不要開缸處理不是很重要,在我這幾年養魚經歷中,還沒有魚因為入缸死亡的。大部分魚死亡原因都是與水質有關,或者換水操作不當造成觀賞魚患病死亡。

第二次飼養的斑馬魚


大部分觀賞魚對於水質變化,從老水轉入新水中,只要溫差不會過大,基本上還是沒有問題。而那些入新缸後,觀賞魚死亡,小魚覺得並不是因為沒有做開缸處理,而是觀賞魚本身質量、溫差過大和觀賞魚應激過大。剛入缸,沒有讓它適應環境就開始投餵,老是近距離觀察,水渾就全換水等原因造成過多的應激。

新入缸的觀賞魚一定要給它一定的適應時間,而不是動不動就去驚擾它,使它處於緊張、擔驚受怕的狀態中。由於剛進入一個新環境,它還沒有適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驚嚇到它,使它亂遊亂竄,造成機體損傷和應激反應,機體體質下降。就像剛買回家的小狗,基本上都不會吃東西,也不會和我們互動,很害怕我們,對它來說,我們是非常陌生的。

溫差太大,過水還是很要


其實開缸處理也是一個道理,就是讓它更快適應新環境,水質條件越好,就會讓它感到心安。就像一些珍貴的觀賞魚,比如金龍魚,它們轉移缸時一般都是帶水轉移,之後再一點點換掉。目的就是減小環境變化太大,造成觀賞魚過大的應激反應。

所以在小魚看來,大部分觀賞魚是不需要特意去開缸,只要保證水質條件,溶解氧充足、溫度差小和沒有其他有害物質就可以了。反而更要注意入缸之後幾天的飼養,減小對觀賞魚的干擾,讓它安靜適應新環境才是對它最好的處理。

目前在房間養了一架子的小型觀賞魚,死亡都是因為水質太差造成,不喂枝角和水蚯蚓,基本上不會感染疾病


你贊同小魚的觀點嗎?贊同的就給個👍吧!歡迎關注小魚,一起多多交流,相互分享哦!

歡迎各位大佬指點一二。


水族小魚


養魚人分兩種生手熟手,所以也就有了先開缸後放魚,和放魚開缸兩種,首先告訴大家我是賣魚的,接觸觀賞魚有七八年了,有過全缸覆滅也有過水煮魚湯,網上有些經驗借鑑過,但不是真正懂得,相之千里!以前客戶買魚問我,什麼魚好養?我絕對說熱帶魚,因為我對熱帶魚比較擅長,對換水飼料的餵養較為精通!但是冷水魚我就相對不是特別好,像龍睛獅頭這些魚水換不好,隔一天魚就生病,雖然有相對應的藥,但是對魚缸都有影響,店裡各種魚藥,國產的進口的專用魚藥全用過,後來都改用人用藥品,但是各種原因都不是很滿意!

藥用過了改良水,主要是想解決自來水中氯對魚的損傷,所以買了三級過濾桶,1、2極活性碳過濾3是棉纖維過濾,碳不能化解氯但可以吸附掉一些,換水加海鹽和一些其他用品(商業秘密名稱不說了)之後,這個養水過程真的無壓力,以前換水之後就是怕第二三天水變濁(有害菌爆缸)現在對這個冷水魚熱帶魚已經手到擒來,相信有些朋友不會認同:養水也有更簡單的方法!還有我不用什麼消化細菌之類的東西!

不喜勿噴






龍城水族


把心放肚子裡,我也是剛接觸養魚不久,開槓的時候,簡單用溼巾擦了下里面,用水涮了下,就倒自來水了,就近買的瀑布過濾,網上買的燈魚,等魚來水也過濾3天了,放進去沒一點事。我愛折騰脾氣也記,今天嫌沙子不平,整整沙,明天嫌沙不好,換換沙,養魚個把月,我換了3種沙,現在一半河沙,一半溪流沙,我的缸整天是渾濁的,沒辦法,種的水草老掉毛,還得修建根莖,一週得有兩次渾濁期,我也沒有特意培養硝化細菌,因為這東西比較被神話,我現在一週換一次水,抽底換一半,平時也不困水,都是直接自來水澆進去,現在我養的斑馬和雷龍又長大了。



只笑一分鐘


其實我是不太明白你的意思的,大概你的意思應該是:魚缸剛開始開缸還沒有養水就養魚了,會不會有問題?

