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應該怎麼選學校?你有哪些建議?

大理中公教育


在考研中,學習努力、得法、保證複習時間,自然是考上研究生的關鍵,除此之外有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選擇,記住一句話,選擇有時比努力更重要。那選擇學校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因素呢,這邊簡單說下:

先確定專業。對於絕大多數考生來說,應該先確定專業,再確定學校,除非你對某個學校有極強的嚮往。初步確定了專業之後,再從開設這個專業或者類似專業的學校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

地域。全國大多數的專業開設的學校都是比較多的,也就是你可選擇的範圍是非常廣的,這個時候你可以根據你的需求縮小這個區域。最好的選擇就是:學校所在地和畢業之後三到五年的職業規劃所在地匹配,也就是說想在哪裡混就考哪裡。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地點,那就可以根據專業屬性選擇。比如如果你想學新傳,那可以優先北京、廣東、浙江、江蘇等地;如果你考經濟學,那最好優先經濟發達地區。不過這裡提醒你一點,有些專業是強地域性的,比如教育類、醫學類等。

學校級別。這個就看你考研的目的是什麼了,是以考上為基準還是考不上好的還不如不讀。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小的原則,你可以瞭解下,就是:自然科學學科(理工類)優先專業,社會人文學科(哲學、文學、歷史類等)優先學校,特色類專業(法律、教育、語言、經濟、管理類等)優先專業性強的學校。在考研當中,建議你在初期學習的時候可以把目標定高一些,但是不要太高,否則會影響你複習的心情的。

然後,專業方向。拿計算機專業舉例,雖然很多學校都開設計算機專業,但是各個學校開設的方向並不會完全相同;如果你有明確的報考方向,那就可以針對性的選擇學校。

最後,學習基礎和複習效果。說一千道一萬,再好的選擇也要考試,所有的選擇基礎都得看你到底能學成什麼樣子,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揚長避短,最好不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張雪峰老師


考研院校選擇及複習規劃!

從1月底開始我一直都在思考,我到底應該選擇什麼學校?在確定了院校之後,又開始思考考研應該用到哪些資料?安排好考研所用資料之後,又開始規劃自己的備考過程。粗略算了一下,前前後後花了差不多半個月的時間。本人工科出身,以下分析僅可作為參考。

院校的選擇

如果對自己的專業特別反感,或者經查證所學專業就業堪憂的話,首先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科目相對少的、就業率相對好的專業。當然,對於那些大一、大二就已經打算跨專業考研並且已經有所準備的考生除外。一般來說,選擇相近專業或本專業考研的人還是佔大多數的。如果是跨考最好大三上學期開始準備,本人沒有跨考經驗,因此僅僅提出一點建議。

在選擇院校之前,首先應該確定未來你想要在哪裡就業。想要離家近一點,你可以選擇相鄰的省份。你要知道,除了那幾個全國都有名的學校之外,每個學校所覆蓋的範圍都是有限的。所以,在選擇學校的時候,首先應該知道自己的工作地點。

再者,你可以問問自己,是混個碩士學位就好了,還是想要衝一衝考個“211”或者“985”,再或者雖然雙非但是在行業內也有較高知名度的高校?比如在通信行業,雖然南京郵電大學雙非但是該校的通信專業在本行業內幾乎所有人都認可。要說明的是,如果你想要混個學位那還是直接去工作吧,因為大多數人根本就沒有下定決心好好準備,考上的幾率幾乎是0。還是不要騙自己了,抓住夏招趕緊投簡歷找個工作吧。一般來說,春招招工單位少,而且好的職位更少。

大多數本科不太好的考生,都希望通過考研來充實自己的學歷,找到一個更好的平臺。對於這些人來說,至少應該選擇一個在行業內知名度較高的高校,有實力的同學也可以衝一衝九八五。仍要注意的是對於某些高校他們的綜合實力並不出名,但是某些專業的知名度卻遠遠高於一些“211”或者“985”高校。還要知道的是,985高校的某些專業錄取分數可能比211院校的相關專業還要低,這些院校往往是性價比較高的學校,也可以考慮。

還要考慮報考院校在具體方向上的招收人數(5人及以上)、考試科目(要和自己的主幹科目一致,包括複試科目)、參考書目(專業參考書目是通用的、沒有列參考書目、還有的沒有具體列出對應方向的科目、參考書目過多,這種學校要慎重考慮。)、往年複試分數線、保送生佔招生人數的比例(不宜超過40%,否則的話就是對985院校考生感興趣)。另外要注意複試規則,一般複試權重(低於50%,這個時候主要看初試成績)、複試差額比例(不宜超過1:1.5,越低越好)。