如果是這個問題的話,你大可不要擔心。

新開缸的魚缸有一種說法就是投放闖缸魚。就是在新開的缸放入幾條便宜的又好養的魚測試水質。如果闖缸魚沒有任何問題,那就可以放主要想養的魚種。如果闖缸魚出現了問題,那就換水,再養水,再放闖缸魚,知道沒有任何問題為止。

一般來說,在飼養比較貴重的魚種,例如金銀龍、雷龍、七彩神仙、魟魚等等名貴的魚類時,是十分有必要投放闖缸魚的。因為這些魚價格很貴,同時對水質要求較高,不僅建議投放闖缸魚,還建議使用專業的測量水質的設備進行科學的測量,確保沒有任何問題,避免承受損失。

而如果做的是水草缸,水缸的水質因為水草的原因會快速變好,同時飼養的也只是適合草缸的小型魚,例如斑馬、紅綠燈、孔雀等等,本來成本也不高,而且一般來說問題不大,所以是不需要養什麼水,開好缸就可以直接投放的。我這不是胡言亂語,我個人原先就是做草缸店的,開了這麼多缸也沒有出現幾次問題,當然也有死魚的情況,但是數量不多,幾條而已。

我是教新手玩草缸,如果你對草缸有興趣,可以關注並私信我,我會盡力指導。


教新手玩草缸


魚缸沒有開缸就養了魚怎麼辦?

在家養魚正常程序是先消毒、清洗魚缸、開缸養水、闖缸等等,但有時因時間緊安排不過來,有一些程序可能會出現變改,但只要大體上不威脅到魚的健康都是可以的,如您所說的魚缸沒有開缸就養了魚怎麼辦?

對於您所說這一問題既已成為事實,我們只能從之後的操作中來彌補了,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雖然沒有開缸養過水,但至少要保證水中的氯已去除,否則這對魚來說還是很危險的,另外對於您所說的情況,踏火建議如下來操作:


  1. 用藥:這種的話也是一個正常操作,水還沒有養好就放魚的話,這樣可以在缸裡用一些VC之類的來減輕水質對魚所造成的不適。另外可以在水中加入適量的益生菌,這樣有利於生化系統的快速建立。
  2. 適量投餵:如果沒有開缸養水或是水質沒養好的話,建議在水質沒養好之前一定要少喂甚至是不用喂,特別是剛放魚進去的前一週最好是不用餵魚,否則魚缸的水很易變濁或是變綠。等到這後水質變好之後再慢慢地來開始投餵。
  3. 適時換水:這種情況下只要將過濾開起來一般不會有大的問題,如果水質變濁或有異味時,要及時地換水,這時的換水最好一次不要過多,少量多次地換,否則水質變化過快也不利於養水,如果變綠的話,這個問題不大,控制下投餵量同時適當換一點點水,只要過濾系統沒問題的話等生化系統一起來水自然會慢慢變清。在這要注意的是每次所換的水一定要經過困水這一操作才行,要不成長中的生化系統很難穩定起來。




以上僅為踏火個人經驗見解,供參考用,更多的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關注踏火逍遙說魚,謝謝!


踏火逍遙說魚


直接放水養魚主要有兩點需要注意。

一個是魚是否為本地魚場定水養殖的,也包括水質相近的情況。魚換新環境時容易死的原因是因為新水質與原水質差異過大,無法適應時就會出問題,這個一般在比較嬌氣的品種上常見。

另一個就是水溫水質不穩定,波動過於頻繁。這種情況即使是已經養些時間的魚也會出問題,特別是換季時水質氣溫等波動較大時易出現。

如果題主只是新魚新缸,我建議,

第一,保證水溫水質穩定,不要頻繁換水,投餵飼料也應少,第一次投餵可以等三五天之後,健康的魚只不會因為短期飢餓死亡,反倒是水體菌群不穩定,因飼料和排洩物過多導致氨中毒而出問題的最多。再者,飼料和排洩物過多時就得換水,而新魚尚未適應新水質就又頻繁出現水質波動,這樣也很容易出問題。

第二,可以增強水中溶氧量,夏天氣溫高氣壓低,水中溶解氧會低很多,而水質淨化、動植物存活都需要氧,所以及時使用氣泵等設備增氧也有利於提高魚只存活率。

第三,關於魚缸生態平衡。裸缸(無底砂,植物)要培養一個完整的氮循環需要較長時間,可以配合少量換水來平衡水中汙染物含量。


每天走完三千步


今天剛好有個女魚友跟我聊起這個問題,說她養魚直接就自來水 養魚,也沒見出現死魚的情況,也沒有什麼開缸的步驟,她甚至連什麼叫開缸都不知道,所以借這個機會來聊聊這個問題,其實,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如若不然,那麼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問題一:我家的魚缸在沒開缸的前提下就進了新魚,會不會死魚?這個問題嗎,是這樣的,如果有提前困曬水,即使魚缸在沒消毒的情況下,就進魚,魚都沒有什麼問題,過濾器材細菌屋這些會慢慢完成它們未完成的使命,一步步把硝化菌系統建立起來,那麼就像上面哪位女魚友說的,我直接用自來水養魚,沒發現死魚,真是這樣嗎?一天兩天不死都很正常,在過兩天後你會發現,水體渾濁不堪,還帶著一股很腥的魚腥味,這是以為自來水中的氯氣,傷到魚表面黏膜造成的,魚表現的沒活力,食慾不振,這都是水體有物質帶來的上海青,在過段時間就會死掉?那麼為什麼有些用就在這樣的壞境下活下來了呢,可以這樣去理解吧,至少我個人是這樣覺得的,十條魚裡面,會出現一條體質好的魚 會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下來,這就是她說的我的魚用自來水養也沒死的原因,再加上,長時間的循環,魚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環境,所以……

養魚,先養水真的是恆古不變的硬核,好水出好魚嗎?只要水養好了,還怕養不好一條魚嗎?