儘量在3月底之前確定所要報考的院校,因為某些學校的專業課自己可能都沒有學過,這時候就需要早點開始準備。

資料的選擇

無論是公共課還是專業課都可以在各大考研論壇或者QQ群裡找到一些相關經驗分享或者資料。因所報學校以及所選專業的不同,專業課資料的收集難度還有難易程度也不同。我在這裡主要還是說說公共課的資料選擇。

首先看看歷年那些成功人士的經驗之談(考研幫或者知乎等等),統計他們所選擇的備考書目,包括政治、英語、數學。這個時候,你還可以問問上一屆的學長學姐(目標院校或者本科院校的),他們也一定會給你一些選擇建議的,順便問問他們大多數都用的是什麼書籍。這個大多數就是較好的選擇。

我的備考書籍:

數學:教材、李王複習全書,,,660、李永樂真題詳解(三遍),,,(最後一個月)張宇8+4(模擬)、哈工大模擬五套卷(共創版和超越版,簡單和較難);考綱上的定理背熟(推倒理解);總結。(做真題要計時做並且上午做)

政治(9月中旬):馬原徐之明;毛中特肖秀榮;史綱任燕翔;思修蔣中挺(視頻)、、、(考研大綱解析)紅寶書、(模擬題)肖秀榮1000題、肖四肖八

英語:戀練有詞(朱偉)、何凱文長難句,,,黃皮書系列(張劍)(5、6遍)。

專業課:教材和習題集,,,真題,,,最後看習題選還有期末期中題

注意:真題都要計時做

複習規劃

如果自己的實力不是較弱,那麼就應該儘早準備。一般來說有兩個複習時間段最常用。一個是從3月到初試,另一個是從9月到初試。至於選擇哪一個,主要考慮自己是不是跨考,自己的基礎(主要是專業課和數學)如何,自己的控制力等。本人自認基礎較差選擇3月開始複習之路。

無論選擇什麼時候開始,重點是要不斷地堅持,每天的有效學習時間應該在6個小時。

從頭到尾都要進行英語單詞的記憶,並且在前期最好看看長難句。在暑假之後開始反覆的做真題。最好在暑假之前看完一遍複習全書,之後做真題。專業課在前期主要就是熟悉教材,後期反覆的結合教材練真題。政治在暑假開始複習就好了。

詳細規劃:

從3月底到7月底:

數學(教材,李王複習全書,660),每個月複習1/3的內容;

英語(英語單詞,長難句及視頻),用時半月或10天;

專業課(教材和習題集),每個月複習1/3;

8月中旬到11月底:

數學(同上,真題),複習鞏固以上,之後做真題,預計半個月;

英語(同上,真題),複習鞏固以上(10天),之後做真題(至少3遍),預計一個月;

專業課(同上,真題),複習鞏固以上,之後做真題,預計半個月;

一天時間(數學,專業課);

政治(9月底開始,紅寶書,1000題),看書,預計一個月;

兩天(英語,政治);

11月底到12月中旬(其他同上):做模擬題,並且鞏固以上(數學一個月,政治15天,專業課10天,英語5天)。

英語複習建議:考研不至,單詞不止;逐字逐句的翻譯真題文章;從題目、選項入手,分析對錯原因,揣摩出題規律。(有一種落差,叫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負了所受的苦難),,,做題順序:小作文,大作文,閱讀,新題型,完型。


學霸哥


對於考研選擇學校,推薦一個方法,供大家參考!

【1】、優先選擇雙“985 、211”大學,這類院校畢業證含金量高,就業平臺高,工資待遇好,強烈推薦,但是這類院校很高傲,人家都是自己劃線,不按國家線,也就是通常所說的34所自劃線。就算按國家線來錄取,最終分數也是非常高的。所以想成功還得很努力,很努力才行,注意,選擇985的學校的時候,可以優先考慮學校,再考慮專業。

【2】、選擇“211”類院校,雖然比不上985類院校,但是卻比普通類院校高一個檔次,也是非常值得上的,畢竟考研誰不想比本科階段提升一個檔次。注意,選擇211學校的時候可以優先考慮專業,再考慮學校。

【3】、選擇普通一本,考研的話,感覺一本是一個底線,畢竟考研要是不上一本的話,考研就得好好考慮下值不值當,畢竟研究生不比本科生。

考研學校選擇注意事項:(╭☞•́⍛•̀)╭☞

①、注意區分A區跟B區,

A區考生:報考地處一區招生單位的考生。一區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四川、陝西等21省(市);

B區考生:報考地處二區招生單位的考生。二區系內蒙古、廣西、海南、貴州、雲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0省(區)。

可以看出來,B區跟A區的差別,其實B區也有985高校,但是分數卻低很多,這也就是一個撿漏的機會,對於成績不是很高,又想上985的可以考慮!

②、34所自劃線學校,這些學校前面已經說過了,不再重複。

③、非985非211院校裡面有一類院校,叫中國科學院大學,這所院校比較特殊,它是由各個地方研究所組成的研究性大學,實力不容小覷,比如北京的自動化研究所,分數媲美清華大學,實力不容小覷。

這裡面有很多實力不錯的研究所錄取分數卻很低,可以考慮報考,這些研究所每年保研的學生名額很多,都是可以考慮的!

④、對於特殊專業,可以選擇該專業實力較強的專業,這種專業可以不用考慮學校,因為這種專業就業單位都是定向去招人,所以就業也是相當好的。

目前只能想到這麼多,以後再補充!希望可以給大家一個參考!


學個習


一、把握三個原則

1、選學校,主要依基於地理位置、是否985211、就業情況、導師情況、是否讀博、自身實力與潛力;

2、選專業,主要基於薪酬回報與個人興趣;

3、對於95%以上的專業,重要性程度而言,“學校”>“專業”;


二、關於院校的選擇

1、地理位置

如果研究生畢業後想去一線城市發展的同學,研究生院校肯定是在這些城市最好,一方面讀研期間的人脈都可以集中在一線城市,另一方面,一線城市也方便實習,參加學術活動,擴展視野。

但如果打算回家鄉所在省市發展的同學,考研把目標放在該省的高校,這樣可以對以後生活工作的資源人脈也有幫助。

總之,你的研究生院校的地理位置應該和你未來就業的城市高度相關。

2、是否985211

很多同學讀研就是希望能考取985211院校,來彌補自己的本科劣勢,而且985211院校在就業市場上也是企業的第一選擇。

同學們如果下定決心考985211,可以試試一些非熱門城市的985211,這些學校都是性價比較高的。

當然,並不是研究生院校非985211不可,只要讀研的學校在自己本科院校的檔次及以上,讀研的回報都是正向的。研究生期間可以自己再考證、實習、寫論文,還有2-3年時間再去提升自己。

3、就業情況

大部分學生讀研之後就是就業,那研究生院校的就業情況,肯定是必須考慮的因素。就業情況一方面學校是否985211有關,另一方面,也要和學校的專業口碑、校園資源。比如金融領域的央財、上財、對外經貿雖然只是211,但就業時比大部分985院校更吃香。

同學們可以去目標學校官網或者百度搜索目標院校的就業情況。

4、導師情況

讀研時,導師有時比學校還重要。如果讀研時能跟到大牛導師,他給你的帶來的效益會高很多。

同學們在調查目標院校時,也可以打聽下里面的研究生導師情況,看看裡面導師的水平高低、業內地位、師品人品、帶學生的風格等,這些因素都很關鍵。一個拙劣的導師對你的研究生生涯會是一場災難。

5、是否讀博

如果打算讀博的話,同等情況下,儘量選擇學術大牛多的學校,到時候你申請博士會有優勢。

6、自身實力與潛力

最好不要選擇超過或者低於自身實力與潛力太多的學校,目標太高的話,風險太大;目標偏低的話,也算浪費自身實力,讀研的收益下降。

對自身實力與潛力的判斷,可以看我下面的第四大點。


三、關於專業的選擇

1、薪酬回報

專業帶來的薪酬回報這個肯定是大部分人考慮的首要因素。

關於如何判斷專業的回報率,個人認為可以通過這幾種渠道: (1)向該專業的學長學姐以及從業人員打聽該行業人員的待遇及工作強度、工作內容,這個是最靠譜直接的信息;(2)看該專業有關的國家政策,是否有利於行業的發展,判斷專業未來的發展趨勢;(3)網上搜索專業相關的研究報告、薪酬待遇,但這個的可信度會比較低一些。