說魚聊魚


理論上說應該先開缸再養魚,但某時迫於一些特殊原因,如性格過急、某種珍奇魚所剩數量較少等,會先買魚再開缸,實際上筆者多年來幾乎都是先買魚後開缸,倒是頗有些經驗。

若是完全的新缸直接放水下了魚,此種情況當自求多福,因為新缸(包括成品缸、自粘缸,不包括純玻璃無膠的一體成型魚缸,這種只需要刷乾淨即可使用)或多或少帶有部分毒性尚未揮發完全,因此有“新缸前兩撥魚都是用於送死”之說,筆者每次用新粘的魚缸時都會先買2批廉價且嬌弱的小型熱帶魚用來闖缸(需注意要用熱帶魚,不要用草金、飼料魚等,用嬌弱的小熱帶魚可以更好的觀察魚缸狀況);在自求多福之外實際上還是有部分可為的:

1.爆氧、加強過濾:

除了魚缸過濾器必須保持運轉外,氣泵也需一直打開,如果是完全的新自來水,可以去相熟的魚店或魚友處索取一些魚缸中正在使用的舊過濾棉,其中富含成熟的硝化細菌群,且已適應本地自來水質,可以快速融入魚缸。亦或可以購買成品硝化細菌代替,筆者養魚十多年從未用過,對此所知不詳。

2.放置沉木、水草:

沉木可以說是魚缸中的“好東西”,在長時間浸泡後會分解出單寧酸和腐殖酸,雖會使水質變黃,但可以使魚的心神安寧,並且能作為魚的藏身躲避處和硝化細菌的附著處。水草的作用相似,而且增加了淨化水質和增加氧氣的效果,並且非常美觀。在此特別推薦水榕,體格強壯,葉片較大,非常適合新缸使用。筆者自創的“水榕開缸法”即是以水榕和沉木為主要媒介,過濾器循環2天后,即使紅綠燈等嬌弱小魚也可以得到極高的生存率。

3.減少餵食:

如果是成熟的老缸,新魚樂意吃東西,可喂;但若是新缸,則最好不要餵食,否則雖然表面上魚開始吃東西了,但是實質上導致意外的發生,輕則導致魚短期拒食;重則奄奄而死。因此至少要等換水2,3次後,確定魚已適應環境了再正常餵食。

4.換水加強:

採用勤換水、每次少量的方式多次換水,將魚缸中的有害物質析出,每次可換1/3左右,在進水時使用氣泵管子緩速滴入新水。同時可向本地相熟的魚店、魚友索取其水質較好的缸內的水來填充,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筆者由於家中魚缸較多,因此都是用其他的魚缸勻出一些老水來填充新缸,同時可以使家中魚缸的水質相同,即使某個缸的水質出現問題也可以從其他缸中獲得援助。


CEDBITE1945


管是細菌屋還是陶瓷環還是生化棉,用於附著硝化細菌的濾材體積要儘量多。開缸一般經過20天,硝化系統才能初步控制住水質,但水質並不穩定很容易受餵食、死魚的影響而波動,這時可分批緩慢進魚也可繼續等待。硝化系統要成熟至少三個月。至於開缸初期的渾濁,這跟硝化細菌並沒有半毛錢關係,這表示連最基礎的異養菌系統都還沒建立,水體中的有機物都來不及分解成氨等小分子無機物而直接懸浮於水中造成渾濁,硝化細菌的啟動條件都沒建立,還早。至於解決渾濁,那就正常換水,然後等,切勿心急不停加硝化製劑甚至淨水劑。開缸就是時間問題,管住手才是王道,急也沒辦法,該等還是要等的


90後小小村官


不必在意。開缸闖缸其實是為了培養穩定水質和生化系統,現在商家推銷的硝化細菌(液態)可以直接上魚,闖缸意義已經不大了,更主要的是作為儀式流程,而大魚塘養魚必須沉幾天,只要就是讓塘自己產生硝化細菌(其實土壤裡硝化細菌最完善,但是,產生不了GDP,而大塘養魚或水庫養魚,根本不擔心硝化細菌的原因就是這個)。

個人認為,模擬完善的野生環境,改善到環境和觀賞兩不誤就可以了,環境差,魚愛生病死亡,影響觀賞,那你養它為什麼嘞?所以,循環做好,環境穩定,就可以,沒必要在意是不是開缸,化繁為簡才是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