2、個人興趣

這個因人而異,如果真的對專業以後的工作不感興趣,的確會很痛苦。

但我也得多說一句,很多同學的學生思維太重,沒接觸過社會,對於專業的瞭解只停留在書本上。所以我建議同學們一定要多和從事該行業的人員和專業的學長學姐多打聽交流,去真正瞭解這個專業,這樣才能正確判斷這個專業適不適合自己。


四、關於自身實力的判斷

1、高考、大學成績與考研的關係

大學和高考成績優秀,說明你的專業基礎更紮實、學習習慣與方法更好,的確會更有優優勢

但準備考研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認真準備的時間一般都在9-12個月及以上。有足夠的時間去給基礎的差的同學去追趕,去補缺補漏。

考研的內容不會向高考一樣那麼有區分度,總體難度會更低,和智商沒有太大關係,主要考驗同學的努力與堅持。

比如,我認識好些985院校的本科學生,他們考研的結果並沒有說非常好,主要是因為他們不夠投入,一個是準備時間比其他院校學生更晚,一個是選擇比較多,準備考研期間可能邊會找工作、邊考證之類的。

所以如果成績比較差的同學,不要太過洩氣;成績好的同學,也不要太飄,考研是一場不同的戰役。

2、如何正確評估自己的實力與潛力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評估:

(1)、數學功底如何?

如果自己的高考或者大學數學成績處於比較不錯的水平,那考研會有不錯的優勢,因為考研數學是150分的,而且是一門極容易拉開差距的學科。

(2)、專業課水平如何?

大學的專業課如果學的好,在初試的專業課準備過程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3)、自己的決心

是否真的很堅定要考研?而不是盲目的跟隨大流,是否真的受得了每天學習十小時,堅持一年?是否當大家秋招找工作時,自己能夠忍得住?

(4)、時間安排與家人支持

是否能夠全身心投入考研,而不是到了9月份,又參加秋招;父母是否支持你考研,願意承擔你考研期間的費用。

很多考研的同學大四上學期都會分心去參加秋招,這對考研影響比較大,而一些同學有家庭的支持理解,全身心準備考研,複習的強度能夠一直保持,這些人的初試成績往往會好不少。

如果你能夠保證在準備考研期間,每天學習10小時以上,不受其他事情打擾,比如秋招、論文、考公等,我覺得可以把目標定高一些。

3、早期可以定兩個目標院校

在1-2月份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實力潛力選擇兩個目標院校,一個稍高於自身的實力潛力,另一個低於自身實力潛力,並且這兩個目標院校的專業課要大體相似。

同學們可以先以高目標院校為目標複習,如果複習了幾個月以後,感覺自己失敗的可能性較大,就可以換成低目標院校。


五、“學校”往往大於“專業”

很多同學大體選定專業的範圍後,往往喜歡考慮那些以這些專業作為王牌的學校,而有時忽略了學校與學校平臺之間的差距。

只要專業不是在平臺高一個層次的學校裡屬於冷門的專業,該專業的校友資源不匱乏,我覺得可以儘量考慮高層次的學校。

因為高層次的學校不僅可以在就業時會更有優勢,而且給你生活帶來的榮譽感、校友資源、自信心也會更高。


六、專碩與學碩?

關於學碩與專碩的區別,我之前有寫過。

總結下,如果想繼續讀博,以後從事科研人員及大學教師的職位,則可以選擇學碩(專碩也OK的)。但如果是以就業為導向的童鞋,在專碩學費能承擔的起的情況下,專碩會是更好的選擇,因為就業完全沒有區別!!就業單位只認你是哪所學校的,不會在乎你是專碩還是學碩!並且專碩還可以節省一年的時間成本!


阿勝學長


您好!關於這個問題,@丑角侃教育為您解答!

考研又被稱為人生的第二次高考,因此考研目標院校的確定對每一位考研兒來説都是需要慎重的事情,考研的院校選擇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自身的實力

  • 如果你平時學習成績比較靠前,在本專業內一直是前幾名的存在,而且確實是想以後從事科研工作,考研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學術平臺,建議你可以選報雙一流大學或者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這些高些能滿足你的學習需求。

  • 如果你成績一般,考研對你來說只是為了混個文憑,你有沒有太多的考研心思,那麼你可選擇本校考研和考取和本校同一層次的高校進行讀研。

對高校地理位置的考慮

  • 能夠在大城市工作生活,不僅能獲得更加高的工資,還能夠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和社交圈,因此像在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的高校成為了許多學生追逐的目標,一般這些地區的考研要求也比較高,尤其是英語成績。如果你比較強,可以選考這些地區的高校。

  • 如果你特別嚮往以後回老家工作,那麼你在考研的時候可以考慮報考本省的相關院校。

考慮到自己的專業實際

  • 如果你不是特別喜歡自己的專業,想要跨專業考研,那麼建議你首先要對所跨的專業有一個全面的考量。要考慮招不招跨專業考生,考研的難度等問題,另外,切記不加理性思考的跨到熱門專業去讀研究生,越熱門的專業報考的人數越多,從而讓原本沒有專業優勢的你處於更加劣勢的地步,造成考研失敗。


  • 如果你是進行本專業的考試,那就簡單多了,首先搜一下開設這個專業的、具有研究生會招生資格的院校,從好到壞給他們進行一個排序,選擇你想要去的前五所高校,然後查一下這幾所高校的考研要求、報錄比等方面的信息,確定自己的目標高校。

考慮目標院校的專業特色

  • 同級別的高校和專業太多了,大家在考研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目標院校的專業特色,

  • 為什麼呢?舉個例子給你,同樣是植物營養專業,華中農業大學以中微肥研究為主要特色,中國農業大學的根系研究馳名中外,南京農業大學的微生物研究譽冠全國。但是哪一個方向是你最想研究的呢?這個是值得你思考後確定的,否則不喜歡的研究方向對你以後的研究生涯有很大的阻礙。

考研的性價比高校!

  • 存不存在又好又好考的高校的?答案顯然是不存在的,重點高校的考研壓力之大讓很多考生望而卻步。這個時候有些考生會擔心被刷而不敢報考這些高校,但是還是想讀這個專業研究生,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找到考研性價比比較高的高校,來供你選擇!

  • 怎樣去選擇?主要是看學校聲譽、排名和專業評估。你比如說想考機械專業,你可以報考燕山大學,雖是雙非,但是國內排名70多,將許多一流建設學科大學拋到腦後。想選擇光學,你可以選擇排名80多位的深圳大學。想選擇材料科學,你可以選擇B區的昆明理工大學等等。

總之,考研擇校需慎重,各位考生也請在6月份之前確定目標高校,這樣的話比較有利於的進行針對性的複習,畢竟每個學校的專業課考試還是略有差別的!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到您進行擇校!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您的支持是我的寫作動力!


丑角侃教育


選專業選學校選地區,專碩還是學碩,自己看著辦。

從不從事自己專業,要不要離家近點是首選要素。從事自己專業,你就找自己專業最強的學校。

當然,喜歡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喜歡什麼專業,評估自己的實力以及各種要素之後可以選你就去選。我個人覺得,年輕嘛,還是多出去闖蕩一下,去大城市裡待一待,長長見識,知道一下自己幾斤幾兩。

其實,很多人並沒有很清晰的自我認知和對於未來的規劃,那你就聽一下家長老師學長學姐的意見,相信你立馬能排除自己不喜歡的那些。

想要什麼還不清楚的話,那就丟掉超級討厭的那些。即使你將來會後悔,那也是你自己選擇的,人生還有些時間,沒出格,在上升,你就還有再選擇的機會。相對來說,考研,是上升的。

多說一句,不瞭解自己專業就業前景薪資水平啥的,一定問問學長學姐或者看看招聘信息。你要是就想隨便考個研究生學歷,請選擇好考的專業牌子硬的學校。


社工魏魏


個人建議:選擇考研院校一定要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實力、備考時間、興趣、職業規劃等因素合理選擇學校。

考研有個現象,那就是大量同學集中報考名校,也許個人實力也就是211院校的水平,非要報985,結果只能調劑去普通院校。我認識的一個朋友,非常喜歡北京,又想學財經,就選擇了中國人民大學的金融學專業,我的這個朋友只是普通院校的學生,專業排名中上,結果可想而知,落榜調劑到一所普通院校,而平時成績不如他的同學,被東北財經大學大學錄取,朋友追悔莫及!

有理想是好事,但一定要量力而行!

補充一點:考研是選本專業好,還是要跨專業?

珍惜二次選擇機會!專業直接關係到你未來的職業方向,如果大學學的不是你喜歡的專業,可以利用這次機會,一定要根據興趣和職業方向慎重選擇專業,如果你本科專業不太好,可以選擇學科相近的優勢專業報考,本人就是例子,本科電子商務,研究生經濟學,電子商務就業、考公務員都比較困難,所以我選擇了學科相近的經濟學專業,也順利找到了理想工作。跨專業考研儘量不要選擇專業性太強的理工科專業,專業相近還好說,如果文跨工,就太難了,理工跨專業考經管類的倒是比較多,難度不太大。

我是鴻鵠學記,專注於大學生求學、生活、求職、創業,感興趣可以加我哦!


高校生涯


考研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轉折,所選擇的學校會決定你以後的職場道路。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選擇學校:

(1)城市。

如果想好畢業後在哪個城市工作,可以在考研時就選擇這個城市的學校。如以後想在北上廣工作,那考研時選擇這些城市的學校,畢業時留下來的機會會高很多,在找工作時也會省掉很大部分的成本。

(2)就業前景。

考研最根本的目的是在畢業時有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和職業發展前景。因此,在選擇學校時,在網上搜索這個學校畢業生的就業信息,如畢業走向,薪酬等等,這樣能心裡有個底。

(3)專業排名。

考研一般先會確定自己考試的專業,是本專業還是跨專業考研,這個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確定好專業以後,查一查專業在全國高校的排名。再結合前面兩點,就可以確定選擇的學校了。

(4)還有一點,導師也很重要。有的想要師從這一行業的有名導師,可以根據導師所在學校來考慮。導師在研究生階段也起著很大的作用,他/她會在很多方面影響著學生,如價值觀,思維方式等等。在研究生期間有的導師會有很多課題或者項目做,這在研究生階段很鍛鍊學生的學術和實踐能力,用人單位在對畢業生考核時有很大的參考作用。

以上四個要素,可以綜合起來衡量考研的學校。

21考研大禮包請添加考研君微信:kaoyanjun666 免費領取


考研君


2020考研陸續出分,如同高考一樣,幾家歡喜幾家愁。

今天上午看到微博熱搜的一個視頻,一個90後男生距離複試線差八分,北大落榜。其實大四的時候參加考研後,我也是這種失落的感受,報考北京,奈何高手太多,終是遺憾,一年的努力白費。

但是之後,我調整了自己的方向,2月20號下午3:0看到分數的那一刻,體會到一句話: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算數。30歲以前拿到碩士學位,終於看到了希望。

考研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最好報考最有把握一次性考上的,二戰三戰太苦逼。

總結幾點——

1、考研定目標別太高,跳一跳摘桃子。覺得自己考得上的學校就報,爭取一次考上,實在不行,定個期限,3年以內,因為年齡越大,成家立業了,複習起來也會更加吃力。

我有好幾個大學同學,興許是定的目標太高的緣故,連續備考兩年都沒有考上,後來乾脆直接放棄,考研是考驗人的耐力的一件事。

2、成績出來以後,不管結果是什麼,都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記得18年得知考研成績之後,有種自暴自棄的感覺,專業課二沒過線,後來我覺得自己發揮失常,原本成績可以更高,再考一年,終於得到了想要的結果。其實,考得不好別太自責,也不要自暴自棄,重新再來就是了。

3、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一直堅持。不要因為任何人和事選擇放棄自己當初的理想。我從小就喜歡讀書,也不排斥學術,所以選擇研修,繼續深造。事實證明自己的選擇是對的。但是可能有些人適合在社會上混,擅長與人打交道,早點步入社會反而更好,因人而異。


素衣姑娘


1.應該先確定專業,再確定學校,除非你對某個學校有極強的嚮往。初步確定了專業之後,再從開設這個專業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

2.如果想好畢業後在哪個城市工作,可以在考研時就選擇這個城市的學校。考研你的導師關係人脈關係都是在你就讀的學校,所以城市很重要

3.就業前景。

查詢你要報專業的畢業生就業信息,如畢業走向,薪酬等等,考研也就是要找個好工作所以非常重要。

4,專業排名,

有的專業例如理工科的專業,那麼專業排名非常重要,因為專業排名不高的學校相比較高的學校,可能人家見到過的你都沒見到過,所以非常重要,但是例如教育學之類的,則是看學校的好壞是否是211 985.


分享到:


相關文章: